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合會:推動自然生態資本核算規范化和主流化
9月17日-18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召開政策研究專題發布會,一項題為“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綠色發展體制改革”的專題政策研究項目提出,應推動自然生態資本核算規范化與主流化,加快制定和發布《自然生態資本核算技術指南》,構建標準化、規范化的自然生態資本核算體系,為發展生態產品與服務產業提供依據。
研究建議,相關部門應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自然生態資本核算與政策應用的指導意見,建立將自然生態資本核算納入各級政府管理和綜合決策的主流化程序,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提供制度依據。
開展自然生態資本核算、加強生態投融資政策設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中國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踐行“兩山”理念的時代任務與優先行動。
在此背景下,2020年國合會設立專題政策研究項目,聚焦自然生態資本核算與生態投融資機制和政策創新,為長江經濟帶與黃河流域戰略發展決策機制提供科學支撐。
上述研究提出,應推進生態產品與服務定價機制。建議構建“三位一體”的生態產品定價機制,確立生態產品流通基準。開展生態產品交易試點,探索建立基于占補平衡的生態產品交易機制,通過“生態賬戶”“生態銀行”等各類生態產品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豐富生態產品交易標的,借助生態指標或生態信用實現公共生態產品的市場交易。
強化自然生態資本核算在空間規劃中的應用。應將自然生態納入約束性指標管理,強化空間規劃對自然生態的優化配置作用,增強規劃中自然生態指標的約束力,推動規劃對自然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引領作用。構建基于自然生態資本核算的空間規劃技術標準,推動開展規劃層面的費用效益或效果分析。
構建生態投融資政策與制度保障體系。應依托國家自然資源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規范生態產品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探索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生態產品差別化管理機制和實現路徑。鼓勵金融機構研究探索以生態產品價值為標的的融資方式,建立有利于生態資產價值實現與流轉的激勵機制,通過社會投資撬動經濟杠桿,引導各類資金依法合規支持生態保護建設與生態環境治理。
深化國際合作。應繼續依托國合會平臺,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推動自然資本與生態產品實驗室建設,并在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期間正式啟動,推動建立亞太區域合作網絡,促進疫情之后持續增加自然資本投資,提高人類福祉和自然界的健康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和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賽義德分別擔任本項目中外專家組組長。項目匯聚了來自包括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斯坦福大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亞洲開發銀行等多家單位的核心專家共同開展本項專題政策研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