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秦和代表:配齊學校心理教育所需教師,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干預
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5月24日從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處獲悉,今年“兩會”期間,其提交了《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有效干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刻不容緩。”秦和告訴澎湃新聞,她建議配齊學校心理教育需要的專、兼職教師,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學校,更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咨詢和干預。
學生自殺頻發凸顯學校、家庭教育短板
“在一些高校、中學,患抑郁或有抑郁癥狀的學生比例很高,甚至有的超過9%。從體量上看,這已經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秦和表示,經其了解,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接診對象中,學生數量及所占比例均呈增長態勢。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且低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
“我們為每一個隕落的生命感到惋惜,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同時也深感有責任對這一問題進行嚴肅的探討,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青春尚未綻放的孩子決然選擇放棄生命。”秦和告訴澎湃新聞。
她對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學生自殺事件作了一些分析,結果發現,盡管每一個學生的自殺,都與其個性、家庭、社會環境以及特殊的境遇有關。“毫無疑問,頻發的學生自殺事件,首先凸顯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短板;同時,也是我們這個時代諸多社會問題的集中寫照。”秦和稱,總體上看,自殺學生情況各異,但總體上與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從個體特點看,一是抗挫折能力欠缺。有的學生家境好,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好,是典型的優等生,在成長中幾乎沒有遭遇過任何“失敗”。一旦遇到困難和挑戰,一時想不開,容易選擇輕生。
二是以自我為中心。此類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一直處在家庭的百般呵護之下,幾乎所有的訴求都會得到滿足,習慣于被遷就和照顧。一旦遇到問題與家長或外部環境發生沖突,以錯誤方式應對,容易采取極端行為。
從學校環境看,一些孩子的自殺行為,與學業競爭激烈、評價方式單一有關。一些學業困難的學生,難以獲得價值感、認同感,長期承受巨大壓力,成為抑郁甚至自殺的重要誘因。
秦和同時發現,一些孩子的抑郁與沉迷網絡、遭受欺凌等有密切關系;農民工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往往承受更多成長壓力,如果長期得不到排解,也可能導致抑郁。
配齊學校心理教育所需專、兼職教師,加強生命教育
秦和建議,應配齊配強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有合格的師資。要落實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嚴格按照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配齊學校心理教育需要的專、兼職教師。
對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師資配備情況,要進行督查;對未按要求落實的,督促整改。要系統研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課程,開展全員培訓,既重視理論指導,又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同時,要為每一所學校建設心理健康場地、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常態化開展起來,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協同。學校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多種渠道,與家庭保持溝通。一方面,向家庭傳導正確的教育理念,不要溺愛孩子,注重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非認知能力,克服自我中心主義;另一方面,及時了解家庭的狀態及其對孩子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學校要主動與有關方面溝通,爭取支持,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綜合整治校園欺凌等問題,不要讓孩子們沉迷游戲,營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圍。
關注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學生等特殊群體。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學校,更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及時的心理咨詢和干預。此外,要通過課堂及各類媒體,加強生命教育,讓廣大學生了解生命的過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努力建構生命的意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