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國智庫報告:想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那就少吃肉吧!
英國著名智庫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12月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肉類食品和奶制品的大量食用是造成氣候變化問題的主要驅動力。因此,降低人類對于肉類食品的快速增長的需求是避免氣候變化破壞性后果的關鍵。
伊普索莫利調查機構(Ipsos MORI)受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委托對包括美國、中國、巴西、印度在內的12個國家的國民進行了調查。最后的調查結論顯示:全球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近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5%,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所有汽車、卡車、飛機、火車和船舶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和,也超過了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排放總量。不過,在接受調查的12個國家中,依然有許多人認為,交通工具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在人們一般性的認識中,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來源,但是相較于二氧化碳,另一種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則要顯著得多。
該報告顯示,畜牧業是甲烷排放的最主要來源。更有意思的是,排放甲烷氣體的罪魁禍首居然是那些悠然自得吃著草的牛羊!很難想象,一頭老實忠厚的牛在心滿意足飽餐一頓后不自主的打了一個嗝,由此就導致了全球變暖!
FT中文網今年4月一篇名為《美國計劃研究“未來之牛”改善氣候》的報道稱,美國8800萬頭牛產生的甲烷比垃圾填埋場、天然氣泄漏或水力壓裂工藝產生的甲烷還要多。為此,白宮正在通過制造抗甲烷藥片、打嗝掃描儀以及排放氣體背包等手段減少牛打嗝的甲烷排放。
一頭奶牛背著排放氣體背包。鑒于畜牧生產排放了大量的甲烷等溫室氣體,因此撰寫該報告的專家們建議減少肉類食品的消費。
“少吃肉類食品可以阻止氣候變化災難,但是我們在這方面卻做得非常少。”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羅伯·貝利(Rob Bailey)說,“我們在減少森林砍伐以及通勤碳排放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減少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行動上的動力卻嚴重不足,因為我們的政府和社會團體不愿干涉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過去,包括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在內的眾多經濟學家都曾對減少肉類食品的食用發出過呼吁。其中一些經濟學家還專門建議政府對肉類食品進行征稅從而抑制人們對于肉類產品的食用需求。
與經濟學家們極富爭議性的觀點相比,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發布的這份報告在少吃肉方面給出的理由則更具吸引力。報告稱,人類少吃肉食產品不僅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樣也能減少心臟病和癌癥等疾病的發生。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也認同這樣一種說法。在他看來,少吃肉并不是一種激進的素食主義者的觀點。“我們應該合理地吃肉,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他說。
為此,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可持續食品政策官員布麗奇特·阿拉孔(Brigitte Alarcon)建議政府推廣食品教育。“如果我們能少吃肉類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的話,那么歐洲食品供應鏈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相較于過去將減少四分之一。”她說,“政府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推廣食品教育,幫助人們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不過,勸說人們少吃肉看起來機會渺茫。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發布的這份報告稱,未來對于肉類食品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一個可能的原因在于,世界快速增長的人口刺激了肉類食品的剛性需求。此外,一些國家的國民得益于本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有足夠的能力為食用肉類產品買單。
該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歐盟、美國以及巴西目前在全球肉類食品消費中占據著前四的位置。
該報告還預測,到2050年,全球肉類食品消費將增加75%,奶制品消費將增加65%。到2022年,中國肉類食品的消費增長將比排在第二位的巴西多出四倍以上。
有研究估計,如果全球對于肉類食品快速增長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那么到了2050年,農業領域(主要是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用光整個世界的碳預算。這就意味著,包括能源、工業、交通在內的其他部門的碳排放預算為零,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報告認為,如果人類要想達到全球溫升不超過2℃的目標,那么飲食習慣和結構的變化將是至關重要的。
羅伯·貝利表示,像中國、巴西這樣的國家更能接受飲食習慣和結構的變化。“這是一件好事情。”他說。但當他提到美國、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時則顯得相當失望。“肉類食品和奶制品的消費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普遍,對他們來說,改變飲食習慣的意愿并不強烈,對畜牧業影響氣候的意識也要弱得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