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人們為什么不喜歡“文明碼”
健康碼已經成為日常事物,“文明碼”又破土而出。
據蘇州公安官方微信發文,從9月3日起,“蘇城碼”App上線“蘇城文明碼”功能。該功能旨在構筑起文明積分信息識別體系,形成市民文明程度“個性畫像”。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民意反彈強烈。網友質疑,“文明真的可以用分數來量化嗎?”
“文明碼”功能依托于健康碼APP,設計思路應該也借鑒了健康碼。但是兩者的受眾反應大相徑庭,是何緣故?
健康碼誕生于疫情嚴峻時期,是為了滿足人員流動的剛性需求而出現的,人們愿意為了抗疫大局讓渡部分個人隱私,服從相應管理。所以健康碼才會迅速推廣開來,總體上沒遇到什么阻礙。
值得說明的是,后來有的地方試圖擴展健康碼的適用范圍,搞出了漸變健康碼,就已經遭到過輿論的抵制和質疑。
與健康碼相比,“文明碼”既沒有必須在當下推行的迫切性,也不知道是為了解決什么實際重大問題。
據官方介紹,“文明碼”是要推動每名市民真正踐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垃圾分類、文明用餐(推行公筷)、文明禮讓、文明上網、誠信守法等良好習慣,形成社會文明新風尚。可是“社會文明新風尚”這個概念未免過于空泛,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統統裝進一個筐,用一個碼、一個分進行評價,其科學性、合理性也難以服人。
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是我們共同的使命。但所有人也都知道,文明的養成只能循序漸進,而沒有捷徑可走,沒有靈丹妙藥可吃。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造成了一種錯覺,仿佛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數字化,甚至可以簡化到通過一套算法、一個APP對大規模人群進行精準調控。但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這是危險的海妖之歌。
真實人類并不是《西部世界》里的機器人,調出一個后臺界面就能隨意調整各項參數。人們更害怕自己被當做這樣的機器人來對待,因為這是對人性的誤讀和抹殺。
技術可以輔助治理,但絕不可以反客為主。而為了避免技術的雙刃劍產生惡果,新的治理工具推向社會時必須足夠謹慎,并充分征求公眾的意見。
健康碼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因為它在收集個人信息和維護公共利益之間基本做到了均衡,所以具有正當性。但是將來健康碼遲早是要退出歷史的。地方管理者不可以從健康碼得到錯誤的啟示,將非常態思路視為常態思路,并將“XX碼”的外延無限擴充。
據媒體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文明碼主要體現在“鼓勵性”和“倡導性”,官方尚在研判后續使用和發展方向。那么這幾天的輿論反響無疑是下一步決策的重要參考。讀懂人們為什么不喜歡文明碼,也有利于更多地方在將大數據技術引入社會治理時做出正確抉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