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胃腸鏡檢查中,為什么要取活檢??
新聞 | 人文 | 科普 | 服務
我們在做胃腸鏡檢查前,醫生一般會向受檢者詢問是否同意取活檢,做完檢查后,有些受檢者會被告知取了活檢,需要等幾天才能出結果。
那么,取活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明明已經做了胃腸鏡檢查了為什么還要進行活檢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是活檢?
活檢在醫學中屬于病理學的一種檢查方法。我們在胃腸鏡檢查中,發現一些可疑的消化道病變,可以通過胃腸鏡的活檢孔道,用一次性活檢鉗快速、準確地取得這些病變的黏膜標本,然后送至病理科,對其進行病理學檢測,以鑒別病變的性質,為胃腸鏡的診斷提供病理依據。
其實并不是所有行胃腸鏡的人都必須做病理檢查,鏡下觀察如未異常黏膜,胃皺襞正常,無合并粘膜充血糜爛也沒有潰瘍的形成,其實可以不用取活檢。
胃體發現不規則糜爛、潰瘍時應取活檢證實潰瘍的良惡性。有經驗的胃鏡醫生如發現可疑粘膜也應及時活檢,若是早期胃腸癌,發現及時可行手術治療,提高生存率。早期胃癌很隱匿,胃內粘膜與慢性胃炎沒啥明顯差異,遇到此種情況需提高警惕,有必要取活檢以明確診斷。
對于早期胃癌,寧可全部篩查,不可漏診一例。胃腸道活檢非常簡便,由于取得的組織僅有幾毫米,創傷非常小,患者也不會有額外的痛苦。
一次性活檢鉗那么為什么要進行活檢呢?
做活檢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首先,活檢可以判斷病變是良性或惡性。
比如,大約2%的胃潰瘍可能發生癌變,潰瘍癌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癌變早期尚未形成明顯腫塊等典型特征時,往往僅有潰瘍邊緣粘膜顏色的輕微改變,如果此時對潰瘍周圍的胃黏膜做病理檢查,就能及早發現肉眼無法確定的早期胃癌。
還有一種情況是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一般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兩種類型。
增生性息肉是由慢性炎癥刺激形成的,常常多發,體積較小,表面光滑,癌變概率較低。而腺瘤樣息肉一般體積較大,表面多粗糙,外形不規則,癌變的概率相對較高。這種息肉直徑越大,癌變的可能性越高。
一般認為小于1厘米的,癌變率約為1.3%;大于2厘米的,癌變率可高達50%。如何鑒別消化道息肉的性質,判斷其有無癌變等情況,這也要借助于我們的活檢來進行。其次,取活檢是診斷萎縮性胃炎的金標準。
我們經常見到胃鏡報告單上寫著萎縮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這有什么區別呢?萎縮性胃炎除了胃黏膜的炎癥表現外,還可見到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或伴腸上皮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等,甚至癌變。
通過胃黏膜活檢,可確定受檢者是否有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這兩種變化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狀態,就是說發展為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因此此類患者需要進行定期胃鏡檢查。
活檢可以鑒別疾病性質和發現其他疾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內鏡下多見黏膜彌漫性糜爛、潰瘍、出血等改變,病理學檢查可見炎性細胞浸潤、隱窩炎及隱窩膿腫等改變,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確診有重要意義。
克羅恩病以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為表現,同樣也強調活檢的作用,病理學發現非干酪性肉芽腫和(或)具備較典型的組織學改變才可確診。
另外,胃粘膜活檢也可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其他疾病,不再一一贅述。取活檢的受檢者,要注意哪些事項?
取活檢并不疼痛。
活檢鉗鉗取的組織僅有幾毫米,損傷小,出血量少,多數患者可自行止血,少數出血量大的,內鏡下也可噴灑止血藥物來止血,一般不用擔心術后出血的問題,兩個小時后即可進食水。
但是對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的患者,術前需要告知醫生謹慎活檢或者提前停藥。
其次,受檢者要放寬心態。
活檢只是協助胃腸鏡診斷,用來明確一些疾病的類型,范圍,嚴重程度等,并非所有取活檢的病變都是惡性病變,因此不必過于擔心,只需耐心等待幾日,即可得到胃腸鏡的病理檢查結果。
|原標題:《胃腸鏡檢查中,為什么要取活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