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兒童節將至:給孩子一朵“小紅花”,解開束縛成長的“無形枷鎖”
澎湃號·湃客“懂點心理學”專欄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師生撰寫,一周雙更,內容聚焦時事熱點,科普生活知識,涉及親子教育、家庭關系、職場之道等諸多方面。將心理學應用于日常,讓生活更加精彩。
撰文/ 崔麗娟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運營/ 楊曉
否定是我們常常給予孩子行動的反饋,也是想給孩子一種預警的信號,我們想借此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行,那樣做還不夠。我們覺得,幫助孩子排除了錯誤,才能找到正確的路。但是,如果不斷地給孩子否定,讓孩子重復經歷失敗的痛苦,會發生什么呢?
圖/unsplash
《看上去很美》里面的小主人公方槍槍在入學時候一心想要得到老師獎勵的5朵小紅花,他拼命地努力卻怎么也沒法得到那5朵小紅花,最后他終于對小紅花失去了興趣。沒有肯定帶來的成功感,只有否定帶來的失敗感,最終讓方槍槍小朋友放棄行動,不再努力了。這就是心理學所謂的“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67年)在一項給狗實施電擊的實驗中提出的。他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實施電擊。遭受痛苦電擊的狗試圖逃離籠子,但籠子關得很牢,狗一次次的努力,都無法成功逃離,只能接受痛苦的電擊。多次實驗后,研究人員在蜂音器響時,把籠子門打開,不給與電擊,結果狗不但不從打開的籠子門逃離,還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和顫抖起來,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電擊。實驗中的狗,出現了習得性無助。
圖/unsplash
有研究者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們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然后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它跳;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后,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的高度。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研究者于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竟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
是什么原因讓跳蚤變成了“爬蚤”?并不是因為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就在于,當實際上的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著名的跳蚤實驗。玻璃罩已經罩在了潛意識里,罩在了心靈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習得性無助了。
圖/unsplash
你是否在旅游時看到過這樣的現象:大象的力氣和體重可以卷起樹木、碾壓汽車。秀過力量的大象被主人用一根細繩栓在木樁或小樹上,沒有用精鑄的鐵鏈,也不是粗大的樹樁,結果這大象就真的被這細細的繩子和小樹拴住了。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在大象還只是一頭小象時,就被用繩子拴住了前腿,那時它也曾經努力掙脫過,一次又一次,都失敗了,慢慢地也就放棄了逃跑,堅信只要有繩子在,它就無處可逃。盡管現在它都是一頭強悍的成年大象了,卻依然認為這是一條永遠無法擺脫的繩索。這頭大象,小時候習得性無助了。
我們知道,困住狗、跳蚤和大象的,不是籠子、不是玻璃罩、不是細繩,而是研究人員和大象主人用不斷重復的失敗給它們構建起的認知,即習得性無助。
圖/unsplash
回望一下你給孩子的教育吧,是否正在用不斷的否定,給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設下了重重枷鎖?如果你想讓孩子不喜歡學習,那就不管他怎么努力你都表達不滿意,對孩子沒有表揚與鼓勵,只有批評與失望,你的孩子,很快就會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的孩子,一生都在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
那么,如何避免讓孩子成為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呢?生活和學習中,要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不要給孩子設太多的限,尤其不要設孩子再努力都難以達到的限;孩子失敗時,要多一些鼓勵,并給孩子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與幫助,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否定;還要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在點滴的成功中增長自信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讓我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贊美,少一些指責;多一些溫暖,少一些無情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