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鐘曉芹和陳嶼前半段的婚姻里,其實藏著這七宗罪
原創 瑛子 丁丁心理
我想,《三十而已》里三個女人的親密關系和生活狀態,最接近普通人的就是鐘曉芹了吧。她不像漫妮那么聰明有拼勁,沒遇上過符合理想愛情的公子哥兒;她也不像顧佳人設和家庭那么完美,住著豪宅夫賢子孝。
她就是在大城市普通家庭里成長起來的普通姑娘,沒受過什么苦,也沒有什么野心,有著一份普通的物業管理的工作,住著普通的小兩居,有著一個同樣打工拿工資的普通老公。
她的婚姻也是大多數人婚姻的模樣。由相親開始,奔著結婚而去。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平淡到兩個人共處一室也是各干各的,一旦停下手里的活兒兩人反而不知道可以一起干點啥說點啥。只剩大眼瞪小眼。
這樣的婚姻你可以滿足地稱之為平平淡淡才是真,也可以略帶不滿地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兩樣都能挨著。
鐘曉芹和陳嶼想必也經歷過以上兩種情緒,然而劇中的他們,后來卻還是離婚了。是什么讓他們的平淡難以為繼?
讓我們來一起數一數打敗他們婚姻的幾宗罪吧!
第一宗罪:不說
陳嶼是一個堅信“做就好了,不用說”的人。
他也許認為做了自然看得見,不做說了也沒用。可是,為什么不說呢?做不一定都能看見,看不見就會造成誤解,誤解了你也不解釋,最后就一錯再錯將錯就錯。
除了對方的誤解,還有一個壞處是,雖然他不說,雖然別人不知道,但他自己知道,因此他自然會對對方帶著期待。比如我受了挫折,你就應該對我更體貼。可是對方不知道,他的期待肯定是會落空的,落空了他就會有情緒。這個壞情緒就會影響兩人的感情。習慣不說的人有很大可能是自戀人格。自戀人格的人會有一種自己是中心,別人在圍著他轉的感覺,既然是360度地圍繞,我做了什么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但這只是自戀人格的幻想罷了。
我們都不過是凡人,不是無孔不入的間諜,你不說,就可能真的不知道。
你永遠不說,我就可能永遠不知道。
你的自戀比這么壞的后果還重要嗎?
放下自戀,才能實事求是,立地成佛。
第二宗罪:不做
三十歲,一個月就過一次性生活,這個頻率對維護好的感情而言實在太低了。身心一體,身體得不到足夠親密的滋養,心靈的距離也會慢慢拉開。
第三宗罪:不釋放
不釋放有兩方面,一是不釋放情感、關心。二是不釋放自己的不滿情緒。
曉芹胎停后,非常難過,陳嶼也難過,但他卻幾乎沒有什么表達,也沒有對曉芹表達更細致些的關心。他的注意力都放在解決問題上,以至于曉芹誤會他并不難過,誤會他本來就不想要這個孩子。
對于曉芹的誤會,陳嶼會傷心,會不滿,但是他也不表達,他只是會在行動上表示出來。比如他經常表現得特別較真,也許不過是他沒有表達出來的壞情緒而已。
不能用語言表達,就會轉而用行動直接表達,不管是愛也好,恨也好。
不洗也不收老婆的衣可能就是這樣一個用行動表達出來的報復哦,誰讓你幫你洗了衣服不感謝還要一通怪我!第四宗罪:不拐彎
每當被質問“你洗衣服只洗自己的時候”,陳嶼都會振振有詞地說:“那不是你自己說的不讓我再洗你的衣服了嗎?因為我把你的真絲衣服洗壞了。”
他認為是老婆無理取鬧。
他真的沒錯嗎?真的只能用分開洗來處理嗎?
從邏輯上來說,洗壞的只是真絲衣服,那么你也可以不洗真絲的,別的衣服還是一起洗,畢竟,一個女人的整個衣櫥里,真絲衣服也就那么幾件;或者更好的方法是你去學習如何洗真絲衣服。另外,就算分開洗,收衣服可以一起收吧,為什么連收衣服也只收自己的呢?你老婆也沒說過別收我的衣服啊!
另外從情感上來說,一個人生氣的時候說的話是會夸大的,你為什么就都要全當真呢?再幸福的婚姻一生中都有掐死對方幾百次的沖動,那是不是都得分開?
如果老婆一句氣話老公都當真的話,老婆就得在家里要做到句句正確。這就不叫家庭生活了,這叫考核。
因此,當曉芹喊出“離婚”時,他們的婚姻之車就等于是開上了懸崖,本來車子是有拐彎或后退的機會的,畢竟車上有方向盤,也有R檔,又是由人操作的。而陳嶼呢,直接踩了一腳大油門,加速沖下了懸崖。
我腦子里出現了一幅畫面:車子以慢動作飄下懸崖的過程中,畫面里浮現出曉芹那雙瞪大的無辜的愕然的眼睛,以及:“OH NO, 這什么人呀……”的畫外音回蕩在空曠的山谷。第五宗罪:不平等
鐘曉芹和陳嶼興趣愛好都不一樣,一個除了養魚,啥也不愛。一個愛養貓和追劇。他們的工作也沒有交集,一個是物業管理,一個是電視臺的編輯。
本來這也沒什么,不一樣也能聊,只要你關心對方。各自說說對方不知道的不擅長的事,增加對方的見識,也讓對方更了解自己,甚至崇拜自己,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當曉芹問起陳嶼電視臺的工作時,陳嶼就一句:“你又不懂!”就打發了。
這句“你又不懂”直接把曉芹拉到了比他低的位置,不但不懂,也預設了就算我說了你也還是不會懂。
這樣的回應是很糟糕的,沒有把曉芹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慢慢地,曉芹就會不愿意再問,再溝通了。
第六宗罪:不長大
這條主要是針對鐘曉芹。她是一個雖然家境一般,但從小父母疼愛,什么事都給她包辦的姑娘。她不會做飯,不操心家里的事兒,什么事都做不了主。以前聽父母的,后來聽老公的。父母說結婚就去結婚,老公說不要孩子那就不要孩子。如果問她自己,她是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的。
這樣的她看起來單純可愛,外表也比同齡人顯得年輕很多,因為她的內心就是幼稚的,沒有達到年齡該有的成熟度。假如只是戀愛,這些特點也許還是加分項,但是婚姻不一樣。婚姻需要兩個人一起承擔,而不是一個人扛下一切,另一個人負責貌美如花。正如那句話說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一個人承擔主要有兩個壞處。
一是承擔的那個會因為壓力內心積累越來越多的情緒,就像陳嶼說的: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非常消磨人的意志。這句話鐘曉芹直到離婚后自己負責生活的雞毛蒜皮后才真正理解。
第二個壞處是,不承擔的那個會對承擔的那個有過高的期待,什么都等著對方做,一旦沒達到,情緒也會積累,爆發。就像他們家那把很難打開的鎖,鐘曉芹每次打不開就生氣,就怪陳嶼不去修鎖,但是她就沒想過給鎖匠打個電話這么簡單的事,為什么她不能自己去做呢?她寧愿打不開鎖坐在樓梯上睡覺然后一次次地對陳嶼發泄怒火,也不主動承擔。
這樣不平衡的生活,各自積壓的情緒,總有一天會崩塌。
第七宗罪:沒界限
曉芹跟父母的關系實在是太緊密了。她完全不像自己小家的女主人,而仍然是大家庭的小女兒。而她的父母,也一直緊緊地粘著她不放手。老公在家的時候,父母經常過來做飯給他們吃,老公出差的時候,她干脆回到父母家住。她似乎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需要每時每刻與別人綁在一起生活。
自己的家和父母的家對她而言,都是她的家,她內心并沒有清晰的區分。
比如媽媽有他們家鑰匙,總是不打招呼地隨時就沖進來了,陳嶼提過意見,說這樣不太方便,但曉芹并沒覺得有問題。甚至在曉芹懷孕后,也總是和媽媽一起各種熱烈討論要買什么準備什么,陳嶼在一旁訕訕的像個與他無關的外人。
曉芹流產后,也是媽媽跟她抱頭痛哭,陳嶼一人獨自神傷。這種時候,媽媽需要退出,留更多的空間給小兩口,畢竟,孩子是他們倆的。
甚至在陳嶼拿到精子報告后,曉芹偷拍報告發給媽媽。她總是優先媽媽的情緒,而忽略了陳嶼的個人意志。
在這樣一次次沒有界限的舉動中,陳嶼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理解,家沒有家的養子,隱私都得不到保障。
而家庭本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得到安穩和安全的感覺。
因此小家和大家的界限,必須清晰。只有清晰了,才能保證小家的完整;只有清晰了,每個人才能承擔起自己對家的責任來。
其實還有一宗罪,這是雙方都有的問題:不包容。都想圖輕松省心。都想對方多做一些多包容一些,都盯著對方沒做的,而對對方付出的理所當然,視而不見。
就像鐘曉芹說的那樣:都想避風,誰來做港啊?
彼此是彼此的港,彼此躲在彼此懷里避風,彼此的胸懷都有容納對方的空間,永遠對對方開放。彼此既是港,也是躲在港里避風的人,這才是家庭港灣的意義。這周《三十而已》剛剛大結局了,陳嶼鐘曉芹夫婦經歷了種種風雨,最終復婚了。
他們各自在離婚后都開始反思自己,反思在這段婚姻中自己的問題,各自成長,最終都比過去更了解了自己,更了解了對方,也更珍惜婚姻。
這當然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況,發生在影視劇里很容易,發生在現實中卻難很多。
就算是劇中,最后鐘曉芹也被問到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你的小說結尾是女主和前夫復婚了,后面就沒寫了,就像童話里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一樣,真的會這樣嗎?”
鐘曉芹笑了。
當然不是哦!今后的日子仍然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去開創。
生活不是自動駕駛,生活需要永遠把握好方向盤,踩對剎車或者油門,控制速度,以及選好檔位。
不然,再次翻車也不是不可能哦。各位珍惜。
以上。
作者介紹:瑛子,丁丁心理簽約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十幾年紙媒從業者。兒童教育踐行者,贊成教育的前提是認同與跟隨。愛文字,愛人性的豐富和不完美,相信陪伴和被看見的力量。
*注:文中所有插圖均來自網劇《三十而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