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攝影記疫|王志強:面對空寂無聲的上海,沒有絕望至極那一刻
王志強,上海人,東方城鄉報原攝影記者:
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大地的時候,王志強還是一名在崗的攝影記者,他還記得自己戴著兩只口罩前往當年的上海汽車展,采訪拍攝因疫情而提前結束的展會現場。
17年過去,“新冠疫情”相比有了更明顯的標識,全民保持社交距離,日常口罩不離口不離身,是新常態,也是新的生活方式。老攝影記者坐不住,來勢洶洶的疫情也激起了他拍攝的欲望。三個月持續記錄,從個體的感受和視角出發,有些巧妙,有些荒誕,有些無奈,敏銳地留下這段每個人都經歷和參與的“不平凡”城市日記。
2020年1月29日,上海外灘。一位攝影愛好者頭戴防毒面罩拍照。2020年3月10日,浦東陸家嘴正大廣場停車庫前,一名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給進庫轎車噴灑消毒藥水。2020年3月11日,徐家匯地鐵站大廳內,乘坐地鐵上下班的市民開始增多。
2020年3月12日深夜,豫園一年一度傳統的新春燈會開始拆除。由于疫情,這屆燈會早早閉燈。來自四川自貢的工人們元宵節后抵達上海,經過14天隔離后方進入現場。圖為他們與金鼠的最后留影。
2020年3月27日,櫻花季里被譽為“上海最美公交車站”的南浦大橋公交汽車站45路終點站,一對母女從車上走下。
Q: 介紹你在疫情期間拍攝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你是怎么拍下它的,這張照片你想傳達什么?
A:我最喜歡的這張照片拍攝于2月26日上午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取藥處,等候領藥的人們排隊時自覺拉開相互間的距離,秩序井然。一眼望去,無聲地表露了人們小心翼翼的防疫之心。我隨即用手機退后兩步,從側面拍下了這一場景。感覺疫情之中,人們通過自己的自覺行動講述著保護自己,也就是保護他人。
2月26日上午,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取藥處,等候領藥的人排隊時自覺拉開相互間的距離。
Q:疫情之下無人能逃脫,請幫我們回顧一下你(或者你們的城市)有沒有絕望的那一刻?隨著疫情形式逐漸向好,你又是在哪一刻感受到希望將至,抑或沒有?
A:就我所感覺,在一月底和二月份里,人們還是比較緊張的,這是因為對于疫情的走向和傳染源的阻斷不太清楚,表現在街上行人非常少。印象較深的是2月2日,為了拍2020年2月2日20點20分這一獨特時刻,晚上7點多我去了上海的淮海中路。這條路以往十分熱鬧,是上海的時尚之街。但此時偌大的馬路兩邊店都閉門,難得見人,連車也少見。我還特別站在馬路中間拍了一張建筑物燈火依然,四下里卻空寂無聲的片子。但即使如此,也從沒有絕望至極那一刻的感覺。
進入三月份后,明顯感到人們的神經開始舒緩。上海的網紅地如外灘、南京路等處人流漸多,虹口公園外的火鍋店門外已有坐等堂吃的食客,被疫情耽誤的準新人也趕著天好拍起了婚紗照,南浦大橋下被稱為上海最美公交車站的那幾株盛開的櫻花樹每天都吸引著來來往往的觀賞客和攝影迷,往往過了夜晚十點還有忙忙碌碌的身影。
Q:在這次疫情中有沒有特別的瞬間或者某個人的某句話最打動你?
A:我的拍攝沒有特別喜歡的地方,不少片子都屬走過路過拍過。在這次疫情中,特別的瞬間當屬4月4日全國哀悼日那天,上午九點半我去到上海最大的地鐵樞紐站人民廣場地鐵站,十點正,列車停站,乘客肅立,汽笛長鳴。此時,我注意到一位還未來得及走進車廂的小伙子,就地肅立,神態凝重。寬敞的站臺上就他一人,于是,我悄悄將鏡頭對準了他。還有,從未見過地鐵車廂中全體乘客靜靜地肅立默哀,緬懷英雄,悼念逝者。令人由衷感動!
Q:在兩個多月的拍攝過程中,感受到城市和人們有什么樣的轉變么?
A:轉變是確定的,這次疫情無論從思維上、行為上、人際關系上給所有人都上了深刻的一課。諸如隨申碼以及店家、公園等采取限流措施都能得到大家廣泛的響應,更重要的是公共衛生的觀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戴口罩、勤洗手等成為了人們約束自我的自覺行為。
口罩只不過是臉上的一種遮蔽,口罩之下人們依然有著各自的喜怒哀樂,如今的區別在于旁人不能一眼望穿而已。
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上午10點整,地鐵上海人民廣場站,列車停站,乘客肅立,鳴號致敬,默哀3分鐘。
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上午10點整,地鐵上海人民廣場站,列車停站,乘客肅立,鳴號致敬,默哀3分鐘。
2020年4月4日,南京路步行街,幾名工人走過一家時裝店,與櫥窗里的模特“罩”遇。2020年4月8日,上海外白渡橋上,一位晨跑的女孩。2020年4月8日,上海豫園商城,防疫人員趕在清晨游客未進園前噴灑消毒藥水。2020年4月12日,夜晚的淮海中路上,兩名女子在上海今春以來最大的一場雨中疾跑。2020年4月19日,幽靜的武康路上,三個洋娃娃騎著小單車經過。2020年4月20日,長樂路一家小洋房里的高級時裝店內,店員正在展示服裝。
2020年5月1日,夜晚的南京路步行街,一名小伙子雙手翹著大拇哥在“眾志成城”倒映的街名墻前留影。2020年5月1日,一名女孩正在欣賞口罩藝術作品。南京路步行街“五一”假期中舉辦的由13個國家45位藝術家在疫情期間創作的48件口罩藝術作品,展示了“笑容雖然被遮住,但是仍然可以把快樂綻放在口罩之上”的理念。
2020年5月4日,徐家匯商圈當晚開幕的“五.五購物節”上,禮儀小姐戴口罩上崗。
2020年5月11日,上海郵電大樓下,清晨5點半已有兩三百人排隊,等候購買當日發行的抗疫郵票。2020年4月12日,上海瑞金南路建國中路口,一對年輕的老外騎罷共享單車,立馬從口袋里掏出免洗消毒液清潔雙手。Q:面對你眼前的這些照片你有什么遺憾嗎?
A:遺憾是免不了的,就拿三月十二日深夜來說,上海豫園一年一度傳統的新春民俗燈會開始拆除。由于疫情,來自四川自貢的工人們在元宵節后抵達上海,經過14天隔離方準許動工。我當晚十點半冒雨進入現場,拍攝者就我一人。由于不在上班時間,周邊樓層早已關閉,無法攀高,又因為下雨,也無法借助無人機視角。面對高達5、6米的巨型燈彩,遺憾缺乏一個較高的拍攝角度,只能在地面忙乎了。
Q:你使用什么相機?在哪里學習的攝影,哪位攝影師曾經影響過你?為什么?
A:無論膠片還是數碼,我用過相機不少。但近年來圖輕便,較多使用松下卡片機和華為手機拍攝。弱光下則喜用富士X—T2相機,16 mm/f 1.4鏡頭。攝影最初是我的愛好,后又成了我的工作。早年曾參加過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攝影函授學院的學習。說到哪位攝影師曾經影響過我,想來當屬同城的雍和先生,他的作品記錄都市變遷,飽含人文關懷,總是恰到好處找到一個時空交匯點,用攝影語言加以詮釋。由于同在上海,相識多年,看他的作品很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獲益良多。
Q: 你認為什么是攝影?
A:我認為簡而言之,攝影就是對生活的觀察和掃描。重要的不在于舉起了相機,而是在于睜開了思想的眼睛。
王志強在自述中說,“現今不像當年,懷揣記者證,進出拍攝時可以名正言順。諸如醫院病房、隔離點、檢查站之類較易出畫面的地方肯定非我所屬。因此,我更多的還是著眼于在疫情下的城市日常生活圖卷,百姓們應對疫情的舉止態度。疫情之下,生活“罩”樣在繼續!作為抗疫最明顯的標識,人們必須戴著口罩走進日常的生活、工作、旅途以及休閑。非常時期的非常畫面形成了一道非常的風景線。于是乎,圍繞口罩,多多“罩”影,成了我鏡頭中的聚焦點。應該說,疫情帶給了我們太多的心“罩”不宣,為了明天,理應深情地記下今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