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互聯網電視到智慧電視,又是一輪跨界革命
彩電,一個已經被冷落了許久的行業,突然之間成了香餑餑。整個8月,來自不同領域的廠商們,竟然不約而同地發布了同一個新產品,那就是更智能的電視機。
1. 8月10日,榮耀發布了華為旗下首款電視機,盡管起了個新名字“智慧屏”。它采用了55英寸4K UHD全面屏,搭載了華為自己開發的鴻蒙系統和鴻鵠818處理器,售價3799元。
2. 8 月19日,海信發布了搭載攝像頭的 S7 系列“社交電視”,能夠實現六路同時視頻聊天(標準版支持三路),還支持邊看邊聊和共享放映廳。
3. 8 月28日,創維發布了真全景聲智能電視Q60系列,也是配備了 AI 升降攝像頭,通過與Keep的合作,用戶在健身的時候可以實現雙屏互動,實時矯正和打分。
4. 8月29日,Redmi發布了旗下第一款電視——Redmi紅米電視70”,竟然采用了70英寸超大屏幕,售價卻低至3799元。小米副總裁盧偉冰表示,希望Redmi電視能夠做到中國第一。
在接下來的9月里,我們還將看到華為電視、一加電視,也許還有OPPO電視、京東電視……為什么原來不做電視的,如今卻一窩蜂沖進來,難道電視是個成長性很好的市場?
并不是。奧維云網(AVC)2019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總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可謂量額齊跌:其中銷量為2200萬臺,同比減少2.7%;銷售金額則為640億元,同比減少11.8%,下降得更厲害,說明均價也在下降。與中國智能手機半年將近4000億元的銷售金額相比,彩電市場也要小很多。
關鍵還是在于,隨著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的電視將不再只是一塊收看電視節目的大屏,而有可能會成為家庭的智能交互中樞。
在8月發布的這些電視新品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電視的一些模模糊糊的可能性:用戶將手機投屏,用電視來分享手機中的內容;用戶利用電視中的視頻軟件和彈出式攝像頭,給遠方的朋友打視頻電話;甚至在電視息屏的時候,用戶還能夠利用部分顯示區域查詢天氣、視頻留言……
這些事情智能手機都能做,但是到了家庭這個場景,往往沒有電視做得那么自然、那么親切、那么共情。例如,我們當然可以圍坐在6英寸手機屏幕前,欣賞幾天前在迪斯尼樂園游玩的情景;但是如果把這些情景放大到55英寸的電視屏幕上,是不是全家人一起看著就更有意思?此外,有了這塊電視大屏幕,全家人一起打游戲、一起體驗AR,都會有更多的樂趣。
不過,要讓功能日趨復雜的電視,就像過去的電視一樣好用,人工智能(AI)必不可少。有了AI,電視就能夠清楚地識別你的語音指令,并且在浩如煙海的內容中找到你的需求;有了AI,電視才有可能自動地連接各種家庭智能設備,并且給它們分配各種任務;有了AI,就連老人和小孩也不需要任何培訓,就能夠自然地使用電視……
我們即將迎來的,將是智慧電視的革命。正如“手機+AI”為我們的個人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那樣,“電視+AI”也將為我們的家庭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使用體驗。
2013年5月7日,樂視超級電視發布,由此掀起了電視行業的第一輪跨界革命。如果我們現在回頭總結,這一輪跨界革命的成果就是所謂的“互聯網電視”,它徹底顛覆了過去這么多年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內容和分發渠道:之前,我們通過無線廣播或者有線網絡,在電視上看電視臺制作的節目;此后,我們通過互聯網電視、OTT盒子或者IPTV盒子,在電視上看互聯網視頻節目。
當然,樂視自己并沒能成為這場跨界革命的勝利者,此后進入的小米反而成了收割者。憑借對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四大視頻網站內容的全面接入,憑借更好用的UI和更高的性價比,小米這個外來者竟然成為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銷量冠軍。
如今,新的跨界革命即將到來。當年樂視曾經說,樂視超級電視不僅僅是一臺電視,而是一套完整的大屏互聯網生態系統。如今進入的新玩家則說,智慧電視不僅僅只是一臺電視,而是一套完整的AI大屏物聯網生態系統。
要成為智慧電視這場跨界革命的贏家,僅僅接入幾大視頻網站的內容已經遠遠不夠,而必須實現家庭生活的全面連接、數字化和智能化。基于這樣的愿景,新贏家不僅需要很強的AI能力,還需要搭建一個從底層操作系統到中層數據中臺,再到上層各種應用的生態系統。一旦成功,新贏家將贏下這個價值數千億元市場的大部分籌碼。而這,才是新玩家一窩蜂涌入電視市場的根本原因。
面對咄咄逼人的新玩家,傳統電視機廠商其實是歡迎的,因為他們也非常希望從小小的1200億的傳統市場,進入幾倍于此的新市場。為此,他們也在積極打造生態系統。例如,創維也在8月28日發布了號稱“全球首個大屏AIoT生態”的Swaiot小維智聯。在整個生態鏈條中,電視是生態中心,它負責連接家中各類智能硬件;TrensAI是智能生活管家,用戶借助遠場語音即可通過電視掌控家中設備,支持聲紋識別和免喚醒多輪對話。
誰將贏得這場跨界戰爭的最后勝利?也許還要過幾年才能見分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