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后疫情社區·融合|意大利普拉托的華人,能否“跳出”中國城
普拉托(Prato)是意大利中部第三大城市,距離東南面的佛羅倫薩僅25公里。過去三十多年間,它是數萬名中國打工者的目的地。
不同于羅馬、米蘭,這座小城吸引華人的并非歷史文化或地標景觀,而是紡織業。普拉托的輕紡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二戰后它一度是整個歐洲的輕紡之都,為各國提供布料、皮革和成衣。
1980年代末,第一批華人抵達普拉托。他們從“打工仔”做起,縫紉、剪裁、燙衣、包裝,用幾年時間還清債務,攢下“第一桶金”,再盤下工廠和店面,自己做老板。至今,遠赴普拉托者仍有著相似的“上升”軌跡。
根據普拉托市政府2019年的數據,當地有24906名華人,加上持旅游簽證逾期滯留的“黑工”,當地華人約有五至六萬,占當地常住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其中,來自浙江溫州,特別是瑞安及文成地區的占了近六成,普拉托也被戲稱為“溫州城”。
共處一城,華人與意大利人有著微妙關系。一些人認為,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背后,華人搶走了生意。也有人認為,某種意義上,華人“救”了普拉托,他們的工廠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2020年,新冠疫情讓普拉托的華人群體與兩個“震中”相連。
普拉托中國店鋪街景 Wikimedia Commons 圖新冠下的自救
空間形態上看,普拉托有些“分裂”。一面仍是歐洲城鎮的面貌,咖啡館、廣場、慢節奏的行人。華人聚集區則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在Via Pistoiese和Via Fabio Filzi大街,滿目皆是中文店招,餐館、超市、旅行社、婚慶公司、中文學校。
1月中旬,“中國街”突然空了。路面上,紅燈籠還掛著,但華人商鋪大多關閉。本地人覺得奇怪,幾乎全年無休的華人服裝廠也停工了。
對于新冠疫情,華人早有警覺。先于意大利政府,他們商議起自己的防疫措施。
意大利最早通報的新冠確診病例出現在1月底,兩名中國旅客在羅馬確診。但當時除體溫測量外,意大利未對入境者有明確的隔離要求。普拉托的華人圈確定了14天的隔離期,返程者需要通過微信登記自己的姓名、住址、聯系電話和返程日期。
隔離地點也經過了一番討論。曾有人建議,征用幾間華人經營的旅館,供入境者集中隔離觀察,后被否定。如果住在旅館,配套的清掃、送餐服務無法保證。
停產停業停課,出門戴口罩,入境者居家隔離觀察,Marco Wong是普拉托第一位華人議員,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地的華人群體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低技術門檻,但很關鍵。
Renzo Berti是托斯卡納大區的公共衛生官員,他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表示,最初人們猜測,華人聚集的普拉托會成為疫情暴發地,但沒人想到,幾萬人的華人圈至今零感染。2月,疫情在北部的倫巴第大區暴發。
截至6月22日,普拉托累計確診了572名新冠病例,死亡51人。在普拉托,每10萬名居民中感染者有274例,這低于意大利的平均水平,每10萬人395例。
疫情期間關閉店面的華人餐館和超市。 圖
手停則口停的打工者
浙江麗水人周龍在普拉托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14天隔離期是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度過的。經營餐飲、紅酒生意之外,他還是公益組織公羊會意大利總會的會長。
疫情期間,周龍接到了一些華工家庭的求助電話。
普拉托大部分的工人處于生產鏈條的下游,從事的工種包括縫紉、洗衣、包裝等等。當地服裝廠大多停工時間超過了三個月,許多工人失去收入,卻仍需繳納房租。一些剛來不久的人還欠著出國時的債務。和零工者一樣,手停意味著口停。
和大部分移民一樣,身在異鄉者仍然通過地緣連接。普拉托的華人群體中,絕大多數并不懂意大利語,但只要在“中國城”內,他們就能生活無礙。普拉托有18個注冊的華人組織,如旅意福建同鄉會、意大利麗水同鄉會、普拉托華人商會、溫州商會等。公羊會也是其中之一。
疫情期間,除了分發口罩等防疫物資之外,他們需要救助華工家庭。
周龍回憶,第一批求助的華工家庭有18戶,來自瑞安、文成、麗水等地。他們牽頭,從公羊會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又從意大利本地紅十字會借來了救援車輛,分批將食物送到求助者家庭。
意大利推出了一些援助政策,但無法有效覆蓋移民社群。3月底,意大利政府宣布拿出4億歐元作為食物消費券,失業者可以申領。但那些沒有固定住址(如非法居住在工廠內),或受雇于非正規企業(如未注冊的小作坊)的流動工人無法申領。
但米、面、蔬菜、肉類,這些基本物資只能解決一時之急,更大的次生危機仍在持續。疫情之下,時尚產業受到重創。普拉托的工廠面臨復工危機。
一個生產型社區的復工危機
近些年,普拉托一度被稱為“快時尚之都”,服裝銷往西班牙、德國、荷蘭、法國等周邊國家。但疫情下,市場尚未恢復,海外訂單銳減。
通常,每年2月是普拉托的夏裝生產季。疫情打亂了生產節奏。據托斯卡納一個服裝產業研究中心Confindustria Toscana Nord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普拉托的工業產量下降了11%,其中時裝業受挫最為明顯,預計第二季度降幅更大。
普拉托允許服裝企業從5月4日起陸續復工,但此時復工,工廠只有兩三個星期的時間倒貨,等到夏季,春裝開始打折。面對重啟服裝廠的房租、人工等成本,以及付款周期長、產品滯銷,過季服裝打折出售等風險,大部分經營者選擇繼續停產。一些華人工廠的復工時間推遲到了5月底,甚至6月。理發店、美容店等服務性行業的復工來得更晚。
疫情下,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供不應求。普拉托的服裝廠找到了轉機。擁有車工、剪裁工等熟練工人,一些工廠迅速“轉型”,生產口罩。
浙江籍商人葉宇經營著一家時裝公司,生產休閑女裝,自有品牌,從設計到生產。2月中旬,倫巴第大區疫情暴發后,葉宇暫停了服裝業務,改為生產一次性口罩。5月底,他還擴充了一次產量,租下新的工廠。由于當時熔噴布原料緊缺,和他一樣,普拉托大部分口罩廠商生產的都是普通非醫用口罩。
由于疫情緊張,普拉托當地政府對申請生產防護物資的工廠開通綠色通道,審批速度加快,迅速投入生產。
但成功“轉型”者仍是少數,對大部分企業而言,完全復工需要面對多重難題。據普拉托新聞網報道,越來越多華人紡織廠、服裝廠和餐館老板決定停租,甚至干脆“止損”,離開普拉托回國。葉宇有些悲觀,一些已經復工的企業也無法堅持到8月。
為減輕復工企業的資金壓力,普拉托市政府允許一些企業和經營場所減免稅負,那些疫情期間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以上的經營場所和企業可以提交申請,可以將3至5月租金的30%至60%作為稅收抵免。復工企業可以向政府申請2.5萬歐元的補貼,當地銀行也推出了面向企業的免息貸款。
但大部分申請者仍是意大利本地人。部分華人企業經營的加工廠并不正規,無法出示報稅記錄等證明文件。據歐聯網報道,意大利政府提出了多種措施鼓勵復工,但截至5月底,領到補助的申請者不足5%。普拉托的經營場所每月承擔的房租價格約為每平米18歐元,服裝廠的規模通常在數百至兩三千平米,即便少部分企業能夠出示報稅單等證明文件,2.5萬元的補助仍是杯水車薪。
葉宇解釋,語言不通是一大問題,很多華人從未真正進入過本地社會。
公羊會和普拉托當地意大利紅十字會等公益組織在普拉托主教堂門口準備運送捐贈的消毒水。 周龍 供圖“跳出”中國城?
三十多年來,普拉托逐漸形成了兩個世界。
華人打工者的生活緊緊圍繞掙錢。他們對異鄉的風土民情無感,很多人沒去過羅馬和米蘭。他們努力攢錢還清出國時欠下的債,再依靠同鄉關系借貸,買設備、招員工,自己做老板。計件工資制下,沒人會對加班有所怨言,累了就趴在工作臺上休息一下,醒來繼續。
語言之外,華人與意大利人的隔閡有著結構性原因。
實際上,最早華人盤下的“工廠”大多是意大利人的家庭作坊,樓下是生產空間,樓上則是生活區。
二戰后直至1980年代,這種小規模、專門化的家庭作坊在普拉托大量存在,一度為阿瑪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等奢侈品牌提供面料。小型家庭作坊能在不斷變化的時尚潮流中快速“掉頭”,及時調整。
但隨著全球化推進,制造業轉向了生產成本更低的東亞地區,那里有更低廉的勞動力和租金,以及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普拉托的手工作坊經歷了一波失業潮,華人到來后,一些小型服裝廠主干脆將作坊租給華人,成了“包租公”。
隨著生產規模擴大,華人工廠主也發展出了獨立的生產空間。普拉托有4800多家服裝企業,其中3000多家由華人經營。如今,在城郊的Iolo、Travola工業區,以及城市西南部的Macrolotto 0區和1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快時尚服裝產業鏈。
生產生活空間混雜的家庭作坊模式一度讓普拉托的紡織業走向繁榮,但存在安全隱患。2013年底,一間華人成衣廠發生火災,7名華工喪生。
一些意大利同行認為,華人抄襲設計,拉低了“意大利制造”的標準。一些本土文化保護者甚至一度提出,手工制品不僅應該Made in Italy(產自意大利),更應該Made by Italian(意大利人制作)。
習慣了8小時工作制的意大利人也無法理解華人作坊里的超時工作,認為這是虐待勞工。再加上一些工廠非法雇用“黑工”,也引發當地人不滿。
但一些華人工廠也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葉宇就經營著自己的品牌,雇用意大利本地的設計師和工人。
2011年,NHK拍攝的紀錄片《意大利品牌中國人造:在時尚之都經商的華人》中提到,很多華人試圖“跳出”中國城。
疫情期間,周龍不再想“自掃門前雪”,想為普拉托做點事情。公羊會意大利總會向普拉托市政府提出申請,工廠主有消毒設備,可以為學校、政府部門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最終獲批。經當地教育部門批準,公羊會于6月初開始為普拉托的60多間學校免費消毒。
周龍表示,雖然意大利本地歷來有公益傳統,但疫情之前,專注的華人打工者鮮有時間和精力參與義工。疫情期間,一些華人家庭接受了公羊會等機構的幫助,也成為志愿者,參與了公羊會的公益消毒行動。
談及未來,葉宇卻有些悲觀。近些年意大利右翼政黨鼓吹排外,敵視移民。
6月11日,普拉托稅警突擊檢查了28家華人口罩工廠。13名代工廠企業主因涉嫌雇用非法移民、非法轉包、剝削勞工而被捕。其中一間華人企業此前曾日產10萬只口罩,供應給托斯卡納大區的醫護人員,當地媒體稱,這是服裝企業的一次成功轉身。然而,該工廠也被查抄,工廠主面臨起訴。
而在意大利疫情大規模暴發前的2月下旬,普拉托當地的一些華人餐館也曾與意大利學校的配餐機構交流,希望配送的學生餐可以增加中國菜。
“我們希望融入,希望他們能對我們有不一樣的看法。”
(應受訪者要求,葉宇為化名)
2019年,“社區更新觀察團”走進上海5個社區,聽社區實踐者分享在地經驗,與關注社區議題的人,一起漫步、觀察和討論。2020年,社區成為了抗擊疫情的一線,后疫情社區將有哪些變化?社區治理會有哪些轉向?我們將在“融合”、“治理”和“數據”三個主題下,繼續觀察,探討社區的未來。
后疫情社區第一場討論會,歡迎屆時觀看直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