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月新規①|發帖、回復、留言、彈幕、表情,都必須實名認證
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于10月1日起施行,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就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總則共206條,被稱為“民事權利的百科全書”,將影響每個中國人的生活。“我們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刑法或者其他專門法律,但是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經濟活動都離不開民法。”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曾如此評價《民法總則》的意義。
10月1日國慶節,還有一部重要法律實施:《國歌法》。根據該法規定,國歌的播放場所有講究,奏唱不能歪曲,歌詞、曲譜不能篡改,否則將面臨處罰。
而在網絡世界,于10月1日起實施的《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不論發帖、回復、留言,哪怕是發彈幕、表情和標點符號,均要求實名認證。對于普通網民來說,對個人言論負責的意識需要加強。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起步年齡降至8周歲
民法總則的內容不僅貫穿人的一生,還延展到人的生前死后。
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這意味著,權利從媽媽的肚子里就開始擁有。
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這是民法總則的變化之一。此前,民法通則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實施后,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可以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等相適應的行為,比如自行購買鉛筆、本子以及其他小額日常用品等,并承擔其行為帶來的后果。但其行為一旦超出與自己年齡、智力相適應的范圍,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比如,花費數額明顯過大、支出購買非常規生活用品以及進行商事等行為。
“好人法”條款鼓勵見義勇為
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一條款被稱為“好人法”。它直面當前的社會問題,在立法討論時,就備受關注。
近年來,因誠信缺失和保障不力,不敢見義勇為、不敢做好人困擾著人們。倒地的老人你敢不敢扶?民法總則在立法過程中,表明了立場。
為鼓勵與保護見義勇為行為,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三審稿新增規定: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引發了熱烈討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許振超曾建議刪去“除有重大過失外”這一表達。他認為,應當讓老百姓知道見義勇為是可以義無反顧去做的事情,而不是這件事做了還得擔心要承擔什么責任。
從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民法總則(草案)第184條經歷了3次修改。3月14日下午,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愿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意味著,民法總則草案中見義勇為這一“好人法”條款,不再區分是否構成“重大過失”,只要是見義勇為一律不擔責。
國歌不能亂唱:歪唱國歌小心被拘留
10月1日國慶節,《國歌法》同時實施。
一個月前的9月1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國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常識。然而,國歌是不是可以不分場合,隨便亂唱?只有16個條款的《國歌法》的出臺,便是為了保證國歌奏唱、使用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國歌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開幕、閉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和地方各級委員會會議的開幕、閉幕等場合,應當奏唱國歌。奏唱國歌時,在場人員應當肅立、舉止莊重,不得有不尊重國歌的行為。
為體現國歌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國歌法規定,國歌不得用于或者變相用于商標、商業廣告,不得在私人喪事活動等不適宜的場合使用,不得作為公共場所的背景音樂等。
在法律責任方面,國歌法規定,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實名認證,不能跟帖了
8月25日,國家網信辦公布《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要求用戶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并對版塊發起者和管理者實施真實身份信息備案、定期核驗等。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
《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則規定,不論發帖、回復、留言,哪怕是發彈幕、表情和標點符號,統統要求實名認證。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應當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
這被認為是治理網絡水軍的“終極大招”。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跟帖評論服務已成為各類傳播平臺的“標配”,是廣大網民互動交流、表達意見、輿論監督的重要方式,但同時也出現了傳播網絡謠言、散布污言穢語、發布違法違規信息等不良現象,擾亂信息傳播秩序,破壞網絡輿論生態,需要依法加強治理,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同時表示,這針對的是用戶公開發布的信息,而不是個人通信信息,不會損害個人隱私;要求處置的是違法信息,也不存在妨礙言論自由問題。
對于普通網民來說,則需加強對個人言論負責的意識。
駕考新規:“史上最嚴”?
經公安部批準,新版《駕駛人考試內容與方法》(GA 1026)等行業標準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此次駕考新規調整的細節涉及每個考試科目。澎湃新聞留意到,新規突出安全文明行車、典型違法行為認知等內容的考核,許多考試項目增加時間限制,直接評判為不合格的駕駛操作也明顯增多。
它被一些學員吐槽“史上最嚴”駕考。澎湃新聞疏理對比發現,新規中,需要小心掛科的項目包括:倒車入庫限時210秒,超時掛科;側方停車限時90秒,超時掛科;綠燈亮后前方無其他車輛、行人等影響通行時,10秒內未完成起步的,直接掛科;過路口不主動避讓行人,直接掛科;下車開門前不回頭看、停車離路沿過遠,直接掛科;轉向不打燈、打燈少于3秒即轉向,直接掛科。
新的駕考評判標準還增加了對超車內容的考核。其中規定,超車前,不通過內、外后視鏡觀察后方和左側交通情況并回頭觀察確認安全的,不合格;時機選擇不合理、影響其他車輛正常行駛的,未回頭觀察被超越車輛動態的,未與被超越車輛保持安全距離的,都屬于不合格。在沒有中心線或同方向只有一條行車道的道路上從右側超車的,不合格。
此外,在科目三“起步”考核項目中,新版規定“起步前,未觀察內、外后視鏡,回頭觀察后方交通情況的”,不合格;變更車道時,控制行駛速度不合理,妨礙其他車輛正常行駛的,不合格;停車后,車身距離道路右側邊緣線或者人行道邊緣超出50厘米的,不合格。
看到這個標準,正在學開車的新學員是不是得多用心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