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托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哈代的兩段婚姻
托馬斯·哈代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在他所處的19世紀到20世紀初,已是相當長壽。哈代曾有兩段婚姻。1870年3月,完成小說《計出無奈》初稿后,還是建筑師的哈代應邀為圣米里昂教堂的修復做前期調查,在那里遇到了牧師太太的妹妹愛瑪,這位只比他小幾個月的女子后來成為他的第一任妻子。
哈代和愛瑪可以算是一見鐘情。愛瑪在她后來的回憶文章中講道:“沒有哪位作家和妻子的相遇會比我們更加浪漫。”哈代則在詩中表達了相遇的奇妙:
當我踏上前往萊昂奈斯之路
百里之外的地方
枝頭還掛著白霜
閃閃星光照亮了我的孤獨 ……
當我從萊昂奈斯回歸
眼中充滿著魔力
萬物皆默默猜忌
我那罕見而深不可測的光輝(王秋生/譯)
彼時的哈代已經30歲,雖然有一份建筑師的工作,經濟上依然拮據。更不幸的是,他在文學道路上的進展并不順利,讓他心灰意冷。1865年6月2日,哈代記錄了這樣一句話:“我的25歲生日,沒有什么太值得感到愉快的事情。我覺得我好像活了很久,而所做的事情卻太少了。晚上在月光下散步,想著再過五年我還會思念哪一個女人。”在遇到愛瑪時,已經五年過去,但哈代的外在境遇并沒有改善太多。
愛瑪從1865年起,哈代加深了對詩歌的研究,更加講究系統和方法,從參考《韻律字典》《英國文學手冊》到精讀分析柯勒律治、華茲華斯和雪萊的詩。還一邊觀看《亨利四世》公演,一邊記誦劇院發放的臺詞。決心自我教育的哈代十分用功。
他將自己的詩作寄給很多雜志社,結果沒有一首被采用。同時對建筑行業也失去了興趣,對宗教的熱情亦極速消逝。在1867年大病一場之后,哈代決定換一種方式進入文學界,那就是寫小說。
但是他的第一部小說《窮人與貴婦》的出版歷程比小說情節還要曲折。哈代的朋友霍維斯覺得這部作品不錯,將它推薦給出版商麥克米倫,卻被評價為情節展開不足。之后又經過兩位出版商審讀,得到的評價還不如之前。即使哈代同意交納20英鎊的出版保證金,出版商查普曼還是未能前來簽約。最后哈代得到的忠告是不如改寫或干脆另寫一本,減少書中的社會主義論調以免遭遇猛烈攻擊,在藝術層面多下功夫。
這期間,哈代的感情生活也并不順利。他喜歡上了表妹翠菲娜,對方也接受了他贈送的戒指,但最終兩人并沒有獲得完滿的結局,還是分開了。
就在這樣的心境下,哈代遇到了愛瑪,這份惺惺相惜給了他一絲希望。從相見到結婚,又耗費了四年時間。兩人的結合遭到了雙方家庭的反對,哈代的家人甚至并沒有出現在他的婚禮上。此時哈代的經濟狀況也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1871年3月25日,哈代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計出無奈》。1872年3月,哈代拿到了售書款60英鎊,但比他為此書付出的保證金75鎊還少了15鎊,出版商鼓勵他不要傷心。之后他的短篇小說《綠林蔭下》售出版權,獲得40英鎊,才多少緩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哈代1874年9月17日,哈代和愛瑪舉行了婚禮,之后赴法國度蜜月。婚后他們在倫敦租屋定居下來,作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中產岳父見到這種情況估計并不高興。近十年之后的1883年,哈代在多切斯特郊外的馬克斯門買下了一塊地,運用自己的建筑師經驗設計了居所,又歷經一年半完工。
哈代和愛瑪此后一直生活在這幢別墅中,直到他們先后逝世。哈代的創作生涯一路攀升,進入了自己曾經向往又諷刺過的上流社會,但他的婚姻生活卻沒能夠保持同樣的步調。
哈代和愛瑪的相遇帶有夢幻色彩,雙方都感受到了具有魔力的相互吸引,但在美好的想象中卻忽略了對方更為真實的一面。哈代身上的書卷氣讓偏居一隅的愛瑪對倫敦充滿了想象,卻不知哈代出身平庸,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樣富有光環。1874年的冬天,愛瑪在火車上經常看到女士閱讀哈代最新出版的《遠離塵囂》,內心充滿了自豪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心中,大作家就如英雄一般。但她在婚后才發現大作家冷漠的一面。
相比愛瑪,哈代對另一半的要求更多。兩人相見之初還一起閱讀詩歌,愛瑪可以背誦莎士比亞的詩句,哈代深信她是一位有智慧的女性,卻沒想這只是掩蓋了愛瑪缺乏教育的事實。待到他們定居在馬克斯門的別墅中,愛瑪心中沒有緣由的積極情緒和哈代看透一切的悲觀哲學格格不入。哈代甚至認為愛瑪變成了平凡無知的中年婦女,便埋頭研究哲學。兩人雖在同一屋檐下,卻長時間分居。
兩人的婚姻維持了38年,最終以愛瑪的突然離世告終。人們對哈代第一段婚姻的了解遠遠超過第二段,不僅僅是因為其時間更長,更主要因為哈代的一組悼亡詩。在愛瑪離世后,哈代才意識到自己過去對她的冷淡這么殘酷,才意識到自己還深愛著她。這組悼亡詩在中文世界被稱為“愛瑪組詩”(Poems of 1912-13)。
哈代和愛瑪初次相遇的圣米里昂教堂在愛瑪去世三個月后,哈代甚至專程赴他們初次相遇的康沃爾郡尋找愛人的魂靈,曾經帶來甜蜜的景致在失去另一半后完全變了一種樣子。哈代只能帶著憂傷的心離去: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歡樂何等渺茫,
自我第一次注定與你相識!
——慢悠悠的歲月沒有停下來眺望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歡樂何等渺茫,
沒有記憶重新創造昔日的時光,
也沒有慈愛幫助向你顯示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歡樂何等渺茫,
自我第一次注定與你相識 ?(飛白、吳笛/譯)
事實上,哈代為愛瑪所作的悼亡詩并不只是1912年到1913年的“愛瑪組詩”,而是有幾百首之多。
哈代沉浸在對亡妻的思念中,卻對他的第二任妻子佛洛倫斯帶來了不少尷尬和傷痛。佛洛倫斯原本是哈代的秘書,在愛瑪去世后兩年同哈代結婚。那時佛洛倫斯35歲,而哈代已經74歲。佛洛倫斯陪伴在哈代身旁,直至他1928年去世。哈代的“官方傳記”《托馬斯·哈代的早期生活1840-1891》和《托馬斯·哈代的晚年歲月1892-1928》是以佛洛倫斯為著者出版的。之后經披露公眾才知道,其實兩本傳記的內容和重點均是由哈代自己決定的。他避重就輕,省略了大量隱私內容,并毫不留情地將傳記原始手稿燒毀。
《托馬斯·哈代的晚年歲月1892-1928》盡管如此,哈代的離世還是給佛洛倫斯帶來了巨大痛苦,她悲痛到需要醫生來照看她的身體。哈代去世10年之后,佛洛倫斯因患癌癥逝世,骨灰同哈代的心臟葬在了一起。
哈代將他的愛多數給了第一任妻子,人們對他的第二段婚姻了解并不多,但最近發現的佛洛倫斯寫給學生哈羅德·巴洛的三封信,使讀者對他們的關系有了更多的認識。
佛洛倫斯和哈代據《衛報》報道,佛洛倫斯寫給哈羅德·巴洛的第一封信日期為1914年2月10日,正好在與哈代完婚的第四天。當時哈羅德·巴洛身在非洲,佛洛倫斯在信中說:“如果你手邊有英國報紙,一定看到了我同偉大作家托馬斯·哈代完婚的消息,我成為了他自豪幸福的妻子。雖然他歲數比我大很多,但至少從我的角度來說,他是我的真愛。我不知道他的想法,但不管怎樣,我都擁有了這世上最善良仁慈的丈夫。” 佛洛倫斯在信中還抱怨整個歐洲的報紙都登有他們結婚的消息,她的照片隨處可見,她已經有些厭煩這種曝光度了。
佛洛倫斯寫給巴洛的第二、三封信是在哈代去世四年之后,她坐在當初與哈代相遇的屋子里寫信,內心充滿了孤獨感。在結婚的十四年中,她已經習慣哈代陪伴在左右,自己能和這樣偉大的心靈、高貴的人格產生聯系深感幸運。而這一切更突顯了此時的空蕩蕩。從這幾封信中可以看出,佛洛倫斯對哈代的感情非常深,充滿了敬仰之情。
佛洛倫斯寫給巴洛的信哈代是一位喜歡活在過去的作家,他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細膩的感觸和良好的記憶力構建了頭腦中那個過去的世界。不管是對鄉村生活的留戀還是對亡妻的悼念都是如此。在他的第二段婚姻中,他并沒有吸取教訓活在當下,而是讓懷念的悲痛肆意增長。也許作為他的愛人是痛苦的,但作為他的讀者卻是“幸運”的。正是這樣的悲傷刺激著他的心靈,留下來偉大的詩作,影響了一批英國詩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