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調查|“中科院近百人離職”的事前事中事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安徽合肥西郊蜀山湖畔的董鋪半島,通常被稱為“科學島”,這里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稱合肥院)的所在地。不足3平方公里的島上氣氛靜謐,大多數時候低調得像是與世隔絕。但這里是尖端技術的孕育地,擁有可控核聚變、穩(wěn)態(tài)強磁場等大科學實驗裝置。
除非有重大科研成果發(fā)布,普通大眾以往對科學島鮮有聚焦。但近日一則“中科院下屬單位90多人集體離職”的消息將科學島推至風口浪尖,并引發(fā)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一次性大批量辭職事件為何發(fā)生?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近日多方采訪并前往科學島實地探訪,梳理并還原離職事件及其發(fā)生前后的種種值得關注的跡象與誘因。
澎湃新聞從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專項工作組目前正在合肥院就離職事件對該院處級以上干部展開深入談話,進行全面調研。
另有一位合肥院院辦綜合處工作人員7月23日對澎湃新聞表示,在聯合工作組的調查中,院方正在提供相關的證據、數據和事實,“離職人員也要全部回來接受調查”。該人士稱,進駐的調查工作組這幾天工作強度很大,“晚上也會接到工作組提出的調查需求”。至于相關事件是否屬于正常離職,正在調查中。“相信高規(guī)格工作組會給公眾一個最真實的結果。”
合肥院核所,本文圖片除特殊說明外均由澎湃新聞記者陳凌瑤現場拍攝集體離職事件的幾塊拼圖
集體離職究竟是一時意氣還是早有預謀?
日前報道《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中國經營報稱,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院方人員與核所人員發(fā)生了激烈沖突。
經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多方調查,90多位離職人員均出自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下稱核所)。更換保安引發(fā)的沖突的確與集體離職發(fā)生在同一天(6月15日),但無法斷定兩者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中國經營報》報道中的6月15日沖突現場視頻截圖
一位接近核所的合肥院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透露,與合肥院內其他研究所不同的是,核所長期以來一直使用指紋鎖,也就是說院方人員即便擁有高權限的證件也無法通過刷卡進入核所,這引發(fā)院方不滿,是兩者潛在的矛盾。因此,當天院方聘請的新保安公司前來接管并更換門禁系統(tǒng),確實引發(fā)了核所內部不滿并產生沖突。
但值得注意的是,沖突發(fā)生后,“核所內部有員工開始煽動甚至挨個脅迫其他員工集體辭職。有些人簽了,有些人誤以為最終不會真辭職也簽了。”該人士對澎湃新聞稱。
雙方沖突焦點由此轉移。當天上午,院方陸續(xù)接到核所人員的離職申請后,態(tài)度強硬。當天下午即安排正常離職流程涉及的10多個部門赴核所集體辦公,辦理相關手續(xù)。在此過程中,未發(fā)生網絡所傳聞的院方圍堵核所離職人員等事件。
據澎湃新聞了解,核所總人數在高峰時期曾達到四五百人,但這是將大量編外人員也計算在內的結果,目前總人數在一百多人。其中的人數差距并非全部由人員外流所致,在一些重大項目結束之后,工作人員(尤其是項目聘用人員)會出現自然萎縮。
合肥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令業(yè)內外愕然。一位其他高校的同領域科研人員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表示,他所認識的一位核所從業(yè)人員最近剛申請到大項目,在所內發(fā)展前景很好,離職意味著一切付諸東流,但仍加入了集體離職隊列。
澎湃新聞到訪合肥院核所內主樓時見到的門禁系統(tǒng)。一位保安人員稱,其所在公司進駐時間不長,自己剛被調過來。“是院里面聘請的,(換安保)大概有一兩個月了。”7月22日下午,一位仍在職的核所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換保安和90多人離職應該沒什么關系。”他表示這90余人已經不再來核所上班。但頗為蹊蹺的是,離職事件發(fā)生后,所里確實發(fā)生了網傳的數據被刪事件,“不知道是誰刪的,我們辦公室有數據被刪,是日常辦公的一些數據,具體不太好說。”
此外,另一名合肥院人士也對澎湃新聞提及了數據被刪細節(jié),“據說一些中子源研究數據被刪除了。”
有匿名知乎用戶在網上爆料,“話說你們走了,你們在H所產生的科研資料理論上應該歸H所所有,而不是H所的資料都歸某團隊所有,你們人走了理論上硬盤不得帶走的,在H所配備的個人筆記本電腦也不能帶走(真相卻是你們帶走了一切,連沒走人的科研資料前段時間也借全面歸檔歸走了,留下來人的科研資料也是一堆比特數據)。”
如若確實有科研技術數據突然丟失,事件性質比單純的人員流失更嚴重。對于上述網絡說法,澎湃新聞仍在了解追蹤中。
在澎湃新聞嘗試與多位此番離職的核所人員取得聯系時,對方均拒絕了采訪。
高壓管理與院內改革
多位已從核所畢業(yè)、離開核所或與核所人員相熟悉的人士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無一例外都會提到核所獨特的內部文化:高壓管理。這種管理風格由核能安全技術所現任所長、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的吳宜燦帶來。
吳宜燦長期從事核科學與技術研究工作。據《中國科學報》此前一篇報道介紹,1999年,他回到安徽合肥科學島組建團隊。2011年,接到核安全所籌建負責人的任務。吳宜燦團隊在中子實驗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
吳宜燦
該報道稱,吳宜燦拿過很多國內外的大獎,當記者問及哪個獎項讓他印象最深刻時,他的答案竟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優(yōu)秀導師獎。“對自己來說,這是意義最特別的一個獎。”
核所特有的管理文化不光體現在以“防止泄露機密數據”為由的獨立安保系統(tǒng)上,還體現在用物理隔離內外網、防水墻、科研資料均存儲于內網。對于所內人員管理,吳宜燦歷來頗為強勢。
合肥院內臨近核所的一家商鋪管理者對澎湃新聞稱,以前所內科研人員通常上班至晚上八九點鐘,“一般晚上八點多鐘吳院長會到各個地方去看看,也跟著加班,現在這個事情(集體離職)鬧過以后,晚上很少看到樓里亮燈了。”
工作之余,吳宜燦最大的愛好是打排球,也熱衷于讓員工、學生進行排球訓練和比賽來培養(yǎng)“團隊精神“。核所內共建有三座排球場,一處分所的二樓就有一座室內排球場。2015年該所一則新聞稿顯示,“‘開拓杯’排球聯賽是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團隊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之一……來自團隊7個部門的160余名排球愛好者組成7支排球隊。”
但這令所內很多基層員工及學生頭疼。有知乎用戶在網絡社區(qū)評論稱“工作是溜須拍馬,雜務纏身,還要陪吳老板打排球,但是真正在科研上卻一點助力沒有,反而被所里各種刁難。”澎湃新聞了解到,這并非個例。
吳宜燦的這一風格也不乏擁躉。多年前,其團隊承擔ADS(加速器驅動次臨界核能系統(tǒng))時,他曾給核心員工直接發(fā)現金。
但核所特有的高度集中化的高壓管理模式遭到合肥院院內大刀闊斧改革的現實沖擊。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2月,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召開機關和支撐部門負責人視頻工作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近期重要工作開展、謀劃“十四五”及未來規(guī)劃、推進研究院改革等進行了部署。院長劉建國強調了以改革促進研究院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性,他表示改革的目標是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效率、扁平化,要打造專業(yè)化、職業(yè)型,敢于擔當、有所作為的職能機關和服務機關,并按目標和使命統(tǒng)籌確定各個研究單元定位。
劉建國早年就職于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去年底今年初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長升任院長。
劉建國履新院長后在全院推行的所謂“扁平化管理”,在院內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
有合肥院內其他研究所人士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表示,院內改革導致一系列結果:包括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等3個所被裁撤,多個研究所原有的人事權、財務權被大幅上收,院方扣項目經費的20%(高于業(yè)內通常比例),多個所的所長對項目經費使用的審批權被削弱等等。
當這一系列改革與核所高度以吳宜燦所長為核心的管理模式相遇時,雙方激烈沖突的伏筆早已埋下,于是形成了6月15日當天的對峙及集體辭職。
有匿名網友6月12日在某論壇上對合肥院改革舉措予以批駁時稱,“據說島上某新科院士正在謀劃攜團隊百余號成員集體‘出走’物質院。”
澎湃新聞了解到,吳宜燦本人目前并未離職。
據核所官網消息,6月17日下午,也即在安保沖突和集體辭職事件發(fā)生的兩天后,吳宜燦主持召開核安全所2020年中工作進展會,強調“核安全所作為合肥物質研究院的一員,將繼續(xù)堅定支持研究院新形勢下各項改革,要求全體科研人員繼續(xù)保持疫情期間的科學理性,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鼓勵全所人員心無旁騖,繼續(xù)在科研一線做好本職工作,做出出色成績。”
兩個月內密集成立的“安徽中科鳳麟系”
據接近核所的合肥院人士介紹,吳宜燦近年來將很大精力投入科研產業(yè)化。在各類官方背景的活動中,除了中科院院士和核所所長,他常用的頭銜還包括“中科鳳麟創(chuàng)始人”。
發(fā)布在核所官網上的資料顯示,中科鳳麟始于1986年,主要從事先進核系統(tǒng)研發(fā)及相關安全技術研究,源于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發(fā)展成為以中科瑞華、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為技術產業(yè)化平臺,與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建立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重點研究領域涵蓋中子物理、先進裂變核能、聚變核能、核技術交叉應用等。
中科鳳麟官網正在淡化與吳宜燦之間的聯系。當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用高級搜索在該公司官網全網搜索“吳宜燦”時,搜索結果中有多條資訊已無法正常打開(Internal Server Error),比如該網站此前轉載的一些媒體對吳宜燦的報道,以及《吳宜燦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研究員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等。
澎湃新聞以“中科鳳麟”為關鍵詞搜索“天眼查”時,出現9家存在密切關聯的公司信息。其中,有成立時間較早的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0月成立,安徽哈德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6.67%、王芳持股22.22%、中科院合肥院持股11.11%,擁有中科鳳麟商標),以及2020年1月成立的中科鳳麟科技有限公司(由海美特(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100%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7家以“安徽中科鳳麟”打頭的公司,均成立于2020年5月26日至7月3日之間。
5月下旬至7月初,7家以“安徽中科鳳麟”打頭的公司密集成立有傳聞稱,從核所離職的員工大概率將入職上述中科鳳麟系企業(yè),或是主要從事中子照相無損檢測產品開發(fā)的中科超睿(青島)技術有限公司。截至發(fā)稿,澎湃新聞暫未確認有近期在離職風波中離開中科院合肥院的員工入職上述企業(yè)。
另外,上述公司的股東與高管名單中均未出現吳宜燦的名字。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近兩個月內密集成立的“安徽中科鳳麟”,法定代表人均為胡菊萍,此人同時擔任上述公司的高管。
胡菊萍疑為合肥院員工。2018年7月該院的一則消息顯示,7月16日至7月24日,合肥研究院科技發(fā)展處組織所屬科研單元、轉移轉化平臺中12名從事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人員,參加了為期9天的“中科院與合蕪蚌第十期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培訓班”。12名參訓人員中包括胡菊萍。
胡菊萍在中科鳳麟系的任職情況(點擊圖片看大圖)7月23日下午,澎湃新聞來到與“中科鳳麟”相關的一系列公司的工商信息注冊地址。其中,在同樣以胡菊萍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安徽中科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6月18日由安徽中科超安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名而來)地處的辦公樓中,一位自稱該公司所在樓層保安的人士未否認胡菊萍在此辦公,但當澎湃新聞記者提出與之見面對話時,該人員稱需要提前與胡本人預約。
在最近密集成立的多家“安徽中科鳳麟”系新公司的注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qū)科學大道55號,澎湃新聞未找到相關公司的辦公場所。
據《財經》雜志報道,離職的科研人員有的去高校教學,有的自尋門路、另謀高就,也有人抱團創(chuàng)業(yè)。該報道援引一位核所人士稱,還有一部分離職人員可能會入職中科鳳麟,“吳所長之前在所里提過,大家想不想買房買車,想的話到我的公司來,大家一起來賺錢。但目前還沒辦入職手續(xù),現在風聲太緊。”
集體離職事件為何驚動國務院?
7月20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發(fā)布消息,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fā)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于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該工作組由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任組長,中科院機關相關廳局負責同志組成。
中科院官網7月21日消息,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至此,“90多人集體離職”的事態(tài)已從網絡關注陡然升級。
該事件為何會驚動國務院并派出專項工作組?這要從核所的重要意義和職能說起。(以下內容為核所官網資料截取)
據官網介紹,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是面向核安全與先進核技術相關領域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zhàn)略性研究的創(chuàng)新型研究所,目標是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安全技術基礎研究基地、核能安全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高端人才培養(yǎng)中心、核電站及其它核設施安全技術綜合支持平臺及第三方評價機構。
依托核安全所成立了“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中子物理與調控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核應急專業(yè)技術支持中心”、“安徽省精確放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變核安全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被科技部任命為第四代核能國際組織(GIF)鉛堆系統(tǒng)中方牽頭單位,牽頭組建了“國際小型鉛基堆聯盟CASLER”、“中國鉛基堆核能產業(yè)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和“高端放療產業(yè)聯盟”等產業(yè)聯盟,已建成先進核系統(tǒng)設計仿真綜合實驗平臺、強流中子源與輻射技術綜合實驗平臺和液態(tài)金屬回路與材料技術綜合實驗平臺等三大綜合實驗平臺,科研設備總價值超過10億元。
核安全所在IAEA及ITER國際合作計劃、國家“973”/“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項和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重大項目牽引支持下,深度交融“研、學、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chuàng)性科技成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