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攝影記疫|袁宸楨:在前線拍照里最懂醫的,懂醫里最會拍照的
攝影師袁宸楨,作為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瑞金醫院)隊宣傳員,與其他135名醫務人員一起,于2020年2月9日進駐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3-4病區。
在武漢的52天里,袁宸楨用鏡頭記錄下,醫護與病患攜手共戰致命病毒的點點滴滴。
他笑稱自己是“拍照里最懂醫學的,懂醫的人里最會拍照的”,但他也最清楚,這一次非“?!钡膽鹨?,是百年未遇之大規模的公共衛生事件,所有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都值得尊敬。
也只有對同事、對病人投入真實的感情,才能留下觸動人心的片刻。
《風雪出征路》,2020年2月15日澎湃新聞:跟隨瑞金醫院醫療隊在武漢的這么多天里,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張照片?你是怎么拍下它的,這張照片你想告訴讀者什么?
我最喜歡的是黑夜系列,反映了我們初到武漢,頭一天晚上就收治28病人的情景。
白天醫護圖片非常常見,但是正真的挑戰往往在夜深人靜晚上。
我們接病人,我們護理,我們做心電圖,我們查房。
醫護人員在武漢,相比白天夜晚的工作量一點也不少,特別是頭一天。
畫面百分之70以上的面積以低調的拍攝手法顯示環境的寧靜,但是真正重要的卻是那百分之30的亮光。通過對比在寂靜中的忙碌,深一層次而言反映了在困難之中的希望。
《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黑夜》,2020年3月8日澎湃新聞:能不能給我們描繪一下初到武漢時的感受?
第一天晚上,上面的收治命令突然就下來了,我們幾乎所有的隊員都在病區。領隊胡偉國坐鎮現場。說心里有底,肯定是假話,醫院門口轉運病人的公交車排成長龍,一對對車燈把醫院照得和上海的堵車現場似的。車里都是危重癥新冠患者。誰見過這陣勢,加之病區條件有限,物資還在運輸途中,大家心里都慌。
有一位醫生站出來了,辛海光醫生援非抗埃博拉的老兵,他麻利地穿上防護服,頭也不回地走進了病房,90后的女醫生羅寧迪初生牛犢不怕虎緊跟之后,進污染區前只是豎了個大拇指。隨后大家就像沖鋒士兵一般一批批勇往無前地進艙。
但是,畢竟大流量收治,人手告急!4人不夠那就8人,還不行就12人…一批批的后備隊員就坐在更衣室等待命令。就像戰士攻堅一般,一批接一批,命令來了就換上隔離服防護服…沖進病房義無反顧。
人到前線不由自主,勇氣就涌出來了。直到今天我們回想那天還是感慨不已,稱之為至黑之夜。
澎湃新聞:這些天里有沒有絕望的一刻?最令你感動又是哪一個瞬間?
從未絕望,大約是因為我們團隊組成比較年輕,90后占了大多數,大家都是充滿朝氣干勁兒的小伙伴 ,大家互相扶持互相鼓勵。老同志,領導也一直關心著大家,領隊更是身先士卒,坐鎮前方,沖鋒入倉。
有記者采訪其他隊伍之余會彎道到我們這坐坐,問起原因,他說是:你們團的氛圍好。
精神衛生中心團隊這么表態過,說我們隊的心里狀況是非常良好的,獨一無二。
澎湃新聞:作為一名供職于醫院的專業攝影師,你的拍攝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哪兒?有什么打動你的場景或言論?
我更加“專業”吧,也許,我更加了解醫務護理過程,更加能提現醫護人員的工作細節。
就像科技系列的圖,其實這紅色藍色光是消毒機器人紅LED燈光和紫外線等光(也有醫用冰箱和查房IPAD的光)。作為一個醫務攝影專業交叉人員善于發現醫學和攝影的交叉點。
我大概就是這么個活笑話:拍照里我是最懂醫學的,懂醫的人里我是最會拍照的。
《科技》,2020年3月26日《科技》,2020年3月29日《科技》,2020年3月29日《科技》,2020年3月26日澎湃新聞:你日常和工作都使用什么相機?在哪里學習的攝影,哪位攝影師曾經影響過你?
我用的是尼康D750相機,我在大學里學過新聞攝影,布列松是我的偶像。
我始終堅信走上前才能拍出好照片。就拿這次疫情的圖片拍攝而言,不敢于走近污染區、貼近病人、貼近新冠,不敢走到病人2米以內,是拍不出好照片的。
澎湃新聞:在武漢除了拍攝醫療隊有沒有拍攝武漢的街頭或是一些生活化的場景?
很可惜,武漢封城,我們醫療隊只能沒法自由外出。不過我有張照片反映了隊員上下班的過程,湊巧正好是下雪天。
記得那幾天武漢難得的下起春雪,氣溫已是零度之下,醫療隊被這寒流打了個措手不及,疫情期間中央空調不準使用,取暖器一時半會兒也搞不到,床上只有一條薄被子,隊員們只能把能找到的衣服都蓋在床上,這樣熬過寒春夜晚。
一覺醒來,隊員們要去病區,發現班公交車更是像冰箱一般,身上也只是一件沖鋒衣,不過我們深知這已經是當時最好的條件了。隊員們發揚取暖全靠抖的精神 ,風雪無阻的前進。
《魅影》,2020年3月12日《魅影》,2020年3月12日《魅影》,2020年3月12日《魅影》,2020年3月12日澎湃新聞:回顧在武漢的拍攝,這些照片中你有什么遺憾?
攝影是門遺憾的藝術,我盡我所能的展示一件事,及其背后的意義,但是難免有所缺失。更難得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抓住一剎那,一眼便能觸動人心的照片,難上加難。
澎湃新聞:如果再次回到武漢,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回到病房看看,看看那些武漢的戰友,看看那些康復的病人,看看那些為我們服務的人們。
《美目》,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醫生,2020年3月10日-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