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誕低估了2020,你低估了《脫口秀大會》
原創 吳懟懟 吳懟懟
作者| 李小歪編輯| 吳懟懟
李誕再次出現。作為當代中國脫口秀標桿性人物,他一如既往出現在第三季《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但《脫口秀大會》已經不止于李誕。
從前兩季積累的經驗來看,脫口秀的成功關鍵,內容的分量遠遠大過形式和賽制。
盡管從2018年底,這個行業就開始在線下演出嘗試Sketch、漫才、即興等喜劇形式,上一季《脫口秀大會》也頻繁推出音樂脫口秀和雙人脫口秀等表演方式,但市場的反應還要等時間給出答案。
內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畢竟行業的OG(元老)們,大多是策劃或編劇出身,經過了千萬條段子的錘煉,幾十米高稿紙的壓迫,還有無數個夜晚的抓耳撓腮。
但在內容之外,我們也看到了這一季《脫口秀大會》最明顯的變化,是觀眾對脫口秀認知的改變,消費者對喜劇產品的更高需求,甚至是這個時代大眾文化的躍遷起伏。
當一檔脫口秀節目走到第三季時,往往都會面臨一條橫貫的秦嶺,而創新是唯一的生存法則。越過去,前面還有無數的未知,但停下來,肯定是無路可走。
01
現場全憑觀眾的「reaction」
只要是語言藝術,控場本身就難,把場子炒熱更是難上加難。
這下一句要接的,不是節目有多好,表演者們有多難,而是這一季第一期《脫口秀大會》簡直「晴天霹靂」。
突圍賽上,思文的爆冷來得突然,和周奇墨的出局一樣,沒有一絲絲防備。
大家都熟悉的「獨立女性」思文可能不用多介紹,但周奇墨早就是線下的一匹野馬。他活躍于北京的場子里,是很多選手心中的top5人選,尤其擅長和觀眾的現場互動。一上來就問觀眾,「你們為什么這么嗨,比我還嗨,好像你們能出鏡似的?」簡單一句就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隨后他自嘲在表演中遭遇的尷尬時刻。一個段子冷了,臺下的大哥直接斜著眼睛,抬手抱胸,說了句過。周奇墨疑惑,什么叫過?我已經講過了。大哥不緊不慢,「下一個演員上,你過。」這段表演中,選手的語速語調,入耳和卡點的感覺都讓人舒服。最令人叫絕的,是他模仿那位「喝倒彩」大哥的神情和動作,形神兼備,立馬就能讓觀眾 get得通體舒暢。他的好,精妙在他不僅是好的文本內容創作者,還是兼具表演天賦和熟練技巧的演員。在脫口秀逐漸和喜劇結合的本土土壤中,裂變性和綜合性在他身上不斷上演,尤其是當你發現很難用一兩個標簽去概括他的時候。那他為什么被淘汰了呢?因為今年的賽制有了改變——三個嘉賓全都拍燈表演者才能晉級,如果只有兩盞或者一盞,就要接受別人的搶麥。
搶麥之后,如果嘉賓拍下的燈數相同,一切交給觀眾投票。
在脫口秀表演的這個封閉空間里,觀眾的嗅覺越來越敏銳,也越來越成為表演的一部分。盡管是線上綜藝的錄制,但表演者需要具備同等于甚至是超越線下的控場能力和心理素質。
被前排的觀眾破梗后,表演者如何接梗還不亂節奏,當底下沒有笑聲時,表演者如何化解尷尬重新熱場,這些都是考驗。
而搶麥的賽制創新本身就是來自于線下真實的改變。
本來是演員們拿來測試段子、不以賺錢為目的的開放麥,由于前排觀眾的可互動、可搶麥而收到追捧。表演者會主動cue前排觀眾,讓他們成為表演的一部分,而觀眾,也開始蠢蠢欲動成為搶麥的主角。
從而,這種新的實驗型演出產品正在被《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搬到線上。
思文的爆冷也是同理。
作為封閉場域里嗅覺最敏銳的生物,觀眾熟悉了思文的「溫柔一刀,絲絲入扣」,也習慣了呼蘭的「不會喘氣,綿里藏針」。所以他們不怕「挑事兒」地想要更新的人和更噪的東西。
節目操盤手很懂這個道理。從決定出新的那一刻起,巨大的不確定性就隨之而來,觀眾的笑聲和反應無法計算,思文的去留也沒法權衡。
但即使爆冷,也是這個封閉場域里的奇妙反應和獨特魅力。這就是來到第三季,一個內容IP要想繼續乘風破浪,節目組就得做到不破不立。這一季的領笑員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因為reaction 擔當而吸粉無數,在《脫口秀大會》,一切的檢驗標準則在于現場觀眾的reaction。
只有過去的規則、玩法,以及被積攢下的觀眾緣全部宣布無效時,新的賽制才讓人熱血沸騰。而要立下的,是新的行業標準和創新可能。02
時代的底色,除了焦慮,還有幽默
這種標準往往是帶有普適性的。
就好像,你講了一個段子,我一個人笑還不行,多數人聽了都能微微一笑,脫口秀的幽默價值才得以放大凸顯。
而這一季脫口秀大會顯然更善于用更具沖突性的賽制去激發選手的表達,同時也引入更多職業背景的選手來彌合圈層的割裂和差別。
南延深圳,北入漠河,東至上海,西達包頭。這種天南海北的全盤薈萃,很大程度上能描摹出大半個中國的人生浮世繪。
多元化的價值觀和寬泛視角的解讀,摻進時事熱點的加料和個人經歷的剖白,在「秀」的幽默語言藝術里,讓觀眾在觀看時不斷穿越情緒的峰谷。
在銀行擔任人肉點鈔機的選手House在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里講自己的經歷。客戶一生氣,直接和他說,「你有什么資格上廁所,你今天就是尿在柜臺里,也得給我把事兒辦了。」
但年輕的銀行柜員怎么會按套路出牌?話鋒一轉,馬上接上,「其實我今天穿了紙尿褲,哈哈哈你怎么知道?」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峰谷。當這種沖突和尷尬被幽默化解時,觀眾能感受到表演者情緒的張力和收縮。
而脫口秀的意義不僅停留在讓人笑出來的峰時,更重要的是笑過之后對社會議題的反思,或對個體內我的自省。谷底徘徊后,還能笑出來與生活和自我和解,重回巔峰,這就是幽默去改變情緒的心理路徑。
成長于當代,誰也不知何時被潑上了濃重底色。
雙胞胎姐妹顏怡顏悅提到年輕女孩對美的焦慮無處不在。「一到夏天,時尚類公眾號都喊著脫毛」,「一講脫口秀,彈幕都在問,明明是雙胞胎,為什么左邊的臉總比右邊大」。
這種焦慮在上一季時也被反復談起,背后隱藏是女性平權意識的崛起和對話語權的爭取。思文最經典的觀點之一就是「女性的存在感并不在于美貌,而是有錢,這種底氣讓你在和男人吵架時,可以說,這是我的房子,請你回娘家」。
當House自由佛系地在銀行柜臺點鈔時,這種體面而穩定的職業卻是中年人生活底氣的支撐,44歲的汽車工程師老田這樣自嘲對年齡的焦慮——
「別的選手講脫口秀是發揮熱情,而我講脫口秀是發揮余熱。」不過中年脫發后,也能收到一些委婉的表達,「別人從不說我長得老,只說我長得慈祥」。
不過幸好,還好有一份汽車工程師的工作,能讓他在愛好興趣時體面生活。但疫情期間,老婆看著他發下來的工資,說「老田,你的工資是分期付款嗎?這是發下來的首付嗎?」觀眾在大笑的同時,更能感受當下發生的事件背景的熟悉和親近感,從而產生一種共情。
這也是脫口秀娛樂化和喜劇化的價值之一。它也許并不能徹底找準出口,解決問題,但它把刺耳雜亂的聲音公開地奏響,在無序的時代里為社會和個體提供了一劑鎮定和安慰。而個性鮮明的個體,又可以用調侃詼諧的語調,甚至顛覆性拆解和破壞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只要觀點不被扭曲控制,或是斷章取義。
從這個角度上,無論是作為語言藝術還是喜劇藝術,幽默甚至還具備改變世界的力量。
而節目之外,和非專業出身的脫口秀演員在崛起一樣,無論是錄制現場觀眾的破梗接招,還是彈幕里大眾的激戰吶喊,也都迎來了一場互動和參與背后隱藏的話語權平移。
說到這里自然要call back一下。
在大眾文化的潮水里,明星和素人共存的第一季、第二季脫口秀大會,完成了精英脫冕和反叛權威的任務,而第三季用更大的規模和更積極的姿態,讓大眾不斷占領原先屬于精英階層和知識分子的話語權。
03
脫口秀沉浮二十年
隨著媒介敘事和網絡環境的變化,話語權的沉浮里,中國脫口秀已悄然走過了二十年。
從最初源起18世紀蘇格蘭的咖啡吧集會,到美國電視節目的發揚光大,而后在1992年上海東方電視臺首推一檔談話節目,在中國,脫口秀的落地從音譯詞上就能看出侃侃而談的要求。
而央視的《實話實說》大火之后,談話類節目開始集中爆發。相比于傳統的新聞播報,脫口秀不直接強調宏觀敘事,而是把時代議題嵌入到私域和個體的生活中去,并借由表達者的實際經歷和內心感受,讓觀眾得到情感滿足或方向指導。而后就邁入了我們最熟悉的互聯網時代。從《今夜80后脫口秀》,到《奇葩說》、《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這一系列節目的問世和火熱讓觀眾對脫口秀的認知不斷深入。
像李誕開場說的那樣,這幾年過去了,這個節目居然還在。
行業參與者的普遍感受是,三四年前很多機構和觀眾都不知道什么叫脫口秀,而現在大家都會對這種藝術形式有個相對統一的認知。
綜藝節目引流的效果顯著,視頻平臺的入口效應和助推器角色自然也不可忽視,由此,才有了更大的脫口秀觀眾基數。
CBN DATA發布的《2018年中國年輕態喜劇受眾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18到29歲之間年輕群體是脫口秀的典型受眾,超過八成的他們在城市里擔任專業工作,也愿意為脫口秀買單。
而在行業的周期性火熱里,每一檔熱播脫口秀綜藝的結束,就意味著下一輪線下淡季的開始。而《脫口秀大會》要做的,是將短期的關注拉長到全程和全產業鏈,把周期性繁榮穩定為常態。
事實上,脫口秀要想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線下消費場景稀缺,喜劇人才供不應求,和單純借助內容難以留存線上引流的觀眾,是行業的共性問題。
但不管在哪里,好的內容始終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能看到,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的文本打磨更顆粒化,同時更有縱深感。在被疫情影響的這次見面里,節目打破了原先分段的個體表演,在每個選手獨立發揮的基礎上,把社會和人生的議題隱秘地串聯起來,讓一些深度思考不斷被震蕩回響,而溫情和幽默的表達方式也更加觸動觀眾的內心。
但這就是這季《脫口秀大會》必須要做的事。
在這個不破不立的時代,弄潮者必須入海,去提高內容和表演者的質量和標準,試驗新的表演方式,吸納新的表演者,尋找能夠落地的創新可能性。
當新的脫口秀演員和新的脫口秀表達,被放在聚光燈下檢驗揣摩,就一定會引發爭議。
但有爭議才有討論,有話題才有關注,有關注才有了證實或證偽的前提。對新生行業來說,這和問一個演員你想不想紅是同樣的道理。
講真,沒有人會說不。
近期文章
近期視頻
吳懟懟工作室原創出品
吳懟懟,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文娛與消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業觀察者,DONEWS2019年度十大專欄作者,NEWMEDIA2019年度科技新媒體,天極網2019年度影響力自媒體。
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虎嗅、36氪、鈦媒體、數英等專欄作者。
轉載、商務、以及加讀者群,請聯系個人微信號「wuduidui728」,備注個人信息,公司—職務—姓名。
原標題:《李誕低估了2020,你低估了《脫口秀大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