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林徽因與佛光寺的緣分
我們在大殿(編注:佛光寺東大殿)工作的第三天,我的妻子覺察到在一根梁底上有非常模糊的毛筆字跡象。這個發(fā)現(xiàn)使我們大家極為興奮,沒有比將建筑的年代實際寫在其梁下或刻在旁邊的石頭上,更令我們高興的。這里是我們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極好的唐代建筑,但是我將如何報告其年代呢?唐朝從公元618年延續(xù)到906年。現(xiàn)在這塊帶有模糊字跡的木材,不久將給我極為渴望的答案。為了清洗木梁和研究近在手邊的題詞,當我們正忙于在有價值的塑像之間搭腳手架時,我的妻子直接投入了工作。她仰起頭,努力從梁下不同的角度,用熱切的目光觀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這種緊張的努力以后,她已經(jīng)能夠讀出許多帶有冗長唐代官銜的、不清楚的人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大梁最右邊的部分清晰的文字,即“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
佛光寺東大殿四椽栿上墨跡佛殿是由一位婦女捐獻的!而我們這個年輕建筑師,一位婦女,卻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這座中國最難得古廟的捐獻者也曾是一位婦女,這似乎未必是巧合吧。她怕自己由于想象力太活躍,而誤讀了些難辨認的字,但她記起在外面平臺上的石經(jīng)幢,上面好像見過有類似官銜的一些名字。她離開大殿,希望從石柱的刻字上去核實自己的解讀。這回,她大為高興,因為發(fā)現(xiàn)除去一連串顯赫官員的名單外,同樣的詞句赫然在目,即“佛殿主女弟子寧公遇”。這顆石經(jīng)幢帶有紀年為“唐大中十一年”,相當于公元857年。
于是它使我們理解到:那位身著世俗服裝、在壇末謙恭地坐著的婦女塑像,僧侶們稱之為“武后”的,原來就是寧公遇夫人本人。
林徽因測量佛光寺經(jīng)幢林徽因與東大殿女弟子寧公遇塑像合影假定石經(jīng)幢是大殿完成后不久所立,建筑物的年代也就可以大致肯定。它比過去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木構建筑還早127年。它是我們在這些年的尋訪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結構。而且在一座殿堂中,我們擁有唐代繪畫、唐代書法、唐代雕塑和唐代建筑。從每項來說,它們已屬難得,何況集中一起,則更是罕見。
由于“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這個遲到一周的消息,立即打斷了我們的調查。我們離開了我們的唐代廟宇,迂回地回到北平,以后又隨另一教育機構到了西南。在以后的幾年中,山西已成為重要的戰(zhàn)場,而唐宇所在的豆村,則從原先的默默無聞轉而一次又一次地出現(xiàn)在報紙上,有時成為日本人進攻五臺山的基地,有時成為中國人反攻的目標。戰(zhàn)后該唐代建筑還能剩下什么是很成問題的。我不希望我的照片與圖紙竟為它唯一現(xiàn)存的記錄。
本文節(jié)選自梁思成《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筑》一文,該文載于《梁思成全集》第三卷(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英文原文《China’s Oldest Wooden Structure》于1941年發(fā)表在《亞洲雜志》。
確定佛光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正是1937年7月5日。據(jù)莫宗江(與梁林一同到佛光寺考察的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回憶,那天傍晚測量完,林徽因提出,為紀念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把帶來的所有罐頭拿到大殿前的空地上吃,地上鋪上席子、毯子,好像野餐似的。
他們一邊吃,一邊欣賞夕陽下的東大殿,卻沒有料到暴風雨即將來臨。
兩天后,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蓄意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這一天,一份電報從山西五臺發(fā)至北平,此時梁林尚不知“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7月9日,《北平晨報》披露了電報內容,題為《營造學社調查組發(fā)見唐代建筑寺院,梁思成由五臺佛光寺報告,測繪故宮趕制模型即開始》,這是中國首次發(fā)現(xiàn)唐代木結構建筑的報道。此前,日本建筑史學者關野貞以異常肯定的口氣宣稱:“中國全境內木質遺物的存在,缺乏得令人失望。實際說來,中國和朝鮮一千歲的木料建造物,一個亦沒有。而日本卻有三十多所一千至一千三百年的建筑物。”這一判斷,建立在日本與西方學者對中國建筑遺存長達20多年大規(guī)模調查基礎之上,卻在盧溝橋事變前兩日,因佛光寺東大殿之發(fā)現(xiàn),遭到顛覆。
83年后,同一時間,“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jié)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筑》第四場《千年一寺看佛光》隆重開講。
7月5日18點,梁思成再傳弟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劉暢帶你欣賞夕陽下的佛光寺,推開這座千年古剎的大殿之門,與梁林隔空對話,重回宏偉大唐。
主講嘉賓劉暢,副教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1987年至1992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建筑系;1992年至1998年在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1998年至2002年,返回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完成研究生教育,獲得博士學位;其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著作十余部,如《山西平遙鎮(zhèn)國寺萬佛殿天王殿精細測繪報告》等;學術論文百余篇,如《算法基因:兩例彎折的下昂》《算法基因:晉東南三座木結構尺度設計對比研究》等。原標題:《“人文清華”講壇 | 《千年一寺看佛光》7月5日開講!(內附直播地址和聽課攻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