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鴻章最后一次交涉:哥大《古今圖書集成》是怎么來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有一套《古今圖書集成》,這套書的來龍去脈,唐德剛曾做過一些研究,正確與錯誤參半。本文將澄清長久以來的誤傳。
慈禧太后親自贈送?
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哥大”)的華人學者王海龍,2000年出版了用文學筆法寫成的《哥大與現代中國》一書。該書第一篇在追溯華人Dean Lung捐建哥大漢學系由來時,有這么一個說法:
“清朝最高的統治者聞知此事,深為感動。慈禧太后親自捐贈了五千余冊珍貴圖書?!薄敖浵闹厩逑壬闹笇?,我去東亞圖書館的珍本書善本書收藏庫去查看當年清廷為籌建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所贈的圖書,其中慈禧太后親自贈送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等數千卷圖書寧靜地沉睡在那兒……”(《哥大與現代中國》第3頁、第6頁)
由清代學者陳夢雷主編的這套《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裝訂起來有5000多冊,赫赫鉅觀,擺在哥大圖書館,確能唬到不少老外。不過這套書真的是慈禧太后親自贈送的嗎?王海龍這個說法,估計來自唐德剛。至于說太后聽到Dean Lung捐贈之后“深為感動”,史料無征,恐怕是出于想象。筆者追蹤多種中英文原始資料,大體弄清了《古今圖書集成》贈送過程,容我一一道來。
胡適的說法
胡適是哥大最著名的中國校友,沒有之一。1915年10月1日,胡適在日記中記了一筆:“科侖比亞大學有中國政府所贈之雍正三年刊峻之《古今圖書集成》一部(有雍正四年九月廿七日上諭)。此世界一大書也。”接著又補充說明:“據此間漢文教授夏德先生(Frederich Hirth)告我,此非雍正年原版,乃總理衙門所仿印也。據端午橋之言如此。”(《胡適留學日記》,海南出版社1994年,下冊第163頁、164頁)
夏德是第一位Dean Lung講座教授?!岸宋鐦颉敝傅氖?905-1906年派往西方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端方。端方是清末旗人翹楚,學識淵博,懂金石善收藏,版本學是拿手好戲。當年,五大臣出洋,兵分兩路,其中一路是端方與戴鴻慈領銜,也稱“端戴使團”。他們的行程,記錄在戴鴻慈《出使九國日記》之中。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十日(1906年2月3日)上午10:00,端戴使團參觀哥倫比亞大學,“此美國第一有名譽之大學也?!袊鴮W生在此者,僅五人而已?!郑瑘D書室藏中籍甚富?!保ā独铠櫿職v聘歐美記?出使九國日記·考察政治日記》,岳麓書社1986年,第357頁)想象一下,他們參觀圖書館時,校方將《古今圖書集成》置放在他們必經之地,而該校唯一精通漢語的夏德教授,當然要出來迎接嘉賓。也就是在這一刻,夏德向代表團團長端方,介紹了這套書。精通版本學的端方,一眼就看出此書并非雍正原版,乃是總理衙門仿印本。
李鴻章議和期間攝于北京賢良寺唐德剛的說法
唐德剛1948年入讀哥大歷史系,留校任教20多年,后又受聘紐約市立大學,著述繁富,筆頭了得,以《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晚清七十年》等著作飲譽學界。唯唐氏治史數十年,骨子里仍是文學創作家,治學不夠嚴謹。筆者曾在“澎湃新聞?私家歷史”發表《唐德剛的硬傷》長文,論證《晚清七十年》存在大量舛錯以及不經之談。
在《胡適口述自傳》注釋中,唐德剛對哥大這套《古今圖書集成》有這樣的陳述:
“哥大這部書原為總理衙門所重印。裝潢、紙張、校訂皆優于康熙原版。由于部頭太大,當時只重印一百部,為‘分贈列強’之用。不意書未送出,便遭火災,所馀無幾。此一贈書大典,乃無形中輟。庚子拳變(1900)期間,哥大忽然雅興大發,延師教授漢學,但又苦于無漢籍足資參考。校方乃函請美國國務卿,那位搞‘門戶開放’,大名鼎鼎的海約翰(John Hay)及美國駐華公使康吉(E. H. Conger),轉請中國北洋大臣李鴻章幫忙。鴻章乃奏請西太后交盛宣懷酌辦。盛氏乃奏請以前總理衙門火馀之書相贈。這就是這部巨著來美和番的始末?!保ā逗m口述自傳》,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04頁)
《胡適口述自傳》是唐德剛的名著,版本甚多,發行量大,影響甚廣。在這個注釋后部,唐提到他曾寫過一篇“考據短文”,刊于哥大1967年2月《圖書館季刊》,題為:From the Empress Dowager to Columbia:A Benefaction。
筆者立即找到這篇短文。唐德剛在文中說,1901年隨著Dean Lung漢學講座的設立,哥大校長Seth Low計劃建立一個中文圖書館和中國博物館,寫信給駐華公使康格,請他向中國政府求助??蹈裾业街鞴芡鈩詹康睦铠櫿?。在上奏慈禧太后并得到批準后,李鴻章將任務轉交給兩江總督劉坤一和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劉、盛二人即將《古今圖書集成》贈送給哥大,于1902年初運抵校園。據唐德剛說,他在美國外交檔案中,見到1901年11月3日李鴻章就此事答復康格的信,有他的親筆簽名,這個日子距離他逝世只有4天。
唐德剛這篇文字通篇沒有注明資料出處,哪些內容直接來自美國外交檔案,哪些是他自己的主觀臆測,驟看之下很難分清。不過,英文文章說哥大校長求書在1901年,《胡適口述自傳》則寫成庚子拳變期間(1900),可見唐氏寫作之隨意。
唐德剛提供的《古今圖書集成》插圖哥大的說法
吾友譚學斌幫忙找到了哥大??疌olumbia Spectator。筆者按圖索驥,查到1902年2月25日該報報道:國務院知會哥大校長新任Butler,已收到駐華公使康格1月2日來函,稱中國外務部選定《圖書集成》(T’u Shu Chi Ch’eng)一部6000冊,該書包羅萬有,為中國最大部頭的類書,由康熙皇帝指示學者編纂,時價7000美元。該書現由兩江總督劉坤一準備發運來美。康格公使并在信中說,此舉證明了中國人對美國的友好情誼。
同一天,舊金山華文報紙《中西日報》也刊出“選送書籍”報道:“十七日(農歷元月十七日,即公歷2月25日)紐約來電云,美國外務部昨告于哥林比亞大學堂總教習畢拉(Butler粵語譯法),稱接到駐北京欽使康嘉來函,言明中國所送該學堂之書籍,由中國外務部選得《子史集成》一套共6000卷,內備載中國古今各事,曾經康熙皇匯合儒臣纂修,書價甚鉅云?!憋@然,《中西日報》與Columbia Spectator出自相同消息來源,只是《中西日報》匆促之間,將T’u Shu Chi Ch’eng誤譯為《子史集成》。
1902年2月24日中西日報報道李鴻章之回光返照
至此,我們看到的都是來自美國單方面的記述。這一單“快遞”,哥大是收件人,必須找到發件人的證詞。真正的發件人,是清廷外務部。
臺灣學者黃嘉謨主編的《中美關系史料 光緒朝》,收羅了當時中美交涉各種原始檔案。仔細一查,可見到駐美公使伍廷芳的兩件來文。
第一件是光緒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1902年3月12日)收文。這份呈文應該早就發出,因飄洋過海,收發時間相差約兩個月。伍廷芳稱: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1901年11月1日),美國公使康格致函外務部,稱接到本國紐約可倫比亞大學堂婁總教習函,該堂內正在添設中國之學,擬購聚中國書籍存于學堂,“并集中華百工所制各物”在博物院中陳列。外務部令伍廷芳即行籌備。(《中美關系史料 光緒朝》五,第3089-3090頁)
第二件是三月初三日(4月10日)收文。伍廷芳稱:接1902年2月3日外務部咨文,已接到南洋大臣來文,“擬以《圖書集成》一部備送美國學堂”;至于博物院所需各種器物,美商在華通商已久,可由美商代為購辦。一旦南洋大臣寄到《圖書集成》,使館即行轉交哥倫比亞大學。(《中美關系史料 光緒朝》五,第3119頁)
清廷駐美公使伍廷芳康格函中的“婁總教習”,即當時的哥大校長Seth Low。1902年春,此書抵達哥大時,Seth Low已當選紐約市長,迎接它的是新校長Butler。從多種清宮檔案、電報等,可以確定幾點:
一、此事應是李鴻章病危時所答應。1900年慈禧西逃后,任命李鴻章、慶親王奕劻為全權大臣,在北京主持與列強的談判,耗盡了此老的精力。1901年10月30日,李鴻章在寓所“吐血半大碗,中有血餅”,醫生診斷為胃出血;31日,又“咳血半盂”,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11月1日,“頭眩氣弱不能起坐”。11月3日,李鴻章“胃氣漸舒,精神略好”。(《盛宣懷檔案選編之七 義和團運動》第654-660頁)康格致函清廷外務部求書,剛好碰到李鴻章病倒垂危。唐德剛所說11月3日李鴻章簽名信,正是他在“精神略好”這一天所處理。李鴻章在生命中倒數第4天,仍拼了老命處理這個無關緊要的對外交涉事件,目的只是想籠絡美國外交官。11月7日,李鴻章懷著滿腹未了心事離別人間。
二、此事與慈禧太后無關。筆者查閱《德宗實錄》、《光緒朝上諭檔》、《光緒朝朱批奏折》、《庚子事變清宮檔案匯編》等,未見到外務部就此事上過奏折,也未見有上諭。就目前資料推測,應是在李鴻章身后,由慶親王或王文韶以外務部名義,咨請南洋大臣劉坤一具體辦理。那么,整件事與慈禧太后并無多大關系。
三、劉坤一決定以《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奉送,其他器物則請美國人自己在中國采購。
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劉坤一甩包袱
這部《古今圖書集成》是總理衙門委托上海同文書局影印的石印本。同文書局由旅滬粵商徐潤、徐鴻甫兄弟于光緒十年(1884)創辦于上海。1890年總理衙門撥款38萬兩,后再加補貼10萬兩,委托上海同文書局,用上等桃花紙印刷,共印101部,其中一部黃綾裝訂,專備御覽。這項工程十分浩大,至1894年才裝訂完畢。
書印成后,除黃綾本進呈給皇帝外,另提取10部到北京總理衙門(1901年改稱外務部),其馀90部由上海道暫存。到1901年冬,該書除四川、廣東、直隸等省購置,以及贈送日本一套外,庫存尚多,每年要支付倉租、保險、看守等費用四五千兩,自1894年至此,已耗費四萬多元。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為此片奏,指出“此書若任其長存滬棧,則耗費更無底止”,建議朝廷每省賞賜一兩部,外務部再提取若干套,以節省費用。(劉坤一:《請將圖書集成頒發各省片》,《劉坤一遺集》第1313頁)
儲存在上海的《古今圖書集成》尚有70多套,每年支付倉儲保險看管費用,為數甚巨,成為上海道一個沉重負擔。既然賣不出,不如送出去。這是劉坤一的真實想法。劉坤一上奏后不久,就接到外務部咨文,要置辦中國書籍贈送哥倫比亞大學。劉坤一順水推舟,這個人情做得十分漂亮!于是哥大東亞圖書館有了一套引以為傲的藏書。
顯然,唐德剛的英文標題From the Empress Dowager to Columbia:A Benefaction(慈禧太后給哥倫比亞大學的饋贈)有誤導性。贈書過程中,最初答應的是李鴻章,接辦的是慶親王奕劻、劉坤一,并無經過慈禧太后。此時正是《辛丑條約》談判結束后的善后階段,慈禧太后正在從西安“回鑾”北京途中,還在河南境內。為了在對外交涉中取悅態度較為溫和的美方,全權大臣李鴻章自己做主贈送,不拿這種小事去打擾太后,是合乎情理的。哥大這套藏書,說成是李鴻章的饋贈,更為準確。
唐德剛From the Empress Dowager to Columbia一文首頁唐德剛文中又說“盛氏乃奏請以前總理衙門火馀之書相贈”,有兩個錯誤:提出贈送《古今圖書集成》的是劉坤一,不是盛宣懷?!盎疴胖畷币膊粶蚀_。劉坤一安排贈書時,尚有70多部,唐德剛“所剩無幾”所言無據。多年來誤傳存放這套書的上海棧房曾遭火災。北京語言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何玲,“通過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檔案的梳理,以及遍查當時報章報道,發現存儲上海的石印本《圖書集成》安全地運抵外務部”(何玲:《光緒朝石印本〈古今圖書集成〉的流傳與分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5年第4期)。唐德剛的歷史著述準確度不高,正誤參半,不可全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