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冠如何跨種傳播?中國團隊試驗26個物種,貓等宿主引關注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體,此前已有研究提出,SARS-CoV-2可能起源于蝙蝠,除感染人外,還可以感染貓、狗、老虎和水貂等。然而,其跨種傳播過程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現》(Cell Discovery)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清華大學團隊聯合完成的研究,題為“Broad host range of SARS-CoV-2 and the molecular basisfor SARS-CoV-2 binding to cat ACE2”。
研究團隊發現,SARS-CoV-2具有廣泛的可能宿主范圍,同時根據病毒刺突(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結合能力,排除了一些潛在的宿主,有助于尋找真正的中間宿主,強調了監測易感動物的必要性,防止其成為新的傳播源頭,導致疫情再次暴發。
該論文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奇慧研究員、嚴景華研究員及清華大學王宏偉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生仵麗麗、安徽大學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聯合培養碩士生陳茜、澳門大學博士生劉科芳及清華大學王家博士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論文作者還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
論文指出,SARS-CoV-2是目前發現可以感染人的第七種冠狀病毒,和SARS-CoV一樣,利用ACE2作為入侵受體。其中,病毒囊膜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的相互作用是介導病毒感染的首要步驟,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病毒的宿主范圍。
SARS-CoV-2 的潛在中間宿主。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所
據中科院微生物所介紹,研究團隊以來自哺乳綱和鳥綱的11個目的26個物種的ACE2為研究對象,包括家畜、寵物和野生動物等,探究其與SARS-CoV-2 刺突(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結合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SARS-CoV-2 RBD可以與多個物種(17/26)ACE2相互作用,包括靈長目(猴)、兔形目(兔)、鱗甲目(馬來穿山甲)、食肉目(貓、果子貍、狐貍、狗、貉)、奇蹄目(馬)、偶蹄目(豬、野生雙峰駝、羊駝、牛、山羊、綿羊)和翼手目(小棕蝠、棕果蝠),并且這些物種的ACE2可以介導SARS-CoV-2假病毒進入細胞。
同時,研究還發現SARS-CoV RBD除了可以結合上述17個物種ACE2外,還可以結合小鼠(嚙齒目)的ACE2,這表明SARS-CoV的宿主受體范圍可能與SARS-CoV-2不同。
這項研究還排除了一些SARS-CoV-2的潛在中間宿主,包括嚙齒目(豚鼠、大鼠、小鼠)、翼手目(馬鐵菊頭蝠、中華菊頭蝠、菲菊頭蝠)、食蟲目(西歐刺猬)、非洲獸總目(小馬島猬)、和雞形目(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多個證據表明貓可以感染SARS-CoV-2,而老虎和獅子(屬于貓科)也被報道可以感染SARS-CoV-2,這些結果說明貓科動物在SARS-CoV-2的傳播中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解析了SARS-CoV-2 RBD與貓ACE2復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發現SARS-CoV-2 RBD結合貓ACE2的方式與結合人ACE2相似。不過,研究團隊強調,至于貓是否為SARS-CoV-2的中間宿主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研究為尋找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提供了重要線索,并強調了監測易感宿主以防止再次暴發的必要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