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起源天山腳下的西瓜品種,帶來上海鄉村振興另類樣本
上海人熟識的“8424”西瓜,已經“落戶”30年了。
6月25日上午,第二屆“惠南瓜果節”開幕式,暨“南匯8424西瓜”落戶浦東30周年《品牌·傳承》鄉村振興論壇,在浦東新區惠南鎮海沈村西瓜水稻輪茬基地舉行。
這個起源于天山腳下的西瓜品種,不僅在黃浦江畔“脫胎換骨”,還帶動惠南鎮下3個村,連片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浦東南匯種植西瓜的歷史悠久。過去,主要有本地厚皮西瓜、平湖西瓜等品種。
1980年代,南匯嘗試從天山腳下的新疆引進西瓜新品種,最初引進的是“伊選”西瓜,這種瓜皮薄肉脆、汁多味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但是,“伊選”西瓜皮太薄,易開裂,運輸途中,甚至瓜農從田里采摘后,瓜就已經破裂了,所以逐漸被淘汰。
198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科院育種專家吳明珠教授在幾十組試驗配比組合中,培育出了最為出色的第24組良種。由于是早熟品種,所以命名為早佳“8424”西瓜。
消息傳來,正尋求西瓜品種改良換代的原南匯縣農業局領導與農技人員,通過市農業局專家與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所接洽,于1989年從新疆引進了該西瓜良種。
浦東老一代的農業技術人員,為了“馴服”這個西瓜品種付出了10多年的辛勞,反復嘗試種植溫度、濕度、土壤、肥水、病蟲害等。
從幾畝地的“小試”,到上百畝的“中試”,再到上千畝的“大試”,“早佳8424”終于被“馴化”為“南匯8424”。雖然種源依然在新疆培育,但本地種植技術已經成熟。最初在航頭、宣橋等南匯西部地區試種,后來在惠南、東海、書院、六灶等鄉鎮種植,獲得了成功。特別讓瓜農們興奮的是,這里種出的“8424”西瓜,糖度要比其他地區高,品質更佳。
從此,一個好品種帶動了南匯西瓜產業的優質轉型,“南匯8424”成為西瓜生產的當家品種,成了好西瓜的代名詞,備受市場青睞。
以瓜為媒,三村聯動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6月25日活動當天,《“南匯8424西瓜”產業聯合體創新基地》與《智慧農業一站式示范工程》兩大項目成功揭牌,惠南鎮還與天天果園、浦商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實現惠南農產品產銷一體,活動現場表彰了育種突出貢獻獎、引種推廣貢獻獎、種植傳承貢獻獎、技術革新貢獻獎、品牌成長貢獻獎、具有影響力人物、企業知名品牌獎等一系列“8424西瓜”落戶浦東30周年成就獎獲得個人與企業。
位于惠南鎮東南角的“海沈、橋北、遠東”鄉村振興示范區,區域面積10.58平方公里。近年來,惠南鎮積極推進三村連片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并以點帶面、輻射全鎮,為全鎮的鄉村振興開辟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海沈村推進“三個一”工程,營造三個場景,令人心神向往。一粒米(稻米)營造“風吹稻浪,碧野悠悠”的自然景觀;一片花(花卉)營造“花開四季,自在騎行”休閑場景;一顆果(經濟作物)營造“瓜果飄香,流連忘返”豐收盛況,并用騎行運動和滬鄉文化將農業和旅游串聯,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隨著惠南對海沈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切實推動,鄉村旅游、“智慧農業”、網絡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培育,呈蓬勃發展之勢。
高標準的農業助推了高品質旅游的壯大,海沈村以發展騎行運動特色和滬鄉文化主題為主線,形成15公里騎行步道,推出“農居+民宿+文創”和“農野+運動+娛樂”等農旅融合旅游產品。其中,海沈的鄉村創客空間已成為地鐵16號線惠南東站的一座地標。在這里,坐著地鐵來尋夢成為了現實,騎著自行車來探索成為了習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