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故意穿丑衣服上班,是一種反抗嗎?

編輯:王大拿
要說都市白領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腔調”。
這份腔調最主要的體現方式往往都藏在都市白領們每天都不重樣的OOTD里。
這是他們的精致招牌,也是每日繁復工作里的盼頭。
如今世道變了,都市的精致白領正在滅絕,大家從比誰穿的好變成了比誰穿的惡心。
把對上班的厭惡,一整個套在身上。

這和穿的丑有本質的不同,如果只是穿得丑,最多證明咱在穿衣打扮這方面的天分不夠。
但要穿得惡心,那是實實在在的本領。
比誰邋遢,比誰廉價,比誰穿得像你白云大媽,這還不叫惡心。
惡心穿搭的精髓是,要讓同事膽寒,要讓老板犯怵,要讓社會學家都招架不住:


一旦沾染班味,那穿什么都無所謂
扒在網上觀摩了幾輪,我得出一個關于惡心穿搭的結論:
雖然大家聊的是穿搭,但“搭”在這里壓根不發音。
廣大網友從頭到腳愣是沒動用一丁點兒搭配巧思,追求的就是“不適”二字。
像游戲里的新玩家,系統給啥他穿啥。
而這熱鍋一起,直接點燃的就是年輕人的勝負欲。
一向走在審美前列的都市白領們通通放下了身段,爭相開辦“上班惡學”大師班。

(圖源抖音@沫沫。)
有博主發視頻聲稱自己因為上班穿得惡心被領導談話。
網友點開視頻前本想幫著評評理,點開視頻后決定這把站資本家。

(圖源抖音@Kendou S-)
因為穿著被老板公開批評這事兒還不是個例。
哪怕看上去有一種剛下產床的無助,但勝在人心態好,0成本讓老板不爽也算是種榮耀。

老一輩講究什么鍋配什么蓋,有的網友在穿衣這件事上也堅信,除了羽絨服再沒什么能配羽絨褲。
只是羽絨套裝不免落了俗,但一雙光面皮靴就能讓品味當場上高速。
像米其林輪胎代言人,又像扮演大海豹。

不過也有一部分網友確實參考了傳統的穿搭公式。
比如大衣里面只穿內衣是情趣,那棉褲里頭藏睡褲怎么不算一種心機?
倒不為別的,為的就是那種所到之處都是炕的安全感。

身處職場,咱多少還是得注意點社交禮儀。
細高跟在氣質上顯得過于疏離,卡通棉襪又有點太接地氣。
當智慧的網友將性感與可愛以一種完全相斥的方式兼容,我就知道這個世上沒什么是不可能。

(圖源小紅書@Stella瀟瀟)
而看上去至少仨月沒洗的碎花襖,標配的一定是一條絞到泛白的加絨衛褲。
醞釀著一股漿洗出來的機油味,營造了一種又衛生又埋汰的沖突感。
像極了工作這件事本身。

(圖源小紅書@一只梨子)
雖然這也算是一場互聯網跟風游戲,但你可能很難從中找出惡心的規律。
當你以為網友身上那條鋪滿黑白印花的芭比粉背帶褲已經是重頭戲,殊不知她腳上的水晶涼拖才是真正的秘密武器。
就這一身吧,走到哪都散發著一種淡淡的崩壞感。

你以為這身行頭看上去起碼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其實網友的工作單位是人社局。

(圖源抖音@別喊醒我.)
不是丑睡衣在這個游戲里已經不算出挑,而是你還缺少一雙騎士靴和一只流浪包。
時尚的完成度不靠臉,靠的是信念。

(圖源抖音@是黑姣呀)
抽象的事物,通常都不如具象的有沖擊力。
還有好心的網友替同事報名參賽,驚艷程度之高讓人一時間分不清這到底是廢土風還是匪徒風。
事實證明,擁有一套報廢面積高達70%的戰衣,才能讓你的惡心看上去毫不費力。

(圖源抖音@胖大星)
全網打工人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丑衣服留著上班穿最合適不過。
畢竟只要上了班,進入名為公司的圈養場,那穿啥都跟穿刑服沒區別。
不信你想,給黃包車升級裝潢很合理,因為那是吃飯的工具,但拉車的人甚至可以不穿上衣。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
這年頭生為牛馬,誰還上趕著給自己配個好鞍啊。

惡心穿搭?惡心的到底是啥?
那為啥連當代年輕人都舍棄儀式感了呢?
有人一言以蔽之:責任全在美方,原因都在余華,你的生活我的生活都是茍活!

對另一些人來說,老板同事即使近在身旁也當他在天堂,所以上班這事兒不算社交,體面的OOTD成本超過三套就算高。

還有人覺得,每天要盛裝坐進屬于自己的兩平方工位里,那就好像穿著貂趕公交,比沒貂的時候還窘迫。

我覺得吧,要不談觀賞性,以上這些“惡心穿搭”是真保暖。
動不動上千上萬的羽絨服不是人人都買得下手,既然里三層外三層給自己裹嚴實了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磕磣一點也沒什么。
此外,很難說年輕人的早、晚時間到底哪個更稀薄。
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中單程平均通勤耗時36分鐘。北京單程平均耗時47分鐘,上海、重慶、青島單程通勤超過40分鐘。
在極端通勤和重度加班的雙重作用下,吃喝拉撒都能給睡讓步,更別說是穿搭。
如果你硬跟年輕人要求穿搭,他們會告訴你相由“薪”生,那是另外的價錢。

況且穿得再臟,能有干的活臟?
加不完的班,哄不完的甲方,教科書一樣標準的脂肪肝,月底才到賬的工資三千三。
電視劇里很少再看得到小人物的故事,電視劇外的小人物也沒什么故事可言。
打工只是多數普通人的無奈之選。

普通人在當下的社會體系中,一邊被鞭策,一邊被消費主義精神勸酒。
一桌又一桌的青年人被哄地喝高了喝美了,喝到空氣中都充滿了“人不是活一輩子,而是活幾個瞬間”的認同感。
等人群散盡,你也酒醒了。
在這樣的環境里,年輕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樣勞損,精神和穿搭一樣失序。
戒掉儀式感只是他們選擇退出當代生活的一個小破折號。
換句話說,是在用一種安全保守的方式表達怨氣。
歸根到底,惡心的不是穿搭。
設計/視覺 Elain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古典美学对话世界
- 中越发布联合声明
- 官方:加大“开盒”挂人等处置力度

- 摩洛哥警方查获逾17吨大麻制品
- 我国博士后已超40万人

-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是意大利科学家
- 一种又名副热带季风气候,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的中纬度气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