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明皇》中橋段源自一項“大唐硬漢運動”,今風靡歐美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楊基寧《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3403,閱讀時間:約9分鐘
經典的歷史劇《唐明皇》中有這樣一個香艷橋段,打馬球打高興了的唐明皇李隆基,招呼當時還是自家兒媳婦的楊玉環,一起來打馬球,怎么打著打著就打進了小樹林,然后就猴急地表白了……
其實,在這部公認經典,以場面華美制作良心著稱的電視機《唐明皇》里,馬球運動可謂貫穿全劇始終:唐明皇做太子的時候就打,登基之后也打,和楊貴妃“談戀愛”“表白”時更少不了馬球做背景。連軍國大事都少不了。比如劇中薛納將軍大破吐蕃,打得吐蕃派使者來求和時,唐明皇就當眾調侃:回去告訴你們贊普,下次再和大唐鬧意見時不用打仗,咱們打場馬球就行——那意思,這世界上沒有什么糾紛,是一場馬球解決不了的。
那么,在真實歷史上,馬球在唐朝真這么火嗎?
一、唐朝的馬球場修得像冰場?
馬球到底起源于什么時候,這個到現在學術界爭議不小。
中國古代稱馬球為“擊鞠”,早在東漢末年(約公元220年前后),曹植所著《名都篇》中, 就已經出現了古代關于擊鞠(馬球)運動的最早記載 。曹植在詩中描寫京洛少年身著鮮麗的衣服, 騎著駿馬進行擊鞠:“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直至“白日西南馳”才停息,證明了在三世紀初漢朝都市,已經有了馬球運動。
同樣在東漢末年,應邵的《風俗通》也記述了當時有用毛揉制成的 、富有一定彈性的圓球,被稱為“毛丸”。而敦煌市博物館考古工作者, 在敦煌的馬圈灣漢代烽隧遺址中,則發掘出一個直徑5.5厘米的球 ,內填絲綿 ,外用麻布繩和白絹搓成的繩捆扎而成,這種球極有可能是被當作馬球使用的。當然學術界關于關于馬球的起源,除了“中原說”之外,還有兩種——“吐蕃(西藏)說”和“波斯說”。“吐蕃說”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馬球的英文“polo”與藏語中“波郎”或“氆氌”的發音非常相似。而“波斯說”的擁躉多是歐洲近代的學者們。
目前,這三種學說并沒有定論,因此中國人可以傲嬌地說:馬球有2/3的可能性起源于中國啦!
沒爭議的是,馬球在唐朝,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硬漢運動”。特別是唐朝歷任皇帝都喜愛馬球,大大促進了馬球運動的廣泛開展。
唐代宮城及禁苑里,多半筑有打球的場地。1956年,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就曾出土一個石碑上刻有“含光殿及球場”的字樣,表明了唐人在修宮殿時作為配套設施,就修了馬球場。唐朝球場的面積不僅廣大,而且平坦光滑,如磨刀石、鏡子或刀削一樣。《資治通鑒》中就記載了唐中宗的“駙馬武崇訓,揚慎交撒油以筑球場。”用油料來修筑球場,可以防雨防塵,使場地平滑如鏡,不知道的以為是“冰場”。
你看,唐朝的皇家的馬球場多么講究和奢侈。
二、韓愈被嘲:是男人就該打馬球
在《唐明皇》里,李隆基夸口說要和吐蕃打馬球,這事兒還真沒吹牛,他確實打過。
景龍三年(公元 709 年),吐蕃的一個使團來長安迎接金城公主入藏。拜見唐中宗后,吐蕃使團提出舉行馬球比賽以示慶賀。唐中宗隨即應允, 派出宮中的馬球賽了幾個回合,“吐蕃皆勝”。唐中宗臉上有點掛不住了,他當即詔令臨淄王李隆基組隊出戰,李隆基隨后又叫李邕、楊慎交、武崇訓等幾個高手,下場出戰。
當時就有民謠云:“三郎少時衣不整, 迷戀馬球忘回宮。”這里的“三郎”正是李隆基的小名,可以說從青少年時期,他就是在馬球上廝混長大的,球技自然高超。果然,被派下場后,只見李隆基“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吐蕃功不獲施”,毫無懸念的地擊敗吐蕃隊。唐中宗自然大喜,“賜強明絹數百段。”
李隆基在球場上那閑庭信步的架勢,放在今天是絕對的球星。
當時,馬球已經不止是皇家娛樂項目,更是重要的軍事訓練手段,唐玄宗在其天寶六年(747年),就欽定馬球運動為軍事體育的“用兵之技”,向全國示范推廣。而他六十二歲時,還興趣勃勃地與羽林軍將士策馬揮杖,這大概是另一種方式的檢閱部隊吧。事實上,玄宗欽定后,不光是禁軍熱衷,馬球運動迅速風行于全國諸軍的兵營。一個最有力的記錄就是,唐玄宗時期,各地部隊調防時,到某地常常會被安排在馬球場住宿,比如徐州三千部隊路過許昌,陳許節度使薛能便將他們安排在馬球場住宿,可見這些球場面積都很大,否則根本容不下這么多人住宿和吃飯。
當時各地將領閑暇時也常常練習馬球,徐泗節度使張建封本是一儒生,但是當上節度使后,卻也迷上了馬球,以至于部下韓愈多次勸誡他不要沉迷于此。但張建封卻不以為然,甚至還寫了一首《酬韓校書愈打球歌》:俯身仰擊復傍擊,難于古人左右射。齊觀百步透短門,誰羨養由遙破的……生動地描寫了軍中的馬球比賽。尤其是“儒生疑我新發狂,武夫愛我生雄光。”這兩句詩簡直是赤裸裸地教育韓愈——是男人就該打馬球。
別以為韓愈勸誡上司不打馬球,便以為文人們都對馬球有看法。其實,看似文縐縐的文人雅士,上了馬球場也是不服就干。
《唐摭言》中曾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唐僖宗時,新進士在月燈閣打球,有幾個神策軍闖進球場策馬奔馳。大概是攪腸子的意思,于是有一個新進士叫劉覃的,便提出和他們比賽,沒想到他只有一個人,神策軍數人竟然搶不下球來,隨后一個大打,將球子打得無影無蹤。那幾名神策軍軍官,在幾千名觀眾的嗤笑聲中,面紅耳赤地離開了球場。三、馬球讓這對父子皇帝玩物喪命
雖然不是所有的事兒都能靠馬球解決,但大唐的馬球運動,確實真能折騰出不少事。
甚至可以說,馬球場的臺前幕后,直接注解了唐朝歷史的諸多大事件。
安史之亂后,藩鎮坐大。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和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本來想結為姻親來達成聯盟。李寶臣的弟弟李寶正要娶田承嗣的女兒。結果在迎娶期間,李寶正與田承嗣的兒子田維打馬球,誰知馬受了驚,誤將田維踢死。田承嗣知道后異常怒,馬上把姑爺李寶正給囚禁起來,并派人告訴李寶臣。李寶臣一看弟弟惹出這么大的亂子,當即致歉并請田承嗣重重責罰。本來就是一個場面話,哪知田承嗣看過回信后,竟然將李寶正鞭打至死。從此兩親家變成了兩仇家,連年作戰,禍及黎民百姓。
你看,這個就是一場馬球所引發的戰爭。
在唐代的馬球場上,還曾發生過謀殺未遂的事件。李忱是唐武宗李炎的叔父,李炎繼位是兄終弟及,皇室親王中有資格當皇帝還有好幾個,其中光王李枕的威望最高,李炎想殺死他但又不便于公開下手,于是派人借球賽的機會陰謀暗害。于是一日召李忱入宮打球,結果李枕事先得知,于是在入宮路上服下瀉藥,到了球場腹瀉不止,這才逃過了毒手,最終李炎當了5年皇帝,死后則有李枕以皇叔的身份繼承皇位,是為唐宣宗。這一場馬球差點讓一位中興明君提前歇菜。
唐穆宗李恒因為迷戀馬球,勞累過度,以至臥床不起,后染病駕崩。如果說他還不能說因馬球而死的話,其子唐敬宗李湛卻毫無爭議地成為第一位為馬球“獻身”的皇帝。李湛愛看馬球,但看球時間實在太變態。他常常叫宮里的供奉(馬球手)半夜三更的打球,因此多次發生“碎首折臂”的慘事,他卻看得哈哈大笑。終于有一天,幾個供奉忍無可忍,刺殺了李湛。
馬球,讓這對父子皇帝已經不是玩物喪志了,而是玩物喪命了。
四、大唐女子風情萬種打“驢球”
最后回到本文的主題,為什么《唐明皇》里會安排楊玉環與唐明皇“打馬球定情”呢?
因為在大唐,馬球這個硬漢運動,其實女子也有參與。不同的是,男人打馬球騎馬,女人打馬球騎驢。因為驢比馬身體矮小,相對也更溫順一些,非常適宜女子騎乘。故宮博物院里就收藏有唐鏡“婦女打擊球圖”,上面就刻有四名婦女騎驢打球的形象。所以,身為一個大唐女子,想證明自己的風情萬種,至少得能騎上可愛的小毛驢,在馬球場上走兩步。
事實上,女子馬球的熱度,一直延續到宋代。宋徽宗一有機會就想其臣下展示宮女打馬球的英姿。不過《東京夢華錄》中卻說宋徽宗教女子打馬球只是一種奢侈的表演娛樂。而這種表演只能在宮殿中看到,民間最多只能看到圖畫。就這樣,曾火遍大唐的馬球,在宋元明清年間漸漸冷卻下來。
不過,俗話說“墻里開花墻外香”。別看中國境內的馬球蕭條了,馬球運動卻漂洋過海,至今火遍世界許多國家。如今阿根廷視之為國球,英國則始終將馬球作為進入上流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而從這個意義來說,不同地區的文明,其實有其相通之處,而以馬球為代表的體育運動,就是一條紐帶,讓更多國家和文明連接在一起。
參考資料:林琳《馬球的起源和唐代的馬球運動》、左從現 潘孝偉 王樹明《唐代馬球運動發展分析》、祝東《唐玄宗 三郎沉醉打球回》、 若寒《詮釋高貴的馬球運動》、北京布宜諾《世界馬球之最:阿根廷視為國球 英國上流社會青睞》
原標題:《《唐明皇》中香艷橋段源自一項“大唐硬漢運動”,今風靡歐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