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于四川,“我”是如何長大的?|《最好朝南》成都方所分享會
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房間》里說:“女人如果打算寫小說,她必須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而我們說,女人一定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并且最好朝南。
《時時刻刻》劇照 | 弗吉尼亞·伍爾夫傳記電影
在譯文紀實最新出版的原創非虛構作品《最好朝南》中,22位中國女性寫下了24個真實的生命故事。這些故事是非常私人的個體遭遇,是對個人而言有重大意義的生命片段,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輕易對別人提起,甚至連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也不知曉的經歷。
《最好朝南》的作者大部分都不是“職業寫作者”,不以寫作為生。她們的身份背景多元,有自由職業者、品牌策劃、銀行職員、公益從業者、老師、醫生等,這使得本書故事多樣,內容極為豐富。
通過寫作,她們向身處的境況提問:作為女性,“我”經歷了什么?為什么“我”會經歷這些?這些經歷對“我”意味著什么?它們如何構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們不希望用標簽化的方式,來對這些鮮活個體以及她們的經歷進行再度審視。任何一位作者以及她們寫下的經歷,都不應該被簡單歸類。我們所在的環境中已經有太多過分快速的粗暴歸類,缺乏對這個世界復雜性的共情和理解。標簽無法讓我們真正認識一個個體和她所處的境況,只能讓貼標簽的人獲得一種達成理解的假象,一種對外在世界虛幻的掌控感。
關于“我”的討論,一定會追溯至成長的源頭。“我”在一個怎樣的地方出生、成長,與“我”關系緊密的家人給予過“我”怎樣的照顧。身為一名女性,在幼年時通過感知、體察環境,以及家族中其他女性與自己的關系,沉淀了自我的某一種底色。
那么生于四川,“我”是如何長大的?
8月13日15:00,我們特別邀請到生長于四川的《最好朝南》作者之一嘉禾,寫作者、社區營造研究與實踐者夏莉莉與三明治編輯李依蔓做客方所成都店,一起探討她們身為女性的成長,以及女性的“朝南房間”與生命寫作。
活動詳情
生于四川,我們這樣長大
——《最好朝南》新書分享會
活動詳情
時間:2023年8月13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方所成都店
(成都市錦江區中紗帽街八號成都遠洋太古里M68-70號)
嘉賓:嘉禾(《最好朝南》作者之一、譯者)
夏莉莉(熱愛大自然和兒童的寫作者,社區營造研究與實踐者)
主持:李依蔓(三明治編輯)
主辦方:方所、上海譯文出版社
嘉賓:
嘉禾
《最好朝南》作者之一。在麻將聲中長大卻不會打麻將的四川人,譯者,努力生活,認真帶娃。
夏莉莉
熱愛大自然和兒童的寫作者,社區營造研究與實踐者,創辦“夏寂書苑”和“樂毛家鄉土自然學校”, 目前以成都的一葦書店為研究基地并面向社區居民和兒童開展“身邊的自然”系列自然教育活動。
李依蔓
非虛構寫作者,編輯。關注個體的生命敘事,以及個體生命展開的多元可能。
相關圖書
《最好朝南》
作者: 三明治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社會賦予女性非常多的刻板印象,要結婚、要忠于婚姻、要生孩子、不要離婚、要愛自己的孩子,等等,如果女性不這么做,會面臨什么呢?書里的22個女性,就是24個不同尋常的“離經叛道”的故事,她們有人不想來月經,有人不想結婚,有人一定要離婚,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有人一輩子與女性結盟,有人奮起反抗性侵……這些女性從自己內心生發出力量,活出了女性原本的樣貌。她們都是個性的聲音,卻與當下的女性覺醒發生了極大的共鳴。
原標題:《生于四川,“我”是如何長大的?|《最好朝南》成都方所分享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