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喜的故事:一個1900年代山東男孩的成長史
楊懋春(Martin C. Yang,1904-1988),社會學家。字勉齋,山東膠州臺頭村(今屬青島市黃島區(qū))人。早年畢業(yè)于教會中學,因成績優(yōu)異被保送到齊魯大學,攻讀社會學,后就讀于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鄉(xiāng)村社會學,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1944年在美國參加著名人類學家拉爾夫·林頓教授領導的“中國鄉(xiāng)村文化”研究工作。《山東臺頭:一個中國村莊》初版于1945年,是楊懋春的代表作。經(jīng)出版社授權,澎湃新聞摘取“天喜的故事”這一章節(jié),跟隨天喜的成長,一窺百年前中國農(nóng)村的風土人情。
《山東臺頭:一個中國村莊》,江蘇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
“天喜”是約40年前出生于臺頭村的一個男孩的小名,這一名字表達了父母感激老天使他降生。天喜是父母的第四個孩子、第三個兒子。該家庭有四個男孩和兩個女孩,其中一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死了。家中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老三、老四是男孩,第五個是女孩,這個女孩死后家中有了第六個孩子,是個男孩。天喜的出生與上一個哥哥和后面的弟弟都相隔好多年。第二個女孩的死對他產(chǎn)生了很大的間接影響,我們將在下面看到。
據(jù)說天喜早年經(jīng)常生病,有兩次父母已完全絕望,把他放在臟地上,等著他斷氣,但每次他都恢復過來。由于缺少母親的悉心照料,他經(jīng)常生病。在他幼年時,盡管家境正在好轉(zhuǎn),但仍非常窮。家中只有小孩子,沒有成年人幫忙,所以母親也和父親一樣總是很忙,沒有時間照料孩子,干活時不得不讓年幼的兒子自己躺在床上或地上。天喜經(jīng)常著涼,被蟲子叮咬,喂食既匆忙又不準時,不是母親不關心他,而是她實在做不到,為此她很傷心。在他生病時,母親求助于鄉(xiāng)村醫(yī)生,當醫(yī)生無能為力時,她求神拜佛。為了這個生病的孩子,家里兩次請來單獨住在大墳地的巫婆做巫術,還組織過一次奢侈的宗教游行,但一點用都沒有。后來又試了一次巫醫(yī),仍沒有一點效果。最后父母只得聽天由命。但他竟然沒有死,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變得強壯起來。
在他五六歲時,他的自我中心和跋扈傾向已表現(xiàn)得很明顯。凡合意的東西,他都想據(jù)為己有,如若遭到拒絕,他既傷心又迷惑。他想要什么東西,這東西必須是他的;他想干什么,誰也不應制止他。他異乎尋常的固執(zhí)或許是因為早年的多病,在他生病時,父母、兄弟姐妹都盡量使他高興,盡力滿足他的愿望,容忍他的壞脾氣和哭鬧。
關于天喜第一次上學有個有趣的故事。天喜母親是位有志氣的婦女,來自耕讀之家,她希望改善家庭的地位。為了購買更多的土地和房屋,送孩子上學,她和丈夫情愿辛勤勞動、節(jié)儉生活。第一個孩子在村學校學習了四五年,而后第二個孩子來和他作伴,最后是天喜。但是天喜不喜歡學校,不愿去上學。一開始,母親竭力勸導他,給他好食物、糖果和有趣的玩具,但這些方法都不見效,男孩仍不愿去上學,因而只能采取強硬措施。男孩開始上學了,但五天里只去三天,其他兩天他既不在家,也不在學校。在他上學的路上,有一間鄰居家的空房,房里有一個大空筐子。天喜等哥哥上學后,立刻離家來到空房,在那里他把筐子翻過來,在里面爬。約兩個小時后,當他哥哥與其他男孩回家吃飯路過這里時,他走出他的隱蔽所,跟在他們后面跑回家。父母以為他去上學了,哥哥認為父母讓他呆在家里,所以沒有懷疑他。但最后哥哥還是把他逮住了,父母也發(fā)現(xiàn)了他一直在干的事,天喜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帶著沮喪和羞愧,他去了幾天學校,而后又開始躲在鄰居的菜園里。不久他又被發(fā)現(xiàn),又一次挨打。他不再逃學,按規(guī)定去上學,但學習一點也不認真,甚至在教師面前睡覺。教師不在時,他是最調(diào)皮的學生。漸漸地教師和父母得出結論,強迫這個孩子讀書徒勞無益。學期結束后,天喜的讀書生涯也結束了,至少當時是這樣。
為了懲罰他使得父母的期望落空,也為了讓他認識到田間勞動不如學校學習那么舒適,父母就讓他去田里干活。另外,父母還讓他照看小弟弟和小侄女———他大哥的第一個女兒。他的弟弟和侄女同歲,同樣需要照顧,而天喜是家里唯一大一點的孩子。他母親和嫂嫂忙于家務,姐姐和哥哥忙于在家里和田里幫忙,他的妹妹死了,只有他來干這件工作。他不喜歡這個工作,照料小孩是女孩的事,而他是男孩。作為男孩他想自由,他希望可以亂跑,與其他男孩一起玩。而這個工作卻要他呆在家里,遠離玩伴。他只能與干同樣活的女孩玩,他只能一天幾次把孩子帶到街上,再帶回來。他發(fā)現(xiàn)做這工作既困難又令人羞愧,他非常厭煩,經(jīng)常哭泣。
天喜八九歲時,父母讓他干大男孩的活。他幫二哥放牛。天喜喜歡這個工作,他可以在田里跑,可以上山,可以下溪谷,可以去小河抓魚,可以摘花,可以在灌木叢或樹叢的鳥窩里抓蛋或抓小鳥。他可以在南山腳下已風化的巖石洞里挖黏土,制成時髦的玩具和其他東西,送給姐姐和姐姐的朋友們,這些東西有時也用來交換端午節(jié)分發(fā)的小香袋。南山還出產(chǎn)另一種地下寶藏——一種質(zhì)量很差的石英,男孩們喜歡用撿到的石英小片制成箭頭或玩具。
誰也不會要求放牛娃像成年人那樣行為。他們在路上田邊比賽奔跑,打架,在小河邊濺水,與鄰村的男孩打架時扔石頭。他們烤田里捉到的鳥,烘烤田里拾到的豌豆、蠶豆、花生和甘薯。他們經(jīng)常詛咒發(fā)誓,取笑小男孩,密謀捉弄他們不喜歡的村民。天喜在這些冒險中很興奮,他是個調(diào)皮而又固執(zhí)的孩子,但聰明、機智。盡管他還小,但他的詭計能得到大男孩的高度評價,因此他們會忘掉他的實際年齡。他二哥太老實,對付不了他們,當其他男孩占他二哥便宜時,天喜總來援救。
天喜也要割草喂家畜。總的來說,他也喜歡這項工作。但當烈日下的高粱地又熱又潮時,他會詛咒命運,希望出生在富裕人家。割草的男孩們常常成群結隊出去,他們攪擾莊稼看護人,偷甜瓜,與其他村的男孩打架,追趕或為難來摘菜豆或幫男子在田里干活的女孩,打樹叢里的鳥或兔子。天喜一天下來割的草很少,得不到父親的夸獎,但他并不在乎。
在收獲季節(jié),天喜經(jīng)常被分派去照看驢子,把收獲的莊稼從田里運到打谷場。他最喜歡騎在驢背上趕著它跑,當然父母和哥哥不準他這樣做。當他一天必須往返好多次,而且要連續(xù)幾天時,他厭煩極了,含著淚水傷心地抱怨繁重的勞動。在仲夏,路上的熱土燙傷了他的光腳,而在晚秋,當水已經(jīng)冰冷,他每次都必須橫涉一兩條河。當然父母也可憐他,但因為他是男孩,必須經(jīng)受住艱苦勞動的鍛煉。艱苦勞動、勤儉生活是天喜父母全力奉行的準則。
天喜從事著他的體力能承受的一切工作。即使在最嚴寒的冬天,他也老早就被叫起來與哥哥一起去河岸和樹叢里拾柴。開始一小時,他的耳朵、手和腳都凍僵了,兩三個小時的辛勤勞動后,才能回暖。天喜太小,受不了這種暴凍,他的一只耳朵凍僵了,至今還留有傷疤,他手背上的皮膚像老人一樣粗糙。吃過早飯后,他與哥哥一起去離村子約五英里的西山,一整天都在那里撿木柴、樹葉和干草。他們必須爬上山,穿過峽谷,這對一個小男孩來說是困難的,但天喜還比較喜歡,因為他能和其他人在一起。天氣晴朗時,一二十個或更多的人成群結隊地從臺頭村上山。他們一路上唱著當?shù)氐纳礁瑁嗷ラ_著玩笑。到達目的地后,他們分散成五六人的小組,這樣每個人都能撿到足夠的柴。中午,他們吃隨身帶來的東西、喝泉水。太陽下山前,他們把撿到的東西捆好,用木棍挑著,開始回家。
在山中撿柴時,天喜發(fā)現(xiàn)了濃密的松樹上的野蜜和霜打的漿果。他一面吃著,一面注視著崖邊的大巖石或深谷中的溪水,他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但他講不出。當他偶爾在樹叢中迷路或與他哥哥在巖石上分開時,他感到激動又恐懼。山里的聲音,特別是回聲令他興奮不已。拾柴者為了相互尋找或僅僅為了聽回聲而喊叫。有些巖石中間是空的,男孩們在上面敲打,老遠就可聽到聲音。山頂上的景色非常美麗,還可以聽到山腳下村子里的犬吠聲。當天喜與哥哥在樹叢、巖石或深谷里時,他覺得自己迷失在荒野里,這時犬吠聲使他意識到人類世界離他仍很近,使他感到極大的寬慰。天喜還非常喜歡太陽落山時寺廟里的鐘聲。他不是佛教徒,也不喜歡音樂,但卻喜歡這聲音。山中也有令他恐怖的聲音。當大風刮過山巒、溪谷或樹林時,松樹發(fā)出尖利又可怖的聲音,天喜總是膽戰(zhàn)心驚。如果他正獨自一個人在樹叢里,他會立即跑到開闊的高地或?qū)ふ宜绺纭?/p>
回家的時候,所有小組在山腳下相遇或在路上碰頭。這時大家都又累又餓,大男孩肩上還挑著擔子,除非停下來休息,誰也不想說話。天喜太小不能挑柴,所以他只帶著空籃子和竹耙走路。他又累又餓,默默地跟在哥哥后面走。他沒有感到不好意思,因為其他小男孩也帶著空籃子走。到家時,天喜發(fā)現(xiàn)母親和姐姐正笑著等著他們,告訴他們晚飯已準備好了。
這是父母辛勤勞動、勤儉生活的原則在天喜身上的運用。確實,天喜從未挨過餓,也從未缺少過食物。他母親非常明白男人要干好活,必須吃好。她不希望聽到媳婦向父母和鄰居抱怨挨餓。而且在天喜很小的時候,家里就請了雇工幫忙。天喜母親堅持認為雇工吃得好,才能誠實、有效地干活,不說主人家的壞話。天喜家的膳食總比經(jīng)濟地位相似的人家要好些。
然而,節(jié)儉是這個家庭特別強調(diào)的美德。除了春節(jié)或去遠些的村子看戲外,絕對禁止不必要的花費。天喜與他的兄弟、姐姐從不被允許花一分錢買糖果、玩具,也從不被允許浪費時光。在除夕那天,集鎮(zhèn)上有特別的集市日,母親對父親說:“孩子們干了一個冬天的活,你應該給他們點錢,讓他們?nèi)ベI些鞭炮或他們喜歡的東西。”這時,天喜懇求地盯著父親,屏住呼吸。父親不情愿地給了天喜15個銅板,他二哥也得到了這么多,他大哥已經(jīng)成年,或許得到更多,但也多不了多少。天喜新年得到的唯一一筆錢就是這15個銅板。有幾年他幸運地被帶到姑姑家做客,這樣他又得到了另外15個到20個銅板。別人父母在孩子們新年正式問候時要給他們“壓歲錢”,天喜家從未遵從這一習俗,當他向父母問候新年好時,他什么也得不到。天喜無法買糖果、玩賭錢游戲,不能興致勃勃地去集鎮(zhèn)。當聽到其他小孩自夸從祖父母和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錢時,他就很妒忌。
父親的吝嗇態(tài)度使得天喜即使在非常必要時也羞于開口要錢。天喜第二次上學后,有一天學校負責人告訴學生,每人要交20個銅板作為教師們從家到學校的走路費。所有男孩都爽快地答應了,只有天喜心情很沉重。回到家他不敢告訴父母。只剩最后一天了,天喜還是毫無辦法,第二天他哭著不愿去上學。母親問他怎么回事,他起先不肯說,在他說出來后,母親非常可憐他,要父親馬上把錢給他,并告訴他需要錢就講。另一次,因為特殊原因,學校要在很遠的村子過假日,教師和學生去那兒參加演出。教師們被請去吃午飯,男孩們各自買了面包、蛋糕、糖果和其他食品。天喜什么也沒有買,因為他一分錢也沒有,他的同學發(fā)現(xiàn)后幫助了他。晚上他把這一切告訴了母親,母親很可憐他,責怪他需要錢時怎么不開口。但天喜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的。如果他當初說出假日和遠足,他擔心父親不讓他去,讓他在田里干活,他也很清楚父親不說些嚴厲的話是不會給錢的。
由于零花錢受限制,天喜無法參加男孩喜愛的許多消遣和娛樂。天喜不能參加新年玩的賭錢游戲,其他男孩去臨時賭場,天喜卻不能去。有幾個男孩還用他們的小額資金從集鎮(zhèn)上買回糖果,再零賣給賭博者,從中賺點好處。他們喜歡這樣做,有些父母也鼓勵孩子們這樣做,因為這是一宗生意。天喜也非常想“做生意”,他請求母親,但母親未給他“資金”,也不讓他去賭場,因為她十分清楚“生意”和賭場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壞影響。但她沒有責罵他,也沒有說不許他去是因為賭場是壞地方,而是說:“孩子,你這么想做生意、賺錢,很好。男孩應學會做生意、賺錢,但有出息的孩子應該要做大生意,應該為長遠利益做準備。你難道不認為在賭場賣糖果得到的只有繡花針尖那么大的小利?我想我的孩子應該為更大的好處干活、學習,而不是為針尖大小的好處,你認為怎樣?”
集鎮(zhèn)每年舉行兩次定期集會,屆時有許多娛樂活動。村民們常到集鎮(zhèn)上額外多花一點錢。天喜父母沒有遵從這一習俗,他們讓孩子去鎮(zhèn)上,但除了必須買的書和紙,并不給他們更多的錢。天喜只能分文不花去自找樂趣,他在街上閑逛,貪婪地看著街道兩邊貨攤上擺著的玩具和有趣的東西。集市通常有非常激動人心的雜技表演,但天喜從未看到過,他只能站在外邊或躲在成年人中間偷看。也有兩三個非常吸引男孩和年輕男人的“有傷風化”的西洋鏡。天喜因為沒錢看,所以能免受影響,但他站在那兒,看著擺弄西洋鏡的人,并學他的話。
天喜和他的兄弟不僅不能參加商業(yè)娛樂,而且連那些不花錢或花錢很少的活動也受到禁止。男孩們喜歡在春天捉鳥、夏天養(yǎng)麻雀、清明節(jié)放風箏、冬天編鳥網(wǎng)。這些活動在天喜家得不到鼓勵。家里從來沒有鳴鳥或麻雀,天喜沒有鳥網(wǎng),也從未自己捉到過鳥。他要捉鳥,只能跟其他男孩一起去,而且只能做下手。他也不曾有過自己的風箏。他的家人認為這些活動浪費時間和金錢,還會使孩子變壞。他母親常對他們說:“讓男孩去田里捉鳥也許沒有什么錯,但怎么能保證孩子們在看到網(wǎng)里的獵物而激動不已時不會損壞莊稼呢?這妨礙了他的日常勞動,又很危險。為了找小鳥男孩會爬上墻頭或屋頂,而追趕它們時,就有可能受傷。有責任心的父母怎能讓孩子僅僅為了一點樂趣就冒這些風險呢?你見過哪個有出息的人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養(yǎng)鳥或捉鳥上呢?”天喜不能公開反駁母親,但當看到其他男孩帶著鳥時,還是感到很難過。
民國時期的山東
天喜的大哥頌春比他大12歲,在他們童年時,兩個男孩幾乎沒有什么關系。天喜只模糊地記得大哥曾在青島為德國人干過事。一天,當天喜和父母去遠方村莊的基督教堂做禮拜時,人們告訴他母親德國人怎樣虐待為他們干活的中國勞工,父母親極其擔心他們的長子。天喜不曉得真實情況,但父母的焦急和“德國人”“中國勞工”“干活”“打”“逃跑”等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天后,他大哥回到家里,告訴家人他在青島的見聞,以及他是如何逃出來的。但天喜最感興趣的是關于德國人怎樣做面包、怎樣用馬車運食物以及德國人只吃面包心而把其余扔掉的故事。天喜不知道這些德國人是什么樣的人,他們?nèi)拥舻拿姘惺裁磫栴}。
天喜還記得與大哥在西南山上度過的一天。他們?nèi)ゲ杉米拥牟荩恢挥X爬到了山頂。那是個夏天,山頂沒有樹,酷熱難當。當開始下山時,他們發(fā)現(xiàn)斜坡很陡,沒有伸出的樹和灌木可供他們攀援,他倆非常恐慌,當?shù)竭_平地時,他們感到極大的寬慰。兩人一直記得這次爬山。
正是天喜的大哥最早教他干農(nóng)活。大哥自己不喜歡種田,也沒有耐心教。一天,天氣很熱,當他們在甘薯田里鋤草時,天喜覺得笨重的鋤頭太重了,他的活干得很糟,損壞了一些植株。一開始,大哥還糾正,但當天喜還在損壞植株時,大哥發(fā)脾氣了,對男孩大聲吼了幾句。因為天喜自己已經(jīng)非常惱火,大哥的責罵使他哭了起來。這一天,他神情沮喪,沒有胃口吃午餐和晚餐。
這兩個男孩曾合作幫助村莊建造基督教堂。天喜家的人是基督徒,村里的基督徒計劃建一所教堂,所有建筑用品都由各家捐贈。天喜父母除捐贈其他材料外,還答應提供砌墻的小石頭。西山腳下有個地方有很多這樣的石頭,但把它們運到建教堂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天喜大哥決定在建教堂前的一個冬天完成這項工作,他請?zhí)煜矌兔ΑK麄儙е鴥蓚€籮筐和一輛驢拉的獨輪小車,哥哥照看小車,天喜照料驢子。到達山腳下后,他們撿小石頭,然后推著滿滿的小車回家。在冬季,白天很短,他們只能跑三趟;總共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項任務。在勞動過程中,兄弟倆比以前更親密了。他們撿石頭的地方是大峽谷里的巨大沙層,冬天很少有人去那里,大樹、高峰、可怕的懸崖以及吹過樹林的風發(fā)出的哨聲使這地方顯得更加荒涼。天喜緊緊跟著大哥,即使有事必須離開,他也要看得見大哥。他感到大哥是他的保護人,而大哥也了解他,對他很體貼。一天,天喜拾到一只小包,里面有12個左右的硬幣、一把小折刀,很可能是放牛娃或是獵手丟的。天喜很興奮,更使他高興的是村民的稱贊,這些村民在他們推著小車經(jīng)過街道時,總習慣地跟在兄弟倆后面。
盡管天喜第一次上學以失敗告終,他卻是個聰明的孩子,這在他調(diào)皮的行為中、在他對二哥的支配中、在他與其他孩子的玩耍中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他的一個遠房叔叔常說他是最有天賦的孩子,如果好好培養(yǎng),將來肯定非常有出息。富有的潘族家庭的一個成員幾次對天喜母親說這孩子天資高,他的眼睛表現(xiàn)出他的聰明,如果送去上學,他會成為好學生的。天喜母親受到這些話的影響,而父親卻不為所動。這時該地區(qū)已設立新式學校,有幾個年輕人也進入了縣城師范學校,對這些發(fā)展天喜大哥非常感興趣。他經(jīng)常去集鎮(zhèn),聽人們談新共和國、新教育制度,談在集鎮(zhèn)上建立的新學校以及獲得官職的新方法。作為年輕人,他被這些東西吸引住了。他讓妻子和妹妹給他做新式服裝,加入了一個政治組織,學習投票選舉當?shù)卮淼霓k法。他想重新接受教育,但年紀太大不可能去當小學生,而且父親田里的活也需要他。由于他自己不能上新式學校,他就把注意力轉(zhuǎn)向了他的第二個弟弟。他覺得天喜在農(nóng)田里不是必不可少,而且也到了上學的年紀,所以他決定讓天喜去上學,期望他將來成為新世界中的學者或官員。有了這一想法,他開始勸說父母,把在集鎮(zhèn)上聽到的一切告訴父母。母親同意,父親不反對,姐姐幫天喜說話,因為她非常喜歡弟弟。結果,就在春節(jié)后不久的一天早晨,天喜穿戴整齊,被帶到集鎮(zhèn)的新式學校。哥哥告訴老師,天喜當過幾年放牛娃,比較粗野,請求老師多多包涵,他還請幾個鎮(zhèn)上的小孩照顧他弟弟。后來當天喜父親抱怨加在他肩上的沉重的學校開支和農(nóng)田里缺少勞力時,大哥盡力勸慰他。幸好,天喜母親和姐姐站在他哥哥一邊,因而天喜的教育沒有再次受耽擱,這成了他一生的轉(zhuǎn)折點。后來,天喜受了高等教育,實現(xiàn)了母親的夙愿。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大哥的努力。這與其說是哥哥對弟弟的個人感情,毋寧說是父親般的關心。
天喜與二哥拜春的關系很反常,他們年齡差距不大———只相差五歲。在很小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一起玩、一起干活、睡一張床,除此之外,他們之間沒有更深的感情聯(lián)系。二哥膽小溫順,在其他孩子欺侮他時,他只會逃走或哭泣,因此,男孩們總想法子氣他、捉弄他。為了二哥,天喜打了無數(shù)場架,因為他感到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哥哥是他義不容辭的職責。如果他挨了打,他不僅要咒罵這些男孩,還要因他二哥拜春的軟弱非常生氣,這有時會引起兄弟倆的爭吵。天喜不喜歡與二哥在一起,盡管父母總是命令他與二哥呆在一起。
在家里,天喜常把二哥差來遣去,而他二哥總是毫無怨言地容忍,而且對弟弟霸占玩具也總是默默讓步。兩人睡在一起時,天喜還經(jīng)常捉弄哥哥,有時會引起打架,從而驚動父母。一開始他們責備拜春,因為他大些,但后來認識到那總是天喜的錯,父母就把怨氣發(fā)泄到他頭上。當天喜有時遭到毒打時,拜春感到很傷心為難。有一夜當天喜哆嗦著躺在床上等著父親懲罰時,拜春起來請求生氣的父親,要求替天喜挨打。母親非常感動,勸父親原諒孩子們。遺憾的是,當時天喜太小,無法認識到二哥的善良。父母因為拜春誠實、寬宏大量而喜歡他,但對他的軟弱和順從的個性感到失望。在這點上父母更喜歡天喜的虛張聲勢,盡管他的早熟確實經(jīng)常惹父母生氣。兩個男孩差異太大,不可能成為好朋友。假設雙方交換一下位置,大的處于支配地位,小的很順從,這種差異或許不會妨礙他們的友誼。
天喜與姐姐瓊的感情很好。姐姐比他大十歲,妹妹去世后,姐姐成了家中唯一的女孩。她只能偶爾出去與其他女孩玩耍,這使她經(jīng)常與弟弟在一起,兩人相互陪伴。姐姐喜歡繡花,在男孩的鞋子、上衣、圍裙和帽子上繡上奇特的圖案,喜歡做泥玩具或端午節(jié)用的小香袋,以及各種吉祥物。一般說來,女孩在干這類活時,喜歡與另一個女孩在一起,她們可以談論正在干的活,互相欣賞對方的手藝,通過交換新聞而自娛。天喜充當了姐姐的朋友和同伴的角色。姐姐在許多小事情上請他幫忙,當她繡完花或完成一些奇特的作品時,就拿給天喜看,或送給天喜。如果她需要什么就讓天喜去取。天喜聰明靈活,能滿足姐姐的各種需要,欣賞姐姐的作品。母親通常不鼓勵甚至禁止女孩做奇特的東西,在她看來這是浪費時間。天喜總是幫姐姐瞞著母親。一次,母親發(fā)現(xiàn)姐姐繡了一些奇特的花后,非常生氣,要懲罰她。天喜向母親求情,平息了母親的怒氣,這使姐弟關系越加密切。在姐姐長大后,她在天喜身上花的時間、精力比在其他家人身上花的都多,她不辭辛苦地為天喜做最漂亮的鞋子、衣服、帽子和其他東西。天喜非常喜歡這些東西。后來,因為他穿得非常像女孩,遭到了其他男孩的取笑,此后,他不愿再穿姐姐為他做的鞋子和其他東西。
天喜上學后,成了姐姐的非正式教師。姐姐的未婚夫(青島一所新式學校的學生)希望她學習,至少會讀書、寫字。那時還不能送女孩上學,而且家里也缺不了她。于是大哥、母親和天喜成了她的教師,她的家成了她的學校。天喜是主要的導師,因為三人中他學問最高,也有充裕的時間。天喜喜歡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給別人,當然最希望教給姐姐。他已習慣了教書,因為他在學校經(jīng)常幫助老師。學校課程很多,單單一個教師沒有幫手幾乎不可能教書,所以老師像依賴助手一樣依賴好學生,經(jīng)常派這種任務給天喜。天喜更喜歡在家里教書,因為在這里他的話最受賞識。他從不厭煩,也從未對學生不耐煩,作為弟弟和小男孩,他無疑感到自豪。姐姐非常渴望學習,功課學得很好。因為天喜還是小男孩并深深地愛著姐姐,所以姐姐向他吐露對未婚夫的夢想和希望時,絲毫也不難為情。對這個年輕人,天喜并不妒忌,相反漸漸喜歡上了他。在姐姐出嫁時,她已能夠閱讀和理解學校里教的所有課文,能夠做學校里教的算術題了。
天喜在姐姐結婚后繼續(xù)幫助她,不管她什么時候回娘家,天喜都愿意做她要求做的任何事。當她有了第一個孩子時,她只能請?zhí)煜矌兔Γ驗槟菚r他們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對天喜來說,姐姐彌補了母親留下的空缺。在母親死后,有一次姐姐生了重病,天喜看到她痛苦的樣子,重新感到了在看著母親死去時的悲傷和害怕。天喜的姐夫在青島,后來在上海一家商行工作,他給了天喜許多物質(zhì)上的幫助,后來他們成了好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婚姻并沒有妨礙姐弟之間的親密關系。
天喜與父母的關系很普通。在他離開學校后,有好長時間受到父母的冷落。在發(fā)現(xiàn)他很聰明、干活賣力時,母親才對他產(chǎn)生新的希望,又開始喜歡這個孩子,但她關于嚴厲和賣力干活的信念限制了她對愛的表達。父親仍像原來那樣對天喜很疏遠,對他的未來漠不關心。當然,他帶天喜到田里,教他干活,但從不給他買玩具和糖果,從不帶他參加任何娛樂活動,從不和他在家里或街上玩耍。父親攢錢的興趣、無休止的節(jié)儉使天喜吃了不少苦,這加大了父子間的距離。
這種狀況在天喜在縣城中學讀書時才有所改變。這時他母親已經(jīng)去世,姐姐也出嫁了。在假期回家,尤其是冬天,他常常坐在父親的房里,與他徹夜長談。父親編著草雨衣,兒子給他講中國的歷史、古代著名人物和他在學校里學到的新東西。父親對故事很感興趣,他聚精會神地聽著,偶爾也向兒子提些問題。天喜父親很久以來一直很沮喪,有時持續(xù)幾天,他過分地為他的農(nóng)田事務、他的家庭以及他的生活擔憂。過去,天喜母親是唯一能安慰他的人,而在她死后,沒人能幫助他。媳婦不能幫助他,因為社會的禁忌使媳婦們與公公保持著距離;兒子和女兒也不能,因為他們要么忙于自己的事,要么還未認識到父親的煩惱。但天喜受過教育,能夠看出別人的困擾,他同情父親并安慰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天喜接替母親來服侍父親。父親上了年紀后,對天喜的感激之情越來越深厚。他也為兒子在學校的好名聲感到驕傲,經(jīng)常與鄰居談論它。父子成了朋友。天喜的母親沒有活到父親的年齡,這是天喜成年后感到非常遺憾的。否則,母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同樣也會發(fā)展起來。
關于天喜與他弟弟奉春之間的關系沒有什么好說的。在他弟弟還是嬰兒時,天喜不得不照顧他,這對發(fā)展他們的感情幫助甚微,因為這項任務顯然令天喜厭煩。后來,在弟弟不需要照顧后,天喜一直在學校,沒有很多機會與他玩耍或干活。母親去世時,他們都很傷心,大哭了一場,突然天喜摟著弟弟的脖子說:“不要害怕,我會照顧你的,我會保護你免受傷害。”幸好弟弟得到了父親和其他哥哥的悉心照顧,天喜不必履行他的誓言,但那時的感情仍在起作用。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天喜童年時曾受到父母嚴厲的懲罰,這經(jīng)常是因為他不愿上學,另一個原因是與二哥拜春吵架。一次,天喜在房前玩耍,看到鄰居家的狗在狼吞虎咽地吃著糞肥。他把狗趕走,但狗又回來了。幾次三番后,他非常惱怒,抓住小狗,幾乎把它打死。這使鄰居的妻子非常氣憤,她來到天喜家,咒罵這個男孩,向天喜的父親提出強烈抗議。父親辛苦干了一天活,非常疲勞,那位婦女的咒罵猶如火上澆油,他把孩子打倒在地,舉起手里的鐵鍬,天喜的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姐姐救了他。這以后,天喜非常痛苦,痛恨父親的殘暴,感到太不公平。畜肥對家里的莊稼非常重要,他為家庭做了件好事,在他看來,父親的憤怒是不可思議的。
在天喜六七歲時,經(jīng)常尿床。父母認為他是夜間懶得起來,為此就懲罰他。這種懲罰對他似乎同樣不公平。他比其他人更恨這一毛病。每晚上床前,總記著上廁所,每當他尿濕了床,他也很惱怒,甚至害怕。當他醒來發(fā)現(xiàn)下面的床單濕了時,他害怕、羞愧、嚴厲責備自己。他父母并不知道這些,只是不斷地懲罰孩子,越來越憤怒。天喜覺得沒有比這更丟臉的事了,挨打時,他就用知道的最惡毒的詞咒罵自己,并且更加憎恨父母。要是他再大些,或許就會自殺。他覺得不能原諒父母,因為他們竟然不知道他的麻煩是他所不能控制的。
民國時期的山東
由于他父親非常節(jié)儉,學生喜歡的許多東西,天喜都沒有。天喜的課桌上從未出現(xiàn)過一把小刀、一對練習書法時壓紙的青銅鎮(zhèn)紙、盛水的容器和其他日常用品。不用說,天喜經(jīng)常嫉妒擁有這些東西的孩子。一天他看到基督教堂的傳教士有把小刀,就請求借他用幾天。這個傳教士非常喜歡天喜,就同意了。這把小刀在天喜手里,他不愿還掉,沒有得到允許又多玩了兩三天。當必須歸還的時候,他卻找不到了,小刀丟失了。他非常害怕,不敢告訴傳教士和其他人。傳教士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父母。父親非常生氣,大聲嚷道:“如果他學會干這些丟人的事,那他上學有什么用!”母親也很震驚,對孩子的希望看來又要落空了。父母兩人感到必須對他嚴加懲罰,否則傳教士會認為他們教子不嚴。父親想打兒子,母親反對這樣做,理由是兒子已十多歲了,而且是有名的好學生。在懲罰前,天喜姐姐把他藏在她的房間里。父親隔著門大聲申斥他;同時母親也抱怨說,他的不規(guī)矩行為毀壞了家庭的聲譽,但她暗暗地堵住了父親打小孩的路。最后事情只是以責罵和抱怨結束。但對天喜來說,這是他遭受的最嚴厲的懲罰。他的罪行太可怕了,他感到丟盡了臉,整整一個星期他都抬不起頭來。他非常不自然,他想或許除姐姐外,家里其他人都在責罵他。有一天,姐姐向他說明了情況,他才得到解脫,她說:“高興點,你這個小傻瓜!母親知道你從未想偷這把刀。我們知道你很想要它,所以你沒有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但母親和父親仍要責備你,因為你想要人家的東西,你把刀留在身邊的時間太長。記住,再也不要干這種事了。順便說說,我在打谷場上撿到了這把刀,還給了傳教士,你不必再擔心了。你掉了刀,為什么不告訴我?難道你忘了我可以幫助你嗎?”聽完這番話,天喜對姐姐凄慘地苦笑了一下,就跑開了。
天喜的童年也受到了家人疾病、悲痛和死亡的影響。首先,他目睹了小妹的死,他永遠忘不了母親和姐姐的哭泣以及基督教葬禮。三天后天喜與姐姐一起去看小墳,姐姐跟他說,小妹正睡在那里,她的房子不會遭到野狗的打攪。天喜不懂他小妹為什么已經(jīng)死了,為什么睡在墳里而不睡在家里。后來,他看到二哥長期受胃病折磨,非常難過,因為他們曾是好朋友。他母親幾次請來基督教徒和村里的傳道士為他祈禱。當這群人在祈禱或唱贊美詩時,二哥躺在床上呻吟。天喜太小還不懂儀式的意義,但他感到疑惑,為什么耶穌不馬上來幫助他哥哥呢?
在天喜十歲光景時,他看到父親心情非常沮喪。那是個夏天,下了五六天雨,田地被淹沒或浸透,莊稼全毀了。父親躺在床上一言不發(fā),母親坐在他旁邊,盡力安慰他。嚇壞了的孩子們悄悄地進出。烏黑的云層、可惡的雨水、饑餓的動物、坍倒的墻以及泥濘的庭院與街道更加劇了每個人的陰郁情緒。母親和姐姐沒有心思準備餐食,兄弟們暗暗地吵架,天喜又餓又怕,也很沮喪。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種情景。
天喜母親在死前病了很久,在這期間,他經(jīng)常為母親揉揉腿、推推背。由于這時姐姐已出嫁,他必須幫著做家務。晚上由天喜父親照看母親,白天主要由大嫂照顧。后來母親情況嚴重了,出嫁的女兒被叫了回來。天喜、二哥和他姐姐幾夜都睡不著覺,只是不停地哭泣。一天夜里,母親突然坐起來,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到床邊,對他們說,如果她死了,那不過是耶穌基督的召喚,所以孩子們不應該太難過,也不必為她的葬禮花太多的錢。她要求天喜大哥和大嫂照顧好他們的弟弟,讓他們結婚,實現(xiàn)家庭的目標。她還說,你們應該繼續(xù)做虔誠的基督徒,服務于耶穌基督的事業(yè)。然后轉(zhuǎn)向父親說:“萬一我死了,請不要太難過。你知道上帝早晚要召我們每個人去他家,我們可以在那兒相見。我們一起奮斗了這么長時間,我們有這些孩子,他們都努力成為好孩子,為此我感到很高興。他們不會讓你失望的,上帝也會賜福于你的。”天喜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話,但他也和其他孩子、父親一樣曉得這是訣別之言。其他人都傷心地哭泣,對此,天喜感到很驚訝,他不哭,只是坐在那里。幾天以后,母親去世了。在母親臨死的最后幾天,天喜和他兄弟、姐姐都精疲力盡,也被家里的混亂搞糊涂了,所以他對母親的去世很麻木。只有在認識到母親真的走了后,他才開始哭起來。
家里的基督教活動給天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都是基督徒,但母親對此興趣更大。正是母親教天喜讀十誡。當驢子在小棚屋里推磨時,天喜要照看驢子,同時學習一個戒律,并因此得到一般不給大孩子的馬鈴薯。新年來臨時,天喜能夠讀所有的戒律了,當然天喜不可能理解他所讀的東西,但他的確記住了不應偷鄰居的東西、應該順從父母。
天喜也學會了用餐時的感恩禱告,星期天還去村教堂。在他稍大一些的時候,他知道了著名的《天路歷程》(中文版)和《圣經(jīng)》中的故事。他還學會了唱幾首簡單的贊美詩。那時臺頭村的基督教小團體流行兩種基督教圣歌的中譯本。天喜的母親和姐姐能把一個譯本唱得很好,所以天喜也學會了唱。在圣誕之夜,基督教家庭的孩子們都會得到禮物,但他們并不懂得這個節(jié)日的意義。
在教堂剛剛建成時,一位福音傳道士被邀來布道。一天,天喜母親帶他去拜訪這位傳道士,她對傳道士說:“天喜已說過幾次,他想做教師或教堂的牧師,你認為他行嗎?能得到您的幫助,我將很高興。”傳道士回答道:“很好,我知道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如果他喜歡學習,他一定能成為教師。”天喜很難為情,但他暗暗受到了鼓舞。三年后,教堂又請來一位新傳教士。天喜母親拜訪了他,這次她對傳教士說:“我想把這個孩子的心靈獻給主耶穌基督。我知道您聽說過他是集鎮(zhèn)學校的好學生,我知道您也喜歡他。您愿意幫助他改善他的德行、提高他的知識水平嗎?”盡管天喜還很小,但他卻記得母親說的話。
除了家人,天喜與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有聯(lián)系。在他還是個孩子,照看著父親的牛或割草時,他與同一街坊的一個與他同歲的男孩建立了特殊的友誼。他們一起上舊式村塾,離開學校后,他們繼續(xù)互相看望,一起玩,有時甚至一起睡覺。他們從不吵架,從不參與打架。后來天喜又去上學,而他朋友成了農(nóng)民,但他們的友誼繼續(xù)保持到天喜去縣城上中學。
天喜的幾個堂姐特別喜歡他。晚飯后或有空時,他們就在一起玩。但這些堂姐比天喜大得多,像大姐姐一樣對待他。天喜與其中一個堂姐關系特別親密,這使人聯(lián)想到他與他姐姐的關系。后來,他經(jīng)常與一位女孩一起玩耍,這個女孩幾乎成了他的“女朋友”。但在他們長大后,就分開了。
在天喜少年時,一個高中男孩到天喜家給他母親送信。男孩穿著新式衣服,剪著短頭發(fā),打扮得很時髦。他年輕漂亮、令人愉快,引起了天喜的注意。他的短發(fā)特別有魅力,因為那時鄉(xiāng)下的男人和孩子還拖著“辮子”。這個男孩來訪后的第二天,天喜就剪掉了辮子,他父母和哥哥感到十分驚奇,而他姐姐支持他。他成了村里去掉滿人標志的第一個男孩。村民侮辱他,叫他“小和尚”,但他不在乎。直到三四年后剪頭的風俗普及開來,天喜的發(fā)式才不再引人注目。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占領了青島,城里的基督教堂暫時關閉,傳教士、福音布道士和修女都失了業(yè)。一位修女和她的孩子來到天喜家避難。那時天喜家已信奉基督教,他母親與這位婦女很熟悉。這位婦女的兩個女兒都是學生,比較時髦。她們無疑感到在農(nóng)村家庭中生活極不方便,但又不得不長時間逗留在那兒。在這期間,天喜從這些女孩那兒了解到許多新城市的知識,因此當天喜首次進新式學校時,他比其他男孩知道更多新東西。
天喜對外國人形成了初步的印象,尤其是德國人和日本人。因為村子靠近青島,德國士兵和商人常常渡過海灣來到該農(nóng)村地區(qū)打獵或勘探。他們的外貌和帶來的東西給天喜留下了印象,他們的傲慢態(tài)度使當?shù)乩习傩债a(chǎn)生了成見。天喜不知道他們虐待當?shù)乩习傩眨麑λ麄儧]有絲毫好感。天喜對日本人特別仇恨。后來日本攻占青島時,他們強行占領了大半個山東半島和青島周圍的地區(qū)作為戰(zhàn)略基地。天喜的村子在占領區(qū)內(nèi),該地區(qū)名義上是為軍事目的向中國政府借用的,實際上卻被看成日本領土。他們從當?shù)乩习傩漳抢锫訆Z和搶占他們想要的一切。一開始村民試圖反抗外國軍隊,但他們的反抗引起了更大的掠奪甚至是暴行,最后,貧窮的村民不得不逃走或把婦女、孩子、糧食撤到山上去或占領區(qū)外的地方。
天喜目睹了人民聚集起來抵抗來到村莊的第一小隊日本士兵,村民成功地把他們嚇跑了。但第二次來了一大隊士兵,村民的抵抗失敗,村莊遭受了第一次洗劫。以后敵人幾乎每天都來。所有家庭財產(chǎn)都被疏散,只有那些看到敵人還來不及逃跑的男人留了下來。村莊幾乎全被舍棄了。天喜的母親、姐姐和嫂嫂逃到西山上的一個村莊,帶走了好多谷物和其他糧食。天喜與他父親、哥哥呆在家里,但一天中他們必須跑掉或躲藏一兩次。這使得村里和整個被占領區(qū)的百姓非常仇恨日本人。日本人在青島掌權后,助長了種種足以在經(jīng)濟上和道德上摧毀中國人的惡行。最明顯的罪惡是縱容土匪和鴉片買賣。土匪在日本占領區(qū)受到保護,他們肆意劫掠、綁架和攻擊。天喜和村民們都親身體驗了土匪破壞的后果,他們都清楚這是日本人蓄意策劃的。天喜不太知道鴉片和其他毒品買賣,但他確實看到許多住在集鎮(zhèn)上的可疑的日本“醫(yī)生”或“商人”,并注意到與這些人做生意的都是些吸鴉片者或鴉片販子。青島周圍地區(qū)的人都深信日本人是他們的敵人,遲早要與他們進行生死決斗。天喜還太小,無法想象這是什么意思,但他一點也不懷疑他應該恨日本人。
入侵的日本人給天喜留下的另一個印象就是騎兵。我們已提到天喜是個固執(zhí)而又好斗的孩子,他總是喜歡勇敢的戰(zhàn)士。在春節(jié)看年畫時,其他男孩和女孩對掛在那兒的花、鳥和仕女感興趣,而天喜總是為穿著盔甲、跨在馬上或站在城門口堡壘上的戰(zhàn)士所吸引。他最喜歡趙云(中國最有名的武將)的畫,趙云全身披掛,手執(zhí)長矛,站在荊州城門(在三國故事中著意描寫的一個城)的頂樓上。根據(jù)三國故事,這個武士在危急時守住了這座城池,擊退了眾多傲慢的敵軍。天喜對此印象非常深,他私下里想知道他能否成為戰(zhàn)士,當他看到日本騎兵時,他的愿望又一次被強烈地激起了。
天喜又去上學后,受到了村里長者的高度稱贊。潘族極受人尊敬的族長,也是臺頭村學校的教師,聽說了天喜在集鎮(zhèn)學校的好名聲,他帶回了這一消息,并在村民中宣傳。因為他的話對村民影響很大,社區(qū)中的其他領導者也開始注意天喜。當青少年群聚在街角時,潘族或陳族的長者會因為某種原因?qū)ζ渌贻p人說,天喜天生不是種田的料,總有一天會當大官的。聽到這些話,每個人都看看天喜,天喜卻非常難為情。有趣的是,稱贊他的人大多是潘族成員,這使得天喜家與潘族主要家庭的關系逐步改善。當然天喜是個孩子,并不知道這些。
天喜第二次進學校對他未來的生活道路影響很大。新的學校生活大大改變了他。他學到了中國歷史和地理的基礎知識,學到了關于自然的——植物、動物、山和水、星星和地球——新理論和新知識。當學到地球是圓的而不是方的時,他驚訝不已。他了解到除了德國人和日本人外,世界上還有其他外國人。他還知道地球上的所有人種可劃分為黃、白、黑、棕和紅五種。當然他對所有這些知識還相當模糊,但這使他夢想探究他發(fā)現(xiàn)的這個廣大世界。漸漸地他開始不同于曾一起割過草和放過牛的孩子。不僅天喜認識到這一點,其他男孩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只有當他在長長的假期中回到田里干活時,他才又與以前的玩伴在一起。
新式學校的體育課使得天喜成為年輕的愛國者,并激起了他對士兵的羨慕。那時的體育是軍事操練,正步、行軍、敬禮這些項目都類似于軍營的訓練,甚至體育鍛煉的目的也是使男孩成為優(yōu)秀士兵。這時教師的講話都是激勵青少年民族意識的,教他們懂得民族蒙受的恥辱,也呼吁他們必須醒來,為保衛(wèi)家鄉(xiāng)和民族強身健體。教育極大地鼓舞了天喜,他暗暗決定要始終像士兵一樣行動,他開始以筆直的姿勢坐著或站著,以行軍的步伐走到學校。現(xiàn)在他想象的英雄與以前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不再披盔甲,而是穿著新式軍服,他不再拿長矛,而是拿著大刀和望遠鏡。這時國旗也在天喜心目中扎了根,他學習向國旗敬禮,漸漸對它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豪感。
通過學校,天喜了解了整個集鎮(zhèn)地區(qū),他不再認為自己僅屬于臺頭村。另外,他逐漸被許多人知道。他是學校里最好的學生之一,被教師當作班里的助手,同學也把他看成班里的領導。他幫教師上體育課,時常負責整個學校事務。另外,他的寫作水平也受到了稱贊。那時中文和寫作是主課,如果學生擅長這些功課,老師就特別喜歡他。天喜的老師向其他老師和鎮(zhèn)商店的大部分人談起他,社區(qū)領導漸漸知道了這個最優(yōu)秀的學生。在村教師向?qū)W生訓話時,他們把天喜作為仿效的榜樣,因此村里每個男生都知道他。天喜從不討厭上學,從未因天氣或其他原因耽誤上學,他到學校總比其他學生早,盡管他家離學校很遠。他對古代杰出人物還是窮孩子時發(fā)奮學習的故事非常感興趣,他在嚴寒的冬天堅持上學是由于受了L.納爾遜少年時代故事的影響。
有一天,納爾遜和兄弟去上學。路很遠,寒風刺骨,因而兄弟倆返回家。父親問他們?yōu)槭裁椿貋恚麄兓卮鹫f天氣太冷,無法再走下去。父親平靜地對兒子說:“是的,天氣很冷,但是被冷天氣嚇倒的孩子絕不會有出息。”孩子們深為感動,立即又去上學了。后來,納爾遜成了英國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和著名的海軍上將。天喜冬天去上學的路上,就想著這個故事。
那些出生于集鎮(zhèn)家庭或鎮(zhèn)上商店的男孩的生活與天喜有所不同。他們有較好的衣服,總有零花錢,有糖果或蜜餞,他們談的一些事情讓天喜感到陌生。所有這些都使這個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方式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有時他會為粗糙而不合時宜的衣服感到羞愧,有時因為吃朋友的糖果不能回敬而難為情。他第一次到商店或鎮(zhèn)上的人家時,感到很不自在。然而,后來當他成為鎮(zhèn)學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受到這些男孩羨慕時,他逐漸習慣了新情況。鎮(zhèn)學校的學生會不太大,約12名較大的優(yōu)等生形成一個親密的小團體,天喜也是其中一員。幾個鎮(zhèn)上的孩子為了得到他的友誼相互競爭,試圖把他拉到他們一邊。天喜的一個知己就是鎮(zhèn)上的孩子,除體育課外他在所有的功課上都與天喜競爭,在上學的幾年中,他們一直是好朋友。天喜也有幾個來自其他村莊的朋友,他們相互喜歡對方,因為他們家庭背景相似,都對未來充滿信心。天喜和其他孩子不喜歡優(yōu)等生團體中的一個孩子,他比其他孩子大得多,非常盛氣凌人。他是個才華橫溢的學生,每門功課都很好,但老師認為他的寫作不如天喜。在其他人不行的方面,他都很出色,他會畫畫,他的書法在農(nóng)村地區(qū)很有名。他體格強壯,穿著好衣服,舉止優(yōu)雅,有時還是個雄辯家。他的聲譽使天喜相形見絀。但奇怪的是,學校老師從不說這個孩子將來會很有出息。天喜和其他小些的孩子并不妒嫉他,但害怕他,或許就是這個原因,這個男孩從未真正當過干部,甚至也不是這個團體的真正成員。
天喜的母親沒有看到兒子小學畢業(yè),但她知道孩子的好名聲,也因他而驕傲過。有一次,天喜老師選了12個孩子去參加縣政府在縣城舉辦的競賽,天喜是其中之一。這對天喜家庭來說完全是件新鮮事,那無異于一場政府考試。天喜的母親和姐姐非常激動,即使一向冷漠的父親也很高興。出發(fā)的那天早晨,家人起得很早,母親忙于準備餐食,姐姐盡力為天喜打扮。他沒有禮服,姐姐想給他穿她的絲綢外套,但外套太長而且是鮮紅色,天喜穿著感到害羞,他們決定再罩上件藍上衣,結果令人滿意。一切準備就緒后,父親和兒子出發(fā)了,母親和姐姐在屋門前向他們招手。母親低聲向上帝祈禱,眼里噙著喜悅的淚水。為了與教師和其他孩子會合,天喜和父親先到鎮(zhèn)學校。每個孩子都有一名家長護送,所以教師、孩子、孩子的家長和馱畜走在鄉(xiāng)間路上形成了一支相當規(guī)模的隊伍。一路上,天喜父親非常高興,因而對兒子也特別友好。當路邊一個農(nóng)民問他去干什么時,他高興地告訴他,他兒子將去博取功名。然而即使在這種時候,他也不忘節(jié)儉,在路邊客棧吃中飯時,他只為兒子和他自己買了一把烘花生和一壺茶。天喜很餓,但他不敢再向父親要。中飯后,孩子的家長回家,教師和孩子們繼續(xù)去縣城,前面還有10英里路。到達目的地時,天喜又累又餓,但他非常激動,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城市。男孩們在城里呆了約一個星期,過得非常愉快,沒有為他們的主要任務——競賽過分煩惱。看著這個城市,天喜開始想知道他畢業(yè)后能否再到城里學校讀書。回到集鎮(zhèn)學校后,其他孩子都妒忌地看著他們。除獲得了許多獎賞外,天喜還贏得了政府榮譽證書。家里人都很高興,鄰居和村學校教師都向天喜和他家表示祝賀。或許是由于這次的成功,天喜的母親、大哥和姐姐決定讓他上完中學。
天喜在母親去世后一年從集鎮(zhèn)學校畢業(yè)。天喜必須決定是繼續(xù)學習,還是回家務農(nóng)或是去集鎮(zhèn)商店當學徒。他哥哥與浸禮會教堂的福音傳道士談起過這個問題,那人知道天喜的好成績,他建議天喜去縣城浸禮會傳教機構辦的中學上學,那是一所免費學校。天喜父親未反對這一計劃。天喜去城里參加入學考試那天非常冷,他必須步行8英里路,因為沒有其他辦法到達那兒。
天喜被這所中學錄取了。在那里他專心學習,每門功課都很優(yōu)秀。畢業(yè)后,他被派到小學當教師。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和聲譽,他獲得了去大學學習的機會。天喜在中學和大學期間每個暑假都回村探親,與親友重敘舊誼。大學畢業(yè)后,他娶了一位自己選中的姑娘,用自己的積蓄辦了婚禮。現(xiàn)在他是小家庭盡責的家長。盡管他沒有賺到大錢,但他曾在中學擔任過重要的教學職務,現(xiàn)在是大學教師。他生活得很好,他還幫助家里的父親和哥哥買了一些地,建造了一所新屋。因為他的成功,他家在村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