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勞動時評丨人工智能時代,別“熱”了機器,“冷”了人!
當前,AI技術成為了不少行業和企業追逐的對象。
技術革命的每一次升級,意味著更高效率的生產力,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收益,這是大勢所趨。
不過,一種潛在的“趨勢”值得引發警惕,有些企業只注重設備更新,崗位降薪、隨意解聘職工者并不鮮見,并“理直氣壯”地稱其為“產業升級”。購買設備舍得投入,對勞動者提出的崗位培訓、技能轉型要求視而不見;硬件花錢“大手大腳”,職工素質提升“縮手縮腳”;生產線前腳“迎進門”,老職工后腳“送出門”。
企業重視新技術的發展,無可厚非,但若是只熱衷于“機器”,忽視了以“人”為本,那可就是本末倒置了。
人工智能四字,排名第一的始終是“人”。人工智能最大的貢獻,是將勞動者從重體力活中解放出來,讓人不再重復同樣的動作,而要做更有價值和智慧的工作。
對企業而言,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是“人機合一”,缺一不可。再先進強大的機器,也要人來操作,哪怕“無人工廠”里,空無一人的生產線背后,照樣是大量的技術員隊伍。
對企業來說,讓“人”讓位于智能,只能是“眼光短淺”。
不可否認,人工智能對少數傳統重復性強的操作崗位具有非常大的替代性。
但是,大多數崗位上的勞動者,恰恰是新崗位上佳的“接力者”,而不是淘汰對象。試想,還會有別的人比他們更為熟悉這一工種嗎?只需要進行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素質,促使他們“轉型升技”,就能迅速上手。而將本企業的職工隨意“掃地出門”,相當于給競爭對手送去了大量后備對象,頗為不明智。
對企業來說,不尊重“人”而“崇拜”機器,很難長久生存。
一個想要持續發展、良性進步的企業,不會“熱”了機器“冷”了人。全球企業辦公室主任喬治卡爾曾經說過一句話:商業不是短期的,短期利益只會帶來短命商業,低酬勞的勞動力沒有持續發展的潛力,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在于滋養員工,這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有助于打造全球品牌。
只有穩定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尊重和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才能夠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激發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和工作的積極性,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盡的動力。就以疫情當下來說,職工危中尋機、與企業共進退,救活了不少瀕臨倒閉的企業;而一旦企業只有機器,就算它們再“聰明”,也難以化危為機,只能變賣了事。
(原題為:《勞動時評|人工智能時代,別“熱”了機器“冷”了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