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思想周報丨劉仲敬被控抄襲;鼓浪嶼申遺成功
《安·蘭德傳》被控抄襲:蘭德與劉仲敬思想評述
6月29日,《南方周末》刊載北師大講師田方萌的文章《空想家安·蘭德與“奇人”劉仲敬》,7月4日又在其客戶端上發表《劉仲敬<安·蘭德傳>抽檢報告》。在兩篇文章中,田方萌用社會科學的調查原理,對劉仲敬2015年出版的《安·蘭德傳》文本進行抽樣檢測,指出劉仲敬用自己的語體對安妮·海勒的《安·蘭德和她創造的世界》進行了縮寫和改寫,涉嫌抄襲:“我懷疑——只是懷疑——劉的寫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設定敘事框架,再選擇二手材料進行縮寫和改寫,同時加入自己的評論文字,將其包裝成新著上市。”
同時,田方萌對安·蘭德和劉仲敬思想進行了評述。安·蘭德原名阿麗莎·羅森鮑姆,生于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26年移居美國。她在美國創立“客觀主義”哲學流派,成了所謂“美國價值觀”的堅定捍衛者,堅決強調個人主義,提出“自私的美德”,不遺余力歌頌資本主義,公開為市場經濟和商業貿易辯護,反對包括羅斯福新政在內的大政府控制。蘭德在生前身后都飽受爭議,其著作受學術界嗤之以鼻,卻收獲大量自由放任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的擁躉,甚至被信徒奉為“教主”。
劉仲敬田方萌認為,在意識形態光譜上,蘭德的思想處于極右,最接近“放任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雖然她極力反對母國蘇聯的價值體系,但到美國后卻投入了另一種烏托邦,將個人主義推向極端,進而否定宗教和家庭,是一位資本主義空想家。在界面新聞報道《<安·蘭德傳>抄襲指控背后是保守派內部的思想對峙?》中,田方萌還提及,今年5月,人民大學舉辦了“安·蘭德市場倫理與企業家精神北京峰會”,在當下的中國,人們還是把蘭德當作美國個人主義的象征來對待,商人和新富階層藉此為財富和社會地位正當性進行辯護。
劉仲敬的《安·蘭德傳》是中文世界唯一一本蘭德傳記。劉仲敬對蘭德進行批判性地解讀,嘲諷蘭德的“非美”特性,捍衛美國價值甚于美國本土思想家,卻始終被美國人視為“游士”。田方萌認為,在保守派內部的政治光譜中,劉仲敬和蘭德恐怕處于距離最遠的兩端,劉仲敬隸屬英美意義上的保守派,而蘭德則有歐陸理性主義,乃至極權主義色彩。劉仲敬對蘭德的批判可以視作保守派內部斗爭。
正如蘭德的極端個人主義烏托邦與其批判的蘇聯極左烏托邦的相似性,劉仲敬與蘭德在精神氣質和身份經歷上也具有相似之處。劉仲敬曾在新疆當過十年法醫,2010年前后以網名“數卷殘編”活躍于豆瓣等網絡社區,2013年出版《民國紀事本末》,對民國史料進行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讀,被著名知識分子許紀霖目為“奇書”。坊間流傳劉仲敬的“大洪水”預言,認為一場大浩劫會終結中國大一統格局,漢族根據地域分裂為“諸夏”。游走在學術體系之外的劉仲敬,與蘭德一樣,收獲了大量擁躉,在網絡上也被一些人奉為教主。田方萌認為,劉仲敬并不是真正的保守主義者,而是激進的復古主義者或者末世論者。
根據界面新聞刊發的報道,劉仲敬沒有對抄襲指控做出正面回應。
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
當地時間7月8日下午17時多,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41界世界遺產大會宣布,“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通過終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在前一天,中國青海可可西里獲審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鼓浪嶼申遺成功,意味著中國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大會審議文件表明:“鼓浪嶼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沖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鑒的典范,是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和華僑群體共同營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
然而,伴隨申遺成功的喜悅,鼓浪嶼面臨的日益凸顯的社會問題也重新被擺上公共討論的臺面。澎湃新聞特寫報道《“申遺”號角下的鼓浪嶼原住民》中指出,鼓浪嶼原住民已經從1985年的25000人減少至7000人,鼓浪嶼居民大量流失,原住民正面臨一個超老齡社會。人口銳減,醫療、教育首當其沖,“鋼琴之島”上的廈門市音樂學校已搬遷,廈門市第二醫院也遷至島外,一些媒體形容島上醫療狀況為“生無婦產科,死無太平間”。與原住民流失相對應的是,大量游客涌入,巔峰期的2012年上島達到1136.66萬人次,國慶黃金周期間單日上島人數突破12萬人次。游客暴增,低端旅游業瘋長,擠占了普通居民的生活空間。廈門資深文史學者、90歲的洪卜仁先生認為,鼓浪嶼未來要保存人文傳統,“只能犧牲經濟利益方面的訴求,放棄低端的旅游業”。
鼓浪嶼申遺成功后,“保護”成為主流媒體關鍵詞。福建省委省政府給申遺代表團發送的賀信稱:“福建將讓國內外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鄭一琳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申遺成功只是鼓浪嶼保護與發展新的起點,今后將堅持“科學保護,有效利用”的原則,保管好這顆“女王皇冠上的寶石。”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傅主任蔡松榮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自7月1日起上島游客控制在5萬人以下,定期研究有關數據,讓鼓浪嶼重現“島上花園”面貌。而島上居民吳米納和謝麗達的觀點是,鼓浪嶼很難再回到從前。山間海邊的戲耍,別墅庭院間的自由穿梭,沒有游客和大排檔的世外桃源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去不復返了:“商品社會的潮流一定是愈演愈烈,這是現實,我們也不可能回到農耕社會。”
商業開發、文化保護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齟齬,不僅擺在鼓浪嶼面前,也擺在當前中國更多無緣遺產光環的景點面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