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再看赫斯特的藥柜鯊魚,再讀隔離期繪畫筆記
1965年出生的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前不久迎來了倫敦個展“世紀末”,全面回顧他的創作生涯。年長他5歲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黃小鵬在不久前突發心臟病,于柏林辭世。在美國,建筑師斯蒂文·霍爾為休斯頓美術館設計了新樓,與既有建筑形成有趣對比;在上海和北京,畫家李向陽、當代書法家張瑞齡等的個展分別舉辦,其中括隔離期的繪畫筆記。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英國 | 當代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
追溯藝術生涯的開端,新展呈現標志性的“藥柜、鯊魚和點畫”
達米恩·赫斯特
近日,英國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在倫敦紐波特街畫廊舉辦個展“世紀末”(End of a Century),呈現其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創作的50余件裝置、雕塑即繪畫作品,彼時的他作為英國青年藝術家團體的一員而為人所知。在展覽中,觀眾能夠看見著名的藥柜、鯊魚和點畫。
“展示我在90年代甚至更早時候創作的作品,讓我感覺自己好老,像是上個世紀的人?!焙账固卦谧约旱纳缃黄脚_Instagram上發布了這一動態,并配上作品《贊歌》(Hymn,1995—2005)的照片,不久之前,這個巨型雕塑通過吊車進入了畫廊。展覽中,人們將一睹赫斯特的不少著名作品,其中包括他把動物的尸體浸泡在甲醛里完成的系列作品《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看到達米恩的早期作品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尤其是對于下一代來說,” 富藝斯拍賣行主席夏安·韋斯特法爾(Cheyenne Westphal)說道,“他從90年代以來的藝術是具有開創性的,他是真正改變了英國藝術場景的先驅?!?/p>
達米恩·赫斯特《向上,向上,離開》(Up, Up and Away,1997)
此外,一系列此前未曾展出過的作品也出現在新展中,其中包括《藝術關乎生命,而藝術世界關乎金錢》(Art's About Life, the Art World is About Money,1988)——一個以玻璃和金屬盒為框架的拍賣場景,以及《向上,向上,離開》(Up, Up and Away,1997)——三只鴨子被懸掛在甲醛里。早期的拼貼畫也出現在展覽上。(文/錢雪兒)
美國 | 建筑師斯蒂文·霍爾
為休斯頓美術館建新樓,與既有建筑形成有趣對比
斯蒂文·霍爾
近日,由美國建筑師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設計的新作——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南希與里奇·金德樓即將向公眾開放。休斯頓藝術博物館位于美國德州休斯頓,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與當代藝術作品,新樓也將容納包括繪畫、雕塑、手工藝、設計作品、視頻和沉浸式體驗裝置藝術等多樣的藏品。
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南希與里奇·金德樓
開放后的南希與里奇·金德樓“將公開展出第一批完整的來自拉丁美洲及其相關藝術的收藏品,其種類包括攝影、印刷與畫作、裝飾藝術、手工藝品、設計品、現代與當代藝術”。該建筑包括了不同藝術品種類的畫廊,也有跨類別的畫廊,它讓游客可以深入研究現代和當代藝術,并探索不同藝術超越其本身界限的觀念、風格和主體思想。
南希與里奇·金德樓的所有畫廊以一個開放的庭院廣場為中心,水平排布在兩個樓層中,每一個畫廊都有著足量的自然光線和靈活空間。此外,中央畫廊的室內廣場有著寬敞的空間,以供展出藝術品和容納通往高層的移動方式。斯蒂文·霍爾建筑設計的新樓與美術館現有的畫廊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好似于1920年代威廉·沃德·沃特金所設計的Caroline Wiess Law樓與密斯·凡德羅所設計的擴建部分之間的對比張力。另一個例子則是拉斐爾·莫內歐于2000年設計的Audrey Jones Beck樓,它與野口勇于1986年所設計的Hugh Roy Cullen雕塑花園也有著強烈對比。如今,南希與里奇·金德樓為其所在環境中添加了一棟半透明的弧形玻璃水平建筑。(整理/錢雪兒)
北京 | 當代書法家張瑞齡
書法多為國事服務,成立藝術基金促進交流
張瑞齡(左)在現場
張瑞齡1936年生于河北唐山,為中國當代書法家、古文漢字學家,全國政協書畫室委員、特邀書法家;1997年被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南開大學分別評定為研究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9月29日,“張瑞齡書法作品集萃展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張瑞齡藝術基金揭牌儀式”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行。藝術基金設立后將主要從事的各類文創、文化項目的組織實施;資助并宣傳推廣以張瑞齡為代表的中外杰出文化藝術家在國內外舉辦的交流、展示活動;獎勵文化藝術活動中有顯著貢獻的團體和個人等等。
展覽現場
張瑞齡的書法多為國事服務,作品曾被國家選定為國禮珍品贈送給時任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前任首相竹下登、自民黨干事長小澤一郎和韓國總統金大中、金泳三等諸多國家元首、政要以及海峽對岸的華夏同胞;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懸掛張瑞齡的巨幅代表作行楷《岳陽樓記》。
此次展出包括《岳陽樓記》《騰王閣序》等書法作品,及張瑞齡制作的“翰墨京琴”;各年代文函、記事薄、部分友好贈書;歷史圖片等二百余件珍藏集萃多數展品為首次展出。(文/高丹)
上海 | 畫家李向陽
《空城》《宅春》《小哥》,呈現隔離期繪畫“筆記”
畫家李向陽的個展“李向陽:默見——隔離期筆記”正在上海鴻一美術館展出,集中展示了李向陽疫情期間宅家所作的六個題材方向的162件作品。水墨、丙烯、速寫、拼貼,各種材料信手拈來;寫實、寫意、表現、象征,創作語言靈活多變。限于條件,它們大都是就地取材,有感即書。
其中,《默見》系列,記錄了疫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從悲哀悲壯到藝術無用,從無奈無助到頌贊英雄,是此次展覽的主脈?!犊粘恰废盗校宰顬楹啙嵉木€條,勾勒了藝術家目睹的周遭實況以及手機中友人拍攝的上海不同地域的空曠街頭,往日的嘈雜和當下的靜謐悵然心懷?!墩骸繁憩F的是藝術家這段時間里個人的生活點滴,盆景、眼鏡、洗漱用品、瓜果蔬菜、面包牛奶、時鐘日歷等?!缎「纭肥且唤M利用包裝材料剪貼而成的實驗作品,藝術家試圖通過它們,向不懼風險、不辭辛勞的快遞小哥們送上真誠的祝福。
李向陽《封城 》 紙上油彩 2020
李向陽《宅春-05》紙上油彩 2020
李向陽1953生于上海,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曾任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對于此次展覽中的作品,他說:“之所以叫筆記,我想,那是因為面對災難,畫畫顯得那么無用、 那么矯情,非求助點文字不可。還因為多年不具象了,取材造型難免生疏,一旦被稱作作品,會招來許多關于畫理的爭論, 乃至意義、能量等想入非非的自虐?!?展覽將持續至11月16日。(文/宗禾)
北京 | 畫家宋雨桂
紀念展在京舉辦,斯人思索的問題仍未遠去
宋雨桂(1940-2017)
“斯人未遠去——宋雨桂藝術紀念展”日前正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宋雨桂(1940-2017),出生于山東省臨邑縣,自幼隨母習畫。1960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繪畫系預科。1961年至1967年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歷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部委員、遼寧省美術館館長等職。
“斯人未遠去”既是“宋雨桂藝術大展”系列分展之一,也是有著獨立主題的畫家個展。以“斯人未遠去”為題,一方面試圖提醒觀眾“以人觀畫”,在展覽中重建作品與畫家的關聯性;另一方面也試圖討論逝去畫家曾經面對的問題,直至今日是否仍然未曾遠去。
宋雨桂、王宏《黃河雄姿》 紙本水墨設色 2016年 國家博物館收藏陳列
宋雨桂、馮大中 《長江明珠圖》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986年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將畫家生前畫室的創作場景遷移到展廳中,以制造畫家暫時離場的狀態。同時從他生活、工作的地方調取了原始檔案,選取部分鮮活的材料,向觀眾呈現極具細節感的生命歷程,以此呼應“斯人未遠去”的主題。另外,展覽以“巨制山水”、“鄉水篇”、“長跋作品”三個系列的展品組合,對宋雨桂藝術進行了全新梳理,以期討論這一代畫家共同面對的藝術問題,以及他們構想的解決方案,乃至作品中顯現出的相互交往與時代痕跡。其中,“巨制山水”選擇《長江明珠圖》、《黃河雄姿》等代表性的主題創作,討論了中國山水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以民族象征物的方式建構“現實性”;“鄉水篇”圍繞宋雨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直創作的名為《鄉水篇》的系列作品,試圖探討這一代畫家以抽象語匯為方式的“現代性”;“長跋作品”則選擇了多件具有長篇題跋的作品,以直觀顯現畫家個人的生活經歷與內心情感。展覽將持續至10月13日。(文/畹町)
德國柏林 | 中國當代藝術家黃小鵬
突發心臟病去世,最早展開國內“當代藝術”大學教育
黃小鵬(1960-2020)
據《藝術新聞中文版》報道,10月6日,中國藝術家黃小鵬在柏林突發心臟病去世,這位深度卷入藝術教育實驗,身體力行地影響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當代藝術教育先行者在異鄉的突然離世,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傷感。
黃小鵬1960年出生于山西,1983屆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后留學英國,于倫敦大學斯萊德美術學院碩士畢業。黃小鵬2003年開始在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教育的先行者和實驗者,黃小鵬于擔任2005-2012年間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導師、副教授。第五工作室是國內最早以“當代藝術”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單位之一。黃小鵬現任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及香港浸會大學大學院士,他也是廣州黃邊站(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
作為藝術家,其錄像和公共裝置作品主要探討現代化語境下文化復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誤譯”問題,研究我們何以在“錯位”的處境下詮釋他者,以及這種想象與全球化的困境有何關系。作品亦嘗試把語言和日常圖像之間的關系推到極端,探索意義的邊界,并質疑日常經驗的“正確性”。
黃小鵬對于藝術教育實驗的理想主義色彩和獨立精神,在現實環境中遭遇到種種“失意”,60歲時在柏林的驟然離世,在藝術圈激起了極大的心理波瀾。而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本土藝術生態的改善,也影響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黃小鵬,經常提到貝克特的名言:“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他并不相信“成就感”,而更認同過程本身的意義。侯瀚如也在紀念文章中寫道,“小鵬有口皆碑的創新性教學,不僅鼓勵后進勇于實踐,更讓他們自由面對這個荒誕的世界,用想象和創意去掙扎著生活”。(整理/畹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