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一起》:真實自有其力量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也給全球帶來深重打擊。抗擊疫情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戰役。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努力下,我們率先控制住疫情,社會經濟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
面對這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的靜好歲月,我們也不應忘了去致敬和感謝疫情期間為我們負重前行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應急救援人員、志愿者等群體。
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推出的。該劇采取單元劇形式,分為《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講述抗擊新冠疫情中的十個故事。
《在一起》共十個單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起》定位為“時代報告劇”。這是今年2月,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視頻會議上,專家提出的新概念。時代報告劇借鑒了報告文學鮮明的新聞性、強烈的文學性、深刻的政論性等三個特點,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總體體現出紀實風格,重在及時反映時代主題、時代精神。
《在一起》定位為“時代報告劇”
擺在創作者眼前的難題是:面對抗擊疫情的萬千故事,如何提煉出“真實”?又如何在真實中反映具有力量的時代精神?
(一)
首先應該看到,影視創作中的“真實”并不等同于對現實生活的復刻,不等同于流水賬式的實錄。
影視中的真實,是現實生活基礎上的提煉與升華,創作賦予真實以藝術性和審美性。
《在一起》在真實與虛構、紀實與藝術升華之間做到較好均衡。劇中的故事和主要人物均有原型。《生命的拐點》中,張漢清(張嘉益 飾)的原型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人民英雄”張定宇;《擺渡人》中,辜勇(雷佳音 飾)的原型是滴滴司機王利等4位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擺渡人”;《同行》中,樂彬(楊洋 飾)的原型是武漢協和醫院朱彬醫生;《救護者》中,黎建輝(朱亞文 飾)的原型是上海第一個援鄂醫生鐘鳴……
張漢清原型是張定宇
在原型的基礎上,《在一起》又根據藝術創作的規律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讓劇情的起承轉合更具戲劇性。與此同時,創作雖然有原型,但它又不拘泥于原型,劇中的人物不僅具備個性,同時也具備典型性。比如《擺渡人》中的辜勇,是志愿者的縮影;《救護者》中的黎建輝,是無數援鄂醫生的縮影。
(二)
其次,是真實如何體現的問題。
一些重大題材的創作,稍不留神就會用力過猛,流于喊口號、概念化和過度煽情。要抵御這些弊病,就得在細節上下功夫。只有針腳細密的細節,才能傳遞給觀眾一種腳踏實地的真實感,才能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那些宏大理念、想要謳歌的那些崇高精神,落到實處。
《在一起》集結了國內一線編劇團隊,幾乎每一個單元都寫得很細很實。就比如《生命的拐點》,老院長張漢清罹患漸凍癥,腿腳已漸漸不靈便,沒日沒夜的工作更是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他跟ICU主任一塊兒爬樓梯時,因為自個腿的問題,他就找個借口說要打電話,讓主任先走,之后自己再一瘸一拐緩慢地爬上樓梯。這個細節寫出張漢清的要強,他怕同事擔心,也折射強忍著身體不便重回防疫一線的張漢清的醫者仁心。
不只是《生命的拐點》,其余單元故事都有大量細節,體現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醫生們的艱辛付出。無論是被口罩勒出血痕的臉頰,還是脫掉防護手套后汗如雨下,廣大醫務人員的舍生忘死感天動地。
《救護者》中,防護手套里全是汗水
曹盾執導的《救護者》,在鏡頭語言的運用讓人印象深刻。兩處充滿細節的長鏡頭調度,將救護人員與死神賽跑的高壓、緊張、忙碌體現得淋漓盡致,也讓電視外的觀眾揪心起來。
細節書寫的不僅是醫護人員,也包括病人、病人家屬以及那些被病毒奪走生命的人。這些書寫豐富了《在一起》的情感層次。
《生命的拐點》中,83歲的許老太(呂中 飾)的兒子染病住院,許老太住在醫院走廊里等著兒子出院,快過年了他等著兒子回去置辦年貨。她也一邊幫忙照顧醫院的綠植,看到墻上的時鐘不走了,她還念叨著等兒子出院了讓兒子換,家里都是他換的。但最終兒子沒能搶救過來,許老太很平靜,嘴里念叨著沒受罪就好,說要把兒子的遺體捐獻做研究,深深向兩個醫生鞠躬后離開。
綠植依然盎然,很多人的親人卻永遠離開了。這是疫情到來后,命運的無常。劇集對此的呈現頗為內斂克制。類似的橋段,還有《救護者》中護士周周(徐璐 飾)幫死者涂凍瘡膏。上一秒人還在,一轉眼人就走了。
而許老太在承受喪子之痛時,依舊心系他人生命,對醫生的付出表示感謝,令人欽佩。
患難不僅見英雄,患難也見真情。病人與病人之間,病人與家屬之間的那種相親相愛相知相惜,亦是一股暖流。《救護者》中,老頭兒先感染了,憂心忡忡吃不下飯,老太太很生氣,跟護士嘮嗑時叮囑,找對象時千萬別找文藝界的,“心思太細”,抗壓能力太差。
但其實,老頭兒他吃不下飯,不是因為自個感染,而是因為小孫女也感染了,他擔心老伴兒也知道這個消息。他叮囑醫生千萬不要告訴老太太,他知道老太太性子太急會受不了的。“心思太細”的誤會背后,是相濡以沫的深情。
(三)
再則,真實感的傳遞,離不開人物的真實。
要讓人物立得住,歸根結底在于,人物的情感邏輯必須是真實的。人物刻畫要避免落入“高大全”的誤區,只有反映出普通的人性,才能打動普通觀眾的心。
《擺渡人》是頗受好評的一個單元。外賣員辜勇一開始并不知道疫情的嚴重性,他只是發現很多客戶要跑腿買口罩,他直覺這東西之后會很搶手,立即囤了一些等待高價賣出去。他也留了個心眼不接醫院的訂單。直到有一次親眼看到醫院里的生離死別,他內心大為觸動,把口罩免費給醫院的人。
辜勇一開始屯口罩只想賣高價
之后他免費把口罩勻給有需要的人
因為外賣平臺過年有補貼,可以多賺個兩三萬,辜勇本沒打算回去過年。可聽到武漢要封城了,他跟妻子文靜(張靜初 飾)馬不停蹄地準備回去。等車要上高速了,他又不放心地往回趕。妻子一邊罵他逞英雄,沒好語氣也沒好臉色,但也默默折回來支持辜勇。
辜勇不是什么蓋世英雄,放在平日里,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做著普通的事,但在關鍵時刻,他的這種普通也可以成為脊梁。
雷佳音貢獻了自然又真摯的表演
這是《擺渡人》難能可貴的之處,它尊重普通人的情感邏輯,理解普通人人性中的那些弱點與本能。就像倪妮飾演的護士會膽怯會退縮會哭泣,但也會頂著壓力沖到一線;就像辜勇的同事蹬了兩天一夜的自行車重回武漢,他也許是為了平臺的補貼,但他的擺渡也幫助了很多人……他們很平凡,但他們也可以做著不凡事。
不刻意拔高,也沒有過度美化,《在一起》以真實還原出抗擊疫情中的那些值得銘記的人與事。而真實自有它的萬鈞力量,直抵人心。
記住口罩下的每一張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