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上一日|在定海橋造個“博物館”
房屋征收基地辦公室,設在定海橋一處空置廠房。2020年9月18日,房中無人,窗上殘留著幾段雙面膠,外面是即將拆遷的楊浦129、130地塊。
從許多角度看,定海橋一帶,都像上海的東北。
軍工路一側的工業設施,隔著江面,再往東就是復興島。
地處滬東楊浦,依靠航運便利,又有大批從蘇北逃難而來的勞動力,從上世紀初起,定海橋一帶逐漸成為上海乃至中國工業的一塊重地。從發電廠、煤氣廠、鋁材廠、造船廠,到紡織廠、肥皂廠、食品廠,周邊工業部門一應俱全,現代生活面貌自此展開。1949年后,經歷生產動員,更多工人聚到這里,形成大規模的生活片區。因為這樣的資歷,楊浦的弄堂是驕傲而粗獷的。坊間傳聞,上海流氓看楊浦,楊浦流氓看定海,定海路449弄的弄堂模子,拳頭比虹鎮老街的流氓還要硬一些。
定海一帶的待拆區域,不遠處是高層住宅。
社區居民簽約后走出動遷辦公室。
定海路449弄里的“模子”們,當年大多在國棉十七廠上班。國棉十七廠的前身是1914年日本人建的裕豐紗廠。而時代浪花激蕩是后來的事,黃寶妹、范志毅、申思,都曾被津津樂道。再往后幾十年,經歷產業轉移、體制改革,國棉十七廠原址在2013年變成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定海路449弄,墻上的涂鴉標語。
直到21世紀20年代,上海的舊城更新終于推進到這里。走出地鐵12號線愛國路站,能看到許多挖掘機,沒多遠就是定海橋等待動遷的大片區域。作為與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聯動的整體改造的一部分,楊浦區定海街道129、130地塊(位于楊浦濱江南段,建筑面積81027平方米,東至貴陽路,西至隆昌路,南至楊樹浦路,北至海州路)在2004年協議出讓,于2020年啟動簽約。
定海港路沿街窗內燒菜的阿姨。這里曾是周家嘴路的一部分,街道后邊原有一條河浜,幾十年前被填平,已找不到曾經存在的痕跡。
12號線愛國路站外遛狗看報的老人今年79歲,年輕時在福建當過8年兵,后來進了十七棉當工人,退休后加入工友的足球俱樂部,每周要踢兩次球,還去韓國踢過比賽,拿了第一名。
弄堂里的馬桶。
排隊倒了幾十年馬桶,修修補補的破房陋巷,越來越擋不住濕氣,也擋不住瀟灑穿梭的老鼠。終于等到好消息的居民神清氣爽,紛紛簽約,到9月為止,只剩下30戶左右還沒搬走。不遠處的隆昌公寓,擁擠如豬籠城寨,供人拍照留念。從舊日弄堂向楊浦濱江穿行,只見成片矮樓中凸起的現代建筑立面反射出銀光閃閃發亮,穿著制服的服務員在玻璃幕墻后彬彬有禮,遠處兩根巨大的紅白條紋煙囪,與弄堂白底紅字密密麻麻的“拆”,只隔了一條施工中的馬路,構成了奇特的互文。
楊樹浦熱電廠遺留的巨大煙囪。
在定海橋129、130地塊,幾乎每一個角度都能看到這兩根大煙囪。
地塊北側邊緣的海洲路,沿街老屋的門面已用水泥封死。
拆遷意味著嶄新生活方式的到來,也意味著鄰里關系等舊有記憶的逝去。基于對“拆遷主題”的興趣,位于上海楊浦區定海路街道的社會組織upbeing,發起名為“過渡”博物館的社區項目。作為社區的外來者,upbeing負責人吳秋玲和她的同事搭建了線上平臺“行動村”,引導居民發現自己的需求,并調度資源,將這些想法以不同形式的協作孵化。
“連接即真實”,是該組織在2018定海社區節一張海報上的標語,也是在社區中行動的理念。
“過渡”博物館,就是一個通過線上平臺孵化的項目。作為博物館內容的一部分,2020年8月28日,控江中學美術老師王獨伊受邀加入工作坊,與參與者行走拆遷中的區域,拍攝素材,然后以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
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多是本身住在社區的老人與小孩。老人有漫長的生活經歷可以述說,孩子們則可以用新鮮的眼光觀察。這片百年間混雜了幾代人生活痕跡的區域。既是關于拆遷的博物館,也是關于個人、社區、日常生活的博物館。
動遷地塊之中,每隔幾十米就能看到保安。
“觀察和體驗,本身就是這個活動的目的。”在吳秋玲的設想中,行動村作為孵化具體行動的平臺,唯一預設的產出,就是推動具體的行動。參與的人在行動中體驗歷史,體驗生活,追溯自己的生活經驗,將與記憶對應的視覺符號放置在一起,并在符號關系中表達情感,或是特定的主題。
社區老人傳閱孩子們制作的拼貼。
拼貼是對來自不同時空記憶的重新組織,照片則指向當下正在進行的事件。在這一意義之上,記錄這一事件的作者,觀看這篇內容的讀者,都和工作坊的成員,共同參與了一項稱為“記憶”的簡要行動。
舊貨店
墻上的廣告
定海港路盡頭,挨著待拆片區的肉店。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可能是全市最大的星巴克logo所在地。
楊樹浦路北側大片區域正在拆遷。
楊樹浦路
消防箱上懸掛著一條毛巾
弄堂門口的保安。
空中的管道。
租住在待拆舊工廠里的女孩。
廢棄家具里躲雨的貓。
廢棄廠房里的狗。
定海港路上的鴿子。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外頭,兩只雞在吃青菜葉。
樹上掛著車鎖。
老人等待公車。
樓下圍著橫幅。
“釘子戶”薛師傅今年66歲,他說,自己早年幾乎每周都要去上訪。
定海路449弄外的理發店。
居民撤退后,弄堂空蕩蕩。
一只貓躲在被人丟棄的三合板下,望著寂靜下來的雨夜。
2020年7月17日,定海路街道第四睦鄰點,為社區老人播放的一場電影剛剛劇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