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基斯坦首都為何從沿海遷到內陸印巴邊境?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于話題#南亞次大陸往事9個
巴基斯坦遷都作者|羊洋洋
責編|Thomas
在一些面積較大而且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國家,為了開發內陸,同時也為了首都的安全,往往會將首都由沿海遷到內陸腹地,典型的例子如巴西遷都巴西利亞和澳大利亞遷都堪培拉。
▲巴西利亞鳥瞰圖巴基斯坦在1947年建國后,先是將首都設在南端的全國第一大城市—卡拉奇,但出于海防安全和開發內陸的需要,十幾年后在北方靠近克什米爾的地方新建了城市伊斯蘭堡,并將首都遷到了伊斯蘭堡。
但與巴西不同的是,伊斯蘭堡的位置看起來十分危險。盡管深處內陸,但附近的克什米爾是印巴爭議地帶,雙方經常發生沖突,并且距印度邊境僅100多公里,直接處在了印度遠程火箭的射程內。
▲卡拉奇和伊斯蘭堡的位置為什么巴基斯坦要放棄全國第一大城市,將首都從沿海遷到伊斯蘭堡呢?
一、印巴分治,定都卡拉奇
南亞文明發源于印度河和恒河,這種依靠大河發展起來的文明,居民主要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地區,歷來統治者的統治重點也集中于此,對沿海地區的管理薄弱。
▲南亞文明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英國作為一個海權國家,得益于大陸國家對海洋的重視不足,在對外擴張時特別重視對沿海據點的爭奪與建設。在南亞的殖民史上,英國首先主要控制了恒河下游的孟加拉地區。
▲英國以及西方國家在印度沿海的殖民據點英國在腳跟站穩了恒河下游沿岸地區,并對南亞沿海重要據點進行控制之后,開始把目光轉向印度河,在1839年選擇卡拉奇這個小漁村,作為駐印度部隊的陸軍總部。
英國選擇此處,是看中了該地位于印度河三角洲西北角的優越位置,便于英國從海外運輸士兵,也方便其軍隊順印度河溯流北上。
在英國的扶持下,卡拉奇很快就與印度河上游通航,隨后鐵路通到了北方。憑借著便利的交通和英國的建設,卡拉奇的經濟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南亞地區一座繁華的城市。
▲巴基斯坦的第一條鐵路,是從卡拉奇出發的英國從沿海據點不斷向內陸擴張,遭到了掌控印度的莫臥兒王朝的抵抗。莫臥兒的統治者信奉伊斯蘭教,在統治者的推廣下,印度河流域和恒河下游的孟加拉地區,逐漸成為了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地方,而恒河上游以及次大陸南部的廣大地區,還是以信奉印度教為主。
▲策劃印巴分治的蒙巴頓勛爵(左)分治方案中只強調了兩個宗教國家的成立,對于一些土邦的歸屬并沒有做出明確的劃分,如克什米爾,這為后來印巴的爭執留下了禍患。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當局開發的重點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德里等城市,對于巴基斯坦的重視不夠,這就使得巴基斯坦獨立后的大城市不多,僅有拉合爾和卡拉奇兩個。
在當時的條件下,拉合爾緊靠印度邊境,被認為太不安全;卡拉奇經濟地位更加顯著,擁有全國最大的港口,是全國的工業和商業中心,而且曾是英國在南亞的陸軍總部所在地,尤其在二戰時期是盟軍在南亞的重要樞紐,因而巴基斯坦將首都定在卡拉奇。
印巴分治后,大量的穆斯林遷入卡拉奇,使得城市急劇擴張。1951年人口已經超過了100萬,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的大量遷入和城市的膨脹給卡拉奇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印巴分治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遷移路線。黃色箭頭是印度教徒的遷移路線,綠色是穆斯林遷移路線英國粗暴地根據宗教劃分的分治方案存在著極大地不合理,這導致了印巴之間對克什米爾的歸屬產生了分歧。雙方在獨立后不久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
二、印巴爭端與卡拉奇的困境
克什米爾位于南亞西北部,作為連接中亞與南亞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蒙巴頓方案"中,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的情況比較特殊,人口中的77%為穆斯林,印度教徒只占了20%,但掌控克什米爾土邦的君主卻是印度教教徒。
因此,信奉印度教的土邦王一開始既不加入巴基斯坦,也不加入印度想要保持獨立,但是在印度的操控下,最后決定加入印度。為此,印巴雙方開始了長期的對抗。
▲第一次印巴戰爭中的印度士兵第一次印巴戰爭盡管在聯合國的斡旋下結束了,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西北部,相當于五分之二的土地與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余的都處在印度的控制之下。
但是雙方對于克什米爾的爭奪仍在繼續,雙方在這附近發生多次交火。其中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就損失了戰機50多架,坦克300多輛。
▲印巴兩國對克什米爾的控制盡管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距離克什米爾地區十分遙遠,但兩國的緊張局勢也影響到了卡拉奇的安全,迫使巴政府考慮另立新都。
卡拉奇盡管瀕臨大洋,海上交通便利,但巴基斯坦海軍的實力很弱,在戰時還容易遭到印度的恐嚇和打擊。在當時,巴基斯坦海軍只有從原印度殖民地繼承的兩艘護衛艦和四艘掃雷艇,而印度則獲得了20多艘鐵甲艦。
印度在獨立后,考慮到自己處在兩洋之間三面環海的地理區位,積極擴充海軍力量,打造成海洋強國。但印度當時的軍工業比較落后,所以積極向外國購買新式戰艦,壯大海軍實力。1957年,印度購買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航空母艦大力神號。
▲印度從英國購買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安全是首都選址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對全國的輻射能力也是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巴基斯坦的國土南北狹長,西部和東部是廣闊的沙漠和貧瘠的山地,因而經濟發展重心是印度河狹長的河谷地區。
▲巴基斯坦的地貌特征,可開發區域為印度河河谷這一狹長的地帶卡拉奇地處國土最南端,雖有鐵路連通南北,但在經濟上難以起到輻射全國的作用;作為一個政治中心,因為離北方過遠,對北方,尤其是克什米爾的控制也不利。
卡拉奇的劣勢不僅如此,它的西邊緊靠沙漠,天氣炎熱干燥、降水極少,被評為世界上最不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而北方山區屬于亞熱帶氣候,更適合人類居住。
▲卡拉奇天氣酷熱,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卡拉奇在殖民統治時期就是信德省的首府。巴基斯坦獨立后,巴政府想要將卡拉奇從信德省中劃出來單獨成為一個首都大區,這遭到了信德省的反對。巴政府還希望將卡拉奇建成政治中心,強化政治地位,但信德省則要發展其經濟,強調其經濟的輻射能力。
出于海防安全以及考慮到卡拉奇的一些劣勢,巴基斯坦必須要將行政中心遷離卡拉奇。
▲卡拉奇衛星圖,北部和西部被沙漠環繞,加劇了作為首都城市的不宜居性三、天子守國門,遷都伊斯蘭堡
1959年,巴政府組織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考察新首都的位置。經過考察,委員會覺得國內的任何一座城市都不能滿足新首都攻守兼備的要求。
而且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政府也希望新首都能夠成為展示其宗教文明的全新窗口,最終決定重新修建一座城市作為首都,以體現“伊斯蘭共和國”的國體,新首都被命名為“伊斯蘭堡”,意思是“伊斯蘭的城”。
建新首都的最主要目的是便于控制克什米爾,因而選址要靠近北部的巴控克什米爾。但是并不是越近越好,還要攻守兼備。
巴基斯坦國土西北角距巴控克什米爾的不遠處,就是連接中亞和南亞天然通道——開伯爾山口。歷史上不論是雅利安人、阿拉伯人還是突厥人,都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因而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巴基斯坦就要守住軍事要地開伯爾山口,以免背后遭到敵人的攻擊。
▲開伯爾山口和伊斯蘭堡的位置不論是克什米爾,還是開伯爾山口,都是必須守住的地方,因而新首都最終定于離兩者都不遠的交匯地帶,實現了既控制克什米爾局勢,也有效守衛住開伯爾山口的兩全目標。
伊斯蘭堡盡管離克什米爾不遠,但是攻守兼備,易守難攻。它的建址選在了海拔540米的山地平原上,雨熱分明、降水豐富,一旦碰到敵人入侵可以依托高山來組織抵抗的力量。
▲伊斯蘭堡的氣候更宜居,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典型的亞熱帶氣候伊斯蘭堡距離印控克什米爾也很近,向前就可以直接威脅印控克什米爾的重要城市——查謨。
▲伊斯蘭堡的地勢特征確定了遷都計劃后,巴基斯坦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與旁遮普省的交界地帶,專門劃出了一塊土地作為新首都的建址,并成立伊斯蘭堡首都區。
大量政府機關在遷都計劃確定后就被遷到了北方。由于這個時候新首都還沒有建起來,所以11公里之外的拉瓦爾品第,就做成了臨時首都。拉瓦爾品第盡管在殖民時期也是一個交通要塞和軍事重地,但因為其殘存的大量殖民遺跡,不符合首都的形象,因而只能作為伊斯蘭堡的南大門存在。現在隨著伊斯蘭堡首都區的擴大,兩座城市逐漸連在了一起。
▲伊斯蘭堡與拉瓦爾品第組成的城市群伊斯蘭堡在建設中體現其伊斯蘭共和國的特點,還在城中還修建了大量的伊斯蘭建筑。
▲位于伊斯蘭堡的費薩爾清真寺是南亞最大的清真寺1970年,伊斯蘭堡建成,政府機關由拉瓦爾品第遷入新都。1971年,隨著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宣告獨立,巴基斯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和印度爭奪克什米爾上,伊斯蘭堡的軍事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作為一個新的都市,伊斯蘭堡在建設中嚴格按規劃進行,全市分為行政區、使館區、住宅區和商業區等。建成后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如今都會區人口達到了200多萬,它和南邊的拉瓦爾品第一起構成了一個超過500萬人口的城市圈。
▲伊斯蘭堡遷都伊斯蘭堡后,在全國的經濟版圖中,卡拉奇依舊充當著經濟、金融、工業和航運中心的角色,一些政府機構也保留在卡拉奇。因此,卡拉奇的吸引力不減,人口已經占到巴基斯坦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達到了驚人的2000萬。
巴基斯坦遷都從表面上看是遷到了一個不是很安全的地方,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遷都不僅維護了克什米爾的安全,帶動了其北方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緩解了卡拉奇的壓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盡管遷都可以解決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但巴基斯坦由于歷史原因,境內恐怖主義組織活動頻繁。進入21世紀以來,恐怖主義勢力抬頭,作為首都的伊斯蘭堡時常受到恐怖主義威脅,恐怖分子針對外國使館和國際酒店進行襲擊,不少國家對巴基斯坦發出預警,一度影響了巴基斯坦在國際上的形象。
▲2008年在伊斯蘭堡萬豪酒店發生的自殺式襲擊,造成53人死亡長期作者|羊洋洋
揚州大學歷史系畢業|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原標題:《巴基斯坦首都為何從沿海遷到內陸印巴邊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