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遺產日|讓非遺融入生活,上海舉辦系列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6月8日是2024“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上海以“城市記憶·雅韻薈萃”為主題,在5月18日至6月期間開展2024年“上海文化遺產季”系列活動,展示非遺保護的上海經驗和做法。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影像展播、綜合活動、國際論壇、成果展覽4大主題活動,貫穿整個6月,以多種形式的非遺體驗走近市民。
6月2日-6月12日,非遺傳統戲劇電影展映活動帶領市民游客共享視聽盛宴。其中的“非遺傳統戲曲電影展映周”在上海國泰電影院等10家電影院展映。以京劇、昆劇、滬劇為代表的戲曲電影《邯鄲記》《敦煌女兒》《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蕭何月下追韓信》等影片,讓未能走進劇場的觀眾以電影方式領略戲曲的魅力。
非遺傳統戲劇電影展映活動
看完電影,是否也想了解電影人和戲曲工作者是如何共同合作將戲曲的魅力展現給大眾的?“非遺傳統戲曲電影紀錄片公益展播活動”展播了與上述四部戲曲電影有關的紀錄片,介紹了影片拍攝過程中的細節和許多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戲曲電影拍攝的艱辛歷程,體會到電影工作者的創作初心和匠心情懷。活動覆蓋全市16個區文化館、非遺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共111個播放點位,播放場次138場。
6月5日,有著500年歷史的嘉定古猗園里舉行了一場江南絲竹音樂會。園林與絲竹相得益彰,將觀眾帶入江南的古韻之中。剛從國外回來的沈先生游園的時候偶遇“絲竹戲韻 猗園雅集”活動,“這次回來,能在中國傳統園林里聽到‘鄉音’絲竹,慰藉了我的思鄉之情。”
古猗園“絲竹戲韻 猗園雅集”活動
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江南絲竹”的保護單位,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每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都會推出相應的江南絲竹展示活動。今年選址古猗園,通過創新設計,在江南園林向市民公眾呈現江南絲竹的美妙音韻,既是為了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也是對江南絲竹這個項目如何服務百姓的文化生活,如何創新發展所作的嘗試。
活動當天,不少年輕人身著中國傳統服裝,漫步古典園林中,欣賞燈謎、顧繡、古琴斫制技藝、茶藝等新入選的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參與越劇身段妝造打卡、南翔燈謎答題等互動環節。江南絲竹伴奏越劇、滬劇、昆曲經典戲曲唱段回蕩在耳邊,傳統文化扎根在心間。
緊隨其后的2024年國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于6月6日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器惟求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元表現及社會參與”為主題,從全球性及地方性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不同社會組織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色和經驗。論壇分為“文博機構的非遺保護擔當”“非遺保護的多元視角”“非遺保護的地域特色”及專題小組討論四大板塊,共邀請了8個國家的24位專家學者,分享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做法、管理機制、保護策略、實施情況以及案例分析,為全球各國間開展非遺保護交流與合作搭建橋梁。
2024年國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
藝術改變人生——上海“非遺進大墻”教育成果展于6月7日-6月30日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一樓展廳舉行。展覽以作品實物展示為主要展陳手段,輔以視頻和圖文材料,向社會廣大群眾展示上海市監獄管理局文化矯治項目成果,體現傳統文化凈化人心,工匠精神重啟人生路的重要教育作用。
藝術改變人生——上海“非遺進大墻”教育成果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珍貴文化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保護非遺是全社會、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和愿望。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上海市非遺保護專業機構,積極發揮“非遺+群文”融合優勢,探索“非遺+旅游”創新路徑。近5年來,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設47項市民藝術夜校非遺課程,1000名學員遍布全市11個區的教學點;寒暑假“非遺學苑”惠及青少年學員2000余名,1516個非遺項目納入文化配送名錄供社區市民點選,非遺各類項目配送服務2554場,受眾近30萬人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