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預防海鮮中毒,這份海鮮安全食用提示請收下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
吃錯海鮮會中毒
4月3日,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人民政府發布緊急通知,其海域內海虹中的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超過正常值4倍以上,提出要嚴防食用海虹中毒事件發生。
4月13日,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發布了食用海虹安全警示,提示近年來,本市發生過多起因食用海虹引發的中毒事件,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
這次不僅僅對海虹也就是貽貝提出了風險警示,有些地方還提到了我們老百姓很愛吃的一種貝類——花蛤。所以貽貝、花蛤只是抓典型,食用所有的貝類都應該注意正確食用保證安全性。
貝類海鮮還能吃嗎?
只要牢記以下兩點,貝類還是可以安全吃的。
在購買海虹等貝類水產品時,應盡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消費者在赤潮暴發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購買食用野生的貝類。
在貝類生物的所有組織器官中,毒素一般在消化腺、裙邊、鰓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貝類食品的內臟和裙邊,減少毒素,降低中毒風險。貝類內臟怎么找?
貝類的內臟一般是黑色或綠色的,裙邊是周圍的一圈。
貽貝或者淡菜會有黑色的部分是內臟。新鮮貽貝還會有黑色的須狀物,是貽貝的排泄物,也應該去除。扇貝更加明顯,內臟是黑色或綠色的,裙邊是周圍的一圈。內臟是不能吃的,裙邊很難清洗,一般不建議食用,如果想吃一定要反復清洗干凈哦。其實不僅僅是這次對貽貝提出風險警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也明確提出了不要生吃海鮮,可見沒有正確食用海鮮,在任何時候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
不僅僅是毒素,水產品還存在著細菌、病毒、寄生蟲、重金屬等風險,比如1974年葡萄牙發生霍亂流行,其主要原因是與部分居民生食和半生食霍亂弧菌污染的扇貝有關,這是細菌問題。1977年浙江省溫州市部分市民生食福壽螺倒是廣州官員蟲病的爆發,這是寄生蟲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上海市由于食用毛蚶導致甲型肝炎的暴發流行,感染人數達三十多萬人,這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了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有關,這是病毒問題。所以沒有正確食用海鮮河鮮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一直時有發生。
水產品安全使用提示提示一 淡水產品不宜生食
魚生是我國南方一代很流行的一種吃法。魚生多以淡水河塘魚為主,而日本生魚片以深海魚為主。
為什么刺身可以生吃,魚生卻不推薦呢?因為,由于陸地上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等由江河排入大海,故水產品污染按嚴重程度排序應該是淡水>近海>遠海。而且海洋是特大水體、其自凈化能力較強;而淡水養殖水體相對較小,且位居陸地,人類生活、工業的污染較重。
比如今年3月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家住深圳市的程女士突然腹部疼痛,同時伴隨惡心、嘔吐等表現,便去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經CT檢查,醫生很快找出了病因——程女士的膽總管內卡著一顆大小約4mm的“石頭”。
醫生通過手術將結石取出,并在程女士體內放置了一個“鼻膽管”,可以直接將膽汁引流到體外。沒想到術后第三天,醫生發現程女士的鼻膽管管腔中有兩個又扁又小的粉色“肉片”,長度1cm,還會在膽汁里自由伸縮。(在程女士鼻膽管管腔中發現的寄生蟲)隨后病理科檢驗發現,這個會伸縮的“肉片”正是肝吸蟲,一種存在于淡水魚蝦體內的寄生蟲。原來程女士去年12月曾和家人吃過一次潮汕生魚片。也恰恰是這個時候,她第一次發現了膽囊結石。
醫生根據程女士的描述,推斷她是吃了帶有寄生蟲且未經烹煮的魚肉。寄生蟲在膽道內繁殖或死亡,蟲尸體就會停留在膽管里,當膽汁和蟲尸體糅雜在一起,就形成了膽結石。肝吸蟲喜歡“躲在”淡水魚蝦體內,隨著人們吃魚生、未熟透的魚蝦等方式悄悄潛伏進人體。它們在人的肝膽管內寄生產卵并生產代謝產物,從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堵塞膽管。所以
你以為你吃的是美味的生魚片
其實吃下去的
可能是寄生蟲!
提示二 蝦頭一般不建議食用蝦全身除了一根腸子外幾乎沒有其他器官,所有的器官都集中于頭部。其中包括胃、肝臟、心臟、一對精巢或卵巢、排泄器官觸角腺以及膀胱和排泄孔。簡單來說,吃蝦頭等于吃了蝦的內臟和排泄物。
如果蝦所處的生長環境不好,蝦頭會富集環境中的重金屬受到污染,也會受到水環境中寄生蟲的污染。成為血吸蟲、肝吸蟲等寄生蟲的宿主。總而言之,蝦頭是吸收并集聚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積聚病原菌和寄生蟲的部分。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確實也不建議吃蝦的頭部,特別是小龍蝦,本身很難清洗干凈,市場上大都只是對小龍蝦進行簡單清洗,僅僅除去小龍蝦表面的泥沙。而小龍蝦頭部、鰓里很難被清洗干凈,由此蝦頭也就成為了小龍蝦最臟的地方。 提示三 蝦線不要吃每只蝦的背部和腹部都各有一條黑線,背部的那條黑線是蝦的腸道,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蝦線或蝦腸,其中都是蝦尚未排泄出去的東西。蝦線中的東西不僅很骯臟,而且含有一些對健康不利的毒素,烹調之前或食用之前都必須要去除掉。
蝦腹部的這條黑線并不是蝦線,而是蝦筋,是蝦的腹部動脈及與之相連的運動神經鏈,蝦之所以能夠彎曲身體并具有彈跳能力,就是依靠腹部的這條黑線,所以也有很多人通俗地稱之為蝦筋,烹調或食用之前不需要將其去除。怎么吃蝦你學會了嗎?
蝦頭和蝦線不要吃!
怎樣去除最安全呢?
我們來看民間達人怎么做吧。
專家
王錫昌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上海市曙光學者
農業部水產品貯藏保鮮
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上海)主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