- 103
- +15
擺渡會消逝嗎?|上海百年古渡停航,日均客流百余人持續虧損

夕陽西下,送走最后一撥客人,54歲的船長沈金順最后一次鎖上鐵門,回到值班室,卷好鋪蓋,騎著摩托車離去……4月30日,上海市民王喚春見證了“東三渡”的最后時刻。
“東三渡”是上海松江區現存為數不多的百年古渡之一,其位于圓泄涇邊、東夏村東三路的盡頭,是東夏村村民通往圓泄涇對岸泖港鎮五厙集鎮的必經之道,而古老的五厙鎮在明代開始繁榮,東三渡相傳也有200多年的歷史。多少年來,潮漲潮落,兩岸唯一的交通方式只有這條輪渡。
手搖木船一直用到1996年

對上海浦南地區的石湖蕩、新浜、泖港、葉榭四個鎮的村民而言,他們每日外出賣菜、做工,都會選擇最快也最便捷的輪渡。
一直到2007年,石湖蕩鎮東三渡、葉榭鎮東勤渡、泖港鎮范家渡依然是松江的三大渡口。其中,由于連接2個社區,東三渡口更是條客運量比較大的鄉間民渡,手搖木船的模式一直沿用到1996年,才改為機帆小渡輪。而如果不使用輪渡,居民通過同三國道或浦江大橋過江,至少在路上用去1個小時。
一位名為“ysxd”的網友在博客中提及,松江的東三渡是一條從未在地圖上出現過的渡線。“較之市內輪渡,這兒更加淳樸。沒有高客流,沒有‘屏蔽門’。靠岸時,那位老先生負責拋錨;行船時,他負責收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王喚春出生于1970年代,在她的記憶里,小時候的松江河網密布,村民們之間互相往來,從最初的手搖輪渡到后來的機械船,滿滿地承載著水鄉人的回憶。她的老家在松江區石湖蕩鎮泖新村,14歲到松江讀書離開村莊,2015年回到家鄉石湖蕩鎮泖新村工作。
她記得,自己讀初中的時候,也一直坐村口的渡輪出門。隨著鄉村交通條件的改善,王喚春兒時的那個輪渡已經在很多年前停航,甚至她已經不能準確地講出渡口的名字。
4月30日17時,隨著最后一班渡輪從上海松江區泖港鎮五厙集鎮返回石湖蕩鎮東夏村,松江現存為數不多的百年古渡之一“東三渡”結束了它的使命。
“我是在4月底的時候,聽說東三渡也要關閉了,所以特地帶著女兒去坐最后一班渡輪懷舊。”王喚春說,她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東三渡最后一次工作的場景:夕陽西下,送走最后一撥客人,54歲的船長沈金順最后一次鎖上了鐵門,回到值班室,卷好鋪蓋,騎著摩托車離去,這個歷經百年滄桑的“古渡”也將從此淡出人們的視線。
出行選擇增多客流銳減

船長沈金順,是東夏村的村民。講起東三渡,他比王喚春更加熟悉,因為他出生以后,就是伴著渡輪長大的。7年前,原來開渡輪的老船工退休了,沈金順被選中,當上了渡輪的新船長。
東三渡輪渡的法人屬于鎮里,而沈金順接手后,總共6名員工,需要自負盈虧。“頭幾年,每天都能接1000多個客人,一個客人我們收1元的輪渡費,非機動車收2元輪渡費。”沈金順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一開始輪渡每個月的營收有25000元左右,除去油費開支,足夠支付工人們的工資。但是近年來輪渡客流開始減少,尤其是4個月前,隨著辰塔路橫潦涇大橋的通車,高速交通等立體多元格局的形成,讓人們的出行有了更多選擇,東三渡的客流銳減到每天只有100多人。
“一個月收的渡船費只有2000元,我們工資也發不出來了。”沈金順說。因為持續虧損,最終沈金順接到了上級的指令,東三渡從5月1日起關閉。但是,沈金順心中有許多不舍,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不單是他自己,就是東夏村的老村民們也不愿意輪渡關閉。
“新造的大橋離東夏村其實挺遠的,年紀大的人坐慣了渡輪,只要5分鐘就可以到對岸地,要是開電瓶車走大橋,估計還是要半小時了,村里的老人都希望渡輪能開下去。”沈金順說。
和松江的不少村鎮一樣,東夏村現在剩下的居民大多數是老年人,年輕人和經濟比較好的村民大都已經在松江市區或鎮里購房。在沈金順看來,渡輪是這些老人生活的一部分,突然關閉讓很多人不知所措。“之前有聽說,在我們村旁邊也會造一座橋,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消息。”沈金順說。
百年古渡停航的消息引來了不少網友的惋惜,也有人提出能否將渡口與附近的旅游景點聯合起來,使渡口能夠繼續存活下去。但是也有網友認為:“時代在進步,這些東西值得回憶,但不值得留戀,用膠片留下那些記憶,歷史終將會把松江帶入城市化的滾滾大潮之中。”

- 打关税战没有赢家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 中国对美所有商品加征125%关税

- 字节跳动游戏业务将独立上市?回应: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均小幅下跌,中概股多数上行

- 现代遗传学之父,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
- 云南傣族的新年节日,有泼水祝福、跳象脚鼓舞等习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