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的“丹青之誼”,上海聯展三家經典
10月31日,“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在上海陸儼少藝術院拉開帷幕。
展覽展出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三人各個時期的經典作品,輔以他們相識交往的文獻資料,在了解三位畫家藝術成就的同時,也了解他們的丹青之誼,并從中透視二十世紀中國畫壇背后探索與革新的藝術歷程。主辦方當天還舉行了“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研討會”。
“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由坐落在上海嘉定的陸儼少藝術院、江蘇太倉的宋文治藝術館、浙江樂清的周昌谷藝術館聯合策展,供展出三位畫家70件原作,其中包括陸儼少《三峽圖》、《井岡山五哨口》(手卷);宋文治的《李花春雨江南》、《江南春朝》;周昌谷的《花村歸牧圖》、《黃賓虹像》等代表作。三位同一時代的中國畫家并置展出,可見20世紀的中國畫壇革新派和傳統派的藝術理念,和不同繪畫流派的不同與交融。而作為“陸家山水”、金陵畫派、浙派人物畫的代表畫家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如何在藝術道路上相交相知?
(左起)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
展覽現場
亦師亦友的丹青之交
1940年代末,陸儼少與宋文治相識于嘉定南翔,當時宋文治在嘉定古漪園游園時被院內多處導覽木牌上的書法吸引,但因沒有署名,不知出自誰人之手。晚餐之時,席間見一老者手持紙扇,借過一看,書法風格與古漪園木牌一致,扇面署名陸儼少,再看山水,取法董其昌一脈也頗為精彩,宋文治便有結交拜訪之意。但時日不巧,宋文治三顧之時兩人才正式相見。當時陸儼少從重慶歸鄉不久,于南翔潛心作畫,兩人初見相談甚歡,在看過陸儼少的畫作之后,宋文治更是對陸儼少的書畫見解和作品心生敬佩。
為了紀念宋文治“三顧陸家”才得相見,陸儼少特別作一長卷,以為定交之物。這就1950年以宋文治的齋名所作《松隱圖》,上題詩曰:
“與子永為好,畫圖寫此心。堰遷風霜干,迴翔翰墨林。往來俱不遠,歲晚可相尋。”
陸儼少《松隱圖》
宋文治曾多次向陸儼少提出拜師之意,但陸儼少對前輩王同愈“不為人師”的教導印象極深,所以堅決辭讓,未允所請。但作為介紹人,陸儼少推薦宋文治拜師吳湖帆。此后,兩人亦師亦友的關系依然如故,陸儼少對宋文治也多以“文治兄”相稱。
1957年,宋文治調往江蘇省國畫院的工作,陸儼少也功不可沒。宋文治到南京之后,二人見面的次數漸少,但常有書信往來。
1977年,已擔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的宋文治于上海拜訪陸儼少,并在很多很多場合推薦陸儼少的藝術,這也使陸儼少的作品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認可和喜愛。
1978年陸儼少(右)、宋文治在南京湯山
陸儼少(右)與宋文治
1978年10月,陸儼少前往南京,兩人相會于金陵,期間陸儼少為宋文治創作《雙清圖》,畫上題到:
“記與文治友契論交四十年,予今已七十,文治亦六十,寸陰晚景,老樹新葩,則又志業兼相勉,歲月不渝。戊午之秋,予來南京住湯山,與文治共旦暮者之越月,間中寫此圖以記。他年更至耄耋白頭相看,回憶今朝,則又甚可念也。宛翁陸儼少并書。”
陸儼少《雙清圖》
亦師亦友,彼此觀照的陸宋之交延續了半個世紀,他們在藝術生涯發興之初相識,因志契道和,在藝術成長道路上又各自走上藝術的高峰。
陸儼少與周昌谷是1960年代初在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院)任教相識,兩人年齡相差二十歲,卻因書畫相識。1963年,陸儼少所作《西湖三人游圖》的款識上,陸這樣寫道:“癸卯十二月十五日,與昌谷,耕耘同步湖上,旅飯于樓外樓,醉后燈下作此。陸儼少。”在陸儼少1975年所作《臘梅圖》中,亦題到:“猶記癸卯之冬,余在杭州,一日過昌谷齋中,見案頭臘梅盛開,遂對寫一枝……”。可見兩人當時就往來頻繁。
陸儼少《西湖三人游圖》
1986年當得知年僅57歲的周昌谷上海病逝后,他撰書一幅挽聯:“多才天也忌,一病命何窮。”并為周昌谷敬撰墓志銘、后還為雁蕩山周昌谷紀念館題字。
陸儼少書周昌谷挽聯:多才天也忌,一病命何窮。
陸儼少、周昌谷合作《蕉林少女》
陸儼少藝術院院長王漪認為,陸儼少與宋文治亦師亦友,互勉勵志,同居嘉定近十年,又同出自于嘉定;陸儼少和周昌谷莫逆之交,彼此欣賞,共為浙美教授,又共為國畫家;但宋文治和周昌谷之間是否相識,據現有資料,難以考據,但我想僅憑宋文治的《桐江放筏》和周昌谷的《兩個羊羔》的影響力,他們之間一定神交已久。
周昌谷《兩個羊羔》
三個畫派的不同與相交
展覽分為“綜合展示”和“祖國新貌”兩個部分,展覽多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的作品。
此時,陸儼少開始他的人物主題性創作實踐,如展覽所展示的《第一天穿草鞋》《上山下鄉支援農業建設》,作品中對人物的刻畫十分形象生動,在重視造型的基礎上結合其自身重筆墨的藝術特色,獨具一格,同時面向人民大眾,走向社會生活,是充滿希望的新生活風貌的寫照。
“文革”結束后,已入高齡的陸儼少滿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激情沃游群山,以尋求藝術創作的創新與突破,在井岡山籌建革命紀念館,陸儼少為畫幾幅大型布置畫在井岡山上住了三個月,《井岡山五哨口》就是在這一期間所畫。此卷長440厘米、寬33厘米,落墨為山,積點成樹,同時勾皴并用,將井岡山哨口延綿百里之深山垂壑、密林絕壁錯落有致地展示于畫面中,其筆墨之精湛,盡繪畫者超凡之襟懷。
陸儼少《井岡山五哨口》
就陸儼少最重要的“峽江系列”,展覽展出了《峽坼云霾圖》,從這件陸儼少76歲所作的作品可見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勁挺有力的線條勾水勾云,留白與墨塊相映成趣,也正是陸儼少創新求變后出現的新的表現技法。
與陸儼少氣勢磅礴的“峽江”不同,宋文治筆下是恬靜爛漫的詩意江南。江南古巷中的白墻青瓦、春暖花濃也是宋文治反復表達的主題,在《江南春朝》中,宋文治描繪了江南的古巷常見之景,筆調輕快,設色秀潤,逸筆的桃花叢中掩映著精致的點景,幾筆草草勾出倒影,留白水面處有飛鳥拂過,輕點淡染虛實得宜。
宋文治《江南春朝》
即便是在《太湖清曉》中,在青山茂林的太湖之濱建起了高壓電線鋼架、現代化屋橋卻依然不減江南意蘊。而在表現水庫放水的作品《山川巨變》中,畫面氣勢磅礴、平中出奇,充滿了動感。《山川巨變》中成熟的筆墨、豪放的風格成為宋文治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宋文治《太湖清曉》
宋文治《山川巨變》
周昌谷在短暫的藝術生涯中大膽進行中國水墨寫意繪畫中色彩問題的研究與實踐,力求熔古今中外諸元素于一爐。
展覽中一件周昌谷所作《黃賓虹像》,是其最早也是最好的賓虹畫像圖之一。畫中的黃賓虹一手拿筆一手拿著速寫本、端坐椅上,聚精會神地在觀察,這是落筆前的那一剎那,非常傳神。人物面、手部用線條和敷以淺絳來表現,衣服則是用破墨、焦墨等豐富墨法參以線條來表現,把中國傳統的用筆用墨表現得更為充分和淋漓。周昌谷敬重黃賓虹,對黃老作品鉆研很深,有意吸收用筆用墨之法,甚至自覺地將山水技法引入人物畫。
周昌谷《黃賓虹像》
陸儼少出生于1909年,是三人中的長者。宋文治出生于1919年,居其中。周昌谷出生于1929年,是最年輕的。陸儼少被稱之為“中國近現代最后一位傳統文人畫大家”,宋文治被稱之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現代繪畫創新的開拓者之一”,而周昌谷則被潘天壽譽為“解放后,我碰到最有才華的學生”。
通過展覽關注能感受到他們各自在其相應的時代背景中所呈現出來的特點與成就,以及藝術之間的不同與融合。
陸儼少《三峽圖》1987年
研討會:展覽展示了中國畫創新的一種方式
展覽開幕當天還舉行了“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研討會”,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的家屬、弟子、美術史研究的相關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三位畫家的書畫作品、人生經歷,以及個人史與書畫史、時代史的關系。
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秘書長盧炘以固本博取、純情至美、妙悟獨造三個詞概括了周昌谷的書畫藝術。他認為中國畫要有感悟,感悟需要對傳統有積淀的,對外國繪畫有了解,結合妙悟,融匯到自己的作品里,而且要獨造。
宋文治《黃山西海門》
宋文治藝術館館長宋珮也認為三位畫家都傳承經典,固本但不守舊,追尋個人的風格。他們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對風格和語言的創新,在今天仍然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并受到廣泛認可。
1988年12月陸儼少書《周昌谷墓志銘》
在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畫家邵琦看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主題是創新,但是對創新的理解五花八門,如何真正理解二十世紀真正的語境,這個展覽就是實例,或者說是中國畫在二十世紀創新的樣本,通過這次展覽對中國畫的創新概念的所指有一個落實。
陸儼少跋周昌谷《雜冊》手稿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彭萊也就中國畫傳統與創新的方面評價了三位先生:作為新中國畫的代表人物,在他們身上凝聚著一個問題:傳統與創新。中國畫的傳統創新發展問題實際上是讓中國式的藝術語言具有永恒的活力,成為與世界沒有障礙的交流的方式。作為新國畫的代表人物,三位先生的藝術體現出了三個特點,首先都能把新的景物圖象要素自然的融合到傳統的語言樣式當中,且在這方面做了相當成功的嘗試;第二,他們作品中都有對古典詩意的發覺,表現一種詩意的審美;第三,他們將自己的境遇與國畫發展相融合。
周昌谷《芙蓉三變》中國畫 1980年代初
宋文治《揚子江畔》
此次展覽是在三館都在相繼舉辦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誕辰110、100、90周年系列活動后,又一次多元、多地、綜合疊加的系列活動,是單個大型紀念活動后的總結和集中展示。三館還分別提供170余件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作品的高仿復制品,在菊園新區陳家山荷享藝品、安亭文體中心震川美術館、上海外國語學校嘉定外國語學校、嘉一附小舉行“一展多點”的公共教育播普展,與陸儼少藝術院的真跡原作展同步開放,展覽多地聯動,再現三家經典。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3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