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圖罕見大規模展出西洋善本,講述中西“文明互鑒”歷程
這是一份觀展指南。
2020年上海圖書館館藏精品文獻大展——“文明互鑒: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藏珍稀文獻展”于11月2日至23日在上圖第一展廳舉辦,展出徐家匯藏書樓收藏的104種珍稀文獻,這也是上圖多年來首次大規模展出西洋善本文獻。即日起上圖還將在B站“觀止講堂”陸續推出一系列介紹視頻,由上圖館員詳細講解精選展品。
展覽現場。圖為1735年《中華帝國全志》,該書被認為是西方漢學的奠基性著作之一。
鎮館之寶:1662年《論語》拉丁文譯本
殘本《中國智慧》內頁
殘本《中國智慧》
這冊外表平平無奇的線裝書,是徐家匯藏書樓最有名、最珍貴的善本藏書——殘本《中國智慧》,也可稱為“1662年《論語》拉丁文譯本”。貼在扉頁上的簽條是100多年前藏書樓的館員寫下的,描述了本書的內容及其由來。
藏書樓館員寫下的簽條
《論語》是中國儒家經典著作的基礎。早在十六世紀,來華的耶穌會士羅明堅和利瑪竇就曾經嘗試翻譯包括《論語》在內的“四書”,其中羅明堅的譯文手稿尚存于世。但存世最早的、刊印成書的《論語》外文譯本,就是1662年這一版的《中國智慧》。該書由當時在中國的葡萄牙人郭納爵、意大利人殷鐸澤合作完成,內容包括孔子傳記、四書中《大學》的譯文,以及《論語》前半部分的譯文。
展出的這一冊是1662年版《中國智慧》的殘本,為《論語》譯本,收錄了前十篇“上論”的內容,到《鄉黨》篇為止。本書是在當時的江西建昌以雕版刊印的,采用中式裝幀,但與傳統中國書籍的閱讀習慣相反,閱讀時需要自左往右翻閱,這是西式書籍的特點。同時,書采用橫排而非中式的豎排,但又保留了中式雕版的版框。全書在中文旁有注音,每句下有譯文及解釋。其中使用的包括章節符號在內的各類西式標點,都是首次在中國刊刻的書籍上出現。
這冊書目前在世界上被公立機構收藏的數量屈指可數,法國2部,西班牙、意大利、英國、美國各1部,海外僅6部。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所藏的是國內唯一一冊。它的珍稀程度,以及在印刷史、中學西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價值,都堪稱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
以博物學視角考察中國
《中國植物志》柿餅圖
這本《中國植物志》出版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是上海圖書館藏珍稀西洋善本之一。在2016年,習近平主席出訪波蘭前夕,曾在波蘭的《共和國報》上發表有一篇名為《推動中波友誼航船全速前進》的文章,文章特別提到了一位叫“卜彌格”的波蘭人,便是這部書的作者。
卜彌格是17世紀中葉來到中國的一位傳教士,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第一個向西方系統地介紹中國醫學和以博物學考察中國自然資源的歐洲人,被稱為“波蘭的馬可·波羅”。他曾在中國的海南、澳門等地傳教,在這期間,他廣泛地研究了中國的地理、歷史、醫學等,寫有大量著作。
這本《中國植物志》就是他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他生前唯一出版過的著作。這本書于1656年在維也納出版。書中詳細地介紹了二十幾種中國或亞洲的植物和多種中國的動物,書里還配有若干與之相應的彩色版圖,有菠蘿、桂皮、松鼠、麋鹿等,畫面十分生動。比如書中所畫的荔枝個頭飽滿,外殼粗糙,非常接近實物的樣子。
《中國植物志》荔枝圖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每幅版畫中都標有中文和拉丁文的名稱對照,但這些中文漢字的寫法卻略顯生硬,有的還存在錯誤,比如在一幅鳳凰圖中,“鳳凰”二字都缺少了一些筆畫,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西方人對中國漢字的認識還處于相對模糊的階段。即便如此,這本書依然是來華傳教士所寫的第一本關于中國動植物的書籍,因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智慧》中國刻工雕刻的拉丁文
《中國植物志》中西方工匠刻制的中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智慧》中國刻工雕刻的拉丁文和《中國植物志》中西方工匠刻制的中文字,同樣都在細節處有不到位的地方,這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體現了文化交流初期的特點。
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
在歐洲藝術史、建筑史上,有一種被稱作“中國風”的風格,始于17世紀,于18世紀到達頂峰。
本次展出的《中國建筑、家具、服裝和器物的設計》就是“中國風”在建筑領域最狂熱的推動者——威廉·錢伯斯的代表作之一。顧名思義,本書是在建筑、室內裝飾領域關于中國風的設計指南。
作者曾經在瑞典東印度公司任職,在廣州工作、生活過,后來擔任過英王喬治三世的建筑師,他設計的邱園中,廣泛采用了中式園林的設計理念。他認為:“中國在園林藝術上是無與倫比的。歐洲人在這方面無法和東方燦爛的成就相提并論,只能吸收陽光一樣,盡量多吸收它的光輝而已。”
威廉·錢伯斯設計的中國式寶塔——邱園寶塔(圖紙)。
邱園寶塔。邱園是始建于1759年的英國皇家園林。
但是這樣一位人物,他所推崇的“中國風”,是一種似是而非的風格,正是從歐洲人自身解讀出發所塑造的中國,也是后來東方主義的濫觴。
130多年前的西餐烹飪指南
《遠東烹飪指南》
中國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對自己飲食傳統的推崇,也隱含了一種文化上的驕傲。因此在近代中西交流的第一階段,對于西方的飲食,中國主流社會是略帶好奇,又不屑一顧的。但是隨著上海等通商口岸的開放,曾被視作“野蠻”的西餐文化實現了地位的反轉。短短幾十年間,西餐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逛馬路、吃大餐儼然成為近代都市的時尚標志。這種轉變,在文獻中也留下了痕跡。
《造洋飯書》《西法食譜》《華英食譜》三本中文食譜是西餐進入中國后本地化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本次展覽展出了《西法食譜》的雙語對照版本——《遠東烹飪指南》。
本書是由上海美華印書館1889年出版的、參考《寶拉小姐新食譜》(Miss Parloa's New Cook Book)編寫的中英雙語烹飪書,而《西法食譜》則是本書的純中文譯本。
本書對從食材挑選到各類西式餐點,包括主菜(如烤牛排)、西式糕點(如紙杯蛋糕)以及各類調味汁的烹飪方法等內容都做了詳細的介紹。與《造洋飯書》注重因地取材、靈活求變不同,本書是直譯西餐食譜,更為“原汁原味”。因此在影響力上,不及《造洋飯書》的流傳廣泛。從中也可以看出,文化交流中唯有互相交融,積極對話才能更有效地達成溝通。
幾何原本的三代同堂
后九卷幾何原本1858刻本
六卷本幾何原本清抄本
拉丁語原版《幾何原本》
徐光啟和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在我國對外交流史上一直被視作里程碑級的重大事件。
歐幾里得幾何是在歐洲流傳上千年的典籍,和我們國家的經典一樣,經過后人大量的整理和注解。在16世紀,有一位德國數學家名叫克拉維烏斯,對這部經典做了注釋和增補,成書十五卷,在歐洲學界享有盛名。當徐光啟考慮借鑒西方科學理論的時候,利瑪竇推薦了他的老師“丁先生”注解的幾何原本,這位丁先生正是克拉維烏斯。
由于種種原因,利徐二人并沒有能完成全書的翻譯,只留下了一個六卷的幾何原本。
鴉片戰爭之后,我國對外交流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著名數學家李善蘭來到上海這個東西文化交匯的口岸,在這里遇到了許多來自西方的學者,并且與他們合作完成了大量西方科學著作的翻譯。其中一件,就是與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合力翻譯幾何原本剩余的部分,終于在1858年,也就是咸豐八年完成了前輩們未竟的事業,為我們呈現了十五卷完整的幾何原本。
但好事多磨,由于戰火的波及,書版被毀,最初的印本存世量極少。這次展出的這一套幾何原本,在書名背面印著“第一次印刷六十七部”,正是1858年的初版,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價格四兩紋銀,這在當時也是比較貴的,從刻板的質量和紙張的檔次來說也物有所值。
在本次展覽中,我們還能看到1591年科隆出版的幾何原本克拉維烏斯注本的拉丁語原版,以及六卷本幾何原本的一個清代抄本,加上這個后九卷的珍貴刻本,可謂幾何原本的三代同堂,完整展示這場跨越200多年的接力,展現了中國學者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知的風采。
四大名著的譯本
裘里譯《紅樓夢》
目前所知最早的四大名著翻譯是《三國演義》。英國人湯姆斯將《三國演義》第八回與第九回譯成英文,題為《丞相董卓之死》,發表于1820年的《亞洲叢刊》上。其后司登得、翟里斯、郭實臘、卜舫濟都節譯過《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第一個完整的版本是鄧羅譯本。英國人鄧羅曾經就職于大清海關稅務司,他的全譯版本于1925年翻譯完成,委托著名的別發洋行出版,成為第一種《三國演義》英文全譯本。而第一個英譯三國的華人是美國華僑梁社干,1927年,梁氏將自己的翻譯發表在當年的《中國雜志》上。值得一提的是,梁社干還翻譯了許多魯迅的著作,曾經得到過魯迅先生的指導。在此之后直到1991年,才有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目前最流行的羅慕士譯本。
《水滸傳》的第一個節譯出現在1834年,德國漢學家威廉·碩特將小說第一回和有關武松的片段譯成了德語,《洪信歷險記》和《為兄報仇的英雄武松》。全譯本出現在1927年,德國作家阿爾貝特·埃倫施泰因參考了《水滸傳》七十回,改編成德語長篇小說,德文名直譯為《強盜與官兵》,首次把本書全貌展示歐美讀者,為歐美其他語種譯介提供了樣板。1933年,著名的文學家賽珍珠終將耗時四年所翻譯的水滸傳七十一回本出版,譯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是第一本“水滸”的英文譯本,在歐美風靡一時。
《西游記》與《紅樓夢》的翻譯都相對較晚。1892年,英國在華外交官裘里將《紅樓夢》第一回至第五十六回譯為英文。該版《紅樓夢》英譯本的體式、情節、內容等方面均緊扣原文,忠實原著,是第一種全譯性質的《紅樓夢》英文譯本。
1895年,上海北華捷報社出版了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吳板橋翻譯的單行冊《金角龍王,唐皇帝游地府》,這是西游記文本最早的西文譯本。1913年在東北、山東、山西等地傳教多年的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將《西游記》翻譯成《天國行紀》,第一次以英文單行本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西游記》的故事。
四大名著展現了中華文明燦爛文學的想象力,這些譯作告訴我們,好的文化是屬于民族的,更是屬于世界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