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者|援鄂醫生“擺攤”教路人心肺復蘇,“希望更多人加入”
【編者按】
醫者仁心。
在我們身邊,有大量默默奉獻的醫生,為我們的生活護航,但這些奉獻往往因司空見慣而被忽略。澎湃新聞推出“醫者”系列稿件,呈現優秀醫生的故事,為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提供一個角度。
“只要還跪得下,我就會一直跪下去。”6月12日,張軍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己跪得紅腫了雙膝圖片,配上了這段文字。
12日張軍橋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跪紅的膝蓋。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一個模擬人,一張薄墊子,一件隔離衣,一個口罩,這些是張軍橋“擺攤”的“全部家當”。32歲的張軍橋,是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的一名醫生,曾作為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赴湖北黃岡。現在,每晚下班后,他的身份則是一名“擺攤”醫生。
每次“擺攤”,張軍橋都會花三個小時跪地演示,一遍一遍向路人講解和模擬心肺復蘇術,圍觀人群一天比一天多,最多時甚至一天內達400人次。“我希望能用我個人微小的力量,拯救一個生命,甚至是拯救一個家庭。”他說。
在“援鄂醫生擺地攤”的視頻被發上網并引發關注后,張軍橋直呼意外,“我只是做了項普通的公益,希望能把大家對這件事的關注度,轉化為社會資源的投入和志愿者參與,能有更多人的來做這項事。”他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雖然很多人知道他的事跡,但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目前真正投入這項公益活動的人并不多。
開始“擺攤”:成人心肺復蘇教學
6月7日晚,張軍橋下班從醫院走出來。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這次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帶著自己的“家當”直奔濰坊市人民廣場。每到夜晚,廣場上都是散步的市民和熱鬧的小攤販,張軍橋也加入“擺攤大軍”之中。
“商品”是什么呢?成人心肺復蘇教學。
“按的位置是在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處,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肋骨往上交叉的地方,往上兩到三指的位置,直接按壓,注意按壓姿勢……”雙膝跪地,兩手交叉,在幾十名群眾的圍觀下,張軍橋正式開始了他的成人心肺復蘇“擺攤教學”。
張軍橋在濰坊市人民廣場“擺攤”教心肺復蘇術。沒有收費也沒有固定“學員”,但只要有人來看,張軍橋就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和講解。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來做一點醫學方面的公益推廣,從去年12月份我就想做了,只是因為疫情耽擱了。”
計劃最初實施并不順利。張軍橋只有每晚下班后才能來廣場“擺攤”,常常來的時候位置已經被占走了。最初因為“擺攤”位置不當,他還被保安阻攔過,經過多次交涉,承諾會維持秩序,才獲得了廣場管理人員支持。
第一天“擺攤”時,很多路人都不知道張軍橋在“賣”什么,有圍觀路人問他:“你是賣模型的嗎?賣的東西好奇怪啊。”張軍橋笑說:“我不是賣模型的,是教大家一種心肺復蘇術,緊急情況下可以救人。”
這樣的路人還有很多,雖然有時被問的問題讓張軍橋哭笑不得,但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做這項公益是對的,“每個人都多少知道一點心肺復蘇術,但大家都沒有真正了解過,即使遇到了需要搶救的病人,也不敢盲目去做,記不清步驟或不標準,反而會引發其他麻煩。”
從6月7日開始,張軍橋堅持每天“擺攤”3小時,圍觀學習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據他統計,每天能達到三四百人次。除了演示以外,如果路人感興趣也可以上前操作,張軍橋在旁邊指導姿勢一一糾正。
“專業的醫學知識老百姓也聽不懂,重要的其實就是用通俗的手段讓他們真正學會這門技術,講座視頻大家都會看,但是如果不實際操作,還是紙上談兵,講解需要親民化。”張軍橋說。
不少圍觀市民表示,在操作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需要的節奏和力度。張軍橋說,很多人學習心肺復蘇術會刻意記一些數據,這些數據不久就會忘記,而實操能讓人印象更深刻,“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不要求普通民眾要像我們醫務人員那樣規范,但只要你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能為120到來之前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那就夠了。”在普及心肺復蘇術的同時,張軍橋也會向圍觀群眾講解什么情況下需要給患者進行心肺復蘇。
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團隊
由于視頻在網絡上的傳播,張軍橋現在已然成了關注焦點,大家都交口稱贊。
張軍橋對此并不在意,關于這件事,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并不想做網紅醫生,我做的公益是盡我自己的職責為大家科普。到目前為止活動開展已經一周多了,雖然網上有很多人在轉發,但真正加入我們的人還是很少。所以我覺得光點贊沒用,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一起投身于這項公益,這才是真的”。
張軍橋說,他“擺攤”的視頻被市民發上抖音后,立刻就有一個同事聯系了他說要加入,“大家看到我在做的事情,都想陸陸續續加入,但現在還沒有成規模。”目前加入張軍橋進行心肺復蘇演示的醫護人員已經有近30人,他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擴大這個團隊。
他也明白持之以恒做下去的難度,“這個事犧牲了業余的休息時間,大家只能有時間再來做,沒時間也不能強制,大不了最后還是我自己買道具一個人來做,我覺得主要是得有人在做這件事。”他說。
除了動員醫護人員,張軍橋也發動了家人來一起幫忙。現在在濰坊市人民廣場的“攤位”上,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會幫他一起講解和演示,孩子則在旁邊給路人發放科普傳單,“雖然孩子還小,不懂自己在做什么,但我們會慢慢和他說,讓他明白自己在做的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在疫情嚴峻的時期,張軍橋曾作為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赴湖北黃岡。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更加明確了自己要做這項公益的意義,“我覺得老百姓在面對疫情和災難時,應該對醫學有基本的知識,或者掌握一個基本技能,我們應該有所積累,而不是等事件發生后再開始改變”。
張軍橋說,“援鄂”經歷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和觸動,“我從2004年就讀濰坊醫學院,畢業后工作至今,已經有16年了,這16年里的學習和工作經歷,讓我潛移默化地懂得了什么叫‘醫者仁心’,有些事想到了就要去做,做了才有效果,能奉獻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