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集結浮世繪名作,倫敦重看印象派與高更
炎炎暑熱下,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持續吸引了文化界眾多目光,書展之外,藝術觀展的亮點同樣不少。在上海,上海博物館的“荷蘭倪漢克新近捐贈文物展”正在進行中;在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迎來“清東陵慈禧及容妃服飾修復成果展”,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呈現的寶雞出土的青銅重器。
有意思的是,近期在北京、上海與東京,均呈現了浮世繪大展,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 上海“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和“月岡芳年:血與妖艷”。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行新展“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杰作”,從北歐收藏家的視角看待印象派與后印象派。此外,美國紐約各博物館獲許從8月24日起開放,其中,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計劃于8月27日開館,紐約大都會仍然遵循此前宣布的重新開館日期,將于8月29日開放。
上海
荷浦珠還:荷蘭倪漢克新近捐贈文物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18日
倪漢克(Henk Nieuwenhuys)先生是荷蘭的商界精英,同時也是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他是第一位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大量文物的西方人。本次展覽呈現的54件文物,門類擴至青銅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濃縮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
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繪畫館常設展換新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10日起
此次展覽沿襲書畫常設展將首次亮相、久未露面,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的思路,新增書畫精品30件,包括南宋佚名《蓮社圖卷》、元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等精品。這30件作品中有近20件未曾展出過,包括元李昭《雁蕩圖卷》、明姚綬《古木清風圖軸》、清戴本孝《雨賞圖卷》、清高其佩《指畫秋柳圖軸》、清禹之鼎《仕女三兔圖軸》、清汪士慎《貓石桃花圖軸》等。而另10件屬于長期未展,或用于特展。
星光璀璨·不同而和——上海中國畫院藏合作畫展
地點:程十發美術館 第二展廳(虹橋路1398號)
展期:2020年8月8日—12月6日
此次展覽展現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于各個時期、結合不同的題材和繪畫語言而繪制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繪畫作品,共展出作品共計40多件(組)80余幅,展現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于各個時期、結合不同的題材和繪畫語言而繪制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繪畫作品。1956年8月1日,為紀念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成立,畫家賴少其、潘天壽、吳湖帆、劉海粟、謝稚柳、程十發等十位國畫家曾共同合作完成了《開天辟地——開宗明義第一章》山水卷,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正式成立后,畫家們的合作畫是上海中國畫院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一)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0年8月1日-12月31日
作為中華藝術宮重要的學術項目,聚焦“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也將持續推出,未來每屆展覽都將展出卓有影響的八位名家,中西各半,呈現獨特的美術史敘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語境。首展以“借古開新”“中西兼道”“現代標程”三個部分,聚焦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黃賓虹、林風眠、劉海粟、吳大羽、倪貽德八位近現代名家及其代表作。
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31日—11月15日
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余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以花之名
地點:上海明珠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8日—12月6日
當代藝術群展,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25位重要藝術家,呈現圍繞“花”之母題展開的繪畫、攝影、影像、雕塑、裝置、行為表演和與空間有關的繽紛藝術創作。
我與你:埃里克·索斯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8月1日—11月20日
美國攝影師埃里克·索斯(Alec Soth)于2004年因攝影作品《眠于密西西比河畔》而聞名。本次展覽從埃里克·索斯超過20年攝影生涯中挑選最具代表性的44幅作品,涵蓋《完美陌生人》《尋找愛》《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尼亞加拉》《破碎手冊》《歌本》和最新系列《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不僅是對他攝影生涯的回顧,亦包含了他對自己、對攝影回溯和思考的一次全新藝術實踐。
印說海粟——劉海粟用印研究展&文字證源——劉海粟書法研究展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起
兩個展覽分別從劉海粟的用印和書法的角度做專題研究,從中可以看出劉海粟先生中西繪畫兼擅,而用印中可見其朋友交往和他近一個世紀親歷、親證的藝術人生。書法則顯示其青年時代即具有的胸懷視野和書藝天賦,進衍至晚年裹鋒如篆、散卓如草,如蒼龍拏攫,如老藤盤曲的線質丕變,而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書法性。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地點: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 號)
展期:2020年7月3日—11月8日
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風吹過——韓碩作品展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8日
地點: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
展覽回顧了韓碩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創作的74組繪畫作品,有描繪古詩詞意境的,如《漁家傲》、《梅花詩意圖》;也有表現民間故事和刻畫戲曲人物的,如《聊齋組畫之一》、《西廂記》。除此之外還有名人肖像、風景寫生等作品,每幅作品雖尺幅不大,卻能在方寸間感受藝術家的創造才情。
衣裳:繪畫里的20世紀中國服飾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10月25日
本次展覽由“中式·革新”、“洋服·旗袍”、“集體·質樸”與“開放·融合”四個板塊構成,展出的40余件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與各時期具代表性服飾、藝術文化風潮有關。
靜默長假
地址:上海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25日-9月6日
展覽收錄了九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于疫情“休假中”所創作的十余件作品,以藝術的視角回應生活方式的變化,與公眾共同探索當下的思考與感悟。
隨物生心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31日—10月11日
展覽呈現了芬蘭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和佩特里·尼蘇南的作品。兩位藝術家出身建筑專業,并長期在當代藝術領域展開跨界創作,將圖形、雕塑、建筑、運動和聲音融入數學、光學、物理學等,通過獨特的藝術方式,將日常而無形的“現象”轉譯為可視、可感之物。
瑞玉呈祥——杭州博物館館藏玉石器精品展
地點:上海閔行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10月31日
展覽選取杭州博物館所藏玉石類文物166件,通過“好雅之風——文玩用玉”與“懷瑾之緣——佩飾用玉”兩個單元的展示,細細品味“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獨特內涵,用心感受浸潤于民族文化的風雅之韻。此外,展廳內設三大多媒體互動區域,融合傳統文化與新興技術,從材料施工、紋飾紋路、組裝順序出發,讓觀眾以獨特視角了解文物。
邊緣——四人版畫作品展
地點:徐匯藝術館
展期:2020年8月14日—8月30日
展覽集結了來自鄒向群、趙永泉、李雯和賈玉飛四位藝術語言鮮明的版畫家的53件作品。這些作品或在探索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與現代印刷的融合、或是試圖改變版畫的維度、又或將版畫置入當代生活中。
布魯斯·瑙曼:實驗影像
地點:Edward Ressle畫廊
展期:2020年8月16日—9月20日
展覽呈現瑙曼創作于1968-69年的五件關鍵性影像作品:這些影片使用傳奇畫廊主李歐·卡斯特里(Leo Casteli)購得的Sony Portapak攝像機進行錄制,藝術家由此得以充分實驗錄像儀器的可能性。正是這個契機將瑙曼的影像藝術創作推到了一個高潮——他創造了一系列黑白錄像影片,每件作品的?度約為60分鐘;當被展出時,影片中的瑙曼給人一種似乎要將各種無聊的動作永遠重復下去的印象,從而使藝術家本人和觀眾都同樣經受一次小小的耐力測試。
首屆“筑夢華夏”國際文化藝術展
展期:8月14-8月16日
地點:上海徐匯日月光
此次展覽面向社會大眾展出海內外書法藝術家與青少年兒童在抗疫期間創作的正能量作品。活動主題內容分四個章節,分別為大愛無疆、致敬英雄、童心世界、法治中國,旨在謳歌戰斗在疫情防控期間的人物事件,展示全國人民防控抗疫精神新圖譜內容。在藝術展首日的“平安東方,少兒普法”徐匯日月光法治宣傳活動周啟動儀式上,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國明、上海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會長張耀偉等介紹了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華東基地成立以來開展的工作及對于少年兒童切實有用的普法行動。
敬扇競美——敬華2020扇畫精品展
地點:敬華藝術空間(上海銅仁路92號)
展期:2020年8月15日—9月16日
展覽中不乏吳昌碩、張大千、吳湖帆等曾經畫壇的執牛耳者,作品題材涵蓋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除了近現代海派名家團扇、折扇等精品力作外,此次展覽加入了當代各年齡層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有別于傳統扇畫,是傳統扇畫在當代語境中的新樣貌。
浙江
后宮遺珍:清東陵慈禧及容妃服飾修復成果展
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期:2020年8月7日—11月8日
清朝的陵寢有盛京三陵(遼寧新賓清永陵,沈陽清福陵、清昭陵),清東陵 (河北遵化清孝陵、清景陵、清裕陵、清定陵、清惠陵、昭西陵),清西陵(河北易縣清泰陵、清昌陵、清慕陵、清崇陵),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受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委托,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對清東陵所藏20件絲織品文物進行了保護修復。該批絲織品主要來源于慈禧定東陵地宮和裕陵容妃園寢地宮,以及北京故宮的撥交。本展覽所陳列即為其中之女服精品及相關絲織品。
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畫作品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5日—9月3日
展出創作于1905年至2020年間的水彩畫作品140余件,其中包括李叔同、林風眠、吳大羽、倪貽德、吳冠中、潘思同等眾多美術先驅創作的水彩畫作品,涵蓋了風景、靜物、人物等諸多題材。展覽回望中國水彩畫的發生和發展,思考中國水彩畫與浙江的緊密聯系,以期透過歷史對中國水彩畫的未來有所啟示。
仙華雙甲——吳茀之、張書旂誕辰120周年特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9日—9月8日
2020年適逢20世紀兩位浙江浦江籍花鳥畫大家吳茀之、張書旂誕辰120周年。吳茀之、張書旂兩位畫家的出生與經歷有太多共同點,而藝術審美追求卻形成各自不同的鮮明風格,代表著中國花鳥畫的兩種審美取向,俱臻高妙,成就斐然,影響深遠。展覽共展出吳茀之、張書旂花鳥、山水作品和文獻資料140余件,不少作品和文獻為首次展出。
錢瘦鐵、橋本關雪交流回顧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 — 8月30日
長期以來,中日兩國人民始終以一種尊重、友愛與互通的態度求同而存異,這在兩位藝術家一生的交情中得到生動的體現。本次展覽分“宿情中國”“白沙藝緣”“郁勃縱橫”三個版塊,通過兩位藝術家的書畫篆刻150余件作品以及文獻的展示,全面呈現他們共同的審美追求和不同的藝術風貌。兩位中日藝術家的畢生交情,更使今天的人們真切地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本質。
古物影——黃賓虹書法收藏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展期:2020年7月24日—8月30日
展覽分為晉唐寫經、明清翰墨、鄉賢手跡、贗本4個單元,展出黃賓虹舊藏的書法作品66件,年代跨度從晉朝直至近代。
魏風堂堂:云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
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11月30日
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112件(套)文物,回顧并整理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云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許多展品是首次亮相,其中不少直接來自研究院文物庫房。豐富的云岡雕刻之美,讓觀眾走入了“云岡時間”。展品還包括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云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上首個可拆卸3D打印數字化石窟——云岡第12窟1:1復制窟。
江蘇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特展
地點:常熟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11月15日
錢謙益(1582—1664)曾是明末東林黨領袖之一,后降清為禮部侍郎。展覽展出文物六十多件,通過大量文物、書畫、古籍文獻,呈現明末清初錢謙益及虞山詩派的成就與影響。
城市記憶拾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
地點:南京六朝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24日—8月24日
展覽時代跨度自春秋至明清,從墓葬到遺址,精選的10個代表性項目,200余件文物展品,書寫著古都南京的城市演變史。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7日
選取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的文物約350件,展現了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多元的文化面貌到秦漢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鮮虞風云——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9月2日
展覽由蘇州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劃,甄選164件/套珍貴文物,分為“鮮虞東徙·肇建中山”、“車轔馬嘯·逐鹿中原”、“鐘鳴鼎食·生死同歡”三個單元,全面展示了中山國在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石之天成——壽山石雕刻展
地點:常熟博物館
展期:7月24日至10月8日
展覽分“嶄露頭角”、“東成西就”、“東西合璧”三個部分,共展出壽山石雕刻作品95件/套。其中第一部分介紹了壽山石的概況及其雕刻藝術發展脈絡,第二部分呈現了“西門派”和“東門派”的雕刻風格以及代表人物,第三部分則展現了兩派相互借鑒實現了在壽山石雕刻藝術上的“東西合璧”。
北京
自強不息—葉淺予自選速寫作品研究展
地點: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30日—8月31日
葉淺予先生(1907-1995)是我國著名漫畫家、速寫大師、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先生早年致力漫畫藝術,為我國漫畫藝術的先驅者。20世紀40年代后,以其深厚的速寫功力融入國畫,開創了中國人物畫新境界。先生長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創立了“傳統、生活、創造”三位一體及“臨摹、寫生、創作”三結合的中國畫現代教學體系。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5日—10月15日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起
展品的藝術形式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宣傳畫、連環畫、雕塑、書法、篆刻及工藝美術作品。創作內容以表現病患救治場景和疫情防控工作為主,兼及疫區人民生活保障、復產復工、對外醫療援助等方面,全面生動地刻畫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的抗疫精神。
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15日起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明清肖像畫近千件,類型多元,涵括帝王·皇族、雅集·行樂、名臣·名士·閨秀和學者像傳等。本展覽主要以四個單元來展示明清肖像畫的概貌,借此既可略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肖像畫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時期肖像畫的嬗變與演進歷程。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15日起
此次展覽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余件(套)展品。這些展品技藝高、題材全、品類豐,集中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于一體的藝術特色,代表了潮州木雕的精致工藝、藝術價值,反映了潮州木雕多神崇拜所形成的獨特文化景觀。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15日起
展覽展示1500余件(套)山東民藝藏品,打破工藝類別,還原傳統民藝使用方式與文化語境,全面反映山東地區傳統鄉村社會的生產生活面貌及蘊于其中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趣。
吉祥圣域:藏傳佛教繪畫與造像藝術展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6日—10月25日
展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17—20世紀唐卡,以及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金銅佛造像。展覽分為“唐卡的繪制”、“祖師與上師”、“秘密佛與般若佛”、“菩薩”、“女尊”、“護法”六個單元,幫助參觀者了解唐卡繪制的流程、儀軌,體味唐卡與造像藝術之美。
四川
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地點: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二樓臨展廳
展期:2020年7月24日—10月15日
此次展覽精選平武明代土司薛繼賢夫婦合葬墓和宣撫司僉事王璽家族墓出土的173件/套文物,其中絕大多數為首次展出。
陜西
古芮新跡—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
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15日—10月11日
展覽內容分為三個單元,即“列土分邦”“小國之光”“萬流歸宗”展覽共展出文物精品175組300余件,除了少量為獲得“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陜西韓城梁帶村兩周芮國墓地出土的之外,絕大部分來自于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
廣東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地點:廣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9月20日
展覽選取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77組136件,其中廣州博物館16組18件,江西省博物館13組13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6組6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9組10件,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和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33組89件,讓東西瓷都景德鎮和梅森進行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印證“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在群山、丘陵與湖泊之間
地點:深圳設計互聯
展期:2020年8月5日-9月8日
展覽由攝影史學者何伊寧策劃,呈現七位活躍在國際舞臺并引領瑞士當代攝影的創作者,以及兩位曾經參與瑞士駐留項目的中國攝影實踐者的共9組、123件作品。它們共同構建起豐富的視覺與敘事層次,帶領觀者在對瑞士的細致研究與無盡想象間穿行。這組用鏡頭譜寫的對自然、科學與人類的幻想曲,以不拘一格的藝術語言拓展了當代攝影的邊界。
內蒙古
大海道——“南海Ⅰ號”沉船與南宋海貿
地點:內蒙古博物院
展期:2020年8月8日起
展覽共分“南宋中興”“萬貫珍品”“萬里行舟”“船沉南海”“卅載尋蹤”五個部分,不僅全面展示了在廣東省發現出水的“南海I號”精品文物共296件/套,還聯動內蒙古博物院“大遼契丹”與“天驕蒙古”陳列中的遼代金銀器、集寧路出土瓷器,使我們對中國遼、宋、元時期的草原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能有更加立體的認識。
臺北
國寶聚焦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7月29日-10月29日
為向觀眾展示臺北故宮推動文物的分級成果,國寶聚焦展廳每次選展兩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期限,定期更換。近期更新的是宋朱熹 《易系辭》冊和明唐寅 《采蓮圖》卷。
《攬勝——近現代實景山水畫》、《筆歌墨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7月10日—9月23日
展覽透過“風格與景致”“廬山真面目”“新時代的游蹤”“山川在握”“時局下的勝景”與“實景的啟示”等六個單元,討論繪畫風格本身摹寫實景的能力、影響實景描繪的觀點與框架,以及實景山水畫于二十世紀以來受到寫生概念與政局影響下的發展,借此探討近代實景山水畫里“實景”與“山水畫”間若即若離的復雜關系。“筆歌墨舞”特展則呈現了傳為梁楷、馬遠及董其昌等的畫作。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8月1日—11月1日
展出與清代活佛相關的文物和古籍文獻,呈現清朝政府對藏傳佛教的管理,突出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海外
日本
繁星:當代藝術的明星們──從日本到世界
地點:東京森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31日—2021年1月3日
“繁星展”以6位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日本藝術家為研究對象,他們在當今世界均受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齡層的認可,展覽以早期作品和最新作品相結合的方式梳理各自的藝術軌跡。試圖剖析他們的實踐是如何跨國界和文化被世界知曉,并基于日本社會的文化、經濟背景探尋傳統和當代美學、亞文化等課題。此外,展覽還呈現了從1950年到今,海外舉辦的重要日本現代美術展的相關資料,驗證各個時代的評價和族譜。
The UKIYO-E 2020 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
地點:東京都美術館
展期:展覽分為前期(7月23日 - 8月16日)與后期(8月18日 - 9月13日),前后展品有更換。
本展集結“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機構”太田紀念美術館、日本浮世繪博物館、平木浮世繪財團的藏品,展出約450幅精選浮世繪。其中包括葛飾北齋的《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里》。從浮世繪的發展初期到幕末時期,本展希望參觀者能欣賞到浮世繪代表性畫家的諸多經典名作。
和服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30日—8月23日
和服的顏色和花紋表現了日本的審美意識。作為其原型的小袖,從室町時代后期開始,用印染、刺繡、金銀箔等表現花紋,和服的傳統也延展至今,構筑了日本獨特的美學世界。展覽將展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歷史著名人物的和服、尾形光琳等的和服繪畫和屏風作品,以及現代設計師設計的和服約300件,這些和服的歷史跨越800年,以凝視日本服飾藝術的過去、現在、未來。
倫敦國家美術館名作展
地點: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8日—10月18日
此次展覽展出61件來自被稱為“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橫跨從文藝復興至后印象派的繪畫歷史。
月岡芳年:血與妖艷
地點: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10月4日
月岡芳年(Yoshitoshi Tsukioka)是活躍于幕末到明治時期前期的日本浮世繪畫家,深受當時人歡迎,其作品的構圖、筆法至今仍有震撼力。本展從“血”、“妖艷”、“闇”這三個妖異的關鍵詞入手,通過約150幅以館藏為主的展品挖掘月岡芳年的魅力。
荷蘭
在畫中:描繪藝術家
地點:梵高博物館
展期:延期至8月30日
以梵高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并聚焦梵高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這也是梵高博物館首次把展覽的主題放在這位藝術家的肖像畫類型及影響上。
芬蘭
啟示——當代藝術與經典
地點:阿黛濃美術館
展期:延期至9月20日
呈現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查普曼兄弟(Jake & Dinos Chapman)、南希·福茨(Nancy Fouts)、馬克·卡拉西克(Mark Karasick)等當代杰出藝術家,如何從達·芬奇、拉斐爾、卡拉瓦喬、倫勃朗、戈雅等前輩創作的經典中獲得靈感,激發創造力。
法國
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
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
地點:盧浮宮(7月6日重新開放)
展期:以上展覽分別延長至2021年1月4日、2021年1月18日
2020年上半年盧浮宮有兩場大展,據盧浮宮官網顯示,這兩場特展將推遲至今年10月舉辦。“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聚焦活躍于文藝復興時期雷根斯堡的畫家、設計師和雕刻師。
“肉體與靈魂”共展出150件作品,展示了從多納泰羅(Donatello)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期間,人體在其運動的多樣性中的表現是如何在雕塑中被展現的。
克里斯托與妻子讓娜—克勞德
地點:蓬皮杜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7月1日—10月19日
巴黎蓬皮杜中心迎來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及其妻子讓娜—克勞德的大型回顧展。今年5月,克里斯托在其紐約家中去世,沒能親眼見到這個他付諸了不少心血的重要展覽。展覽從他1958年初到巴黎后的早期創作開始,呈現出他從小型物體包裹到大型紀念碑包裹的漫長之路。
美國
埃爾·格列柯:野心和反抗
莫奈與芝加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展期:延長至9月
埃爾·格列柯(El Greco),被稱為“偉大中的偉大”,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藝術家,一生卻也充滿掙扎。為了取得成功,在尋找買家和資助者的同時,格列柯還要經過訴訟爭取酬勞。在芝加哥藝術博物的館藏,不朽畫作《圣母升天》中,觀眾將看到埃爾·格列柯的藝術能力了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莫奈與芝加哥”是首個探索芝加哥藏家對于這位偉大的印象派藝術家進行的先鋒性收藏的展覽。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擁有莫奈的33幅油畫和13幅素描,構成了這位藝術家在巴黎之外的最大收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29日—2021年1月3日
為慶祝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超過25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幾乎涵蓋館藏中所有的藝術類型,呈現人類5000年藝術史。展覽還將借助檔案資料和沉浸式裝置,回顧博物館的歷史,重申收藏使命并展望未來愿景。
英國
和服:從京都到T臺
地點: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
展期:延期至10月27日
聚焦于日本傳統服飾“和服”,回顧1660年代迄今和服的發展變化,以及在服裝設計、美學觀念和社會領域產生的廣泛影響。
提香:愛,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延長至2021年1月17日
此次展覽主要聚焦于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托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里和倫敦等地作品聚于一處,這是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尼古拉斯·梅斯:黃金時代的荷蘭大師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延長至9月20日
英國第一個致力于梅斯的展覽,通過梅斯的近50幅畫作,展現他是如何擺脫倫勃朗對他影響最大的歷史場景與圣經場景描繪,轉向日后最被追捧的日常生活場景繪畫和肖像畫作。從仆人居住區的非法活動到上流社會的肖像,梅斯捕捉了荷蘭黃金時代樓上樓下的生活。
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杰作
地點: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18日
展覽展出20世紀保險經紀人威廉·漢森(Wilhelm Hansen)收藏的高更以及馬奈、莫奈、雷諾阿等印象派畫家作品,顯示出漢森作為北歐人的獨特品味。高更的作品作為一大亮點,引發人們對這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史人物的探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