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戰事將至中場,永輝的“新零售”仍在試錯
產業作者|胡楊|一鳴網(ID:yimingtmt)原創內容
疫情的發生,對生鮮零售這一火熱的市場再進行了一次分割。
一邊,依托前置倉主打到家模式的叮咚買菜們快速被激活,從區域性向全國性復制。 本地生活賽道的美團、餓了么也憑借流量與即時配送優勢大舉殺入,與此同時,嗅覺敏銳的資本與手握數十億美金將視線瞄準社區團購, 蘇寧、拼多多、騰訊、滴滴及阿里等巨頭們站在身后;
另一邊,曾經聚光燈被追捧的零售新物種們遭受重創,盒馬等新物種面對巨額的虧損,悄然調頭,大店轉小店,小店進社區, 那些曾被追捧的烏托邦式概念,現在看上去不僅是一段彎路與錯誤,更是像極了一記記響亮的耳光。
一直以來以“生鮮能力”見長的永輝似乎也是這段彎路中的典型代表!在戰事將至中場的生鮮零售賽道,這個曾經最早生鮮領域落地新零售模式的玩家似乎也越來越迷茫。
自2019年年底被永輝寄予厚望的新零售品牌 永輝永創重大調整關店40家,宣布轉型社區生鮮菜市以來, 原有新物種業態持續收縮,似乎并沒有給永輝打開新的空間。
也因此, 永輝以兩條腿思路大力推進社區mini店的布局,但根據近日最近消息,永輝mini店正在試水二代店,而升級的核心是強化到家業務。
背后的潛臺詞無非是原有的業態模式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社區生鮮賽道除了面臨高昂的成本,也很難建立起差異化、優勢的競爭能力,自然升級后的mini店被賦予了前置倉的屬性,但高成本與的社區店與低成本的前置倉的矛盾,永輝又該如何取舍?
與此同時 ,在永輝超市新零售轉型這條路上,永輝云創、mini店這兩顆旗子未來又將如何破局?
頻繁調整,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根據 永輝超市2020年上半年報,其營收規模與利潤均取得了大幅的增長,其中實現營業收入505.16億元,同比增長22.68%,歸股凈利潤為18.54億元,同比增長35.36%,這一亮眼的數據背后,生鮮及加工業務的強勁增長也體現出了永輝在生鮮領域的優勢。
但與此同時, 線上業務的增長才是最大的亮點,線上營業收入達到45.61億元,同比增長242.93%,這其中, 到家業務則是核心的動能,這得益于與京東到家的進一步深度合作。
財報數據顯示,目前與京東的合作覆蓋門店達到了745家,排除基數相對較小的因素, 到家模式無疑也為永輝的線上破局提了個醒。但同時,與永輝云創的虧損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即相比于永輝云創及mini店的模式,發力到家模式可能更加穩妥。
那么從這個層面來看, 我們也不難看出永輝在mini店的升級中強化到家業務的邏輯。而回歸到永輝生活來看,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推翻以永輝永創為核心的轉型思路持續試錯探索。
永輝云創成立于2015年,與阿里盒馬鮮生一樣,也 是永輝超市探索新零售業務的試驗田,成立初便設立超級物種、永輝生活及到家三大業態,借助永輝超市在生鮮領域的供應鏈優勢成為生鮮新零售的代表,永輝云創這一試驗田一開始便展開了生態化、大規模的擴張,然而面對殘酷的現實,紙上的理想只能成為理想。
數據顯示, 永輝永創在成立的前三年,虧損連年增長,累積高達10億,也因此, 2018年,永輝云創從永輝超市剝離,不在與永輝超市并表。而2 019年,永輝永創虧損進一步擴大,達到12.8億, 2020 年 1-5 月永輝永創營業額為9.56億元,虧損也 達到4.26億,超級物種偽命題的論斷也越來越多。
也因此, 永輝云創頻繁調整戰線,持續下沉。從去年開始,永輝也加速收縮超級物種業態,且多家門店自營面積大幅縮減。
官方曾表示,再不盈利,就要下課。
顯然, 對于生鮮零售來說,門頭高大上的新物種業態,除了搶占輿論聲量,似乎很難成為行業解決方案,尤其對于高成本、高損耗,盈利難,疊加高度競爭的生鮮行業來說,如何更好的實現輕資產運作也成為關鍵。此次永輝mini店強化到家業務背后,或許也意味著其社區門店業態將會進一步收縮。
但新的問題是, 脫離曾經主打的新零售,而滑入到家業務賽道,永輝云創又有哪些勝算呢?畢竟目前來看,到家業務也只占到永輝超市整體營收的10%左右。
云創從剝離到回歸,永輝的新零售找到出路了嗎?
此前不久,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張軒寧簽訂《永輝云創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張軒寧以3.8億元轉讓永輝云創20%股權予永輝超市,交易完成后,張軒寧持有永輝云創股權由34.4%降至14.4%, 永輝超市將持有永輝云創股權 46.6%,為永輝云創第一大股東。
此舉背后, 永輝云創被剝離近兩年后,也意味著又將回歸上市體系。那么這背后的邏輯又是什么? 兵合一處,縮減成本,持續強化到家業務或許是最合理的解釋。
自然,從另一層面來看,也意味著永輝永創這一試驗田在沒有為永輝超市探尋到新增長點后,期待值進一步降低。數據顯示, 永輝云創提出了2018年開出100家超級物種店與千家永輝生活店的計劃,但截至2020年5月,超級物種僅為54家,永輝生活店177家。
另外, 據統計,永輝云創2019年超級物種開出15家門店,與2017年開店27家、2018年開店46家相比,力度顯然腰斬。在新零售業態折戟后,永輝密集發力mini店布局。
數據顯示,永輝mini店僅在2019年前三季度便新增510家mini店,然而結合當下的數據來看,mini店密集投入一年,依然在試錯階段。
數據顯示, 2020年上半年,mini店新開門店16家,閉店88家,截止報告期末有mini店458家,相比去年大幅縮減。這也坐實了此次的升級背后, mini店的盈利困局,據媒體報道,去年永輝mini店全年虧損幅度在2億元左右。
顯然, 對于永輝來說,扶植永輝生活APP,大力推進到家業務的滲透似乎成為當下最佳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永輝生活APP擁有較強的用戶優勢,根據永輝超市財報,永輝生活 app會員總數3285萬人,永輝生活APP提供的到家服務在永輝超市到家業務占比接近六成。
另一方面,將線下業態實現與線上的協同也勢必會產生1+1>2的效果,不僅能快速實現成本的縮減,且可以獲得更強的用戶滲透能力。
事實上,這樣的推測也已經得到了印證。
去年,永輝在永輝生活APP之外,推出了一款永輝買菜APP,并在多地上線,因與永輝生活APP業務高度重疊,也被業內認為是永輝的內部賽馬舉措,但這無疑是一場注定無疾而終的內部消耗。直到今年3月, 永輝超市下線永輝買菜APP,業務重新轉接到永輝生活APP。
那么這也意味著永輝的新零售轉型已迫在眉睫!而 此前一系列的新零售戰略似乎也在不斷的試錯中成為過去,遺憾的是燒錢無數,最樂觀的情況也莫過于云創業務成為一個并不起眼的補充。而 在下半場,永輝超市又如何迎戰?
下半場成本與流量優先權博弈,永輝轉型仍任重道遠
隨著線上流量的逐漸消弭,同城即時零售成為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生鮮作為高頻、剛需也是即時零售最核心的品類,戰事已然率先打響。
但 這一場戰爭不同于傳統O2O、外賣、打車等領域的單一的流量之爭,成本則是重中之重。
我們也不難預料的是, 在生鮮零售的的下半場競爭中,流量與成本之間的優先權博弈將是各路玩家們都應該綜合考量的關鍵,也因此我們至今仍然沒有看到在生鮮領域高強度的用戶補貼,這背后有著不一樣的邏輯。
在 當下的生鮮零售賽道,流量的表現是多維度的,如社區團購、到店、到家等等,而無論那一種模式都面臨著高昂的成本。
對于到店業務來說,要實現規模化運作,門店業態一定是需要高密度滲透的,即想成為社區標配,門店成本就是第一道坎。與此同時,目前到店模式本身存在著與傳統業態的正面競爭,且 在新業態中,玩家實力均不容小覷,玩家包括蘇寧、阿里、美團等等,隨著 競爭力度的逐漸加大,物業成本必然水漲船高。
對于 到家業務來說,又面臨著前置倉+即時配送雙重的成本壓力,而結合目前的行業現狀來看,大多數到家業務模式,尚未跑通盈利模型。
而 對于社區團購來說,雖然各項成本較低,但目前也已有數十億美金的資金投入,競爭更加殘酷,也在去年,如松鼠拼拼融資失敗,一大批玩家紛紛退場。而今年的熱度再起,背后除了強悍的資本,蘇寧、京東、阿里及大潤發等零售巨頭也持續加碼,也必然是一場慘戰。
對于永輝來說,目前即布局門店業態,又布局到家業務、前置倉,看上去更全覆蓋的背后,建立起了較強的流量入口優勢,但過高的成本壓力如何展開可持續性競爭,恐怕也是未知數。
而 繼續試錯,或許仍是永輝當下在新零售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