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浮世繪里的江戶“穿越”:兩碗拉面買一張葛飾北齋……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讓出國旅游成為了奢望,如何撫慰小半年沒有開啟旅行的內心?大英博物館推出了一系列城市旅行項目,其中一站就是東京,但并非是如今的東京,而是19世紀初的江戶。大英博物館日本館藏項目策展人阿爾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通過浮世繪作品走近江戶的美景美食,推薦最佳“酒店”和游覽路線,連何處可以“買買買”都有涉及。當然,那時的時尚圣地并不是南青山、表參道,那時大約兩碗拉面的價格就可以買一張葛飾北齋……讓我們并穿越到200年前,打開“江戶游覽攻略”:
葛飾北齋,《冨岳三十六景之五百羅漢寺榮螺堂》,木刻版畫,1832年1830年代初期的江戶是一個人口超過100萬人的繁華都市。它是當時日本最大的城市。從1603年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今東京)開設幕府、開啟江戶時代開始,在后來的264年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發展成為一個可容納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群體的多元大都市。貫穿城市南北的隅田川沿岸排列白色倉庫,這也預示著江戶運輸和商業的發達。
這座城市位于關東平原的南部邊緣,與江戶灣(今東京灣)相望。因為沒有天然防御工事,所以圍繞城堡修建了螺旋形運河網,作為護城河。江戶在和平時期達到了繁榮的頂峰,水路作為運輸網絡,把產自日本各地的農產品運送至江戶。
西村屋與八(1762–1835,18世紀末主要木刻版畫出版商之一),《江戶地圖》,木刻版畫,1785年除了城堡之外,江戶的建筑均不超過兩層,因此在城中就可以看到西邊地平線上的富士山。
如何抵達:
歌川廣重(1797–1858),《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吉原左富士》,木刻版畫,1833-1834年大多數游客沿公路步行到達江戶,其中最著名的是東海道公路,它貫穿了江戶和京都之間的500公里,也是全世界設施和維護最好的公路之一,在它53處主要驛站和眾多中間車站都配備了旅館、飯店和馬廄。還定期種植的柳樹杉樹提供行人納涼,并禁止輪式車輛駛入以保持道路表面的平坦。
市內游玩:
圓山四條派,《秋夜滿月下的駕籠》,木刻版畫,1856年步行是游覽江戶的最佳方式。建議按自己的節奏探索感興趣的領域。在城中漫步,您可以看到高等武士乘坐華麗駕籠(駕籠,かご)在城市中穿行,旅行者也可以租用由布吊帶和桿子組成的簡易駕籠。
歸于三代歌川廣重 (1842–1894),《櫻花樹下的女子》(遠處可見淺草寺和富士山),彩繪掛軸,1865-1894年隅田川沿岸有許多江戶名勝。兩側寬闊的堤岸種有櫻花樹,尤其適合在春夏季的夜晚漫步其上。多座大型木橋橫跨隅田川,并配有渡輪。游客可乘坐“豬牙舟”(一種可載三名乘客的小船),團隊游客可考慮租用可容納六至七人的、帶頂棚的“屋形船”。
榮松齋長喜(活躍于1781-1813年),《(可能)屬于高島屋茶屋的游船》,彩色木刻三聯畫之一,約1781–1813年淺草寺
鳥居清永(1752-1815),《江戶八景之淺草晴空》,木刻版畫,約1781年從儒學團體到劇院、甚至到歌舞伎町的娛樂設置,無論停留幾日還是幾周,江戶都可以滿足您各種興趣。一些游客還希望可以一睹“江戶城”圍墻后的生活,但這個戒備森嚴的院落(在江戶時代)是禁止公眾進入的。但是,江戶有很多可看的景點,比如淺草寺(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這也是首次游覽江戶必去之地,它是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寺廟。
從雷門到本堂之間的大道(今仲見世商店街)本身就是一個景點,攤販主要出售宗教護身符,當地小吃和紀念品。寺院周圍的街道上也時不時上演雜耍等各種娛樂活動。
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歌川廣重,《東都名所之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木刻版畫,約1833-1838年江戶時代在深川(近東京江東區)的五百羅漢寺,蓋有三層樓高的榮螺堂,是頗具人氣的眺望富士山名所之一。此處一個螺旋形樓梯將您帶到這座獨特的三層建筑頂部天臺,另一個螺旋形樓梯將您引向下方,從而使訪客游覽動線順暢。
購物: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之日本橋通一丁目略圖》(右邊的白木屋、現在是日本橋一丁目大樓), 彩色木刻版畫,1858年要找最新的江戶時尚,可以前往日本橋附近,那里有江戶時代最好的購物商店——鳥取町的白木屋和越后屋;位于城市西南邊緣的川崎是新年觀日出之地;上野的春天櫻花盛開;飛鳥山和御店山也有著絢麗的櫻花。隅田川兩國橋周圍也因夏天可以看到火花大會的高級餐廳而聞名。
文化和藝術:
圓山四條派,《東海道名所圖繪》,木板印書,1797年如果您對浮世繪版畫和暢銷插圖小說感興趣,在進入市區(今澀谷附近)前記得彎一下書店,這里有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歌川國芳、歌川國貞等浮世繪畫家色彩鮮艷的版畫作品,風景名勝、武士、歌舞伎演員、花魁等題材一應俱全,大約兩碗拉面的價格,就可以購買一張精美的浮世繪。葛飾北齋熱銷系列《富士三十六景》的前幾版現已上市,但《神奈川的沖浪里》需求很高,第一版可能已經稀缺了。
葛飾北齋《富士三十六景之神奈川的沖浪里》, 木刻版畫,1831年休閑娛樂:
也許日本其他大城市的居民不會認同,但就驕傲的當地人和游客而言,江戶就是日本的娛樂之都。即使是背負著領導職責、受過儒學訓練的高級武士,也難以抵御江戶娛樂區的吸引力。
左:歌川國貞(1786-1864),《大當狂言之菅丞相》,木刻版畫,1814年;右:歌川國貞,《巖井粂三郎の八百屋於七》,木刻版畫,1832江戶最有名的娛樂場所是吉原區和劇院區,吉原區是幕府認可的妓院區,文化人常在這里交際,而一流妓女要先教習歌舞和茶道,她們也吸引著富裕客戶的錢包。在劇院區,歌舞伎演員則以歷史劇場景和當代浪漫故事娛樂大眾。
歌舞伎座的演出常常從清晨便開始,并持續一天大部分時間。“立役”(普通的成年男子的角色的扮演者)和“女型”(女性角色的男性扮演者)歌舞伎演員往往以家族傳承的形式,完善自己的藝術造詣。其中最有名的歌舞伎演員包括有七代目市川團十郎、五代目巖井半四郎等。
歌川國久(活躍于1801–1818),《藝伎和演奏者》,1801–1818如果想要更輕松的娛樂環境,建議去往沒有證照的娛樂區,比如城市東南角的深川,那里的藝伎將表演他們從歌舞伎座學來的流行歌謠和曲調。你會聽到這種樂器從各處的餐館和私人住宅里傳出,很多富商的子女也對此處感興趣,這讓他們的父母很是懊惱。
住宿:
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之四谷內藤新宿》,木刻版畫,1857年緊鄰江戶城堡和西邊山丘的區域被大量的武士莊園占據。一個富有的大名(日本封建時代對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至少擁有兩處以上地產,這也是他和家人永久的住所。而除了特殊情況,他們一般不被允許離開江戶。在而江戶服兵役的低級武士住在他們主人府地附近的排屋。其他人則居住在隅田川附近的低洼地區。江戶的一個主要酒店區名為內藤新宿,這也是“東海道五十三次”上倒數第二個驛站。
飲食文化:
江戶料理:
歌川廣重,《帶有魚、虎耳草和俳句的花鳥畫》,木刻版畫,約1832年江戶美食反映了日本東部的風味。它包括大量本地種植的蔬菜,如大根(練馬蘿卜)和小松菜(日本油菜)。以及如紅鯛魚、比目魚、蝦、貝類等從江戶灣運抵市區的水產,其中季節限定的初鰹被認為是珍饈美味,因為只有在五月初夏才可以享用。
泥鰍鍋&味噌
平民美食泥鰍鍋最早可能起源于1804年淺草附近的一家餐館,以整條泥鰍與牛蒡等同煮,然后打上雞蛋。泥鰍鍋也叫“柳川鍋”,可能是名叫柳川的餐館發明了這道菜。而相比關西地區的淺色味噌,江戶人更喜歡咸咸地深色味增。這種以豆、米、麥等發酵而成的調味品也象征著日本文化。其他江戶美食還包括漬物、海苔、豆腐、濃口醬油、天婦羅和各種蕎麥面。
高級會席:
江戶也是一個豪華餐飲之地,高級會席料理餐廳多位于兩國和淺草。最有名的是“八百善”在1710年代末在淺草附近開業,反復榮枯盛衰,原本是蔬菜店,因為周圍寺廟眾多,所以開始做料理,漸漸地作為料理店廣受好評。
歌川廣重,《山谷 八百善》開業百年后,第四代當主栗山善四郎,因其多才多藝的愛好,與一流的文人墨客交流頗深。并在文政五年出刊的《江戶流行菜通》,由葛飾北齋等畫師配以插圖。在各種文獻中也記載有“一兩分鐘的茶泡飯”、“醬菜”、“松皮鯛魚”、“金銀魚”、“蝦素面”、“浮豆腐”、“嶺岡豆腐”、“鴨真蒸”、“中華玉子”等八百善料理。作為高級日式料理店的先驅,在江戶飲食文化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葛飾北齋,《江戶流行菜通》,書籍插圖,1822年、1825年、1835年出版當地習俗:
注意事項:
歌川國貞,《市川但十郎》,木刻版畫,1815年漫步江戶街頭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一般武士用腰帶固定長、短兩把刀,他們也是唯一允許戴兩把刀的人,因此非常容易辨認。如果是街上散步的武士,下級遇到上級需要鞠躬,而一般公眾則要向每個武士鞠躬。
宗教信仰:
江戶擁有許多佛教寺院和神社,以滿足一系列宗教和精神需求,并在不同的節日舉行不同的祭祀活動。最大的寺廟之一是寬永寺,它建在上野“江戶城”的東北以防御可能來自東北方向的襲擊。
住吉具慶(1631–1705)的追隨者,春日上野的神社賞櫻,1716–1736一個重要的朝拜目的地是位于江戶島西南海岸的江之島上的弁天神社。辯才天(弁財天)是日本神話中七福神中唯一的女神,象征口才、音樂與財富。她也于水相關聯,所以她的神社通常位于島嶼,或者靠近河流和瀑布之處。在佛教和神道教的語境中都對她崇拜信奉,多宗教融合也是當時普遍的宗教特征。
沿鐮倉海岸行走,能感受到不同于印象中喧囂的江戶,作為古都鐮倉曾一度沉寂,直到江戶時代中期,伴隨著神社和寺廟的復興,才逐漸演變成了重要觀光地區。許多游客喜歡在江之島對面的七里濱海灘收集貝殼,前往江之島的行程可以與參觀鐮倉古都及其著名的青銅佛(鐮倉大佛),這座佛像自1238年始建(當時主體為木造結構),歷經多次臺風,火災破壞供奉其的大佛殿在1498年被沖毀,自此以后,佛像就靜靜地坐在基座上、一直露天供奉。
鳥居清長(1752–1815),《江之島的游客》,木刻版畫,約1788年至1789年(注:本文編譯自大英博物館網站,作者阿爾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為大英博物館日本館藏策展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