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梁永安提倡“有條件的年輕人啃幾年老”,行得通嗎?
近期,在上海舉辦的某場秋招上,梁永安教授表示提倡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啃幾年老。很多“啃老”是年輕人想尋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借著啃老的機會,去探索、去認識世界,再去生活就不一樣了。不過,沒有條件的就不要這么干了,父母都很辛苦。
此前,梁永安教授強調這種尋找興趣的“啃老”就是gap year(間隔年),不是不勞而獲。
此番言論引發熱議,對此你怎么看?澎湃問吧發布圓桌進行討論。
點擊查看更多澎友們的留言討論
“人生是曠野”
- 01 -
@KV4EVER:一群人這樣曲解梁老師的意思,真是為他感到委屈。他只是覺得年輕人太忙了,忙著上學、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生孩子,二十來歲的年紀,根本來不及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個世界有很多種玩法,價值觀大可不必如此單一,我們不能一邊大喊“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一邊又想讓年輕人在那條單一的軌道上馬不停蹄向前趕路。
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放慢節奏,暫時不去為生計而忙碌,而是去找一找自己的曠野,有何不好呢?
- 02 -
@澎湃網友Ira2I3:我們的教育體系和社會價值觀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高校已經很成熟了,職業學校不夠多也不夠精。讓會學習的上大學,不會學習的進職校,提高藍領的社會認可度。要讓家長、孩子都能認識到,不管從事什么工種,都是好樣的。這樣就不會有那么多抑郁的孩子,不會有脫不下的長衫,啃老現象也就會迎刃而解吧。
- 03 -
@阿飛負傳:別誤解了,說的是家里有條件的,去嘗試一下gap year,然后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是純躺平啃老。
- 04 -
@坐樹不言:虛假的孝順:到大城市打拼買車買房掏空四個口袋背上貸;真正的孝順:擱家里吃飯睡覺,吃飯添雙碗筷加個菜。
“啃老”絕不是個好詞
- 05 -
@見心:為什么不是說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支持與幫助一下自己迷茫的孩子,而是用“啃老”這個詞來形容?這個詞怎么理解都不是那么正面,不是那么積極,不說人類了,試想一下就是在整個動物界“啃老”意味著什么?我們的歷史向來是講反哺,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我覺得不管有沒有條件,都不應該用“啃老”這個詞來自嘲或者是形容別人。更加不應該給“啃老”這種行為正名。
“啃老”是一個很不體面的社會問題,第一,它可能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提供給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少了,或者說即使有工作,工作的收入也養不活他自己了。第二,它還可能說明,我們辛苦培育的下一代是失敗的一代,因為他們連自立的能力都沒有了,還要靠啃老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第三,它也可能是某一部分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還在妄圖用這種自嘲的方式為自己已經喪失志氣的茍且討一個心安。
- 06 -
@淋雨過客:無論是否有條件,那些啃老的緣由都是一塊塊遮羞布,那些提倡和鼓勵啃老的就更加荒誕。20多歲的年輕人正是意氣風發,闖蕩世界的大好時機,更是直面考驗,磨煉意志的人生財富。一味地好高騖遠,放大自我價值,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作祟。看看那些年輕的為國戍邊的解放軍戰士,這些人應該汗顏。
- 07 -
@deniswong:我們在教育獨立自主、勇于承擔,你在提倡啃老躺平,合適嗎?
“信了你就輸了”
- 08 -
@贊美虛無:漂亮話是這么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沉淀幾年之后很可能會發現沒有應屆生身份,又離開了校園帶給你的就業便利,更難找工作了。
- 09 -
@澎湃網友2e2E7f:家里那么有條件的話還需要上班嗎?既然要上班就說明沒條件啃。
- 10 -
@lown:啃老幾年意味著習慣不勞而獲,習慣家長寵愛式管理。在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候,讓年輕人接觸這些明顯是坑害他們。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孩子學校畢業后暫時沒有工作,父母出生活費讓他照顧爺爺奶奶。這個孩子就再也和社會對接不上,哪怕爺爺奶奶都去世了,他仍然宅在那個家里。
- 11 -
@澎湃網友MjeQFf:間隔年在西方是可以的,因為西方不一定要找應屆生,而是找更有社會經驗的,但在我們這兒是行不通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