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糖的故事:從奴役壓迫到制造肥胖
糖是如何演化至今的呢?是什么促使世界數千萬人如此喜愛糖,即使現代醫學強調糖對身體有害,人們也對它不離不棄?更讓人感到迷惑的是:2016年夏天,某產品的無糖廣告鋪天蓋地而來。那年夏天,數百萬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看到可口可樂那不同尋常的廣告。在法國舉行的歐洲杯總決賽賽場上(可口可樂是該賽事贊助商之一),全球數百萬觀眾看到電子屏幕上閃爍的廣告詞:“我們的新產品不含糖”。所有觀眾都能看到“無糖”這一廣告詞好幾十次。
無糖可樂廣告圖
該系列賽事無疑是進行廣告宣傳的絕佳平臺。作為僅次于奧運會和世界杯的賽事,本屆歐洲杯總決賽會吸引全球幾億觀眾前來觀賽。不含某種原料是可口可樂產品宣傳的一大亮點。該廣告宣稱,其飲料不添加某成分,是無糖飲品。在歐洲杯賽事上投放廣告費用高昂,僅在英國投放就高達1000 萬英鎊。但是,我們難以想象類似的廣告宣傳——不宣傳其含某種成分,而宣傳其不含某種原料,譬如此處的無糖飲品廣告。
無糖珍寶珠廣告圖
對英國觀眾而言,這則廣告堪稱是恰逢其時。因為就在一年前,英國政府在發布的一項重要報告中重點指出,幾百萬英國人因食糖過量而導致肥胖癥的嚴重問題。盡管過去幾百年來,糖一直是我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但是近些年來,糖卻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和政治爭議。
在我孩童時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后物資緊缺及限量配給時期),我的父母經常抱怨能弄到手的糖太少。而現在,為人父母的人則會因為受醫生、報刊媒體和政治家們的言論,而不再過多地攝入糖。幾個世紀以來,家長都用糖果安撫甚至寵溺小孩,但現在做父母的人的當務之急是對孩子們獲取糖和其他甜食的渠道進行限制。
事實上,糖的地位已不再如從前。盡管,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糖不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還是給人帶來愉悅感的必需品,是一個在使人們精神振奮和心情愉悅方面具有同等效力的商品。是什么使人們對糖——這個被討論了幾個世紀的人類飲食的一部分——的看法和言論產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盡管在過去的幾個世紀,糖是西方人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早在17世紀左右,糖卻是奢侈品,只有富人階層或權貴之士,才可以消費得起它。然而,這一切在17 世紀發生了改變,原因是歐洲在美州建立的糖料種植殖民地的興起,糖由此變得便宜、廣泛普及且風靡一時。
糖曾一度僅出現在社會精英階層的餐桌上,但到19 世紀時,它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即使是在貧窮的工薪階層中也不例外。這也是為什么直到20 世紀中期,糖仍是數百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各種食物和飲料的重要成分。一直到20世紀中期,糖一直扮演著這一角色。盡管現在,報刊媒體一提及糖,就認為它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了威脅。它不僅是導致人們身體欠佳的主要元兇,也是全球肥胖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國際健康組織最為關切的問題。
圖片源自網絡
現在,全球用糖總量令人震驚,特別是那些產糖國的消費量最大,包括巴西、斐濟和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均每年消費50千克糖。其他國家的糖消費量也只是略低一點,如歐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國家——這些地區的人早在1600 年后就首先開始消費糖。前輩們食糖的情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主要是受大量含糖快餐和氣泡飲料的影響,這類飲食含糖量都極高。不過,其中的甜味不再是來自蔗糖,而是玉米或化學甜味劑。
由于食物和飲料中普遍含糖,因此糖原料的種植也遍布全球。甘蔗廣泛種植于熱帶地區,而糖用甜菜主要種植于溫帶地區。不過,推動糖風靡全球的主要催化劑卻是蔗糖。起初,印度尼西亞、印度和中國小規模種植蔗糖,只是為了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從地中海的種植園引進甘蔗種植,再到大西洋島嶼引進甘蔗種植,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美洲引種甘蔗種植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甘蔗經由非洲奴隸(非洲奴隸自己也被奴隸主運往大西洋彼岸)種植并加工成糖,這大大改變了糖的分布情況,同時也改變了西方世界的味蕾。
在19世紀,當歐美列強結束內部紛爭,開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時,他們將成品糖移植至其他地區:印度洋島嶼、非洲、印度尼西亞、太平洋島嶼及澳大利亞。但無論糖在何地種植生產,當地的糖種植園主都會遭遇到勞工問題。他們通過引入契約勞工,以解決這一難題。從巴西到夏威夷,這一個個種植園成了外來人口的家園。他們背井離鄉、不遠萬里來到種植園,從事艱苦而又繁重的種植工作。
即便艱辛如斯,但糖種植的收益卻向種植園主和投資者們證明了其價值,但種植園的發展也切實需要一定的資金。從17世紀的巴巴多斯島到如今的佛羅里達大沼澤地,一直以來,糖的種植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然而直到現在,人們才完全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與此同時,糖種植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成本的損失,如16 世紀時巴西的第一批奴隸、斐濟的印度契約勞工、夏威夷的日本勞工,以及19 世紀末運往澳大利亞的南太平洋諸島居民。糖種植曾是個產出極難的行業,是靠奴隸和契約勞工的辛勤勞作,才使糖這一奢侈品逐漸變成我們的日常必需品。在18 世紀到20 世紀這大約兩個世紀的時間里,糖已成為全世界人民日常飲食的必需品。
顯而易見,糖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使得人們喜歡并最終依賴于它。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在19世紀數百萬人在日常飲食中更喜愛用糖,只要有機會,人們便種植甘蔗,以滿足他們對糖的渴望。到19世紀后期,即便是在較為寒冷的氣候下,人們也可以種植甘蔗了。糖用甜菜的種植首先興起于歐洲,然后傳播至北美廣袤的地區,這滿足了全世界對糖日益增長的需求。約1個世紀后,隨著化學甜味劑和玉米甜味劑的發展,甜料的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到20世紀末,人們對糖的需求量大約每年增長2%,部分原因是日益擴大的人口規模所需,也因為新興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的改善所致。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倒十分像18 世紀和19 世紀的西方人,開始喜歡上甜食或甜飲。越來越多的人們富裕起來,他們對甜料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圖片源自網絡
從美洲國家的奴隸開始種植甘蔗那一刻開始,糖就變得舉足輕重、至關重要,一度成為政治、經濟乃至國際爭端的根源。即使在當下,糖仍然是各國之間和國際組織內部激烈爭論的話題。由于受到人們對糖日益增長的需求的驅動,從而把各種利益、各類商品及其價格混為一體,令人費解。所有這些又將不同的生產者、消費者、國際組織及其協議編織成一張全球網絡。而廣為人們認同的這一觀念——糖確實對身體有害——反而令人更加困惑不解、捉摸不透。事實上,現在醫學已經證實,糖對身體有害。因此,我們必須全面禁糖。
但是,“糖對身體有害”這一論斷絕非最近才提出;當下如若認同糖是對我們有害的,那么,它是否曾對我們有利?其實,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糖在諸多方面始終都是有害的,不僅對種植糖的勞工(奴隸和契約勞工)而言如此,對糖料種植地區的生態環境也是這般。我們現在認識到,盡管糖是導致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身體狀況不佳的罪魁禍首,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們以令人咋舌的量來食用糖。糖一如既往地大受歡迎——甚至更勝往日。從數量上來看,人們的食糖總量已達到歷史最高峰。
那么,以上種種,皆源于何種原因?為什么數億人偏愛食用且依賴于糖呢?如果“糖對身體有害”確有其事,那么,為什么糖這一簡單的商品可以令全世界的人如此沉湎其中呢?
《糖的故事》
中信出版集團
作者:【英】詹姆斯·沃爾韋恩
2020年6月
內容簡介
英國皇家文學院院士詹姆斯·沃爾韋恩依據詳實的史料,從貿易史、殖民史、戰爭史及經濟史等維度,闡釋了糖為什么能從中世紀只有王公貴胄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演化成了日常生活中普通的食材;為什么糖給人類帶來愉悅的同時,卻又成為破壞生態環境,耗盡資源,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甚至也是引發戰爭的關鍵因素;為什么在21世紀糖仍然是造成多種疾病肆虐全球和許多人流離失所的推手;為什么面向21世紀,僅僅開征糖稅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作者簡介
【英】詹姆斯·沃爾韋恩:英國皇家文學院院士詹姆斯·沃爾韋恩依據詳實的史料,從貿易史、殖民史、戰爭史及經濟史等維度,闡釋了糖為什么能從中世紀只有王公貴胄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演化成了日常生活中普通的食材;為什么糖給人類帶來愉悅的同時,卻又成為破壞生態環境,耗盡資源,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甚至也是引發戰爭的關鍵因素;為什么在21世紀糖仍然是造成多種疾病肆虐全球和許多人流離失所的推手;為什么面向21世紀,僅僅開征糖稅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