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滬湖北務工人員感受“海納百川”—— 一視同仁最珍貴
編者按
湖北是勞務輸出大省。全國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拉一把。在外打拼的湖北老鄉,工作生活情況如何,有什么期待?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兵分五路,赴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地探訪,今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掃湖北健康碼,檢測體溫,刷身份證。
6月2日15時,武漢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登上開往上海的G600列車,探訪在滬湖北籍就業創業人員。
途中,記者用手機下單,預訂浦東臨沂新村附近一家酒店客房。
18時55分,高鐵抵達虹橋火車站,記者隨著人流通過紅外測溫區、出站。手機登錄“隨申碼”,瞬間顯示為綠碼。
進入地鐵,記者按照播音員提示掃碼,輸入手機號碼。
21時19分,記者到達酒店,向服務員出示身份證,不到兩分鐘即辦完登記手續。
從湖北到上海,從出發到入住,一路暢行。
“認可防控成果,就是對湖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地點:上海市松江區,回天集團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時間:6月3日下午、晚上
翻展紙箱、取產品、密封,手腳麻利,一看就是熟練工。
在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部,張重坤的工作是裝箱打包。
憑著一雙巧手,月收入7000元,這在他的老家湖北鶴峰山區,是不可想象的。
28歲的張重坤很珍惜這份工作,希望在這座國際大都市扎下根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張重坤在鶴峰“一個春節過了兩個多月”。
離鄂通道重啟后,3月30日,他取得復工許可,乘飛機返崗,“再不能耽擱了”。
張重坤和在另一家企業打工的哥哥,租住在附近的東皖新村。他告訴記者,除了最初14天每天填寫體溫監測表,出入自由,一切如常。
和張重坤不同,雙組份硅膠組車間班長柯浪住在公司宿舍。他是湖北英山人,同宿舍另兩人來自其他省份。
“不僅是室友,車間10個人分別來自江西、河南、四川、貴州、湖北,大家相處很融洽。”柯浪說。
在該公司,從一線員工到高管、中層干部,有30余名湖北籍人員。
大年初一,公司董事長、湖北襄陽人章鋒要求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初三前全部返回總部。
他和集團企業中心總裁耿彪、采購總監袁俊、技術總監韓勝利、品牌總監馮云波等,迅速從襄陽趕回上海。
2月上旬,該公司被列入上海首批復工復產企業。各地員工分時段陸續返崗。
馮云波告訴記者,嚴格落實防疫規定,目前,公司未出現一例感染。
“上海3月下旬就與湖北互認健康碼,我們的業務開展順利。”袁俊說,看到新聞報道,武漢發布全市核酸檢測結果,未發現一例新增確診病例。全國人民都應該放心了!
一季度,回天新材營業收入、扣非后利潤均呈兩位數增長。
晚餐時間,韓勝利率研發團隊,在食堂舉行團建活動。
圍坐在四張圓桌旁,來自五湖四海的技術精英共享喜悅,表達加油拼搏的決心。
“我們都是一家人!”公司人事專員郁婷是上海本地人,她說,從沒有因為湖北同事來自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產生距離感,相反,他們的奮斗精神一直激勵著她,“湖北保衛戰付出了這么大的努力和犧牲,認可防控成果,就是對湖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記者感言】從艱苦抗疫到疫后重振,全國人民與湖北人民守望相助。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拉一把,向湖北籍外出務工人員敞開溫暖懷抱,彌足珍貴。上海有情,上海有愛。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
地點:上海閔行區,中詣創意產業園2號樓
時間:6月4日上午
“歡迎老鄉來滬!”
3日23時,湖北嘉魚人、上海三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團生和記者電話約定,次日9時在地鐵世紀大道站內會面。
第二天,李團生與記者如約相見。
“還要轉兩趟地鐵,到莘莊站下,再步行十幾分鐘就到公司了。”李團生解釋道,市區停車難,雖然有車,但上班一般都是坐地鐵。
地鐵上,李團生開始講述自己的奮斗故事:1991年到上海求學,畢業后留滬工作,2002年創業,2015年起專注中小制造企業管理軟件……
一個多小時后,我們來到公司所在的中詣創意產業園。
李團生和同樣在滬打拼的嘉魚老鄉周承文一起,在產業園2號樓二樓合租了一間100平方米的寫字間。
“員工們都回來了,全面恢復正常經營。”李團生說,受疫情影響,企業信息化管理需求猛增,上月訂單同比增加50%。
說話間,周承文風風火火回到辦公室。
他創辦的上海先注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為外企提供監控設備安裝。
“湖北身份,對你們的工作生活有困擾嗎?”記者問。
“我兩個月前回到上海,憑綠碼通行無阻,一切如常。”周承文說。
李團生的公司員工中,5人來自湖北孝感、咸寧,5月初返崗。“員工都不求特別照顧,只需一視同仁,上海做到了。”李團生說。
討論中,兩人同時提到了四個字:海納百川。
周承文掏出手機搜索,向記者展示說:“看,上海城市精神是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
【記者感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海城市精神,展現海的胸懷與氣度。把進入上海的湖北人當成自己人,也展現出上海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的自信。
“晚來一個月,就少一個月收入”
地點:上海市奉賢區,上海泰司商貿有限公司
時間:6月4日下午、晚上
去顧村公園游玩,到萬達廣場購物……
18歲的麻城市白果鎮女孩胡盼,工作之余,還是四處“撒歡”,滿眼都是希望與夢想。
胡盼是上海泰司商貿有限公司的打單員。
踏上公司二樓,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打單室。根據客服源源不斷提供的訂單,胡盼第一時間錄入信息,迅速分派給配貨員。
走進1000多平方米的配送區,近百人有條不紊地忙碌操作,公司總經理游志雄向記者介紹配送流程。
疫情中訂單猛增,2月13日,公司獲批復工復產,游志雄卻憂心忡忡。公司本地員工僅5名,絕大多數員工分布在四川、貴州、山西、安徽、湖北等省,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返崗。
游志雄只好求助當地勞務公司,招聘臨時工應急,但終歸業務不熟練,配送效率大打折扣。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在上海綠碼通行,老員工4月15日前全部返崗。
“前5個月,公司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游志雄說,評價員工,能力說明一切,地域不在考慮范圍。
晚上,公司臺球室亮著燈,來自嘉魚縣官橋鎮大牛山村7組的程憲盛正和同事打臺球。
3月13日,程憲盛與同鄉“拼車”,返滬復工。
“晚來一個月,就少一個月收入。”程憲盛的女兒上高三,兒子上初一,妻子在家照顧孩子,打工收入是家庭唯一經濟來源。
生活樸素,從不抽煙,一雙球鞋一穿就是3年,程憲盛每年向家里寄回5萬多元。
“這里條件很好!”他帶著記者參觀宿舍,有空調、獨立衛生間,免費住宿,每月只需支付少量水電費。
公司財務室的燈也亮著,廖艷然還在伏案加班。
3月底,廖艷然從湖北省南漳縣武安鎮磚橋沖村赴上海找工作。4月9日,她看到公司招聘信息后報名;10日,通過面試;11日,開始上班。
這座城市,鐫刻著他們的希望與夢想。
【記者感言】他鄉奮斗,心中有夢。無數外來人員,融入這座具有強大包容性的城市,灑下拼搏的汗水。無論來自湖北,或是其他地方,大家都是中國人。
(原題為《一視同仁最珍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