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代書家白蕉藝術館開館,在古鎮品讀白蕉筆墨才情
民國海上有三絕之說,即“白蕉蘭、石伽竹、野侯梅”,“白蕉蘭”說的就是白蕉。白蕉先生不僅是一位畫家,更是現當代中國書法史上重要的書法家,是現當代中國書法帖學方面的杰出代表。
2020年11月3日,在白蕉誕辰113周年之際,“紀念白蕉誕辰113周年暨白蕉藝術館開館儀式系列活動”在上海金山區舉行。白蕉藝術館地處金山古鎮張堰鎮花賢路29號,是由張堰古鎮中的一所老宅改建而成,該館從白蕉的家族、金山的歷史人文、白蕉的藝術與交友三方面來呈現白蕉的藝術與情懷。
白蕉
上海金山區張堰是藝術家白蕉的故里,多年來,金山區致力于白蕉藝術的研究與傳承。目前,金山博物館藏有白蕉相關文物文獻192件(套),其中書畫作品81件(套),并整理出版《白蕉書畫集》《白蕉文集》,舉辦《君子如蘭》藝術特展,召開《重估白蕉》研討會、舉辦《宗師白蕉》專題講座等,吸引了社會各界目光,“白蕉熱”也日益升溫。
張堰,雅稱留溪,因唐時建有張涇堰而得名,沿襲千年,號為 “浦南首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經過一段時期的積極籌建后,如今白蕉藝術館已落地張堰,正式對外開放。據悉,該館由金山區博物館管理,選址張堰鎮花賢路29號,是由張堰古鎮中的一所老宅改建而成。
白蕉藝術館
白蕉先生銅像,由何鄂雕塑院制作。基座上鐫刻著白蕉語錄:“藝術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為它代表了真理”(白蕉語錄)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張堰人,本姓何,名旭如,名治法,又名馥、旭如,別號別署甚多,有復翁、復生、濟廬、云間、云間居士、養鼻先生、海曲少年、江水詞人、不入不出翁、天下第一懶人、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他是我國著名書畫家、藝術教育家,南社紀念會成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他出身書香門第,才情橫溢,詩書畫印皆允稱一代,與徐悲鴻、鄧散木并稱“藝壇三杰”。
白蕉
新中國成立后,白蕉積極參與上海美術館、圖書館籌建,中共一大會址的恢復工作,為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等。著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白蕉》、《云間言藝錄》、《書法十講》等。
澎湃新聞了解到,白蕉藝術館集藝術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以白蕉先生生平事跡與藝術成就為主線,結合金山區博物館多年來潛心征集到的白蕉書畫作品及白蕉后裔新近捐贈,著重展現其在詩文、書法、繪畫、篆刻、論藝等方面的藝術成就,通過展示版面、人物雕塑、多媒體投影等多種形式呈現。
白蕉藝術館
白蕉藝術館
1907年的11月3日,白蕉誕生在江南古鎮張堰的一個名醫世家。白蕉祖父何朗夫是一位中醫,從張堰周邊的染店橋搬至張堰鎮,白蕉父親何憲純繼承父業,先學中醫,后又學西醫。他熱心文化、教育、醫療公益事業,曾創立張堰圖書館、欽明女校、公明小學、自新醫院、董理同善堂、濟嬰局等,同時他思想開明,通詩文、善音律,是一位園藝愛好者,經常在庭院中栽種各類花草。
上世紀30年代,隨著滬杭公路的開通,張堰以南戚家墩開辟海濱浴場,何憲純與姚光、張仲田、曹中孚等會乘著游船至海濱浴場,吟詩留文,可以看出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何家與張堰望族高家、姚家為世交。
白蕉家譜
白蕉兩歲時,高旭在張堰“萬梅花廬”寫成《南社啟》,宣告南社成立。白蕉父親何憲純與南社主要領導人高旭、姚光兩家交情甚篤。上世紀30年代,隨著滬杭公路的開通,張堰以南戚家墩開辟海濱浴場,何憲純與姚光、張仲田、曹中孚等會乘著游船至海濱浴場,吟詩留文,可以看出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在千年古鎮及南社文化的浸潤下,天資聰穎的白蕉,自覺接續云間文脈,以超乎常人的藝術感知力與創作毅力,在詩文、書法、繪畫、篆刻等領域獨樹一幟,癡狂求索,甘之若飴。
展廳現場
金山區博物館館長余思彥告訴記者,展廳的第一部分講述的就是白蕉是如何受到父輩啟發的,“比如白蕉父親喜歡園藝,曾出版過相關書籍,而白蕉就曾回憶過小時候幫助父親打理蘭花,觀察蘭花,畫影描蘭,這也奠定了他喜歡畫蘭的基礎。”
“藝術館展廳的第三部分則著重展現了白蕉的書畫藝術,包括白蕉《書法八條屏》,該作品也是目前所知其體量最大的作品。此外,在展廳末端展示著白蕉的交友及名家唐云、鄧散木、黃賓虹、沙孟海等人對其評價的文字。”余思彥這樣說道。
白蕉書法八條屏
白蕉書法取晉唐之風流,得“二王”之精髓,開現當代“帖學”之新風,是現當代中國書法帖學方面的杰出代表。沙孟海盛贊其“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他與沈尹默、潘伯鷹馳名海上,并稱“書壇三杰”;白蕉品性高潔,作畫以寫蘭著稱于世,少時朝夕觀賞、描影自娛,結四十余年 “生命與共”的蘭蕙情緣, “白蕉蘭、石伽竹、野侯梅”并稱民國海上畫壇三絕。此外,白蕉仔篆刻上法古融今,黃賓虹盛贊其“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纖巧家數”、“迥非時賢所能企及”,并為高燮、鄭逸梅等名家所激賞。
白蕉七言聯
白蕉五言聯
自幼在書香門第中長大,使得白蕉從小就養成了高尚的審美法則。在革命運動爆發后,尚在學生時代的白蕉又積極投入到報國的潮流中去,并與進步青年創辦愛國刊物,由此認識了一大批日后在中國藝術界叱咤風云的人物,這其中,就有如徐悲鴻、周練霞等人。此時的白蕉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他滿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并將此傾注到藝術創作中,為他個人風格的形成埋下了伏筆。
鄧散木字、白蕉蘭花圖
白蕉、唐云歲寒圖
晚年的白蕉,開始于各地講學,他以簡單的理論、幽默的語言解釋了許多書法界的問題,如論執筆,“怎樣去執筆,這問題又正和怎樣去用筷子一樣,簡單而平凡。”論選帖,“選帖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樣,是件終生大事,選擇對方應該自己拿主意。”論碑與帖,“碑與帖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碑版多可學,而且學帖必先學碑。”“碑宏肆;帖蕭散。宏肆務去粗獷,蕭散務去側媚。”論字兒的神采,“作字要有活氣,官止而神行,如絲竹方罷,而余音裊裊;佳人不言而光華照人。”他把別人能體會到但說不出來的那種感覺非常輕松而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在白蕉的書法作品中,《蘭題雜存》最為知名,里面主要寫白蕉了解到的蘭蕙文化淵源及寫蘭技法介紹。《蘭題雜存》中,白蕉對蘭的論述強調的是原則和要點,言語簡約,卻意韻無窮,加上白蕉技術嫻熟的自由揮灑,高山流水氣蘊奔涌流瀉,成就這幅高作。
傳世有兩幅《蘭題雜存》,一幅原由翁史焹所藏,現藏于朵云軒,一幅原由沈禹鐘藏,后藏于孫正和。沙孟海先生正是在觀賞孫正和所藏《蘭題雜存》后,作有題跋:“白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夫。造次顛沛,馳不失范。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聞其近寓滬壘,緣嗇一面,引為憾事。”惺惺相惜之意躍然紙上。
橫屏觀看,白蕉《蘭題雜存(局部)》(現藏朵云軒,非此次展品)
主辦方告訴澎湃新聞,“《蘭題雜存》經書畫出版社出版后,我們再將其復刻,以銅刻雕印的方式在白蕉藝術館中展出,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感受這一杰作。”
白蕉藝術館,銅刻雕印的《蘭題雜存》
白蕉的一生,是學者、詩人、書畫家的一生,他在短暫的六十年間,經歷了北伐戰爭、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時期,閱進人間冷暖,而正是在這樣的經歷下,他的傲然風骨最終與他的書法藝術渾然一體。
在當天的開館儀式上,白蕉哲嗣何民生委托其女何瓊女士,代表白蕉家屬向金山區博物館捐贈《白蕉書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冊頁。該冊頁作于1965年,為白蕉晚年的代表作品,共收錄毛主席1925—1962年間所作詩詞37首。更難能可貴的是,冊頁由何民生親自整理、題簽并裝裱制盒。
“白蕉藝術館”館名
同時,當天還進行了《說劍描蘭——金山與南社》一書的首發。單看書名當中的“蘭”字,大家就很容易地會聯想到氣質如蘭的白蕉先生。該書也是對金山與南社的關系以及金山籍南社成員活動狀況的系統梳理,希望有更多的讀者能夠通過這本書認識金山、讀懂南社。
《說劍描蘭——金山與南社》首發
下午,紀念館內舉行了“留溪雅集 致敬白蕉——上海書家名家聯袂創作公益活動”在上海南社紀念館舉行。丁申陽、劉一聞等7位書畫名家集體創作長達11.3米的書畫長卷,以此向白蕉先生致敬。
余思彥表示,“此前在金山區博物館由于展廳的限制,無法很好的展現這些書畫作品,而白蕉藝術館則給予了展示的機會。這一次也是將白蕉的重要作品做了一次展示。希望未來不光是白蕉的書畫展示,也成為一個在金山的書畫、學術交流的平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