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144
主旋律題材劇集創作,要捕捉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發展
電視劇《山花爛漫時》自播出以來,不僅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和口碑,還憑借9.4分(12.8萬人打分)的豆瓣評分成為本年度最高分的華語劇集。
過去,主旋律劇集往往面臨著刻板化的挑戰,人物形象缺乏層次、故事情節公式化,令觀眾感到生硬。而近期播出的《山花爛漫時》《大海道》《日光之城》《人民警察》等主旋律題材作品,在敘事手法和人物塑造上都進行了顛覆性創新,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和成績。
主旋律劇集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的重要藝術形式,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展現出主旋律題材創作的更多思路與可能,為主旋律劇集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對于主旋律題材的新發展,筆者也試著簡單聊一聊思考和觀察。以下將從主題思想、創作方式、人物原型、動人細節等方面,與大家探討如何創作好主旋律劇集。
時代性:主旋律題材的時代精神
談到主旋律題材,就不能離開該類型作品在主題表達上的深刻性和時代性。尤其是時代性,幾乎是主旋律題材的創作命門。主旋律劇集應緊密圍繞時代主題,反映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例如,《覺醒年代》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重大歷史性事件為背景,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覺醒和奮斗精神,成為了近幾年主旋律題材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主旋律題材中的人物,不僅是個體的代表,更應是時代的象征。在主旋律題材創作中,應該將人物原型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賦予他們時代的意義和價值。進而通過人物的故事,反映出時代的精神和社會的發展,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時代的變遷。例如,《大海道》中的騎車少年們,他們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也展現了新疆地區的發展和變化,以及年輕人的奮斗精神。

《大海道》劇照
《山花爛漫時》也因人物而具備強烈的時代精神。與傳統主旋律劇中常見的“犧牲”與“奉獻”式女性形象不同,《山花爛漫時》塑造了多維度、復雜化的女性群像。主人公張桂梅不僅有強大的理想和信念,她也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
編劇袁子彈提到,張桂梅身上的樂觀、幽默與堅韌,使她從一個“英雄”形象轉化為一個更有親和力、更貼近生活的女性角色 。這部作品也豐富了市場中較為稀缺的教育題材影視劇,特別是在聚焦貧困山區女孩教育這一領域,展現了劇集的唯一性。
這一轉變表明,主旋律劇集正在通過新的視角來表達女性的社會角色和歷史使命。這不僅回應了當下社會對性別平等的訴求,也為中國主旋律影視作品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了新的敘事模板。
可見,只有將劇集的主題與時代緊密結合,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時代的精神。
真實性:現實主義的“扛旗者”
近幾年的優質主旋律題材劇集中,可以觀察到一個共性:強烈的貼近人民生活的真實質感。無論是《山海情》,還是《我的阿勒泰》,到最近的《日光之城》,都在真實還原人民的生活樣態、人物的真實情感、成長過程,正是這種真實性,讓觀眾能代入、能共鳴、能追看。一提“主旋律”,再也不是多年前的“高大全”“偉光正”,這是這幾年該類型創作者們注重真實性得來的“福報”。
比如,《山花爛漫時》在創作上極其用心。為了真實再現張桂梅的生活和工作,劇組深入麗江華坪進行了廣泛調研,并在劇中盡量還原了女高的真實場景和氛圍。創作團隊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研,特別是在張桂梅所領導的華坪女子高中進行多次采風,收集了大量關于學生和教師的真實故事。
這些故事被有效地融入到劇中,從而大大增強了劇集的真實性和代入感。例如,劇中的女學生谷雨的成長故事,源于多位真實人物的合成。谷雨最初輟學,被父親強迫嫁人,但在張桂梅的感召下重返校園,最終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這一情節生動再現了無數大山女孩的命運,展現了教育在這些女孩命運轉折中的核心作用。

《山花爛漫時》劇照
為了避免“賣慘”,張桂梅本人也對劇組提出了要求,不要過度表現學生的苦難,不要將她們的個人生活作為噱頭展示。編劇袁子彈提到,他們收集了許多感人的學生故事,但都得到了學生們的同意才進行影視化改編。這種尊重現實、不過度戲劇化的創作方式,使得觀眾在觀看時感受到真實的人物情感和生活困境,進而被深深打動。
不同主旋律劇集的真實性,其“還原”的重點還有所不同。比如歷史題材的主旋律劇集,歷史背景的還原十分重要。包括時代氛圍、社會風貌、人物服飾等方面,都要通過嚴謹的考證和精心的設計,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歷史的氛圍。例如,《覺醒年代》中對民國時期的北京街頭、北大校園等場景的還原,讓觀眾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對現實題材的主旋律劇集,則要真實地呈現當代社會的場景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避免過度美化或夸張,讓觀眾能夠看到生活的真實面貌。比如《日光之城》中對西藏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以及當代拉薩生活的呈現,讓觀眾對西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海道》中對新疆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場景不遺余力地描繪和展示,也讓大家更能代入這個故事。雖然是遙遠的異鄉,卻能讓不同地域、不同習俗、不同民族的觀眾,因其真實性,感受到共同的喜怒悲歡。
在當下市場,當代現實主義題材其實遭到冷遇,其題材的創作難度、過審風險、對創制作班底的高要求讓不少制作方望而卻步。如今,反而是一度被市場和行業“質疑”的主旋律題材,扛起了現實主義的大旗。
創新性:敘事手法的大膽突破
近幾年,主旋律題材還呈現出“摒棄宏大敘事的套路,從個體的視角出發,講述普通人的故事”的趨勢,很多劇集,都在用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反映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例如,《山海情》通過講述寧夏西海固地區人民在脫貧致富過程中的艱辛與奮斗,展現了國家扶貧政策的偉大成果;《我們這十年》通過多個單元故事,展現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普通人們在十年間的奮斗歷程和成就;即使是講述“功勛人物”的劇集《功勛》,也將著眼點放在了這些功勛人物身上平凡人的一面,讓普通觀眾更能與這些“英雄”共情,更相信這些人物。

《我們這十年》劇照
另外,近幾年主旋律題材在劇本創作上,也有不少技法的創新。比如,在敘事結構上,《山花爛漫時》走出了簡單線性的人物傳記模式,融入了更多的群像戲寫作,將張桂梅的故事放在與學生、教師、家長、上級部門領導互動的情境中,呈現了一個更為復雜立體的社會現實。劇集通過多個細節展現了學生們如何在張桂梅的引導下覺醒、成長,增強了觀眾的情感代入感。另外,編劇袁子彈還形容這部劇采用了“創業劇”的敘事方式,將張桂梅創辦女高的過程視為一種艱難但有意義的“創業之旅”。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不僅增強了劇集的可看性,還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這種奮斗精神。
又比如《覺醒年代》,將一些輕松日常的元素融入對革命先輩們的塑造,給劇情增色不少,這些戲劇化的處理并沒有削弱主旋律的力量,反而讓角色更加鮮活可愛。以美好日常襯托他們犧牲的悲壯,更給觀眾增添感動,以及對自身日常生活的珍惜。
《問蒼茫》則是開創了主旋律題材的詩性敘事,將革命者的浪漫主義情懷,于創作中通過視聽語言完美呈現,將一向“寫實”的主旋律題材,呈現出“意象化”“浪漫化”的獨特風格,在眾多主旋律題材創作中獨樹一幟,非常值得參考。

《問蒼茫》劇照
近年來,主旋律題材劇取得的這些顯著進步,不僅使得主旋律劇集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成績;更值得業界進行更多思考和研究。在各商業類型題材創作陷入瓶頸、市場反應遇冷的當下,主旋律題材劇集是否能給行業更多啟示:時代性、真實性、創新性,依然是得到觀眾認可的利器。
暢想未來,主旋律題材可能會繼續深化與時代的聯系,更加敏銳地捕捉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發展的新動態和新問題。在真實性上,可能會探索更多元的呈現方式,以滿足觀眾對不同題材更深入、更細致的真實需求。
前不久,有網友分享自己在雅思考場上,講述張桂梅的故事,讓考官落淚,并取得高分的故事,簡直有如一次成功的東方主旋律價值觀輸出。真善美永遠是適應全球的敘事主題,也許隨著保守價值觀的全球性回歸,讓全球觀眾除了抖音視頻外,也關注到國內的主旋律題材劇集,讓《山花爛漫時》之類的優秀主旋律劇集走向國際,不再是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