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創新”成五中全會公報高頻詞,北大光華學院院長:非比尋常

管筱璞/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0-11-09 06:53
科學湃 >
字號

中國紀檢監察報11月9日報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時指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擘畫了二〇三五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建議》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中提出“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在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中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列在首位,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布局。

各領域創新有力促進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創新在國家發展、人類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僅僅取決于經濟總量、領土幅員和人口規模,更取決于它的創新能力。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開創性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在講話中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個馬克思主義觀點,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1984年初,鄧小平在視察上海時為正在建設中的寶山鋼鐵總廠題詞:“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在對全球科學技術發展進行深入觀察和思考之后,鄧小平于1988年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以創新驅動發展。從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擺在五大發展理念首位;從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創新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愈發凸顯。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回顧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可以發現,各領域的創新有力促進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改革與創新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都始終伴隨著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說。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全文6000余字,“創新”被提及15次,是高頻詞之一。

“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10月30日,在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上,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介紹,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要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基因編輯、腦科學……近年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Apollo GO成為今年10月北京街頭一道靚麗風景。借助5G網絡及硬件技術的成熟,智慧交通已成為技術融合發展的“競技場”。高鐵加速貫通南北西東,智能家電備受青睞,國產創新藥層出不窮;“玉兔”探月、“天問”奔火、海水稻增產、大飛機首飛、核電技術與裝備“走出去”……科學技術更加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

“十三五”時期,在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背后,我國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28.3,比上年增長7.8%,延續較快增長態勢。21個指標中,有19個指標指數比上年有所提高。“這一走勢表明,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顯著,創新發展新動能加速聚集,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持續提升。”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李胤表示。

我國創新投入保持較快增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2019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達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表示,“盡管我們還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但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也是過去5年我國科技創新取得較快發展的原因之一。”

“創新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創造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業態、新的產品等。”王昌林認為。

從國際上看,經濟發展主要包括投資驅動、要素驅動、財富驅動和創新驅動四個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質量發展就是進入到創新驅動階段。解決我國面臨的很多問題,都迫切需要提升創新能力,比如近年來就業之所以能保持平穩,很大程度上就是有賴于新技術新業態的蓬勃興起。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努力扭轉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五中全會公報發布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注意到,公報對創新地位的表述非比尋常。“‘核心地位’說明對創新的強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分析認為,改革開放初期,正值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我國采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發展方式,加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推動了工業快速發展,但一些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對國外的依賴對我國產業升級和產業安全形成較大的制約。

2006年伊始,全國科技大會提出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同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決定》提出,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創新體制機制,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斗。

在創新戰略推動下,重要學科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等實現重大突破,三峽水利樞紐、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建設捷報頻傳。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依然存在短板,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在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

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早日擺脫被“卡脖子”的境地,必須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集中優勢力量突破“卡脖子”技術,提高關鍵設備和基礎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著力補齊產業鏈短板。

搶抓機遇,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當前,中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如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五中全會作出了具體部署: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遠見所至,未來已來。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關和應急攻關的體系化能力,統籌布局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激發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和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這是一條宏偉艱辛的道路,但行則必至。

深圳,被譽為“創新之城”,也可以視作踐行上述路徑的一個樣本。在這里,科技創新呈現出“6個90%”現象,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由此得以強化。

“推動國內大循環,首先要暢通產學研,打通創新的市場障礙,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鏈。”史丹進一步解釋,要面向企業和產業需求,加大基礎性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投入,整合科技力量,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設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中試平臺,為其提供先進的科技成果和技術解決方案。同時,還要組織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通過創投基金等金融手段,構建自主創新的市場容錯機制,培育一批采用國產技術和設備的產業群,為國產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建立市場空間,為自主創新“最后一公里”鋪路架橋。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必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就是關鍵一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一系列舉措必將構筑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

體制順機制活,人才聚事業興。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議》中明確了多項舉措為創新保駕護航。如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擴大科研自主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加大研發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支持,等等。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唯有創新,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新發展階段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原題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責任編輯:王建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星期八娱乐城| 在线百家乐| 百家乐规则技法| 百家乐龙虎台布多少钱|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世界| 阳宅24方位座向| bet365取消提款| 聚众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免费百家乐官网统计工具| 水果机技术打法| 神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亚洲游戏在线| 圆梦城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全讯网77| 百家乐赌场现金网| 新花园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体育| 威尼斯人娱乐场开户注册 | 百家乐官网3宜3忌| 大发888 赌博网站大全| 娱乐百家乐官网可以代理吗| 大发888游戏平台寒怕| 巨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百家乐官网娱乐场| 帝王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算号软件| 世博娱乐城| 金赞娱乐城真人娱乐| 菲律宾百家乐太阳城| 百家乐官网桌布橡胶| 百家乐官网视频世界| 离岛区| bet365体育在线投注 jxhymp| 大发888真钱游戏平台| 豪杰百家乐游戏| 总格24名人| 民宅24方位| 24山向山摆设| 百家乐声音不印网| 粤港澳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百家乐投注技巧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