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告別樂夏,后海大鯊魚發新歌,關于TA們最好的紀錄片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心要野:后海沖浪手的大冒險》由青蛙君執導。影片從巡演的第一視角切入,通過展現樂隊成員在巡演途中臺前幕后的所見所想,并穿插《心要野》專輯制作前后的珍貴過往影像素材。在拉薩吸著氧氣瓶的演出,吐魯番迷走沙漠尋找葡萄,一次次重返大都市的迷失……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搖滾樂隊、反映當代青年文化現狀的真實紀錄。
滿地都是六便士,一起抬頭看月亮作者:點點
編輯:張新偉
01
01
紀錄片剛一上線,就收獲了潮水般的鼓勵和贊美,甚至有觀眾給出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這樣的高度評價。
作為一直關注后海大鯊魚的歌迷,我也被影片中展現的活力和真誠深深打動,并試著用文字還原這些感動的瞬間,分享給更多和我一樣喜愛他們的朋友。
\ 關于后海大鯊魚 /
作為No Beijing時期的代表樂隊之一,成立至今的后海大鯊魚一直都是直白大膽和新潮前衛的代名詞。樂隊擅長使用天文意象搭配車庫曲風,營造出超現實的迷幻氛圍。他們從不曾刻意擺出深沉的姿態,更不會回避歡快和膚淺。就像樂隊的專屬Logo,那張明黃色的標志性笑臉,是一眼望到底的那種直接和坦蕩。他們是一支屬于夏天的樂隊,夏天就像年輕人,火熱而躁郁,清甜而危險,有時令人不適但永遠無法抗拒。樂隊的誕生也在一個夏天,誕生在曹璞與付菡那通暢聊未來的偶然電話中,誕生在四個年輕人無中生有的勇氣和夢想里。
付菡的酷是骨子里透出來的,是與生俱來的氣質,不是輕易可以被模仿的長相嗓音、發型妝容和著裝風格。她的魅力在于堅定從容的態度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她可以不斷向內填充自己,演奏創作繪畫攝影手工無一不通;她也無時不刻地在對外表達,大到名字身份小到甲油的顏色都在準確展現她這個生命體本身,那個最獨一無二的原力女孩。
看完整個紀錄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小武。在那段“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發現自己三十歲了還一事無成”的訪談自白里,他是那么真實和坦誠,絲毫不遮掩自己的無助和挫敗感,以至于在旁人眼里看起來可能十分傻氣。他對自我的堅持和對旁人態度的不在乎,其實是大智若愚。作為職業鼓手,最大的業余愛好卻是出海巡航,這項充滿未知和風險的運動不僅提升了他個人的生活質感,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樂隊的整體氣質。吉他手曹璞是個矛盾又和諧的存在,他既貢獻了片中大部分的瞎扯段子,也會一臉嚴肅地懇談樂隊成立的淵源和時機。他的人設之所以完整成立,在于看似胡言亂語的垃圾話底下藏著清晰通透的獨立思想體系,并且從不奢求旁人理解和認同。
貝斯王老師是整個樂隊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溫和而寡言,看似面目模糊態度曖昧,不符合大眾對于搖滾樂手任何一方面的普遍認知。但他知道自己是誰,不刻意用為人處事的風格去粘貼任何外在標簽,這是屬于他內斂的酷勁兒。
就像付菡所說的,每個人在十八歲的時候做一個所謂的酷蓋都是很容易的。成年之后的酷,才是真正的成熟和灑脫。不像青少年時期,每個人都面無表情走路帶風,所有的不屑一顧和為所欲為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當你不再年少,經歷過生活的無奈和社會的傷害,肩上背負了無法卸下的責任,還能夠清醒自知,還能明白和爭取自己想要的,還能步履堅決地走在選擇的道路上,才是真正高級的人生態度。后鯊可能不是技術最頂級的樂隊,也不是思想最深邃的創作者,但他們身上自帶一股生猛的勁兒,吸引著和他們同樣年輕而鮮活的生命去關注和聆聽。就像紀錄片海報上天臺那一幕,四個人在前奏響起時齊齊回頭的瞬間,表情透著茫然卻無比生動,讓人自然而然地產生好奇和向往。
\ 關于做樂隊和在路上 /
特別喜歡紀錄片的主題,后海沖浪手在城市里的大冒險。現代人失去了接觸真實自然的可能性,于是高樓大廈就是迷霧森林,車流人海就是洶涌浪潮。從最西部的山峰篝火到最南邊的海灘帆船,后鯊的四個年輕人是沖浪手和探險家,是沒有來路不問歸途的地球浪子。除了搖滾明星的光鮮亮麗,紀錄片大篇幅展現的更多是樂隊日常的瑣碎。全國巡演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對任何樂隊都是一場硬仗,在城市和城市之間瞬時轉移,體力和精力的巨大消耗比歡呼尖叫來得真實。他們看似走遍世界各地風光無限,卻只能在酒店和演出場地之間單調往返,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比如喝到吐的酒局和永遠不能順利托運樂器的航空公司。夢想的反義詞是行動,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行動力。沒有一種生活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所以你選擇什么就得承受什么,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個道理。
就像小武說的,演出前演出后是現實,演出的時候就是一場夢,而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他們既是造夢者,同時也是做夢的人。有趣的是,慶功宴后的那個片段,那個操著港臺腔夾雜英文對鏡頭喊自己要給后鯊一千萬的男樂迷,付菡耐心地聽他語無倫次地訴說自己辭職創業的追夢故事,但也只是聽著,甚至沒有立場給出評價和建議。這就是偶像和歌迷的微妙關系,他們充其量只能做你沿途的背景音樂,你的人生和夢想終究還是要靠你自己。
紀錄片中著重表現了他們回到北京在劇場舉辦的最終場演出。相比以往搖滾樂給人粗糙和隨意的刻板印象,在這次演出的準備中他們專注于各種細節的琢磨,從樂器配置到曲目安排再到舞美燈光,不斷調整討論直至達到最佳狀態。相比于年少時的開心就好和自由發揮,現階段對事業的專注和精進,才是后鯊當下對待樂隊發展的成熟態度。片中最出彩的一個側寫鏡頭,是付菡結束演出后在安可聲中退場,赤著腳踩在鋪滿氣球的地面上,默不作聲地走向后臺。那一刻她不是舞臺上那個張揚嫵媚的主唱,只是一個試圖從落幕的空虛中找回自己的表演者。沒有煽情的淚水,也沒有慶祝的歡呼,那十幾秒的鏡頭是無聲的留白,其中包含著不言自明的微妙情緒。
\ 關于紀錄片本身 /
一直在關注吉術齋這個團隊,喜歡他們在作品中追求的完美主義和呈現出的趣味質感。紀錄片以黑暗中歌迷的呼喊聲猝不及防地開始,讓觀眾還沒反應就掉入現場充滿煽動性的情緒之中。隨后,樂隊的四名成員以他們生活中最平常的狀態各自登場,整個影片的情緒像一滴濃縮的顏料,在如水般的音樂渲染下徐徐展開,呈現出意想不到的美好畫面,最后在一場回歸性質的重要演出中濃墨重彩地收尾。整個片子結構有趣而巧妙,不落俗套的非線性敘事,看似隨意松散的運鏡和剪輯,背面一直有清晰完整的情緒線在牽引。故事一直在日常瑣事和舞臺表演之間切換,穿插著配合敘事的采訪口白,碎片式的鏡頭表達被應景的音樂完美串聯,使紀錄片不論是從內容還是情緒上都具備了足夠的可看性和討論度。
一直以來秉持的觀點是,紀錄片的最高境界是讓人忘了攝像機的存在。鏡頭是低調甚至隱形的,但鏡頭所代表的第三方視角又是鮮明而客觀的,是氣質疏離而又無處不在的。而優秀的紀錄片還必須是不預設立場態度中立的,它的畫面語言只做展示不做判斷,在放映時留給觀眾充足的思考和評價空間。以上兩點,在這部巡演紀錄片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實現。聽著后鯊的音樂,抑或觀賞著這部紀錄片,每個歌迷都可以閉上眼睛,想象這樣一個情景:在某個夏夜,你爬上城市的巔峰,發現夜空如洗,月光像上帝撒下的一把鹽,成群的星星正朝著自己涌來。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你卻和他們一起,抬起頭看見了月亮。
02
\ 采訪 導演青蛙君 /
凹凸鏡DOC:是什么讓給你選擇拍攝樂隊的紀錄片呢?青蛙君:因為特別喜歡搖滾樂,它有一種力量,那種反叛精神,它能帶給我很多力量,像是一種精神支柱。上學的時候剛好想要表達一些東西,加入了學校的劇社電影部,大家都喜歡cult電影和搖滾樂,大家都很酷,又漸漸認識了一些樂隊,后面就像是一直在完成之前沒干完的工作,就一直拍下來了。
凹凸鏡DOC:你自己也是一個樂迷,你覺得你拍的紀錄片跟其他人關于樂隊的紀錄片有什么不同?
青蛙君:我的片子可能融入更多自己的喜好吧,我做事兒特拖沓,就可能這個階段里有很多來自生活或者各種各樣的想法,不斷地重塑。
凹凸鏡DOC:樂隊的紀錄片拍攝與剪輯都是你,拍攝中會有哪些預設和想不到的地方?剪輯花了多長時間,在剪輯過程中,你是如何把握影片的結構和節奏呢?
青蛙君:我現在正在剪一個Jesus and Mary Chain的紀錄片,做這些樂隊的紀錄片我們自己稱為搖滾白求恩,我們要是想生活就還得接各種短視頻,廣告,TVC,每天總得應付各種事情。
后海大鯊魚的后期可能做了9個月,現在這個JAMC的紀錄片,我以為一個星期就剪完了,結果剪了一個月也沒什么頭緒,這就讓我感覺非常緊張。
結構和節奏什么的就跟寫作文一樣,我得想著怎么能講得有深度,剪輯得感覺也得對,說話也得循序漸進,可能看的東西太多了,想的太多了,沒有以前那么天不怕地不怕,也可能靈氣沒以前好。就像很多樂隊,大家都覺得第一張或者第二張專輯最好,初生牛犢不怕虎,做的音樂雖然缺一些東西,但是靈氣就很好,后來技術到位了,設備到位了,什么都到位了,做出的東西就太滿了,感覺又會沒那么好,我也不知道,因為我正剪呢,自己剪片子太痛苦了。
凹凸鏡DOC:你希望這類紀錄片給觀眾傳遞出哪些信息,能讓觀眾能夠念念不忘?青蛙君:因為做了幾個片子之后感覺傳遞的信息多數都是,做自己,be yourself,不管是搖滾,說唱還是滑板,亞文化,似乎說了好幾年做自己,但是到了19年,所有的觀眾除了老了之外,多數都還是在想怎么做自己。我想講點兒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片子多數都是用來宣傳的吧,拍攝的對象不像以前那么無所謂了吧。
凹凸鏡DOC:以往一些樂隊的紀錄片都是回顧中國搖滾的歷史,并冠以理想主義等標簽,但你拍的紀錄片都是進行時的東西,而且沒那么沉重,這是為什么?
青蛙君:我壓根兒就沒生活在那個時代,我講得大多數都是自己看的,也可能是圈子的問題吧,我得多social一些中年大肚有錢人,他們可能更有情懷,能投錢讓大家來拍,給我錢我也拍。
凹凸鏡DOC:拍完紀錄片,你對那個樂隊的態度會發生改變嗎?
青蛙君:態度肯定會改變,其實就是從陌生人變成熟人的過程,你新交的朋友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凹凸鏡DOC:制作過程中,你會受哪些紀錄片的啟發呢?
青蛙君:Oasis的supersonic特別好,我總是拿一臺電腦播著它,一邊剪片子。The Pulp的紀錄片也不錯。國內我特喜歡以前有個痛仰的紀錄片,邊講一個普通酒吧樂手,邊講痛仰,形成一個對比,但是豆瓣上評分特低,我也不知道為啥。大家肯定都喜歡《愛噪音》,那里面講的精神太好了。
圖片及海報來自網絡原標題:《告別樂夏,后海大鯊魚發新歌,我把關于TA們最好的紀錄片獻給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