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送錢送戶口,二線城市搶到人了嗎
“搶人大戰”過去 3 年,上海終于坐不住了。
9 月 23 日,上海發布落戶新政,復旦、上交大、同濟、華東師大的應屆本科生,以及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的應屆碩士生可直接落戶。
從武漢市“五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計劃打響爭奪人才第一槍開始,到現在,中國最值錢的戶口之一也開始出現松動。毫無疑問,這場“搶人”之戰越來越激烈了。
那么,這些城市的新政搶到人了嗎?被瞄準的大學生又有多少真正留了下來?
三年過去,各地收獲幾何?
從 2017 年起,以武漢、西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紛紛推出吸引人才的新政,通過放寬落戶門檻、提供住房補貼等方式來吸引大學生落戶就業。
如今,三年已經過去,參與“搶人大戰”的城市不斷增多,但手段基本沒怎么變化。
今年 5 月份,西安又推出了新的人才政策,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獎”,對于在西安就業落戶的高校應屆生,給予 1000 元的一次性獎勵補助。
變來變去,無外乎這幾樣。
雖然手段很簡單,但效果很明顯。
以西安市為例。2018 年,西安全年增加了 81.19 萬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更是首次突破千萬。這背后,是西安兩年內 7 次升級戶籍政策,落戶政策的寬松程度居全國前列。
不過,量有了,并不代表質也有了。
“搶人大戰”的本意是“搶奪人才大戰”,再直白點講,就是吸引大學生留下就業,比如武漢市的“五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計劃。但不知不覺“搶人大戰”變成了“爭奪人口大戰”。
負責制定昆明“搶人”政策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為了建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首要條件就是“吸引和留住大量人口”,從而“打造二次人口紅利和活躍的消費市場,實現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1]
那么新增的這么多人口里,又有多少是人才呢?
搶到的是人,但不一定是人才
對于武漢、西安、南京這些城市而言,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它們,最想搶也最可能能搶到的,就是本地名校的應屆生。這些高校畢業生的流向,同樣也能反映出,各個城市的“搶人”政策對人才的吸引度。
因此,我們抽樣了一些二線城市代表大學的就業質量報告。通過對比“搶人大戰”開始前后的省內就業率,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畢業生都對“搶人”政策感興趣。
還是以打響第一槍的武漢市為例。從 2016 屆到 2019 屆,武漢大學的本科生留在本省就業的比例并沒有出現明顯變化。反而還在 2018 年出現了,去廣東就業的本科生比留在湖北的還多。
這樣的情況不止發生在武大,另一座武漢的高校“雙子星”——華中科技大學,去年就業的本科生中,選擇留在湖北的比例,同樣低于選擇去廣東的。
那其他城市又如何呢?看看下面這張圖,二線城市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有多少會留在省內就業。
可以看到,類似武漢的情況還發生在很多地方。
在新一線城市中,西安、重慶、天津等地的名校都只有 30% 左右的畢業生選擇留在本省(市)內工作。相比之下,杭州、南京等江浙滬地區的情況就好了不少,畢業生更愿意留下。
另外,東北幾所高校的省內就業率真的慘不忍睹。2019 年,只有 7.81% 的東北林業大學畢業生留在了黑龍江,17.2% 的東北大學畢業生留在了遼寧。
培養人才為他人“做嫁衣”
那么大學生都去了哪里呢?
就目前已公布的各省份最新就業質量報告來看,畢業生凈流入比例(留在本地就業的比例與本地生源的比例相減)最高的還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以上海為例,2019 屆畢業生里,有 92.74% 的上海生源留滬就業;而外省生源中,有高達 41.67% 的畢業生在滬就業,而僅在 5 年前,該比例還不足 30%。
除了能留住自己培養的人才,以北上廣深為中心的三大經濟圈對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都很有吸引力,其中吸納能力最強的就是珠三角經濟區。
在整理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時可以發現,包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廈門大學在內的多所名校,都有超過 20% 的畢業生選擇去廣東就業。
廣東能吸引了這么多外省人才,這令江西、河南這些人才流失大省羨慕不已。
“我省 2019 屆高校畢業生在就業的地域流向結構中,在各學歷中,均體現為凈流出,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江西省的就業質量報告這么寫道。[2]
2019 年,江西共有 22.48 萬來自本省學子畢業工作,但其中只有 51.67% 的選擇留在江西就業,近一半人去了省外。[2]
雖然二線城市也不缺名校和優質畢業生,但為什么總是在培養人才為他人“做嫁衣”呢?
為什么二線城市留不住人才?
為人才大量流失感到痛惜的江西,在就業質量報告中,調查分析了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關注因素。相比“方便與家人一起”和“到中小城市工作比較穩定”這些理由,年輕人更多考慮的是“到一線城市可能機會更多”。[2]
二線城市的機會的確不如一線城市多。
俗話說,一線城市有三寶:創業、投資、路演;二線城市有三寶:醫生、教師、公務員。前者強調的是一個“闖”字,后者則“穩”字當頭。
安穩固然是不錯,但對于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來說,誰能輕易接受自己的人生其實一望就可以到底?更何況,碰上“錢多活少離家近”的人畢竟是少數,輕松往往意味著錢少。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 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就調查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傾向,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應屆生想去 IT /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文化/傳媒/娛樂/體育行業也很受歡迎。
這也不難理解。不管是互聯網,還是文娛,抑或是法律、廣告、金融,都是新經濟行業。這些職業整體相對而言,薪資待遇更好,未來發展空間也更大。
歸根結底,年輕人去哪座城市打拼,首要考慮的大多不是看病貴不貴、入學難不難,而是能否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Web 全棧開發進階之路》一書的作者沉默王二這么形容過自己在洛陽做程序員的感受:“技術上還停留在 SpringMVC 和 JSP 的遠古時代”,經常“感覺自己要被互聯網行業淘汰出局了,每個月總有那么幾次半夜睡不著覺,愁得心發慌。”[3]
因此他也更鼓勵別人勇敢選擇。“大城市帶給我們的好處,不僅是技術上的錘煉,還有薪資上的優渥,以及視野上的開闊,還有應接不暇的機會。”沉默王二寫道。[3]
我們曾統計過從 985 高校畢業的人最愛去哪里工作,最受青睞的還是知名互聯網公司、國家重點央企國企。[4]而這些企業,大多數都在北上廣深。
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聯合發布的 2019 年中國互聯網企業 100 強榜單中,有 31 家在北京,19 家在上海,一線城市獨占 66 家之多。[5]
這就意味著,哪座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得快,人才去的才會多。
而在二線城市,互聯網等產業的發展相互間也有不小差距。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在杭州,2018 年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人有近 40 萬,緊追一線城市。在阿里巴巴、網易這些巨頭的帶動下,杭州近年來數字經濟增長快速,吸引了不少人才流入。
過去有著“少不入川”說法的成都,近幾年奮起直追,相關產業也吸引到不少大公司入駐,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強。南京的表現也在二線城市中不錯。
武漢雖然也有著不少二線城市羨慕的互聯網資源,但想要自己培養的大學生留下來,還需要更多努力。
相比之下,鄭州、長沙等這些城市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就有點“寒磣“了。雖然這些地方經濟也發展得有聲有色,但因為是制造業為主,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吸引力還是不夠。
二線城市靠戶口、補貼吸納了一大波人,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如何留住人。如果沒有發展空間,即使把人“搶”來了,也會人走茶涼。
畢竟,在戶籍制度束縛越來越小的今天,人才可以選擇“逃離北上廣”,也可以選擇“逃回北上廣”。
參考文獻:
[1] 昆明日報. (2020, 03). 昆明放“大招”引人才背后的決心. Retrieved from http://www.yn.chinanews.com/news/2020/0327/56066.html
[2] 江西省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 (2020). 2019 屆江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Retrieved from http://www.jxjob.net/u/cms/www/202003/03091539fvqj.pdf
[3] 沉默王二. (2019, 08). 窩在二線城市很難受,要殺回一線城市重造嗎?. Retrieved from https://blog.csdn.net/qing_gee/article/details/98477731
[4] 網易數讀. (2019, 01). 送錢送戶口,二線城市還是留不住人. Retrieved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nMKfQcRFygmQrSPH6drNpw
[5] 中國互聯網協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 (2019, 08). 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揭曉.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n1146445/c7260802/content.htm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