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側記|凡人微光彰顯上海抗疫精神,每個英雄的面孔都應被銘記
郁斐 設計
每一個抗疫英雄的面孔都應該被銘記。
9月29日上午,掌聲多次在上海世博中心響起,1000名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300個先進集體代表、100名優秀共產黨員、80個上海市基層黨組織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表彰。
回望8個多月前,新冠病毒肆虐,武漢告急,上海首位“最美逆行者”鐘鳴奔赴武漢一線,1649名上海援鄂醫療隊員分九批次于除夕夜起相繼出征,來自各大市級醫院的醫護人員紛紛入駐上海“抗疫堡壘”,為人民生命而戰,為國家安全而戰。
在2400多萬人口的上海,各行各業守望相助,凡人微光彰顯出上海抗疫精神,在機場、道口、社區、醫院、賓館等都有每一位抗疫英雄的值守。從守城門到守國門,大家共同書寫出一幅“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答卷,而上海的抗疫精神正是中國力量的縮影,奮勇向前,無畏艱難,為城市筑起銅墻鐵壁,更為世界傳遞抗疫先進經驗。
醫者使命,責任擔當
早在1月23日小年夜,在接到國家衛健委發出的緊急調令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鐘鳴,僅僅用了3個小時就逆行而上,駐守在金銀潭醫院ICU病房,成為了“上海最早逆行者”。
在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鐘鳴第一個站上講臺,再次回憶那段特殊的時刻。
許多人曾問他當時有沒有感到害怕,鐘鳴堅定地回答:“我是一名醫生,面對突發的疫情,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與使命所以,我不怕。”
鐘鳴之后,上海總共派出9批次1649名援鄂醫療隊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他們奮斗在金銀潭、雷神山等,承擔了武漢1/3的重癥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的雙重考驗下,白衣戰士一直戰斗到封山、關艙。
仁濟醫院呼吸科醫生查瓊芳用音頻、文字記錄了在金銀潭醫院的67個日夜,最終撰寫成《查醫生援鄂日記》。在抗疫的日子里,她上過15小時的夜班,擔心病人有情況發生,人生第一次戴著口罩睡覺。身在抗疫一線,她不斷感受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溫暖,大家共同堅守在冰封雪飄的武漢,有自愿在凌晨接送醫護人員司機師傅,有捐贈愛心雨傘的企業,還有始終堅持幫醫護人員理發的Tony老師。
日記里寫道:“這世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人都在發一分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
“我們都是凡人,面對未知病毒都會緊張害怕,面對身心重負都會疲累難受。但當穿著厚厚防護服的我們,看到病人痊愈的那一刻,卻有常人無法體會的巨大喜悅。”援雷神山上海醫療隊員、岳陽醫院醫生樊民感慨,“醫生,是無悔的選擇,是神圣的事業。抗疫是一時的,而救死扶傷的事業是一生的。”
而在上海,市級醫院抽調精兵強將,入駐上海公衛中心。來自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即作為高級專家組成員獲得上海市抗疫先進個人的殊榮,“在那里,我開啟了‘24小時連軸轉’,全身心沉浸在這一新發疾病研判。最終用畢生所學,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基本弄清了發病規律,提出和建立了核心的治療措施。”
人性之光,生死相依
回望過去,一幕幕暖心的瞬間,一張張生動的照片,連綴成眾志成城的長卷,融化冬日嚴寒。
病房里的生死托付,落日余暉下的醫患真情,出院時隔著口罩溫暖相擁,生動記錄著抗疫中的一絲人性光亮。
3月4日,在武漢三院重癥病區,一位患者出現自發性氣胸,來自上海仁濟醫院的醫生余躍天跪著為患者做胸腔引流,他說:“在這場攻堅戰中,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值得努力,都值得冒風險。”
3月5日,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劉凱醫生陪患者看了一次日落。出院后,這名患者拉小提琴向救治過他的醫療隊員們表達感謝。
“這樣的互動是醫患關系的動人表達,更超越了醫患關系,展現出人與人之間在疫情面前的守望相助。”坐在表彰會現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朱疇文眼眶里噙著淚水,在這次武漢救治的過程中,讓他觸動最深的就是人與人的感情,“是因為這種情感的相連和溝通,讓醫生和病人抱成團,凝結成一股無可征服的力量,打敗了病毒。”
在上海新冠肺炎患兒救治定點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白衣天使猶如媽媽一般照顧著患兒,在這里最小年齡的患兒僅僅只有7個月大。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傳染科護士長夏愛梅正是其中一位白衣天使。
“針對年齡小的患兒,我們護士24小時陪護他們,6個小時一班,除觀察病情外,還給予生活照護,包括喂奶、換尿布、喂藥、洗漱等,對于年齡偏大的患兒,護士還會幫他們做心理輔導。”夏愛梅坦言,正是這樣的精心照護下,無一例患兒發生病情惡化,治愈率達到100%,也正是這樣的愛與關懷,醫護人員們收獲了患兒家人的信任和感謝。
共同抗疫,守衛城市
抗疫是一個共同體,每個崗位都是戰位,每個人都是戰士。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壓力與挑戰,上海公安民警聞令而動、勇挑重擔,始終堅守在防控疫情、打擊犯罪的陣地上,與醫護、街道、居委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并肩作戰,共同為上海披上了疫情“防護服”。
新冠疫情發生后,黃浦公安分局新天地派出所副所長李勇,臨危受命率隊入駐浦東國際機場開展境外人員隔離篩查工作,牢牢守住了防境外輸入的第一道關口。
社區也是一份強大的抗疫力量。
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分中心黨支部書記張雷在第一時間部署落實街道“掛圖作戰”的防疫方案,跨前一步制定一整套居家醫學觀察者垃圾上門收集工作流程。同時,他還組織多方力量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家周邊、轄區公共設施等280多個點位進行每日消毒工作,排除居民對疫情的恐慌。
而來自浦東新區塘橋街道南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斌斌,在92個樓組成立70個黨小組,首創“無接觸式”發放口罩3.75萬只,全覆蓋無遺漏確保確診病例不擴散、密接人員全隔離、輸入風險嚴防控,為居民織密一張安全防護網。
“守好一道門,守護一座城”,作為眾多奮戰在國門一線海關關員中的一份子,上海口岸傳染病防控工作的主管業務科長張奕在疫情中從未請過一天假,他7X24隨時待命,制定口岸防控方案,用專業筑起一道堅固防線,用信念撐起一片無疫晴空,用奉獻化身守護國門安全的無畏戰士。
他感慨,“這份榮譽來之不易,是對整個上海海關連續奮斗了8個多月的肯定。榮譽是屬于大家的,成績也是屬于每一位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灑下過汗水的同志。”
他們是無數的凡人微光,照亮了天空,驅散了陰霾,彰顯出上海精神、中國力量。請銘記這每一張為人民生命拼搏過的面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