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冬奧場館設計師張利人文清華講壇演講實錄|建筑:來自我們,為了我們

2022-01-08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

北京冬奧會臨近,標志性場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和首鋼滑雪大跳臺從創意到最后建成,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面對曾經出現過的部分耗資巨大的冬奧場館賽后利用不佳的問題,北京冬奧會的設計者做出了什么努力?12月29日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總規劃師、首鋼滑雪大跳臺總設計師張利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演講《建筑:來自我們,為了我們》,揭秘場館建設故事,指出北京冬奧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要讓超人運動員使用的場館在賽后也能為大眾所用。

線上線下近354萬觀眾跟隨張利教授一起提前感受了“北京冬奧之旅”。

張利,現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長聘教授;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及清華院簡盟工作室主持建筑師;《世界建筑》主編;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建協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總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北京冬奧申委工程規劃部副部長、場館與可持續發展技術負責人、陳述人,現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及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規劃設計負責人。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人因工程學,關注人體與空間的積極互動關系。

以下為演講實錄,約12000字。(全文讀完約16分鐘)

大家晚上好!

感謝人文清華講壇的邀請。

馬上要開冬奧會了,今天有機會來分享,是和我們團隊做的冬奧相關工作有關系。

被稱為“雪如意”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位于張家口地區。在2013年、2014年開始籌備申辦北京冬奧會時,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市派出上百人的團隊,遍訪北京西邊和北邊的群山,燕山山脈的余脈,尋找可能舉辦冬奧會的地方。冬奧會對山形地貌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雪如意”所在的山谷落差140米,東側朝向有一定植被保護,對跳臺滑雪中心而言,就是天賜之地。這些選址、規劃,最早是由上百人的工作創下的。

設計:

源于生活,

服務于美好生活

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2016年開始做張家口賽區規劃設計,那時候山谷還是一篇空白。大家可能認為設計無中生有,很神,很多時候社會上愿意把設計的功勞歸給設計師個人或者設計團隊,我當然希望這是真的,因為這樣我們團隊和我就能獨占所有的成果。

但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一個好設計的產生,都源于一個好的設計問題的定義,而一個好的設計問題的定義來源于我們的生活,來源于和這個項目的產生、發展到生命周期都息息相關的所有人。具體到冬奧項目,它們和賽事舉辦、地方管理決策、所有參與冬奧籌辦的人,甚至和所有今天講座在場沒有參加冬奧籌辦的人都相關,因為設計來自于生活,好的設計一定是以我們的生活為模版出發的。

大家現在坐著的椅子就和設計的最樸素規律息息相關。我們就從椅子開始說起,看看普通人的椅子所容納的設計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和生活相關的一般規律。

4000年前,埃及中王國時期的折疊椅和15世紀末文藝復興時期的無背折疊椅相比,美學上產生了一些變化。17世紀中國明代的圈椅,19世紀中期美國震教徒社區用的桌邊椅都很有代表性,20世紀20年代包豪斯學派最好的鋼管設計師馬歇·布勞耶(Marcel Breuer)設計的鋼管椅華西里椅,不僅能夠調整坐姿,而且能夠把鋼管和椅子生產工藝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得淋漓盡致。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大家開始開發讓人的工作變得更健康的人體工學坐椅,比如德國的德拉伯特工作椅。曾經一度我們想可能坐著還不是最放松的狀態,也許半跪著更好,所以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歐洲多地使用巴蘭斯跪姿工作椅。發展到今天,21世紀,人體工程學最領先的競游座椅,已經出現在汽車的駕駛艙、辦公室等地。這八把椅子,都是進入普通人生活的最普通的椅子,把它們放在一起,發現對“坐”這件事情,人們也有著無窮無盡美好的追求。當你解決了上一個對美好的追求后,原來不知道的、新的對美好的追求又出現了,所以設計實際上是在不停增加服務于我們生活的任務。上一個任務完成,甚至還沒有來得及被設計師完成時,下一個新的對美好生活的預期已經出現了。所以,設計服務于我們的美好生活。

四個任務:

共享、漫游、

目的地、識別性

美好生活的定義有無窮無盡的方式,簡單的美好向往不可能就轉換成設計,這是一個模糊的問題,是一個不可能窮舉的可能性的集合。但是設計可以針對技術發展的現實,針對人生活的現實,把一些可以聚焦的、可以被窮舉研究的可能性提取出來,提取出來的東西就成了這一階段設計所面臨的清晰任務。因此設計服務于生活的美好和愉悅體驗的方式,實際是不停地從模糊的問題當中提取這個階段清晰的任務。

離開椅子看房子,我們對生活的愉悅體驗,對更高質量生活的向往里,有哪些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任務?荷蘭的UZEC事務所是一塊平坦的小型辦公空間,但是桌子可以吊掛起來,隨著桌子吊掛或者落下,椅子擺布不同,整個辦公室可以出現辦公、研討、做操、午餐、聚會所有這些可能性。一個有邊界的,被一個互相熟知的群體所共享的空間,完成不同的多功能靈活布局的任務。

傳統建筑里,可能在中國的院子里這個表現得最充分。中國的院子是非常特殊的載體,只要把院門一關,熟悉的群體在院子里可以呈現出所有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已經閱讀出了在生活當中第一個和親切的尺度相關的任務,也就是共享任務。在建筑和城市領域里講親切尺度,100米以內已經很親切了,大家可以看清楚表情,可以互相熟悉。

我們把尺度放大一點。觀眾去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沿著一個坡道緩緩而上,側著點腦袋看美術作品,直到上到頂端,有明確的開始、結束,中間有變化的景觀。類似在頤和園七百多米長的長廊里,步移景異,不僅有湖邊的景觀,還有雕梁畫棟講述的故事。我們又得到了第二個任務——漫游任務,距離在100米到500米之間,有明確的開始、結束,有明確的景致變化、節奏變化。

我們再把尺度擴大一點。原來西雅圖的城市和水被一條高速路和一條鐵路隔開,西雅圖雕塑公園的設計者非常聰明,用緩緩下降的Z字形坡道,把城市和水聯結在一起,并且在所有Z字形道路轉彎的地方都擺上知名的雕塑。

再看看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頤和園,無論是家庭出游,還是單位團建,它們都是理想目的地,因為它們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單位時間,讓我們有2.5小時左右的投入,這就是第三個常人生活當中的任務——目的地任務,距離大于1公里,能夠讓人駐留,空間有變化節奏,給人愉悅的體驗,留下深刻記憶。

再把時空擴大到整個城市范圍。比如巴塞羅那山上的電視塔,在城市每個地方都能看到。承德的磬錘峰也是知名地標,所有外八廟的每個廟都和磬錘峰有一種空間上的聯系。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位于故宮西北側,從東城區到西城區西四這一帶都能看到它,它成為一個城市區域甚至一個城市文化的標識,傳遞關于這個社區或這個城市的信息。我們到其他地方的時候只有接近了這類標識物,才能說和這個城市發生了一種密切的記憶上的疊合,我們依賴對它的理解,在未來的線上或者線下傳播關于這個城市的信息。所以識別性的任務也是我們常人生活中面臨到的任務,其距離大于2公里,存在地域文化標識,可以通過眺望看見,加強人們對城市的認知,進而被傳播。

“超人”場館

要向常人靠攏

通過從常人的房子、生活中識別出來的這些任務,來看看奧運場館。以冬奧會跳臺滑雪項目為例,這些特殊的競賽設施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才能使用,跳臺有90—140米的落差,運動員通過助滑,起跳,以80-90公里的時速飛行,最后落地,這需要承擔極大的生理和心理考驗,十幾年的訓練才能練就超于常人的身體從事這樣的極限運動,這樣的運動不是給常人準備的。如果一個設施僅僅給經過訓練的超人使用,那么它勢必在賽后很難和常人生活結合在一起,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奧運比賽場館、重大的會展設施,盛會過后會出現相對閑置的尷尬,甚至需要被拆除。這種賽后被閑置的現象被稱為白象(White Elephant)現象。如果我們希望這樣的設施能夠服務于常人長期的生活,能夠長期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發揮作用,很顯然既要把超人任務容納進來,也要把常人任務容納進來,這就是在北京2022冬奧會整個可持續性概念指導下要解決的事情。我們設計的冬奧場館,為了加強它長期的使用效果,讓每個人都能被服務到,就要把常人任務和超人任務疊合起來。

具體看看兩個場館。一個是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賽道分為HS140大跳臺和HS106標準跳臺,140大跳臺長度110米,落差135米,106標準跳臺長度106米,落差115米。S曲線的賽道是視覺上非常明顯的符號,所以這項超人競賽的任務,天生就能夠和識別性任務結合在一起。怎么結合?尋找S曲線和我們最熟悉的文化符號之間的契合,我們找了一百多個符號,從椅子的扶手、博古架的細節,到彩云圖案、劍鞘等等,最后發現中國文化里和S曲線最契合的就是如意。如意的幾何特征,有柄身、柄首、柄尾,柄身本身就是S形,很容易和賽道結合在一起,而柄尾很容易和賽道結束這部分放大的體育場結合在一起。問題是柄首怎么辦?這是巨大的問題,這也是2017年我們決定可能用如意容納冬奧跳臺滑雪比賽時首先要確定的一點。我打電話給當時國際雪聯負責這項運動的競賽主任瓦爾特·霍費爾(Walter Hofer),問他,如果我們準備在北京冬奧會跳臺滑雪賽道的頂部修一個直徑80米的巨大空間,是否可以。他說以前的冬奧會倒是沒有弄過,在電話里沉吟了半晌,表示只要不往下掉東西,就可以。我接著打電話給賽道設計師,德國人漢斯·馬丁(Hans-Martin Renn),他設計了上百個世界滑雪錦標賽以上級別的競賽曲線,本身也是建筑師,他表示這事以前的國際滑雪比賽場館確實沒有做過,但是如果北京冬奧會這個東西是為了賽后服務,那他們是支持的。這樣就有了柄首的頂峰俱樂部。今天形成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中間的柄身部分是賽道,被包含在里面,賽道側面的邊用于防風。跳臺滑雪怕側向風,側向風一旦把運動員吹出底下有承接面的賽道,就會出事故,所以側向需要防風。防風設施是一項昂貴的構筑,索契冬奧會用了 400 米,平昌冬奧會用了將近 700 米,北京冬奧會因為有了如意的兩邊,只需要在山脊肩膀背側增加100余米防風網就可以。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張家口,2020

(圖源: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解決了超人的競賽任務和識別性任務的契合以后,接著發現跳臺滑雪里還有一個我們原來不知道的事情,通過觀察比賽和運動員,發現運動員雖然是超人但也是人,他開始助滑前坐在杠子上,有0.3秒的時間環顧四周,得知關于周邊場景的信息,然后就聚焦到自己的起跳和飛行上了,但是這0.3秒對他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過去幾屆冬奧會,最受歡迎的跳臺是惠斯勒那個,因為運動員對面有座印第安神山,飛向印第安的神山對他們的心理很有幫助。在北京冬奧會,我們怎么利用這0.3秒,幫助運動員做心理提升,這就是超人的常人瞬間的問題。我們也有一個非常棒的景觀,一點兒也不比印第安神山遜色,就是穿越冬季兩項運動的山谷能夠看到長城遺跡,我再次請教瓦爾特·霍費爾(Walter Hofer)和漢斯·馬丁(Hans-Martin Renn),和他們商量,在他們的支持下,把原來漢斯·馬丁(Hans-Martin Renn)設計的跳臺方向,這是很專業的按照等高線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土方量最少的方向,往北旋轉了20度,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方向。沒有旋轉以前,運動員只是對著對面的小山包。人的水平視角關注的范圍大概在45度,旋轉以后,長城遺跡、冬季兩項運動的整個山谷,進入了運動員的視野。在光線均勻的時候,你看得見對方,對方就看得見你,當我們爬到長城遺跡邊上再回望時,也能看到“雪如意”。我們后來也發現在沒有比賽的時候,一般的參觀觀眾最希望停留的點,也是在這個旋轉后的起跳點附近。

超人的常人瞬間解決完了,我們需要解決其他幾個常人任務。首先要加入的是目的地任務,在冬奧會比賽中一般有一個被稱為北歐組團的場館群,就是北歐兩項運動(跳臺滑雪加上越野滑雪),再加上冬季兩項運動(越野加射擊,源于原來的軍事訓練),這幾個項目的場館組成的組團,對賽后利用來講,這一個組團實際是做成一個單位去營造一個吸引力。我們想辦法在這個組團里面完成目的地任務,因而除了競賽設施以外,我們附加做了一個供人慢行的步行橋“冰玉環”。環形建筑最早是一個瑞士團隊提出來的,他們建議在小山包修一個像蘋果公司那樣的五層綜合體,把酒店、場館都修在那里,這是很浪漫的設想。但是我們的方案可以用現在這個不封閉的辦法,把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三個場館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慢行的系統,試圖提供那2.5小時的駐留時間。比較一下北京冬奧會和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平昌的舉辦方式是花最少的錢把事辦完,至于賽后怎么用不在考慮范圍之內,而在我們國家舉辦這種比賽是整個國家和政府來組織公共資源完成一個連貫的系統,所以是兩種不同的理念。比較北京的北歐組團和平昌同樣功能的組團,發現北京的連成系統和平昌分散斷開的設計有區別,它們在拓撲上的比較明顯不同,北京這些附加的為賽后的常人使用的慢行設施,可以增加賽后常人在這兒的駐留時間。也能明顯看到,我們把常人的步行道架離開山體,對于賽后山體地表生態連續性的修復很有幫助,這就是強調最小生態足跡的綠色原則。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張家口,2020

(圖源: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怎么能證明有2.5小時這件事情存在?這件事情只有在最近的五六年才可能被證明。過去我們只能靠經驗判斷,因為設計領域沒有技術去推測人的停留時間、人和空間的互動。但是最近五六年,隨著軍事訓練、人機環境設計、體育訓練里用到的人因技術被帶到設計里,我們將通過穿戴設備所收集的人的生理信息、心理信息和環境空間進行耦合,就能判斷出人和環境之間交互的強度,因而可以相對準確地預測出,在特定空間安排底下,用虛擬現實的辦法模擬出這個可能性,再用實測數據反饋回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基準的,在一個固定的空間關系底下可能產生的人的駐留時間,并且以這個為基礎再去測試建成以后實際的人的駐留和環境互動的強度。

城市人因量譜圖表達三種信息:第一,空間的拓撲信息,連續或者間斷,停留或者移動。第二,在可停留的空間里,包括慢行移動空間里可能產生的停留時間;第三,在相應的場所、相應的位置上可能具有的感知的強度。比較北京冬奧會場館和平昌冬奧會場館,就能看出比較明顯的區別,其一,在三個主要場館之間,北京這條線性的慢行空間提供的附加空間感知的強度更好。另外,“雪如意”的跳臺,常人是可以通過臺階抵達的,和平昌那個不可到達的跳臺的側面相比,我們所提供的連續停留時間更長。依據這種測算,北京冬奧會大概能夠在整個的北歐組團里提供約185分鐘的停留時間,而平昌是75分鐘。

我們再把尺度縮小一點,目的地任務完成以后,我們來看看在“冰玉環”步行橋,以及“雪如意”跳臺所擁有的徒步的可能性上怎么完成漫游任務。“冰玉環”實際上在山谷里,有坡度,因為“雪如意”本身的存在,這個環可以提供附加的景觀變化的節奏,而且有明確的開始點,明確的結束點,當然可以互為開始和結束。整個“冰玉環”分為ABC三段,A和C段看從哪一個方向走,或者上坡或者下坡,分別是有 5% -6% 的坡度,B段靠近“雪如意”這一段基本是平的。隨著人趨近“雪如意”、側向“雪如意”、背朝“雪如意”,因為它的高可視性會在慢行體驗上產生一些微妙的對速率的干擾,也會形成我們對這個空間感應的節奏感,這就是景觀標識物的影響。我們在實際環境里看到的也是這樣,大部分的人或者大部分的慢行者都會有類似體會。

我們通過眼動追蹤人的注視時長,也可以對結論進行驗證。

在“雪如意”里做了兩個大跳臺,四條連續的臺階,作為徒步的閉環。大家去山里徒步時都要走連續的路徑,這里就是提供類似的路徑,起始點或者結束點是停車場,上面是頂峰俱樂部。我們靠表情分析來記錄、測試走過這條路時心理上不同的變化。現在的技術可以很容易做到對九種表情的分析,比如剛走到陡坡的時候心里被驚嚇一下,習慣了以后開始欣賞周邊的山谷環境,包括“雪如意”的頂峰等等,就開始愉悅。這里我們能夠看到的表情節奏的變化和我們實際觀察到的在沒有比賽的時候,參觀者經過這些游歷的路徑時所產生的表情變化基本一致。我們在做這個跳臺時,去過最近在世界上蓋起來的十余座用于冬奧會比賽或者世界杯跳臺滑雪比賽的跳臺,“雪如意”是第一個能夠完整地讓大家沿著整個跳臺的長度側向走遍的,這很明顯不是為了競賽準備的,而是為了常人游歷的路徑準備的,在沒有比賽時是這樣,在有比賽準備時也是這樣。當然走完了這些臺階,無論上或者下,自然會形成一些節點,大家聊一聊天拍一拍照,這都形成了連貫的漫游經歷。

漫游任務結束了,還得完成共享任務。“雪如意”室內室外都有這樣的空間。首先是頂上這個頂峰俱樂部。它是一個環狀的空間,內圓和外圓不同心,這個不是蒙出來的。為什么要做成中間掏空的?因為做成這么巨大的懸挑,即使對我們國家的基建能力來說也是有很大挑戰,掏空就能做得輕,解決承重問題。北京冬奧組委規劃部的劉玉民部長和沈瑾副部長都是很好的建筑師出身,他們提示我,可以考慮做成不同心,當中間洞口往前移,實際就等于整個環狀空間往后移,這一下給我們開啟了很大的可能性,我們開始一個一個實驗。從美學判斷來講,把洞口往前移可能基本上差不多,但到底移到哪兒最合適?我們繼續用人因量譜圖的方法評價內部空間,偏心的環做出來后,環的后側和前側形成B和A兩塊空間,B空間更多是用于聚會,A空間更多是觀察前面山體的景觀,因為前面朝向冬季兩項運動和山體這一側,經過量譜圖的預測,以及虛擬現實環境下對人反饋的預測,我們選擇了現在的方案,內外兩個圓并不同心,大概偏 1/4 左右。實際建成后,又在現場對9組志愿者進行測試,在B端偏西那側,從北順時針方向往回繞,繞過西邊的山,開始看到北側,冬兩、山谷、長城遺跡逐漸進入視野,人的駐留時間開始上升,形成很長的停留值,逐漸轉到南側時,駐留時間開始下降,當看到雪場的雪道時,還有一個相對而言小的次高峰。我們發現實際建成后測試的結果符合我們對設計方案的預期。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張家口,2020

(圖源: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這個偏心的環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從這里能直接看到競賽的出發區,運動員出發鏡頭非常漂亮,以前電視轉播需要飛貓鏡頭來捕捉他們精彩的出發瞬間,現在現在可以從室內看到這個場景,我們期待一些將來在此觀賽的貴賓能從這個空間和運動員出發區發生一定互動。頂峰俱樂部還是一個可以用于共享的集會空間,A區用來觀景,B區賽后可以完全用于休閑,辦展覽、演出、會議、婚禮、餐飲等。我們這些年學到的是,無論設計師怎么想,對空間的使用,實際使用者和房子的運營者永遠比我們更有想象力。

“雪如意”下面的體育場也值得關注。一般跳臺滑雪體育場要做一個反坡,這樣運動員減速減得快。但是這樣做,底下不是平的體育場,觀眾席也不是環抱式的坐法,很多在室外體育場可以發生的活動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比較堅持要做調整,和國際雪聯的管理人員商量了很久,最后得到他們的支持,做一個90米的體育場,觀眾席用馬蹄型布置,這樣就能夠保證體育場在冬奧之后能夠更多地用于賽后常人的聚會和大型活動,跳臺下就是足球場,對足球比賽、演唱會等常規大型活動,觀眾席容量可達1萬人。“雪如意”的頂峰和后面所有的競賽設施就成為了這些活動的背景。2020年12月河北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的開幕式就是在這里舉行,這是它第一次作為多功能室外體育場來使用。

總結一下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天藍顏色是超人任務部分,就是競賽設施;所有帶彩色的部分是常人任務的融入,借助如意這樣一個載體,我們看到有紅顏色的超人的常人瞬間,有黃顏色和藍顏色標識的共享任務,有綠顏色代表的漫游任務,我們把這個和冰玉環整個停留時間加在一起,大概就能預期到185分鐘時間完成他的目的地任務。現在整個賽區和場館還沒有向公眾開放,我們只能做有限的測試去驗證一些預測,最后在生活當中是什么樣,這得靠真正的常人生活說了算,去證明或者證偽。

首鋼滑雪大跳臺,北京,2020

(圖源: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首鋼滑雪大跳臺其實面臨同樣的問題。滑雪大跳臺運動是一個高難度的極限競技運動,運動員要把自己拋起來,離開底下的承接面達到14-15米,而跳臺滑雪飛行時和底下承接面的距離也就是3米半以內,所以滑雪大跳臺運動是極限冰雪運動當中的極限,粉絲多半是城市人群。這種驚險的競賽也是高顯現度的,也自然有一個和識別性任務相契合的可能性,但是這個契合和“雪如意”不太一樣。

這里有三個小問:第一問,選址,雪上項目一般在山里,而這個運動最喜歡的是在城市中心區廣場,粉絲都是25-35歲之間的年輕人,喝著啤酒唱著搖滾看比賽,因為受傷機率很高,比賽選手都是十幾歲到25歲的年輕人,到25歲以后就很難參加這個比賽了。一開始國際雪聯的競賽管理者甚至問到能否在天安門廣場做這個項目,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市負責人相當聰明,馬上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永定河邊的工業遺產首鋼,這里有冷卻塔,冷卻池,背面有西山做背景,場景很酷,他們一看,認為太好了。這樣世界上第一個永久性的滑雪大跳臺和世界上第一個奧運永久場館和工業遺產結合就成為可能。

第二問,從助滑到起跳、翻滾、落地,這些動作背后動感的曲線用什么樣的中國文化元素符號來表現?這項運動的英文名字叫Big Air,最大限度地往空中騰躍,而中國的飛天也是在空中騰躍的。東方的繪畫和西方傳統繪畫不一樣,我們不通過解剖學表達人的骨骼、肌肉、皮膚,而是通過衣物的軌跡表達動感的人體經過的痕跡,因此敦煌飛天的飄帶就是表達這項運動動感曲線最好的載體。我們最開始設計的時候是一根彩帶,后來發現不管彩帶怎么做也飄不起來,我們團隊有一個年輕的女設計師,業余很喜歡做首飾設計,她提出可能一根帶子不夠,要多根,結合在比賽時臺子底下需要臨時設施和吊掛結構,我們附加了第二根彩帶以后,形態好多了。但是還有一點不那么滿足的地方,運動員上到頂端出發時以及上面的轉播平臺四面都是漏的,如果再用一根彩帶包進來,就有可能讓飄帶飄起來更舒服,就有了現在這個設計。

第三問,識別性除了文化元素、除了選址以外,還得注意這是一個工業遺產的改造項目,首鋼已經是北京工業遺產結合城市更新的名片了,怎么延續工業遺產的記憶?我在北京長大,小時候對我而言,去首鋼,那就是到了北京市西邊的盡頭了。這個盡頭最主要的記憶,就是四個冷卻塔加上后面的西山,前面的冷卻池,形成一個天際線,怎么在加入一個新跳臺時不破壞這個天際線。我們求助于人因技術,把所有能夠選擇的可能方向,從最朝東南的開始,每5度做一個測試場景,然后請在首鋼生活了30-40年的老工人、老決策者、老管理者一起幫助判斷。我們測試人的皮電,表明喚醒度;再測試人的注視時長,注視跳臺本身、冷卻塔和后面的西山。經過一定的測試數據支持的結果,和我們在更大范圍內用簡單的紙質效果圖讓人選擇時的結果,其實帶有一定類似性,當然有一個誤差的范圍。我們很高興看到,老首鋼人,現在有的已經在幫助籌辦冬奧會,成為周邊的安保人員,他們會站在群明湖這側指向那側,很熱心地介紹:“這是我們首鋼的滑雪大跳臺,冬奧會的跳臺。”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首鋼的”這幾個字是最大的鼓勵。當然還有長安街沿長線上看到跳臺的問題,這個更多地是從視覺上用它和周邊景物取得更多的類似性,能夠融合進去,比如跳臺不能在視覺感知上比冷卻塔高,所以跳臺結束區就需要沉到地面以下5米,不然就會比冷卻塔高。比如跳臺有斜行的電梯,但是它的角度和冷卻塔接地角度有類似對稱關系。比如跳臺上水平準備起跳的高度和周邊遺留下來的首鋼廠房高度類似等等。運動員比賽時,經過冷卻塔上映出來的影子,經過斜行的電梯上到出發區,從電梯走出來,整個首鋼園區就在底下,遠處城市盡收眼底,這是很興奮的起跳心態,對觀眾來說也是一樣,冷卻塔永遠是觀看這個當代城市比賽項目的一個背景,特別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非常美。曾經在這里參加過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的選手表示,大跳臺給人以夢幻般的未來感。

首鋼滑雪大跳臺,北京,2020

(圖源: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發現還有一個附加的超人任務,這是以前我們不知道的。大跳臺滑雪比賽和經常在山里進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實際上具有類似性,都是先助滑再起跳,空中翻騰再落地,只不過這兩個比賽的曲線陡峭程度不一樣,這兩項比賽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放在一個地方舉行,但是在首鋼的項目里有了變革的契機。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的賽道設計師,和空中技巧滑雪的賽道設計師,兩個人一起坐在給首鋼項目長期做設計的比利時結構工程師、建筑設計師戈建北京四合院的家里交流,喝著啤酒,把這個曲線越畫越像,只差中間有一小部分不能重合,而這完全有可能用結構工程的辦法解決。結構工程師楊霄老師設計出了正四面體結構模塊,它可以附著在大跳臺的系統節點上,48小時之內就可以把單板滑雪大跳臺項目的曲線轉化成空中技巧項目的曲線。這個變換技術是全球首例。遺憾的是2020年因為疫情沒有實現這個事。北京冬奧會比賽已經確定了在首鋼舉行滑雪大跳臺比賽,在云頂舉行空中技巧比賽。但未來的比賽,完全可以通過附加臨時單元體結構在48小時內完成向空中技巧場地的轉換。

我們看其他幾個常人任務。在首鋼園區我們不再需要擔心2.5小時的目的地任務,因為首鋼園區已經是大家非常向往的很有意思的城市改造區域。我們直接關注漫游任務,環繞湖區的景觀和設施要怎么安排?我要感謝我們學院的朱育帆教授做的湖岸線改造和張昕教授做的照明改造,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我們要考慮在環湖漫游體驗中怎么形成節奏,僅是一條單調的環形路線肯定不行。我們參照了比它大4倍的頤和園,用眼動追蹤的辦法,看到人在很大水面的邊界行進時,注意力角度的變化和相應遠端景物對我們形成節奏的影響,我們把頤和園的拓撲關系復制到首鋼的環境里,這樣就能夠讓人在環湖路徑當中形成類似的節奏感。我曾經建議在湖邊修一個坡,沒有障礙,但是朱育帆教授設計了臺地,他說有了臺地人就會坐,停留的時間會更長,實際生活當中他的想法得到了驗證,證明他是正確的。經過蘆葦蕩這種起起伏伏,又有了下到水面下景觀的步道,人走到水里,用水的高度體驗這個空間,這是和頤和園盤云殿底下的碼頭相類似的設計。環湖走到罐區又有一個停留節點。漫游任務還包括北京設計院吳晨老師按照首鋼原來的橋架做出來的線性空間,首鋼人自己叫首鋼的高線公園,這個地方不論是跑步還是親子游覽、照相,都是很好的場所。

漫游任務結束以后,再回到共享空間親切尺度的任務。首鋼有一個制氧廠的廠區,這種小尺度空間的改造,恰恰可以形成室外的院落式的帶有工業遺產色彩的共享空間。對制氧廠區的改造當然從工業遺產的延續開始,所以再次請老首鋼人投票決定所有這些槽、罐、塔哪些最值得留下,投票最高的留下來,以這個為契機,就開始做新的改造設計。有一個比較大的廠房,特意請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的人來設計,因為他們參與了都靈米其林工廠的改造,很有心得。我們自己的團隊做其他小廠房的改造。改造中有意留出來原來建筑的一部分,可以看到原來工業使用的痕跡,能夠閱讀出過去的使用邏輯和今天邏輯的區別,當然對這種廠房的改造不用做太多的測試,因為有太多的例子證明,只要把大的工業遺產的邏輯切分成人的尺度,依賴工業遺產本身具有的自明性,這個空間就會受歡迎,這些留下來的工業設施的周圍就會形成吸引力集中的地區。我們把附加的面積垂直于原來的房子做出來,形成一些出挑,大家能夠明顯感知原來地面空間的肌理,加強工業遺產的記憶和現代生活的互動。景觀的設計有意用軟化植物種植在瓶瓶罐罐的周圍,一方面有利于土壤的有機更新,另外可以形成一種軟硬的對比,自然形成吸引力場所,共享的空間。廠區目前沒有完全開放,所以沒有辦法驗證實際生活如何發生,我們希望開放以后繼續觀察。有一個好消息,這里冬奧會比賽時用做觀眾服務,而賽后2022年和2023年創意辦公空間的出租已經基本完成了。

在首鋼改造里,其實我們定義的設計問題和采用的方法,基本和在“雪如意”里的大思路是一致的,但是我們依賴的載體不同,一個是進行當中的工業遺產改造的載體,一個是離北京相對比較遠的山體,在首鋼的題材里,來自城市的關注更多,國際奧委會積極的反饋也肯定了我們的設想。

建筑:

來自我們,

為了我們

我們今天從椅子出發來尋找設計和美好生活結合的基本規律,也就是從模糊的問題當中提取任務。

我們從一般人的房子觀察到了共享任務、漫游任務、目的地任務、識別性任務,這些常見的服務于城市生活的任務。結合兩個冬奧會競賽場館,分享了在北京2022冬奧會可持續性理念下,場館為了賽后而設計,為了常人的生活而設計,是如何把超人任務和常人任務結合起來的。從超人的競賽設施出發,看到超人的常人一瞬。我們把共享任務服務在超人競賽設施的周圍,組織它所從屬的環境,無論是自然山體環境,還是工業遺產環境,提供漫游體驗,盡量依賴一個大的工業遺產園區,或者是一個新建立起來的場館體系,形成2.5小時的目的地。我們更借助中國元素,借助自然和人文信息的傳遞,實現更廣泛的文化意義上的識別性任務。

奧運場館所面向的群體,已經從服務體育比賽的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擴展到更多的喜歡體育的普通人、喜歡文化旅游的家庭、喜歡城市和自然環境的城市社區群體,甚至通過網絡和電視的傳播,抵達了世界上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群體。只要我們在地表進行著空間的設計改造,就面臨著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設計師依賴的數據或者人因測試的記錄,并沒有改變服務的對象,只是讓設計師更好地用更精準的方法去服務這些對象。因此這種方法并不僅僅適用于像冬奧場館這樣大型的比賽設施,完全可以適用于城市所有空間的改造設計。我的團隊和我通過這些設計更堅定了一個信心,建筑設計要解決的問題,設計所依賴判斷的數據,永遠來自生活,來自于我們生活當中的每個人,而依賴這些數據去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反過來也是服務于生活中的人,這就是為什么建筑必須來自我們,為了我們。

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謝謝!

本場演講,新華社、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教育頻道、央視頻、中新網、中國網、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咪咕視頻、鳳凰網、搜狐教育、新浪新聞、新浪教育、網易教育、百度視頻、騰訊視頻、今日頭條、抖音、B站、微博、快手等網絡平臺對活動進行了在線同步直播。

“人文清華”講壇是清華大學發起的大型思想傳播活動,推動建設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新百年。講壇定期邀請優秀人文學者,在標志性建筑新清華學堂發表公眾演講,闡述其經典學說、獨特思考和重大發現。

原標題:《冬奧場館設計師張利人文清華講壇演講實錄——建筑:來自我們為了我們》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斗地主| 六合彩官网| 赣州市| 网上玩百家乐有钱| 最新娱乐城注册送体验金| 新锦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家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赌博信息| 大发888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扑克片礼服| 真人百家乐网站接口| 网上百家乐官网心得| 百家乐游戏厅| 百家乐官网真人投注网站| 威尼斯人娱乐城怎么样| 中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汕头市| 大发888组件下载| 温州市百家乐鞋业有限公司| 百家乐官网现金游戏注册送彩金| 大发8880634| 百家乐赢钱秘密| 百家乐官网一直下注庄家| 大发888开户注册首选| 做生意摆放的招财物件| 百家乐官网学院教学视频| 赌场回忆录| 大集汇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人百家乐官网游戏软件| 永利高百家乐官网怎样开户| 百家乐平台注册送彩金| 尊龙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投注综合分析法 | 百家乐EA平台| 百家乐视频游戏掉线| 百家乐官网制胜绝招| 百家乐官网赌场破解方法| 百家乐官网翻天qvod| 六合彩号码| 利博国际娱乐| 百家乐官网赢钱密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