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中國“消失”的那些日本大企業,現在都在干什么?
原創 正解局 正解局 來自專輯正解局日本系列文章合集
◆背后是日本在世界產業鏈上的躍升。正解局出品
說到日本企業、日本商品,在大部分國人印象里,可靠、人性化、質量高。
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日本企業、產品好像在中國“死”了,消失了。
記得大概是1994或者95年的樣子,我家鄰居買了臺進口松下2188彩電,花了4000多塊錢。這家男主人是警察,女主人是老師,4000塊等于花去全家好幾個月收入。不過,畫質、音響的確非常非常好,他們一開電視,就引得很多小孩去看。
這篇文章可以反映出當時松下2188彩電是多么流行但現在,普通家庭一般都會選擇國產的電視機,比如,海信、TCL、小米……
還有像東芝筆記本在1995年進入中國,1997年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上升到第1。
另外,2000年后一段時間,索尼手機非常流行。
但它們,現在在中國市場很難很難再找到了。
這些日企巨頭,到底去哪兒了?
今天,我就以東芝作為例子,聊一聊。
01
名副其實的巨頭
東芝在中國以白色家電聞名。
但其實,擁有1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芝,創造過日本很多突破性的技術成果:制造出第一個雷達、第一臺晶體管電視與微波爐、第一部彩色影像電話、DVD……
擁有第一臺水輪式發電機、第一臺感應電動機等發明,又比如在家電領域,也是電動洗衣機、電冰箱、電飯煲等產品的第一批制造商。
1985年,東芝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T1100,領先于當時已經極負盛名的IBM。
世界上首款筆記本:東芝T1100在鼎盛時期,東芝制造幾乎覆蓋了先進制造領域的角角落落。
1980年代,東芝偷偷把5臺精密機床賣給了蘇聯,讓蘇聯螺旋槳技術一下實現質的飛躍,當時北約的聲吶幾乎探測不到蘇聯核潛艇。
美國勃然大怒,引發了震動國際政壇的“東芝事件”。
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東芝的技術底子是多么得厚實。
強大技術競爭力帶來的是巨量財富。
在2000年,東芝銷售收入就達到了6.24萬億日元,在福布斯世界五百強中排名第38位。
1996-2016東芝福布斯世界五百強排名02
一下一蹶不振
但就像我們在中國感受到的一樣,不可一世的東芝走上了下坡路。
甚至,一度淪落到通過變賣業務維持運營的境地。
2015年,東芝將圖像傳感器業務出售給索尼,還把位于印尼的電視工廠出售給創維,白色家電業務在第二年賣給了美的,電視機業務被海信收購,甚至連占比最大的業務半導體和芯片業務都被東芝賣過。
爬上巔峰,東芝用了70年,卻在不到10年時間里,急速墜入谷底。
東芝,到底是怎么了?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日本制造的產品普遍非常耐用,大大降低了更新換代的需求。
二是東芝犯下了巨大的戰略失誤。
2006年,東芝因看好核電產業,以54億美元高價收購了估值18億美元的西屋電子,如此高價,震驚業內。
大家都以為東芝要有大動作,幾年過去,卻是連年虧損。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重挫日本核電產業,東芝核電投資遭受致命一擊,這場野心勃勃的投資,以血本無歸告終。
面對覆水難收的投資,東芝做出了錯上加錯的選擇:財務造假。直到2016年,一場長達8年、歷經三代社長、注水達到16億美元的財務造假接力才東窗事發。
東芝名譽遭到巨大打擊,在福布斯中的排名也退居300位以后。
03
其實,它還活著
核電投資巨虧,背后反映的是,東芝在苦苦謀求轉型。
財務造假被曝出以后,東芝想盡辦法縮減成本,在2016年就裁了14450人。
同時,甩賣業務,斷臂求生。
當時,有人斷定,東芝已經完了。
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2017年,東芝在研發上投入了1787億日元,近118億人民幣的研發費用,占到了全年營業收入的4.6%。
要知道,2017年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的上市公司一共才79家,其中,超50億元只有16家,超百億的更是只有區區7家。
實際上,東芝雖然元氣大傷,但是在研發上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投入。
持續的創新投入,也讓東芝觸底反彈。2019年度財報顯示,東芝營業利潤達到1304億日元,增長3.7倍。
比如,東芝的重離子治療技術,在全世界都處于領先水平。
重離子治療使用相當于足球場大小的巨型加速器,將碳離子加速到約為光速的70%,并集中放射劑量對病灶部位進行精準照射。
重離子對癌細胞的殺傷效果比X射線和質子線高2-3倍,在減少照射次數的同時,可以更強更快地殺傷癌細胞。
據了解,重離子治療費用大概在20萬人民幣左右。
神奈川縣立癌癥中心東芝“i-ROCK”的巨型加速器04
日本在世界產業鏈的躍升
東芝也是日本很多巨頭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日本進口產品的風潮正漸漸褪去,曾經耳熟能詳的日本品牌似乎也開始淡出我們的視野。尤其是在家用電器、手機行業上,日本進口產品作為曾經的龍頭老大,競爭優勢在逐漸下滑。
但事實上,其中很多日本大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開辟新的生產模式和產品領域上,將盈利能力下滑的傳統業務拋售了出去。
日本來自高新技術產品的收入,以及創新研發的效能,在國際上都仍然有不錯的排名,世界創新指數排名穩定在世界前列,在2018年排名第13名。
在全球城市創新性排名上,日本東京也一直位于前2。
2018年世界創新指數實際上,目前,日本在世界范圍內,不僅是高鐵的軸承和螺絲、切割機、機床,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的主要制造商,同時壟斷了光學技術產品鏈、電梯、醫療設備等眾多產業,專利數量排名世界第3。
哪怕是在高端的家電領域,日本品牌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選。
在我們日常生活可見的領域,日本品牌銷聲匿跡。
其實,這是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上的躍升,它們正以更隱蔽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
原標題:《在中國“消失”的那些日本大企業,現在都在干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