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攝影記疫|雍和:上海呼吸(二)
【攝影是對人滿懷情感的記錄】
疫情如同戰場,不能去往第一線,是很多年輕記者的遺憾。然而對于在前線戰斗多年,現已退休的攝影師雍和來說,既是退而不休,也是對一定要在第一線已無執念,“以我們多年在新聞前線的經驗,可以想象醫院現場的畫面大多是雷同的,工作是神圣而充滿使命感的,但也是單調、重復的”,什么是能打動人的,同樣有價值的,反而需要一定的距離思考和觀察。
從1月24日開始記錄,雍和并沒有料想到疫情會持續這么長的時間,從春節到農歷十五,再到二級響應,百天,三級響應,“再好的故事總是要有一個結尾”,他說,如果疫情成為常態,那至少記錄過的沒有遺憾。攝影的核心從來都不是多與少的問題,而一定是要有與人的情感相聯結的內容。
人的情感從何而來?雍和回憶說,“因為我下過鄉,做過農民,做過工人,也做過記者,所以我的人生經歷有很多時候也是苦難的。其實回過頭來看這些也都是你的財富,你把它利用起來就是財富,你永遠唉聲嘆氣,那就是包袱了。”在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首先是放下高高在上的態度,這對于拍攝其實大有裨益,去了解被攝對象的經歷、背景,事情的緣由,其中蘊含的各種可能性,本身就是一個觀察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未來拍攝的時候都用得上,這一點我是如魚得水。這是我的優勢,可能有的人技術好,但閱歷和觀察上總是差一點。”他說,經歷過的事,無論是家庭的還是個人的,成為人生經驗,轉化到對世界的認知中,不是刻意的學習,成像出來就是帶有個人標識的。再來就是從文字或是語言去轉化為視覺表達,怎么轉化,用什么樣的語言去轉化,“你找到你最合適、最擅長、最得心應手的說話方法”,既是傳播,如何讓人聽得懂,愿意聽,也是需要去學習的。
“照片是攝影師說話的一個出路,一個通道,你想拍的東西其實就是你想說的話,是可以做到一致的,而不是相背離。”用經歷和體驗,對人始終滿懷情感,這才是這座城市在疫情中最值得記錄的,即使不在第一線,攝影師仍然有好故事、好角度去認識去發現。
2020年3月20日,上海西藏中路,外賣小哥在餐館取貨,爭先恐后是因為擔心超時被扣款。疫情趨緩,上班族叫外賣餐點的暴增。2020年3月23日,上海東江陰街,居民在看“征收方案”布告,這是“一級響應”最后一天。政府宣布今年計劃不變,將完成房屋改造55萬平方米,此舉涉及2.8萬戶居民。2020年3月24日,上海衡山路,奶奶陪著讀三年級的孫子上網課,她說家里網絡斷了信號,只能到電信門店口找信號上課。2020年3月24日,上海華山路總統公寓,市民在家里露天陽臺聚餐燒烤。疫情趨緩,這天的零點起,上海解除了實施了60天的“一級響應”。2020年3月25日,上海延安中路一家火鍋店,門口設有哨卡,對來客測溫和查驗健康“隨申碼”。疫情雖已降為“二級響應”,一些品牌飯店仍然不敢松綁。2020年3月26日,上海興業路“中共一大”會址,游客重新出現,讓紀念館工作人員喜出望外。疫情蔓延,文旅業受到嚴重沖擊。2020年3月26日,上海定西路,從日本回滬、居家隔離已10天的陳先生,與朋友隔著玻璃見面。2020年3月27日晚,上海浦東機場,距閉關還有幾個小時,許多人入境。28日零點起,中國將暫停來華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并大量縮減國際航班。當天,上海有17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2020年3月28日,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陰雨綿綿,黑云壓城。當天零點起,中國停止了外國人持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這在1949年之后,史無前例。3月29日,上海南京東路蘋果店,顧客很多。十天前蘋果發布新品,但大中華地區以外門店被關閉,中國此時成了全球唯一可以在線下體驗選購新品的地方。-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